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的呼唤》(The Call of the Wild),又名《荒野的呼唤》,是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于1903年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被誉为是“最出色的动物题材小说”,
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主角巴克是一条圣伯纳德种和
苏格兰牧羊犬混血狗,它原本在南方法官家过着优雅舒适的生活,却被园丁偷走贩卖到北方阿拉斯加做雪橇狗,一路遭受磨难。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生存下去,它的原始野性逐渐复苏并占据上风。在最后一任主人桑顿身死后,它听从荒野的召唤,完全回归自然,完成由狗到“狼”的蜕变。
这部小说的主题在于点明弱肉强食,
适者生存,不论是人还是狗,都需要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否则只能被环境无情淘汰。体现了作者对当时为了疯狂敛财而不择手段剥削穷苦底层人民的
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
该小说自问世来已被翻译成80多种不同的文字,在中国也有30多版译本。并且相继被多个国家改编成电影和动漫,在世界各地上映。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资本主义飞速发展,进入了垄断阶段,
资本家们不择手段地争夺财富,而底层人民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与此同时,
查尔斯·达尔文的进化论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1893年,
美国发生了严重的
经济危机,粮食、木材等生活资料的价格持续下跌,工厂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工人运动浩浩荡荡。很多失业工人沦为流浪汉沿街乞讨。1896年,克朗代克发现
金矿,在美国掀起了一股全国淘金热,也叫
育空淘金热,大批淘金者出发前往处于北地的育空,但由于严寒的气候、沿途严峻的地势以及漫长的行程线等原因,只有少数人抵达。
个人背景
杰克·伦敦出身贫寒,十一岁就开始利用课外时间做报童,十三岁便离开学校做童工,还当过水手,沦落成过流浪汉,对穷苦人民的底层生活有着深刻感受,对当时
资本主义的剥削深恶痛绝。
1896年,在克朗代克发现金矿的消息传出后,他也踏上了淘金的旅途,从温暖的
加利福尼亚州出发,长途跋涉来到了
加拿大阿拉斯加州以东的
道森市,这一改变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仿佛突然在一个早晨被别人从文明中心拖出来,抛进原始事物的中心”。在这里他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淘金者
酗酒、赌博的生活、残酷的竞争以及道森的酷寒原始环境都让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如此,这期间他还读完了
查尔斯·达尔文的《
物种起源》,其中“
适者生存”的思想给他造成巨大冲击。虽然最终没有淘到金子,只待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便返回加利福尼亚,但得益于这段淘金经历,1903年,他根据在加利福尼亚生活的经验为素材,正式创作了小说《野性的呼唤》。
内容情节
巴克是一条一百四十磅的圣伯纳德种和
