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土楼所在的南靖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和湿润。景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最高处1390.9米,最低处6.1米。受地形影响,土楼多分布于境内的丘陵地带。南靖县的土楼,始建于元朝中期,至清朝仍在修建。景区包括最高的土楼和贵楼、最大的土楼顺裕楼、最小的土楼翠林楼、保护最完好的土楼怀远楼等景点。
自2011年8月南靖土楼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以来,其先后入选国家水利风景区、中国最具价值目的地景区和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等。《古田军号》等影视剧作品、《爸爸去哪儿3》等综艺节目也曾在此取景。
历史沿革
南靖县位于
漳州市靠近
龙岩市、
闽南地区与闽西交接点的山区。因地处偏僻,常有盗匪和野兽出没,当地人为了安全建造了土楼来保护自身安全。
元朝中期(1308—1338年间),刘、罗、张、唐、范五姓合建裕昌楼。
南靖县书洋镇的吕氏土楼群由发源于今
永济市蒲州镇的
吕姓。吕氏当时是郡中望族。随着北方战争纷起,一部分吕氏子民为逃避战乱,南迁至闽南。大约500年前,吕良盆在南靖书洋吕定居,成为
书洋镇土楼的开基鼻祖。
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
张姓第四世祖张六益在
南靖县书洋镇河坑自然村西部12千米处修建了此地的第一座土楼,名为朝水楼,后陆续修建了永盛楼、永贵楼、东升楼等,形成了如今的河坑土楼群。
明末清初,南靖土楼大量建造,形成了九龙江中上游山间约800平方千米的连片纯土楼住宅区,共修建大型土楼62座。
云水谣古镇中的和贵楼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怀远楼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田螺坑土楼群最早由清朝的黄百三郎建造,其中,步云楼年代最早,建于1796年。
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文斯安德烈考察南靖土楼群,将其称为神话般的居民住宅,也是世界住宅史上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1986年4月
东京艺术大学茂木计郎教授认为其是世界第一流建筑,其建筑艺术超过日本现代建筑。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保护专家组组长
罗哲文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郑孝掌于1999年11月考察南靖土楼后认为其是世界建筑的奇迹和土楼博物馆。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南靖土楼景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由
博平岭、朝天岭、坂岭三列支脉组成,
船场溪、龙山溪、永丰溪三条河流呈川字形贯穿全境,把景区所在的
南靖县切割成东、西、中三大块,形成若干向南开的马蹄形小环境。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62座,海拔最高处1390.9米(
书洋镇蛟塘),最低处6.1米(
靖城镇沧溪村),地貌依次为丘陵占44.1%、中低山占39.6%、盆地和河谷平原占16.3%。
云水谣古镇、河坑土楼群和
田螺坑村土楼群均位于南靖县的西部板块。其中云水谣古镇地处县城西北部山区,位于笔架山、虎背岭两座山体形成的盆地,面积12.2平方千米,南高北低,四面环山。河坑土楼群处于一个四面围合的小盆地上,面积不足1平方千米。田螺坑土楼群在坡度约20度且东西长145米、南北宽95米的东北-西南走向的斜坡上,海拔600米。
气候
景区属
