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湖公园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翠湖南路的公园
翠湖公园是昆明市一处面积较大,开放式的公园。位于昆明市五华区翠湖南路67号,昆明市市区螺峰山下,云南大学正门对面。翠湖公园成立于1950年,于2002年10月开放。
翠湖公园占地22.1公顷,其中水体面积约15公顷,公园由水月轩、海心亭、九龙池、观鱼楼、莲华禅院、西南岛、竹林岛等景点组成。元朝以前,滇池水位高,翠湖还属于城外的小湖湾,因多稻田、菜园、莲池,被称为“菜海子”。因东北面有九股泉,汇流成池,又名“九龙池”。自明朝起历任云南省行政官员都曾在此处修亭建楼。到民国初年,改辟为园,园内遍植柳树,湖内多种荷花,始有“翠湖”美称。
翠湖公园被誉为镶嵌在昆明城的“绿宝石”。2004年,翠湖公园被授予“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单位称号,2023年,翠湖公园被授予“昆明市五华区科普教育基地”称号。同年被确定为昆明市第一批历史文化公园。
发展历史
翠湖公园位于昆明市市区的螺峰山下,云南大学正门对面。虽然面积不算太大,但却很有特色。800年前的元朝初年,翠湖也被叫做翠海、菜海子、九龙池。它与滇池相连,是临近潘家湾的一个湖湾,地处昆明远郊。元十三年(1276年)初,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赛典赤·赡思丁首次开始疏浚海口市水利工程,从而大大降低了滇池的水位,导致翠湖与滇池湖面分隔了,水面也大大缩减了。到了明初,仍旧是“清回秀澈,蔬圃居半”,属于各种水鸟的栖息地,农家的菜园子。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人平定云南后,1386年,大将沐英开始筑昆明砖城,将翠湖圈入了城内,并在翠湖旁边建立沐营。洪武二十五年(1391年)6月10日沐英长子沐春袭西平侯,翠湖柳营改为“垂柳间垂杨”、“台榭浮水面”的黔国公沐氏别墅。到了清代吴三桂入滇,建平西王府。王府从五华山永历皇帝故宫扩展到了九龙池,“填菜海之半,更作新府”。康熙帝二十年,清军攻入昆明市,兵燹之后九龙池经历过了战争的浩劫又恢复了以往的荒芜。直到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朝廷委派范承勋王继文到昆明担任云贵总督和云南巡抚,王继文认为应该在翠湖修个景点,吟诗作画,于是二人再次把废墟进行了修复。康熙三十一年,他们在九龙池里的一个小岛上建造了一座亭阁——碧漪亭(俗称海心亭),海心亭成了翠湖边的第一个公共建筑,后来又在北岸添建“来爽楼”。孝廉倪士元(字云浦),住在翠湖畔,“朝夕经临此地,恒念一亭之外,别无容膝。”他总想能否建一容膝之地,于是便有了莲花禅院。清光绪十年(1884年),云贵总督岑毓英重修莲花禅院,凌士逸撰对联:“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佛楼台”,如今,此联仍悬其上。爱新觉罗·旻宁十五年(1835年),云贵总督阮元倡捐筑堤,在放生池畔建观鱼楼,称“濠上观鱼”。同年阮元在莲花禅院山门外南堤的基础上,贯通翠湖南北长堤,称“阮堤”。阮堤贯穿湖心岛,堤北架“听莺桥”,堤南架“燕子桥”,中间架“采莲桥”。
1917年昆明市九龙池见了昆明市第一座自来水厂,抽九龙池水供昆明市区饮用。到了民国八年(1919年)底,唐继尧又修整翠湖东西长堤,堤两端建家族“双节坊”,堤东架“卫东”铁桥,堤西架“定西市”石桥,这条东西长堤,与南北堤在湖心岛交会。1933年至1934年龙云任云南省主席期间,按公园规划改建莲花禅院,拆寺观三重院坐北向南的殿宇,改建四合院湖心亭建筑群,大门坐西向东,院中间的大殿改成“戏台”,湖心亭南北角,各建一幢重檐八角亭。两幢八角亭至今犹存。清末云南著名的教育家和书法家,曾授翰林院编修陈荣昌,在经正书院任教期间,住在九龙池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九龙池八景》,在诗中两次将九龙池称作翠湖,他是最早用“翠湖”代称九龙池的昆明市文人。1935年,菜海子、翠海、九龙池之名才正式改为翠湖。它以“翠堤春晓”而闻名四方。人们称之为“镶嵌在昆明城里的一颗绿柱石”。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1985年起,每年冬季都有大量普通海鸥西伯利亚地区飞到昆明过冬,其中就有一部分在翠湖栖息。作为迁徙鸟类,它们之所以选择在昆明越冬,主要还是因为昆明四季如春的气候。
距翠湖很近的螺峰山上就是昆明动物园圆通寺也在附近,有兴趣的游客可以从这里步行前往。
地理环境
翠湖公园是昆明市市区最美丽的免费公园,翠湖公园位于昆明市区的螺峰山下,五华山西麓,云南大学正门对面,原名菜海子。这里最初曾是滇池中的一个湖湾,后来因水位下降而成为一汪清湖。亦因湖东北曾有九个出水泉眼,又名"九龙池"。翠湖水光潋滟,绿树成荫,楼现波心,环境优美,是昆明市城内的一颗绿宝石。享有"城中之玉"的美称。
主要景点
翠湖公园内纵贯南北的是阮堤,是1834年云贵总督阮元拨款所筑。直通东西的是唐堤,1919年由时任孙中山的滇川黔三省建国联军总司令的唐继尧拨款所筑。两道长堤,分湖为四。堤畔植柳,湖内种荷,荷柳相映,清翠秀丽。两道长堤将翠湖分成五片景区--湖心岛景区以湖心亭和观鱼楼等清代建筑为主;东南面是水月轩和金鱼岛;东北地区面是竹林岛和九龙池;南边是葫芦岛和九曲桥;西边是海心亭。
值得一提的是,每年冬天有成千上万只北方飞来的红嘴鸥在翠湖越冬,嬉闹戏水,争抢食饵,给翠湖增添了无限的情趣。这是由于昆明市四季温暖如春,适合海鸥过冬,加之昆明人视鸥如友,爱护海鸥,昆明市政府也规定不准捕捉海鸥,不准放爆竹惊吓海鸥。这样,红嘴鸥与昆明人结下了"朋友"之情,每年11月份,它们就飞来昆明过冬,第二年3-4月,它们又离开昆明飞往我国东北及西伯利亚地区等地。
