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翅水雉(
黑枕黄鹂普通亚种:Metopidius indicus),别名秧鸡,
水雉科铜翅水雉属小型涉禽。体长28-31厘米,雌雄形态相似,体型差异较大,
雌性较大。
雄性体重147-202克,雌性体重226-354克。额基具红色肉质额甲,两眼上方白色粗著的眉纹;虹膜深褐色;嘴黄;额、头顶至后颈,两颊、颏、喉、胸和腹金属绿色,后颈具紫色颈环;上背、肩间部、两翅覆羽铜褐而具金属光泽。跗前后均有盾状鳞。腿及爪特长,后爪长而直。
铜翅水雉世界范围内分布于亚洲(如
孟加拉国、
柬埔寨、
印度等),在中国分布于
广西壮族自治区、
云南省。栖息于富有
挺水植物或飘浮植物的淡水湖泊、水库和水塘中,
栖息地高度约海拔620米。主要以水生昆虫和
藻类为食。
201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将铜翅水雉列为无危(LC)。2021年,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铜翅水雉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可食用和作为宠物贸易,在中国受到保护,禁止滥捕及私人饲养。
命名
1790年,
英国自然学家
约翰·莱瑟姆命名铜翅水雉(Metopidius indicus),“Metopidius”源自
希腊语metopidios”,意为额头上的,“indicus”取自拉丁语“indicus”,意为
印度。
形态特征
铜翅水雉为小型滨水栖息鸟类。雌雄形态相似,体型差异较大,
雌性较大。体长28-31厘米,
雄性体重147-202克,雌性体重226-354克。额基具红色肉质额甲,两眼上方白色粗著的眉纹向后延伸至后头,眼下有一小半月形白斑;虹膜深褐色;嘴黄,嘴峰30.7毫米,上嘴后段和额甲绿褐;额、头顶至后颈,两颊、颏、喉、胸和腹金属绿色;后颈具紫色颈环;上背、肩间部、两翅覆羽铜褐而具金属光泽,飞羽黑褐色,腋羽铜褐色。雄性翅长154-168毫米,雌性翅长164-190毫米。下背至尾暗栗棕色,腹部的铜绿色在肛周转为黑色。
雄性尾长41-55毫米,
雌性尾长41-59毫米,尾下覆羽
栗色;跗蹠63.5毫米,为绿褐色,前后均有盾状鳞。腕关节有距,脚和趾暗绿色,趾甚长。腿及爪特长,后爪长而直。
铜翅水雉幼鸟头顶为棕褐色,喙淡黄色沾橙黄色;背部、翅均为棕褐色,胸腹部为白色。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铜翅水雉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亚洲,见于
孟加拉国、
柬埔寨、
印度、
印度尼西亚、
老挝、
马来西亚、缅甸、
尼泊尔、
巴基斯坦、
泰国、
越南等国。
栖息环境
铜翅水雉栖息于富有
挺水植物或飘浮植物的淡水湖泊、水库和水塘中,也在茂密的植被、潮湿的草地和稻田中栖息。
栖息地高度约海拔620米。
铜翅水雉有独特的长腿和细长的脚趾和爪子,可分散身体重量,能够在淡水湿地的漂浮和新兴水生植被中栖息。
生活习性
铜翅水雉主要以水生昆虫和
藻类为食,如
蚊科(Chironomidae)
美国白灯蛾、
蜗牛、蚯蚓、水生植物的叶和芽等,偶见以小型鱼类和两栖动物为食。
铜翅水雉在其世界分布范围内为
留鸟,通常昼夜活动,叫声为响亮而连续的“噼噼噼”声。常在小型池塘及湖泊的浮水植物叶片上行走,生性机警,受惊即逃进水塘深处。
生长繁殖
求偶交配
铜翅水雉1.5年可达到性成熟。为一雌多雄制。每个领地有一只
雌性与一到四只
雄性,雌性保卫领地并在产卵期前与雄性交配并为每一个雄性提供食物。雄性铜翅水雉发出“耶偶”的叫声吸引雌性以争夺交配权,吼叫频率最高的雄性可得到更多的交配机会,其他雄性会对其展开攻击。体重较重的雌性与更多的雄性交配且产卵更多。