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如春,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21.1℃,极端高温40.5℃,极端低温-2℃。霜期出现在12月至翌年2月,年平均无霜天数340天。年平均降雨量1762毫米,年最大降雨量2432.8毫米,年最小降雨量931.7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4—9月。
建筑特征
分布特征
南靖县是中国传统夯土民居系列中,圆形与方形土楼最集中的地域。土楼主要分布于境内九龙江西溪上游的九个乡镇,总数约1500多座。其中,三层以上的圆土楼有236座;三层以上的方土楼有496座;椭圆弧形、马蹄、五凤、半月、曲尺、八卦等形状的土楼有656座。在书洋、梅林、船场、奎洋、和溪等几个乡镇大约25千米半径范围内,有大型圆、方古土楼220多座。
构造形制
传统的土楼建筑一般分为三层,一层为厨房,二层为仓库,三层以上则用于居住。顶层还设有望楼,以便站岗放哨。土楼建筑的一层和二层通常不设窗户或只设很小的土楼条窗,以增强建筑的防御性能。土楼建筑主要由生土和多种夯土配方材料构成,经由传统建造工艺夯筑成主墙结构。内部及装饰采用木质材料,如居住阁楼、居室、楼梯、门窗、地板、走廊、雨蓬等。土楼建筑形式多样,大小不一,主要包括圆、椭圆、方、半圆、方圆混合等形状。
建筑功能
外墙
士楼建筑的外墙采用了夯筑法建造的土墙,在一定距离内还设置了防火加固墙。外墙的内侧呈现垂直状态,而外侧则向下倾斜,且愈向外愈厚,上端厚度为50厘米,下部厚度甚至达到100厘米以上。在地面下挖有30厘米深的沟槽,并填充大石块以便地下水通过。地面上铺有鹅卵石,并以灰泥胶固定。此外,地面上还建有1米高的鹅卵石墙,以防止雨水对墙面的损害。土墙的内侧采用木材构建框架,并通过天井来采光和通风。
木构架和屋顶
土楼建筑内部主要采用轻巧的木材作为构建材料,柱子、梁相互贯穿,采用榫卯结构连接,组成框架,支撑起屋顶和屋檐。楼内还设有一种围绕天井一周、与各层楼板面等高的回廊,被称为走马廊。屋顶坡度约为26°,上面覆盖着瓦片,瓦片无反曲线,尺寸较大,约为21厘米,截面呈稍微弯曲的板瓦形状。
开口部分
土楼建筑的门、窗等开口部分两侧通常会安装木框或砖框,用撑杆支撑,使其无法关闭。在开口上方,常常放置直径约12厘米的杉木来进行加固。土墙上的窗口多在墙体筑好后另行开凿,开口较小。一层往往不设窗户,二层开10厘米左右的缝隙,三层窗户最宽,达到20厘米左右,四层以上则宽至50厘米左右。为了采光和通风,朝向天井一侧的门窗尺寸一般较大。
主要景点
南靖县的土楼主要集中在县城西面的
书洋镇周边,其主要由云水谣古镇、河坑土楼群和田螺坑土楼群等景区组。其中,云水谣古镇和
塔下村土楼群位于书洋镇的北侧;田螺坑土楼群和裕昌楼位于书洋镇的西南部;河坑土楼群和石桥土楼群位于书洋镇的西北部。云水谣古镇包含和贵楼、怀远楼、
简氏大宗祠等景点,其中和贵楼、怀远楼土楼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河坑土楼群包含朝水楼、水盛楼、绳庆楼、永荣楼和阳照楼等,这些土楼按照中国风水理念排布为
北斗七星的形状。田螺坑土楼群由步云楼、、和昌楼、振昌楼、瑞云楼和文昌楼组成。这五座土楼之间采用黄金分割比例2:3、3:5、5:8建造,从空中看像一桌菜,因此被人们称为“四菜一汤”。
云水谣古镇
云水谣原名长教或张窖,因电影《云水谣》而更名为云水谣古镇。古镇地处
南靖县西北部山区,四面环山。古镇始建于元末明初,现下辖3个村,分别为璞山村、官洋村和坎下村,3个村被长教溪分隔开来。溪边有一条用
鹅卵石铺成的古栈道,古道两侧建有砖、泥、木结构的民居及土楼。古镇共拥有文保单位7处,包括了和贵楼、怀远楼、
简氏大宗祠、南华岩(名胜古迹)、德庆楼、奎文祠以及东山祠,还包括车水榕树、翠美楼等景点。其中,和贵楼、怀远楼土楼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和贵楼