每当这时,逛翠湖赏海鸥便会成为昆明人以及许多外地游客的一大乐趣。冬春时节,上万只红嘴鸥云集翠湖,成千上万的人投食喂鸥,成为春城一大景观。
“翠湖”面积21公顷,水面就占了15公顷。两道长长柳堤呈“+”字交汇于园心,把全湖分而为四。南北横堤叫“阮堤”、是爱新觉罗·旻宁年间云南省总督阮元仿西湖“苏堤”美韵修筑,东西纵堤叫“唐堤”,于民国年间修建。两堤交接处,是湖心小岛,以湖心亭为主轴,构成中心游区。湖心亭又叫“碧漪亭”,亭阁外型美观,飞檐黄瓦,点缀着翠湖春色,亭内有前后两个内院,为各种展览举办之地。
湖心亭西侧有建于嘉庆年间的莲华禅院和放生池,是有名的“上观鱼”处,如今禅院变为游艺宫,“放生池”成了一座水上园林;西北角有“来爽楼”,设有流冰场;西南角是“葫芦岛”;棕榈挺拔,东南角有一个由三个半岛连成的大花园为“水月轩”花木繁盛;东北角有“知春亭”,逢节便有人聚此对唱山歌,别有一番情趣。如今的翠湖之美,又增添了雪白的红嘴鸥,从头年11月到次年3月,成群地从遥远的北方飞到这儿过冬,一年一度,从不间断。“翠湖观鸥”已成为昆明市最热门的景观之一。
昆明市自来水历史博物馆:室内地坑里是当时的法国水泵、西门子电机,一套抽水的设备。这些设备至今保存完好,水泵上的黑色油漆铮铮闪着亮色。内室里有一些昆明市自来水厂成立以来的历史照片和实物(有“请勿拍照”提示,只能是自己看了),讲述着九龙池与昆明市自来水的历史。这小屋是昆明最早的自来水厂抽水泵房,后作为昆明自来水历史博物馆存在于此。
旅游信息
门票信息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年 08:00-21:30
最佳季节
四季皆可
建议游玩
2-3小时
交通信息
乘1路公共汽车在云南大学站下车;
乘101路在翠湖下车;
乘4、5、26、69、83、96路等公交车在百汇商场站下车,步行可到达翠湖公园;
乘K2、54、61路公交车在小西门站下车,步行可到;
从昆明市中心步行街的家乐福广场后面可以坐133路直接到翠湖,133路环绕整个翠湖一周,可以在从外围对翠湖公园做一个大致的了解。
相关故事
那是一个普通的冬日。我和朋友相约来到翠湖时,海鸥正飞得热闹。
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位老人。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cuō)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普通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nì)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您给海鸥取了名?”我忍不住问。老人回头看了我一眼,依然俯身向着海鸥:“当然,哪个都有个名儿。”“您认得出它们?”相同的白色翅膀在阳光下飞快闪过,我怀疑老人能否看得清。
“你看你看!那个脚上有环的是老沙!”老人得意地指给我看,他忽然对着水面大喊了一声:“独脚!老沙!起来一下!”
水面上应声跃起两只普通海鸥,向老人飞来。一只海鸥脚上果然闪着金属的光,另一只飞过来在老人手上啄食。它只有一只脚,停落时不得不扇动翅膀保持平衡。看来它就是独脚,老人边给它喂食边对它亲昵地说着话。
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
“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前年有一只海鸥,飞离昆明市前一天,连连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为它是跟我闹着玩,后来才晓得它是跟我告别。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海鸥是吉祥鸟属、幸福鸟!古人说‘北极鸥飞处带诗来’,十多年前,普通海鸥一来,我就知道咱们的福气来了。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zé)啧……”海鸥听见老人唤,马上飞了过来,把他团团围住,引得路人都驻足观看。
太阳偏西,老人的塑料袋空了。“时候不早了,再过一会儿它们就要回去啦。听说它们歇在滇(diān)池里,可惜我去不了。”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没想到十多天后,忽然有人告诉我们:老人去世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我们非常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普通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地。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xuàn)涡(wō)中脱出身来。
… …
在为老人举行的葬礼上,我们抬着那幅遗像缓缓向灵堂走去。老人背着那个蓝布包,撮着嘴,好
像还在呼唤着海鸥们。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
所获荣誉
2004年,被授予“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单位称号
2023年11月,入选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发布的第十四批云南省科普基地认定名单。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地理环境
主要景点
旅游信息
门票信息
开放时间
最佳季节
建议游玩
交通信息
相关故事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