苏格兰牧羊犬串串狗,作为大法官米勒家的宠物,它受过文明的教化,过着舒适的生活。然而,在
加拿大育空地区发现黄金后,
美国掀起“淘金热”,
雪橇犬作为交通运输工具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健壮的
大型犬变得十分值钱。巴克被米勒的园丁偷走后,卖给了驯狗师,在那里经过棍棒的毒打,它认识到手持棍棒的人就是规则制定者,是必须服从的主子。
巴克和一条名叫柯利的狗一起被卖给了政府的邮差,很快就被运往北方,加入狗队成为了
西伯利亚雪橇犬。柯利在向狗队里的另一只狗友好地打招呼时惨遭围攻而死,这让巴克意识到要拼尽全力活下去,否则迎接自己的只有死亡。在棍棒和犬牙的教训下,它在狗队里很快就掌握了相关技能,为了不挨饿,巴克还学会了偷东西吃,道德品性开始让步于野性本能。
巴克很快适应了野外环境,由于健壮的体格和机智勇敢的个性,它变得越来越强大,也越来越让领队狗斯皮茨感到受威胁,它们之间的冲突不断加深。
巴克的天性和自豪也让它想要成为领队,便开始公然挑衅斯皮茨,拉拢其他狗,同时养精蓄锐,等候机会,终于在一场决斗中,巴克杀死了斯皮茨,成为了新任领队狗,支配一切的原始兽性让它感到快乐。它把狗队管理得井然有序,创下了狗队行驶速度的新纪录。
这支狗队几经转手,后来又被卖给了
美国的淘金者哈尔、查尔斯和梅塞德斯。他们由于经验不足在行程中犯了很多错误:让雪橇超载,时不时地殴打狗,才到中途食物就快被耗尽,这导致一半以上的狗死于饥饿,而离目的地还有很远的路要赶。偶然间,他们发现了一个名叫约翰·桑顿的人的营地,桑顿警告他们即将踏足的冰层正在变薄,但这几个淘金者无动于衷,一意孤行继续赶路。其他狗都服从命令,只有巴克拒绝去到冰面上,于是被变本加厉地殴打,直到桑顿将它解救出来。这些淘金者最后还是掉进了薄冰中,和余下的狗一起死亡。
桑顿的解救让巴克的心中重燃了对爱的渴望。巴克认桑顿为主,并多次救了桑顿。但复苏的本性让它越来越频繁地感受到对自然的向往,它开始长时间地沉浸在森林里,猎杀熊和
驼鹿,甚至和狼成为了朋友。
有一天,巴克返回时发现桑顿和他的船员已被
美洲原住民杀死,它满怀愤怒,为桑顿报了仇,也因此品尝到胜利的自豪,再也不惧怕人类的棍棒。最终,巴克回归森林,成为狼群的首领。它被印第安人称为幽灵狗。
角色介绍
巴克
小说主角。重约一百四十磅,圣伯纳德种和
苏格兰牧羊犬所生的
串串狗,体格强壮,聪明敏捷。原本是大法官的宠物,深受主人喜爱,由于克朗代克淘金热,它在
加利福尼亚州的家中被偷走,几经辗转后作为一只雪橇狗被卖到阿拉斯加的
育空地区,随着
巴克深入荒野,它从一只娇生惯养的宠物转变为一只凶猛的动物,最终掌握了野外的生活方式和自己的命运,回归荒野,成为狼群的领导者。
赫布兰德·巴克虽然是条狗,但它在书中所代表的完全是人的形象。它原本心思单纯,因为挨打领悟到棍棒法则选择屈服,看到同伴的死亡后意识到要想尽办法活下去,因而毫不犹豫地抛弃了道德文明这些阻碍它生存的东西,被野心和原始欲望驱使着不断变强,要做自己“人生”的主宰者,但同时它也有情有义,会因为被人救而涌泉相报。
杰克·伦敦以狗喻人,通过描绘巴克从狗到狼的转变,揭示了人类社会弱肉强食
适者生存的残酷法则。同时借由狗被卖一路北上做
西伯利亚雪橇犬的悲惨遭遇讽刺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为追逐财富和权力不择手段,想尽办法剥削苦力的冷酷虚伪。
约翰·桑顿
小说中主要的人类角色之一。他是个淘金者,仁慈善良,非常了解克朗代克,也是巴克最后一任主人。他警告了哈尔前方冰层的危险,把巴克从毒打中救了出来。他并不把巴克当苦力虐待,而是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着巴克,让巴克感受到自己“第一次得到了爱,纯真热烈的爱”。做为回报,他也得到了巴克真挚而毫无保留的爱,并数次在危急时刻被巴克舍身救下,彼此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最后死于