铜翅水雉交配多发生于上午和下午。雌雄双方通过倾斜身体、尾巴上翘、头和脖子伸长等动作发起交配。雄性跳到雌性背上,持续拍打翅膀35-43秒吸引雌性;约20秒后,雄性向后滑动并将泄殖腔对准
雌性泄殖腔,边拍动翅膀边后退以结束交配,交配时间1秒左右。交配期间,雌性可直立拒绝交配,
雄性可从雌性背上跳下中断交配(可能是因为精子储备耗尽),极少数雄性在交配后开始第二次交配;雌性可能在交配后继续二次交配,最多可有四次交配。雌性常在雄性领地之间移动,并快速连续地与多个雄性交配,与两个雄性交配的间隔时间短至7分钟;雌性交配频率异常高,多达65次,其中产卵前和产卵早期倾向与领地雄性交配更多以保证其父权。
铜翅水雉在大属(Pistia)、
荇菜属(Nymphoides)、黑藻属(Hydrilla)等水生植物上筑巢,主要由雄鸟负责,
雌性也会在产卵前几天参与筑巢;通常为1-5个直径15-20厘米的浮巢,呈小而薄的盘状,巢財由
禾本科杂草、
灯草茎和草叶构成。交配通常是在筑巢之后进行,也可在筑巢前进行。
铜翅水雉繁殖地周围通常有一些散鸟,占
种群总数量50%左右,包括少量刚独立的幼鸟和过渡羽毛的未成熟鸟,这些散鸟通常没有固定的领地供栖息觅食,一旦入侵其他同类领地后,会立即被领地内的
雄性驱赶。
产卵孵化
铜翅水雉繁殖期多在6-9月,繁殖高峰在8月。产卵时间为上午,每窝产卵3-4枚,卵为淡黄色、棕褐色、甚至深红褐色或皮黄色,颜色变化较大,其上被有稀疏的黑色线状斑。卵重约11.9克。卵存活率低,90%以上在孵化前被破坏。
雄性铜翅水雉负责孵化,孵化期为29天,气温较低时雄性在巢中孵卵,气温较高时则为卵遮阳。
养育生长
雄性
亲鸟孵化后照料
早成雏的时间约为70天。铜翅水雉雏鸟为早成性,
雌性雏鸟生长速度较
雄性快。幼鸟在孵出后大约70天可独立,独立后的5周里大部分时间仍待在巢内。
铜翅水雉平均寿命4.8年,最长13.7年(2020年数据)。雌性铜翅水雉不能在支持性较差的漂浮植被上行走,在觅食
栖息地的选择上更有限,且雌性飞行可能消耗更大的能量,因此死亡率更高。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2016年,铜翅水雉分布广泛,分布范围约1160万平方千米,种群数量未知,但远大于1万只成熟个体且无明显下降趋势。
铜翅水雉面临的主要威胁是快速城市化等导致的栖息地受损。
铜翅水雉有明确的系统监控方案;在整个栖息范围内有确定的保护地点,已建立多个保护区。
保护级别
201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将铜翅水雉列为无危(LC)。
2016年,《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将铜翅水雉列为数据缺乏(DD)。
2021年,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铜翅水雉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主要价值
铜翅水雉可食用和作为宠物贸易,但在中国受到保护,禁止滥捕及私人饲养。
种间关系
捕食
铜翅水雉卵易被鳄鱼、鸟类、
啮齿动物、
绿海龟捕食,
雄性铜翅水雉也会攻击异种卵(占比约13%)。常见捕食铜翅
水雉卵的鸟类有
草鹭(Ardea purpurea)、
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
苍鹭(Ardea cinerea)、
黑水鸡(Gallinula chloropus)和水雉(Hydrophasianus chirurgus)。
寄生
铜翅水雉是长鼻分咽
线虫(dispharynx nasuta)的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