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硅(
硅 Controlled
整流器) 简称SCR,是一种
半导体器件,主要用于需要小功率驱动控制大功率设备的场合,首次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是由贝尔实验室的物理学家William Shockley,在研究半导体时,偶然发现的
三极管的基础之上改良而来,并在1964年被科学家扩展成晶闸管(Thyristor),也就是现代可控硅的雏形。可控硅的结构是由n型和p型硅材料构成的,中间夹有pnp结和npn结,通过加正反向电压的控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电流的控制。它可以作为一种开关或调节器件,具有效率高、开关损耗低、可靠性高、耐久长等特点,其主要用途是用于交流电控制和直流电控制,例如控制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电动机等家电。之后可控硅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发展,包括提高性能、减小体积、降低成本等,如今已经成为了电子电气控制领域的重要器件之一。
发展历史
可控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由贝尔实验室的物理学家William Shockley在研究半导体时发现。当时,他将三个 pn 结(即 pnp 结构)组合在一起,发现可以通过对其中一个 pn 结施加适当的电压,使得整个器件从关断状态进入导通状态,这个器件被称为晶体三极管(
晶体管),它的发明彻底改变了
电子学领域的面貌。
1957年,
西门子股份公司的Heinrich Welker在分析光感
整流管时,受到Shockley的启发,并发现了 n-p-n-p 晶体管及其
参考电压的小而明确的阈值。Welker将这个设备称为“硅闸流法器件”(
硅 gate-controlled switch,SGCS),也就是早期的“硅控制器件”。
到了1964年,这一技术被Avramenko、Ostroumov和Ryvkin等人扩展成晶闸管(Thyristor)。晶闸管使用了更有效的电流控制机制,而不是使用欧姆定律规律(即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的规律)。这大大增强了器件的性能和稳定性,使其适用于更广泛的用途,也使得它成为工业控制及开关方面比较大的突破。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研制新型的可控硅器件,例如反向晶闸管(Reverse-Conducting Thyristor,RCT)、门极可控晶闸管(Gate-Commutated Thyristor,GCT)和
双向可控硅(Bidirectional Thyristor,Triode-Thyristor),使得它的性能、规格和使用范围都得到了很大地增强和拓展,成为现代电子技术和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构
可控硅是一种四层半导体结构的器件,类似于
晶体管。它由三个 pn 结(即 p 型半导体、n 型半导体和 p 型半导体)组成,其中夹在中间的 n 型半导体称为触发控制极。通过加正反向电压的控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电流的控制,可控硅通常具有两个主要
电极:
阳极和
阴极,以及一个控制极(
栅极),阴极是最重掺杂的,栅极和阳极的掺杂程度较低。中央 N 型层仅轻度掺杂,并且比其他层更厚,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增加或减少材料的
电子或
空穴浓度,从而改变
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质。在可控硅器件中,阴极的重掺杂可以使其提供足够的电子能够到达P区的基端,从而成为驱动开关的触发电流。而栅极和阳极的重掺杂程度较低,则是为了防止反向漏电流过大。
可控硅具有三个结,即 J1、J2 和 J3。阳极连接到 PNPN 结构的 P 型材料,而阴极连接到 N 型材料。栅极连接到靠近阴极的 P 型材料。
当一个触发脉冲被施加到可控硅的控制极时,器件就开始导通,将电流从阳极流动到阴极。在进行导通操作后,只有当电流下降至零或被逆向阻止时,器件才会自动关闭。可控硅的导通能力是双向的,作为一种开关或调节器件即可以允许电流沿阳极流入或沿阴极流出。
工作原理
可控硅的工作原理涉及到半导体材料的物理特性,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关态(Off State)
当可控硅的控制极未被触发时,器件处于关态。此时,p-n 结间没有电流流动,即无法对负载施加电压或电流。器件的电阻极大,即上千兆欧的阻值,是一种高度绝缘的状态。
开启过程(Turn-on Process)
当在控制极接入适当的电脉冲时,可控硅就可以开始导通,电流从
阳极流向
阴极,器件进入开启过程。这个过程又被称为“触发(Turn-on)”,它是通过填充控制极和阳极之间一个较高的电压,使得中间 n 型半导体被施加了一些额外的能量,进入导通状态。当中间 n 型半导体实际电流长足够高时,这个状态能够得到保持。
关断过程(Turn-off Process)
与之相对应,关断过程将可控硅从导通态转换为关态。这是通过
短路控制极和阳极(或增加阴极电压)来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中间 n 型半导体要失去足够的电流,才可以恢复堵塞。此时,p-n 结间的电流可以通过离子反向流(一种流向
阳极的电流)来维持。
可控硅的工作原理基于
半导体材料的
电子运动和
电场作用,具有静态工作、动态反馈及保持力功能,可以实现精确的