美洲原住民之手。在他死后,巴克每年夏天仍会回到故地纪念他。
桑顿代表了巴克生命中最后残存的文明和爱。因为他,巴克依然保留着对人类的忠诚,努力抵制完全回归荒野的诱惑,使自己还保留着和人类的羁绊,但桑顿的死彻底斩断了巴克和人类社会的最后一丝联系。为了给他报仇,巴克第一次杀了人,也因此品尝到了胜利的自豪,再也不惧怕拿着棍棒的人类。至此,巴克全面完成转变,回归荒野,和狼相伴。
哈尔
小说中主要的人类角色之一。哈尔是一名美国移民,他和妹妹梅塞德斯以及她的丈夫查尔斯来到克朗代克淘金。他们得到了
巴克的雪橇狗队,并在此之上新增了六只狗,创建了一个庞大的十四只雪橇狗队。哈尔是一个无能而残忍的主人,他用棍棒和鞭子虐待狗,把它们当作奴隶。
斯皮茨
小说中另一条重要的狗。巴克的竞争对手,性格冷酷狡诈。它原本是巴克所在狗队的领队狗,不择手段地维护自己的权力,后被巴克打败。
柯利
巴克在北境之旅中结交的一条
纽芬兰与拉布拉多省母狗,性格温厚友好。在主动向狗队里的狗示好后被围攻杀死。它的死亡让巴克明白要想尽办法活下去。
主题思想
杰克·伦敦曾说明,这部小说看似只是个探险故事,然而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他借狗喻人,表达了人类社会里同样适用的“
适者生存”思想,批判了想尽办法压榨剥削底层人民的冷酷
资本主义社会,同时也肯定了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决定性作用。
适者生存
伦敦在创作期间,深受
查尔斯·达尔文“适者生存”的思想影响,这在本书中表现为突出环境对人的生存所带来的重要影响,不能适应环境和竞争的人/动物被淘汰,只有适应环境的人/动物才能生存。
在本书中,大多数人或狗的死亡都是因为不能适应环境。哈尔、查尔斯和梅塞德斯买的狗不适合在雪道上工作,也不适合克朗代克的恶劣环境,所以它们都死了。同样,哈尔、查尔斯和梅塞德斯既缺乏在北地探险的经验,也不听从经验丰富者的建议,于是葬身冰中。
相比之下,巴克之所以能在
野外生存下来,就是因为它的适应力够强,当发现打不过驯狗师时,它选择了屈服,明白了拿着棍棒的人是主人,到了狗队后,目睹了柯利的死亡,它决心绝不能倒下去,要不择手段地活下去,为此学会了偷盗,学会了破冰,变得冷酷残忍,这是它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的逐渐适应。因而在成为雪橇犬后,它很快就掌握了相关技能并变得强大,上位成了领队狗。
批判资本主义社会
在书中,出场的人物以负面形象居多,哪怕是在相对文明的南方,也先后出现了为钱绑架巴克的园丁,故意捉弄它的邮差,进行棍棒教育再给颗糖吃的驯狗师等充斥着虚伪和自私意味的人类角色,到了蛮荒的北方,人物形象的负面程度则更加升级,淘金者哈尔、查尔斯和梅赛德斯因为无知和残酷害死了不少狗,哈尔更是为了向查尔斯和梅赛德斯宣扬自己的“一个人必须心狠手辣”的理论,将一根削尖的木棍捅进了一只狗的心脏,这揭露出当时社会的虚伪与冷酷。不仅如此,在书中淘金热的背景下,人们对于金钱的狂热、雪橇狗队的繁重工作以及狗队内部的厮杀和权力争斗也是在映照现实社会中
资本家们为了金钱和权力所进行的疯狂追逐和无情剥削。
遗传和环境因素
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决定性作用也是
杰克·伦敦信奉的
查尔斯·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思想之一。在书中是导致巴克从狗变狼的关键。巴克之所以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并一步步强大起来,和它遗传自
圣伯纳犬和
牧羊犬的优良血统和健壮体格离不开关系,居住环境从温暖文明的
加利福尼亚州转换到蛮荒原始的阿拉斯加,正是导致巴克一步步觉醒自然本性,由狗变“狼”的关键。