和贵楼背靠虎背岭,面向笔架山,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占地面积1298平方米,建筑面积6450平方米,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奇楼”。和贵楼共五层,高21.5米,是福建最高的土楼。和贵楼每层有28个房间,共有140个房间。楼正中开一个大门,东西南北四方各建有上下通行的楼梯。楼中两口水井,相距十几米,井水水位均高出地面,位于南边的水井,井水清澈井中几条红鲤鱼游动;北边的水井秽浊不堪,一年四季出现四种不同浑浊之色,春季呈浑黄、夏季呈浊绿、秋季呈污白、冬季呈铁锈红。
怀远楼
怀远楼建于清
宣统元年(1909年),
坐北朝南,占地1384.7平方米,建筑面积3468平方米,高4层,直径42米,每层34间,共136间。大门上有楹联:“怀以德敦以上籍此修齐遵祖训,远而山近面水凭兹灵秀育人文”。另外大门上有三个灌水口,其主要功能是防备土匪用火攻门。楼基用巨型
鹅卵石和三合土垒筑3米多高,楼基下围小,中间大,上层又逐渐缩小,形似鼓状。楼内排水系统完备,从楼中楼到大门共设3个水道,每个水道安放3口水缸,楼内污水中的泥沙可沉在水缸里,以便清理。天井中心正对大门处建有楼中楼,占地190平方米,包含作为家族子弟读书的私塾“诗礼庭”、祖堂与包含中国古代
儒家思想的“斯是室”。
简氏大宗祠
宗祠位于坎下村,为长教
简姓大宗祠,历史可追溯到明宣德六年(1431年),清至民国经过多次重修。建筑
坐北朝南,造型上采用悬山顶,两进配两厢。建筑正立面前设有泮池祠埕,背立面设有龟背形抄手;且宗祠内的石雕木刻装饰精美。该
聂氏宗祠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
德庆楼
德庆楼位于
官洋村,始建于明代,由一座二层方形土楼及其外围一圈的弧形土楼组成,当地称为“合形土楼”;该土楼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奎文祠
奎文祠位于官洋村,整体建筑坐东朝西,是一座女性祠堂。该祠堂为简氏九世祖之妾刘勤淑宗祠,距今有300多年历史。简氏族谱中记载,刘氏乐善好施,因此在其故去后村民修建祠堂来纪念她。该祠堂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山祠
东山祠位于东山祠位于官洋村,是长教简氏四世祖简惟厚的
宗祠。该祠明正德元年(1506年)建立,文革中被毁,1984年重建。建筑由前厅、院落、连廊及大堂组成,主体建筑面阔三间,采用歇山顶,左右配有厢房。该
聂氏宗祠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车水榕树
云水谣古镇有13棵千年古榕树沿溪而立。其中,古榕树群中最大的一颗,,树冠可覆盖近200平方米,枝丫长30多米,树干底端10余人才能合抱,是目前
福建省已发现的最大的榕树。
翠美楼
翠美楼位于璞山村,在和贵楼北侧,建于1922年,距今90多年,是内部通道呈廊式构造的圆形土楼。土楼
坐北朝南,共四层,每层34间房,4部楼梯均匀分布于圆楼内。楼内走廊的木柱呈现出明显的倾斜。
河坑土楼群
河坑土楼群位于
南靖县书洋镇河坑自然村西部12千米处。土楼群分布于“丁”字形的河流两岸,不足5000米长的狭小地带。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在此地居住的
张姓第四世祖张六益修建了第一座土楼,名为朝水楼。之后相继建起水盛楼、绳庆楼、永荣楼、阳照楼等14座土楼。河坑出楼群以“法天象地”作为规划布局理念,把14座土楼排布为
北斗七星的形状。每座土楼都是卵石砌基,深层泥土夯成的墙体。土楼都是封闭式,底层只有一个门,门楼皆用石板材料构成,均修有半圆形
拱顶和宽0.2米、高约3米的方形大门。土楼的二、三层外墙安装的窗户均匀分布。土楼中间是天井,周围分布有宽4米、高3米的方形房间。大的土楼有东升楼、
春贵楼、裕昌楼,每层有36个房间。
朝水楼
朝水楼位于河坑土楼群中部,是一座方形土楼。该楼始建于明朝,是河坑土楼群中最古老的土楼。该土楼在1923年被烧毁,后来改建为3层。建筑面积1890平方米,楼高3层(11.3米),每层20个房间,内部通道呈廊式构造。基墙厚1.66米,无石砌
地基,仅在墙体外嵌有高1米的
鹅卵石。
永盛楼
永盛楼位于朝水楼南侧,是一座方形土楼,建于
清代康熙年间(1662—1622年)。该楼坐南朝北,占地676平方米,
建筑面积2128平方米。楼高4层(14.4米),面宽(一间房屋东西墙面之间的距离)32米,进深(建筑物的长度)30米,每层30间,内部通道呈廊式构造。设有4部楼梯、1个大门、基墙厚1.4米,内院有1口水井。
