等郎妹
2007年袁志博主演的家庭片
《等郎妹》(英语:Wait For The Birth Of The Husband)是由郑华执导、张五洲编剧的一部。影片改编自、罗锐曾创作的《等郎妹》,由、、、、担任主演,讲述了在客家婚俗文化下,一位女性从小被送入夫家等待丈夫降生,而丈夫长大后却远走,使她孤苦等待一生的的故事。
影片由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出品,作为数字电影于2007年12月28日在中国上映。2008年,影片分别在第8届电视电影百合奖中获得一等奖、第9届中国长春电影节中获得最佳数字电影奖;在第十四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颁奖典礼中,影片被提名优秀电视电影;2008年10月,影片入围了第36届美国电视艾美奖,获得最佳电视电影提名。
影片剧情
客家女润月(陈心悦 饰)在10岁的时候就被生活艰难的父亲送往围屋里的王家做等郎妹。在到达王家的第一个晚上,想家的润月尝试逃跑未果,被婆婆桃花(董娉 饰)带回去并罚跪搓衣板,并教育了一番,润月得知桃花也是一个等郎妹,丈夫此前外出命丧南洋,只留下她和腹中胎儿。此后润月便乖乖呆在王家,帮桃花干家务活,等待婆婆给她生一个丈夫。
围屋里的女孩阿菊(王淳 饰)比润月小一岁,是五年前来围屋的等郎妹,她的婆婆金枝婶五年来生了三胎都是女孩,便将此怪罪于阿菊,经常对她又打又骂。年纪相仿的两人成为了好朋友。几个月后,桃花产下一子,取名思焕,从此润月在干家务之余,开始帮婆婆看顾思焕,一直将他拉扯长大。
转眼思焕(杨昊飞 饰)已经十五六岁,农忙时期,由于桃花身体不好,只好请了帮工来与润月(袁志博 饰)一起做农活,请到的人正是润月小时候的玩伴春生(褚栓忠 饰),他因为参军打仗听力受损,只能在各家做帮工赚钱。春生对润月一直有好感,因此不仅帮她做农活,家里的粗重活也很积极地帮忙。
春生对润月的好遭到了村里人的议论,为了防止润月和春生之间发生什么事,桃花便请求族长老叔公提前为思焕办成人礼,并择吉日让润月和思焕完婚。然而在婚礼当天,受过教育的思焕却无法做到将阿姐般的润月当作妻子,拒绝了圆房。不久后,战争蔓延到了附近,中国国民党部队开始来巡礼抓丁,为了躲避被抓,思焕不顾桃花与润月的反对,决定去南洋谋生,润月挽留无果,便放他离开,自己担起了照顾婆婆和家里的责任。
不久,南洋传来思焕的死讯,备受打击的婆媳两人相依为命,春生出于对润月的同情和爱慕,也处处帮扶她。为了让王家香火能够延续,桃花决定让春生入赘王家。然而在两人结婚当天,本以为已经丧命的思焕寄来了家书,于是润月毅然放弃了婚礼,选择等思焕回家,直至最后成为数着豆子等丈夫回来的银发老人。
演员与角色
影片制作
剧本源起
影片改编自林文祥与其老师罗锐曾一同创作的客家山歌剧《等郎妹》。这原本是林文祥早年的练笔之作,从初稿呈现到最后将其推上山歌剧舞台,前后经历了二十多稿,历时三年。在创作过程中,林文祥并未刻意去批判或颂扬什么,而是让人物在客家文化背景中自由表现与倾诉,这一点在之后郑华执导电影《等郎妹》时也进行了沿用。
制作背景
影片由中国珠江电影制片有限公司、中共梅州市委宣传部联合摄制,于2007年4月在广东省梅州大埔县开机拍摄,耗时一个月。导演郑华认为,4月是梅雨季节,比较适合影片的感情基调。影片的外景选在大埔县大东镇联丰村的花萼楼,是一座历史悠久、保存完整且规模最大的广东土围楼;片中也使用了不少客家山歌,使影片明显展现出岭南客家文化背景。
选角
在挑选演员方面,郑华导演力求挖掘新人。被选作女主角的是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袁志博,她在此前塑造过《激情燃烧的岁月2》中的蒋秀美一角,郑华认为她的气质很符合片中润月这一角色;她本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对客家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饰演这个从少女到老年跨度的角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尤其是与片中自己的“小丈夫”思焕之间的感情戏部分。饰演思焕一角的演员是当时尚在读中学的演员杨昊飞,此前他已经参演过《雍正王朝》《大明宫词》等影视剧。