艺术手法
自然主义的创作手法
杰克·伦敦深受
自然主义影响,《野性的呼唤》被公认为是一本自然主义的佳作。19世纪后期,受
法国作家艾米尔·左拉等人的影响,
美国自然主义兴起。它推崇科学的精准性,主张对现实生活的客观描述,信奉
查尔斯·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认为遗传和环境因素对人的一生有着决定性作用,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伦敦和
爱弥尔·左拉一样,认为文学作品的创作应该基于现实生活。《野性的呼唤》取材于他在
阿拉斯加州育空地区的淘金经历,书中出现的淘金者等各式各样的角色不乏原型人物,同时他还精心收集相关的文章材料并将其分类归档,用作写作素材。对于书中残忍或令人痛苦的场面,伦敦在描写时很少带有感情色彩,因为他认为客观的描述才是最好的批判手法。
象征的表现手法
巴克虽然是条狗,却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它在成为雪橇犬后做苦役,每天勤勤恳恳超负荷工作,但依然无法解决温饱问题,还得通过偷窃来填饱肚子,这是伦敦本人在早期因为贫穷艰难求生的影子,更象征着资本主义社会拼命做苦工但依然被剥削榨干的广大底层人民。同时,
巴克也象征着有着非凡适应力的强者,它从衣食无忧的宠物狗变成每天做重活的雪橇狗,生活水平一落千丈,居住环境千差万别,但它在目睹了身边其他狗的悲剧,经历了人类的棍棒之后,很快就适应了新身份,并主动打败了斯皮茨成为雪橇队的领队狗,最后甚至回归荒野成为了狼群的首领。这也是伦敦本人对于这类适者生存的优胜者的礼赞。
哈尔则象征着当时社会中无情的
资本家,他是一个对金钱痴迷的淘金者,对待雪橇狗十分残忍,把它们当苦力剥削,没日没夜地让它们拉雪橇,还一直减少喂养的食物,导致不少雪橇狗死在半路。
另外,书中所处的淘金热背景之下,人人都为财富痴迷,为此法官家的园丁偷狗卖狗,淘金者拼命压迫剥削狗,就连桑顿也曾为了打赌赢钱让巴克承载重物,这也象征着当时社会的金钱至上。
作品影响
世界影响
杰克·伦敦是美国文学史上公认的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野性的呼唤》则是他颇受欢迎的作品,被誉为最出色的动物题材小说,
自然主义的代表作之一。已被译成80多种不同的文字。
1998年7月,《野性的呼唤》被美国现代图书公司(Modern Library)选为20世纪百佳英文小说(Modern Library 100 Best Novels)之一,评选小组由
纽约公共图书馆《世纪之书》以及
兰登书屋《当代文库》的编辑组成。
衍生作品
作品评价
批评家约翰·赫威评价道:“读者称赞该书的深刻含义以及赋予这些含义以形体的艺术。”
美国著名诗人卡尔·桑德伯格评论:“《野性的呼唤》是一部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狗的故事,同时也是对人类灵魂最深处那奇异而又捉摸不定的动机的探讨。我们越是变得更加文明,就越是感到恐惧-因远古时期人本来就具有的某种美好的东西及生命的欢乐已丧失尽而产生的恐惧。”
美国知名杰克伦教专家厄尔·莱柏评论:“杰克·伦教的主人公巴克就是读者自性的投影,这个自性永恒地寻求着心理的整合,这个过程就是个性化过程。”
中国当代作家、画家
木心在《1989-1994文学回忆录》中提到:“我特别推崇他的《
海狼》《野性的呼唤》。写得很好,很壮烈。阳刚的美,可望不可即。”
译者张葆痒评价说:“1903年出版的这本《野性的呼声》,内容非但把淘金队在
阿拉斯加州的实际情形描写了出来,并且还指示着人们生存竞争的原则。所以,这本书与其是一篇简短的故事,毋宁说是一篇社会的斗争史”。
译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