电能控制。
分类
根据导通特性
可以分为单向可控硅(Uni-directional Thyristor)和
双向可控硅(Bi-directional Thyristor)
单向可控硅
也称单向晶闸管,只能在一个方向上导电,电流只能从阳极流向阴极。它适用于大多数交流电源应用,如电磁炉、
交流电机控制等。
双向可控硅
也称
双向晶闸管,可以进行双向导电,电流可以从阳极流向阴极、也可以从阴极流向阳极。它广泛应用于地区电网交流调节、直流
电流互感器、电力电子调节、
电感线圈驱动器等领域中,双向可控硅不管门极加正向电压还是反向电压,只要所加的门极电压和门极驱动电流足够大,双向可控硅均会被触发导通。根据
双向可控硅的主回路电压及门极电压的正负,可将双向可控硅的触发情况分为四种情况。用坐标系来表示则可分为右图的四个象限。
根据封装形式
外观类别
通常有
螺栓形、平板形和平底形,根据其表面的覆盖层,也可以分为塑封可控硅和金属层可控硅,塑封可控硅表面覆盖有一层塑料外壳,因为具有体积小、价格低、结构简单的优点,它常常被应用于大批量生产。而金属封装表面覆盖一层稳定的金属层,可以有效保护可控硅,防止其被静电损坏,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高的优点,它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高压电源等领域。
加工封装类型
可控硅的封装形式有:TO-92、TO-126、TO-202AB、TO-220、TO-220AB、TO-3P、SOT-89、TO-251、TO-252等
按电流容量分类
小电流可控硅
小于数十安:多用于广告牌、灯光控制等小功率电器的驱动。
中电流可控硅
数百安至数千安:能够控制中功率设备的开关,如电机控制、
变频器等。
大电流可控硅
数万安:主要应用于电力设备、工业设备控制等领域。
按关断速度分类
标准可控硅
其关断速度较慢,主要用于电力控制、电气负载和
中频炉和焊接设备等。
高速可控硅
GTO、IGCT等具有较高的开关速度和较强的关断特性,主要应用于电力电子设备、
高压直流输电等领域。
电路应用
根据可控硅的触发类型,其应用电路可以分为三大类
直流(DC)信号驱动电路
电压源EG通过开关S的导通,产生的电流流过RG给可控硅SCR提供一个驱动信号,该信号印加在可控硅SCR的G极,即可导通可控硅SCR,之后移除栅极信号,可控硅SCR依然保持导通的状态。
脉冲(PULSE)信号驱动电路
可控硅直流信号驱动的功率耗散较大,容易造成元件温度过高,为了降低工作时的温升,可以通过
可控硅触发电路产生单个脉冲或多个脉冲,来精确地控制可控硅触发。通常这种触发方式还会搭载
光耦一起使用,一方面起到电气隔离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电路工作时干扰信号的影响,因为可控硅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噪声干扰而引起自身的误导通。
交流信号驱动电路
可控硅交流信号驱动电路是日常应用中使用最多的电路,是从同一交流源获得触发信号,在正半周期内,可控硅处于正向阻断状态,只有在某个电压值下,驱动极电流高到足以开启可控硅才可以导通。可控硅的准确触发时刻由
电阻R控制,而
二极管D则保证只有正电流施加到驱动极。此外,在实际电路应用中,交流和脉冲信号驱动电路经常会配合一起使用。
失效模式
可控硅常见的故障状态
开路失效(Open circuit failure)
当可控硅器件失效时,开路失效是最常见的故障之一。这种失效模式会导致器件完全失效,无法进行任何的电流或电压控制,此时必须更换整个器件才能恢复使用。
短路失效(Short circuit failure)
短路失效是另一种常见的可控硅故障模式,具有器件的过载或使用的异常条件下发生。这种失效模式会导致阳极和阴极之间产生一个短路状态,从而造成器件烧毁或损坏。
热失效(Thermal failure)
由于可控硅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在高负载条件下操作时,可控硅可能出现热失效。这种
失效模式将导致器件的性能变差或损坏,表现为漏电流或电气沉积等缺陷。
寿命衰竭(Aging failure)
可控硅器件的寿命有限,其固有特性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微弱的变化。随着使用次数增加,器件的性能可能会降低,出现漏电流,阻值变大等问题。
电压击穿(Voltage Breakdown)
在可控硅使用中,电压过高时,电流可能会发生电晕或
电击穿,导致器件失效或烧毁。
防护措施
热管理
在可控硅的安装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有效地控制电流和电压,并防止温度过高。当可控硅被使用在高负载或高温度条件下时,需要使用散热器或风扇等工具来维持元件的正常运作。
过电压保护
过电压是导致可控硅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使用过电压保护器、稳压装置或
电容器等元件来保护可控硅。
过流保护
过流也是导致可控硅故障的原因之一。当电流过大时,为了减少可控硅的热损伤和击穿风险,必须使用过流保护回路或者断路保护器。
触发电路保护
可控硅的触发电路接收到电流或电压干扰,可能会导致器件不能被正确地触发。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增加抑制瞬间干扰电压或电流的
电容或
电感。
选择合适的规格
选择合适的可控硅规格非常重要。应根据负载电压、电流和频率等参数,选择合适的可控硅。同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遵循可控硅的规范和使用说明,避免在超负荷、高压、高温等条件下使用。
重要参数
可控硅参数分析介绍
制造商
可控硅主流制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