主题与特点
主题表达
影片导演郑华在接受采访时说过,拍摄这部影片是“想反映几代等郎妹的生存状态,看到等郎妹制度的残酷性——认命变成一个习惯。”但是对这一独特的婚俗现象不会作任何评论。影片在主题表达方面也做到了这一点,在故事的讲述过程中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甚至人物之间没有明显的性格矛盾,也没有关于好坏的道德审判,全片通过对人物生命历程的记录,展示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与挣扎。《等郎妹》以淡雅的表现手法,反映出当时女子将逆来顺受作为美德的畸形服从思想,记录了封建社会宗法父权制制度,以此来引起观众的深思,勾起人们自发性的审视与对社会的呼吁。
影片特点
摄影手法
影片在拍摄时,为了符合故事的设定,将拍摄环境选在了4月梅雨季节的广东梅县客家山区,用烟雨凄迷的环境来衬托故事的情感基调。在拍摄人物行走于山间田野的画面时,摄影师主要选择了全景长焦镜头,既使画面充满美感,又充分展示人物成长的命运;在对客家围屋进行拍摄时,摄影师分别用了仰拍加侧俯拍摄围屋一角、阴天全景俯拍以及夜景俯拍三种拍摄手法,将围屋的历史厚重感、结构特点在不同的氛围中展现出来,也恰到好处地暗示、贴合了主角命运与影片主题。
此外,影片在拍摄时,对光影色调的选择也做了恰当的安排。片中整体以黑白灰为总基调,拍摄中大量采用了雨景和阴天,以柔和自然的光线进行人物造型,并衬托人物命运;夜间场景则使用了幽暗偏蓝的光线,细腻地渲染人物内心的苦闷情绪。
民俗元素
影片取材于客家古老的婚俗文化,因此片中的服饰、饮食以及音乐等都带有典型的客家地区的特征。
在服饰方面,影片中客家妇女的服饰讲究宽敞简便,以蓝、黑、灰等素色为主;角色润月在和春生做农活时,润月戴上了缝有布帘的凉帽,一方面是为了遮阳,另一方面是出于该地区传统的观念——妇女不能抛头露面。饮食方面,影片中出现最直观的客家代表食品是米糕,在润月初到王家、与思焕结婚以及送走思焕的几个重要场合中,都出现了米糕,分别代表着对客人的看重、对“传宗接代”的希望以及润月对思焕的感情。在音乐方面,客家山歌与童谣是客家最具特色的传统艺文,《等郎妹》中对山歌与童谣的运用达十二处,贯彻影片头尾;其中山歌《十八娇娘三岁郎》与童谣《月光光》被多次使用,导演既用歌谣表现了片中人物情感命运,又用歌谣的宁静与苍凉将观众带入了客家异乡。
荣誉奖项
影片评价
媒体评价
封闭的围屋、浓墨色的瓦顶、淅淅沥沥的雨声、木屐走过巷道的回响、贯穿头尾的山歌,无时无刻流露出浓郁的岭南风情。该影片给观众思考的东西深透又优雅,从女性视角出发,反映封建社会宗法父权制制度,真实地记录了客家大围屋的生活,以及走南洋、等郎妹等客家特殊风俗现象。——广东广播电视台影视频道头条
本片是一部久违的艺术片。影片从女性视角出发,反映封建社会宗法、男权制度,真实地记录了福建客家大围屋生活、走南洋、等郎妹等特殊现象。导演手法大气从容、沉稳练达,镜头语言在人物命运的表现上灵动呼应一气呵成。——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
大众评分
(数据统计截止时间:2023年4月17日)
参考资料
等郎妹 (2007) 5 .9.电影网.2023-04-21
等郎妹.电影网.2023-04-21
等郎妹.猫眼电影.2023-04-21
等郎妹 (2007).电影网.2023-04-21
山歌剧《等郎妹》创作浅悟.中国知网.2023-04-21
电影《等郎妹》的摄影阐述.中国知网.2023-04-21
等郎妹.电影网.2023-04-21
等郎妹 (2007).豆瓣电影.2023-04-21
目录
概述
影片剧情
演员与角色
影片制作
剧本源起
制作背景
选角
主题与特点
主题表达
影片特点
摄影手法
民俗元素
荣誉奖项
影片评价
媒体评价
大众评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