绳庆楼
绳庆楼在河坑土楼群的最东端,是一座方形土楼,建于清代
雍正年间(1723—1735年)。该楼坐东朝西,占地2310平方米,建筑面积4578平方米。楼高3层(12米),面宽26.1米,进深24.5米,每层24间,内部通道呈廊式构造。设有4部楼梯,1个大门,基墙厚1米。楼后高前低,天井后面连接后厅建有“庭槐”上下厅式砖木结构的祖堂,祖堂上悬挂着清乾隆癸末年制的“德式乡间”牌匾,堂内有木雕“狮子夯梁”,墙上有梅兰等花草彩绘。楼外又建有25间二层土房护着土楼,形成楼包楼的景观。
永荣楼
永荣楼位于绳庆楼西侧,是一座方形土楼,建于
清代乾隆(1736—1795年),1954年重修。该楼坐南朝北,占地525平方米,建筑面积1377平方米。楼高3层(11.5米),面宽23米,进深27米,单层18间,内部通道呈廊式构造。设有4部楼梯、1个大门。楼门开在正面墙的右侧。基墙厚0.8米。内院中有1口水井。
阳照楼
阳照楼位于朝水楼的西侧,是一座方形土楼,建于清代光绪元年(1875年)。该楼坐西南朝东北,占地1156平方米,建筑面积2775平方米。楼高3层(12米),面宽39米,进深34米,每层26间,内部通道呈廊式构造。设有4部楼梯、1个大门。基墙厚1.8米。
永贵楼
永贵楼位于朝水楼的北侧,是一座方形土楼,建于
清代光绪二年(1876年)。该楼坐南朝北,占地1680平方米,建筑面积3852平方米。楼高3层(10.29米),面宽41米,进深39米,每层32间。内部通道呈廊式构造。设4部楼梯、1个大门。基墙厚0.7米,楼大门上方镶嵌方形楼名石刻,并有明确纪年。楼中建有“三间一堂式”祖堂,砖木结构,装饰精美。内院右侧有1口水井。
裕昌楼
裕昌楼位于朝水楼的西北侧,是一座圆形土楼,建于1943—1947年。该楼坐西北朝东南,占地1838平方米,建筑面积3609平方米。楼高3层(11.1米),直径48米,每层36间。内部通道呈廊式构造。设4部楼梯、1个大门。基墙厚1.2米。内院左后侧有1口水井。
东升楼
东升楼位于南薰楼西侧,是一座圆形土楼,建于1958—1961年。该楼坐东朝西,占地面积2238平方米,建筑面积2727平方米。楼高三层(11米),楼外径29.5米,内径13米,每层36间。内部通道呈廊式构造。设有1个大门。基墙厚1米。内院有1口水井。
春贵楼
春贵楼位于土楼群的西端、河坑桥入口左侧,是一座圆形土楼,建于1963—1968年。该楼坐西南朝东北,占地1808平方米,建筑面积3304平方米。楼高三层(11.5米),楼外径48米,内径11.5米,每层32间。内部通道呈廊式构造。设有4个楼梯、1个大门、1口水井。基墙厚1米。
晓春楼
晓春楼位于东升楼西侧,是一座圆形土楼,建于1967—1970年。该楼坐东朝西,占地1808平方米,建筑面积3833平方米。楼高三层(11米),楼外径48米,内径26米,每层32间。内部通道呈廊式构造。设有2个楼梯、1个大门、1口水井。基墙厚1米。
永庆楼
永庆楼位于朝水楼南侧,是一座圆形土楼,建于1967—1972年。该楼坐南朝北,占地面积1661平方米,建筑面积3138平方米。楼高3层(1l米),楼外径46米,内径28米,每层32间。内部通道呈廊式构造。设有2个楼梯、1个大门,1口水井,楼门上方有4个船形灌水道。基墙厚1.1米。
裕兴楼
裕兴楼位于裕昌楼东北侧,是一座圆形土楼,建于1969—1971年。该楼坐西朝东,占地面积907平方米,建筑面积1959平方米。楼高3层(11米),楼外径34米,内径18米,每层20间。内部通道呈廊式构造。设有2个楼梯、1个大门。基墙厚0.9米。
龙潭楼
龙潭楼位于
南靖县书洋镇,是一个中等规模的方形土楼。此楼由明朝中后期
吕姓修建而成,楼坐西向东,四周群山环抱,九龙江西溪支流从楼左向西流过。因其建成于龙年,楼前的溪流又有一大深潭,故取名为龙潭楼。该楼设计了防御设施,在楼的顶层四边外周墙出挑建有空中楼斗哨台,安有火药和土火炮各一门。楼内天井有一眼水井,水从地下深处的花园岩裂隙中渗出,楼门厅装有一副石碓。
田螺坑土楼群
田螺坑村土楼群位于南靖县书洋镇上坂村田螺坑自然村,地处海拔787.8米的湖炭山半坡上,是黄氏家族聚居地。
方形环棱螺坑自然村距
南靖县县城60千米,距离
漳州市市区约99千米,因地形酷似田螺而得名,所在的
书洋镇北与
梅林镇相连,西与
龙岩市永定区接壤,位于福建土楼“四楼六群”的枢纽位置。田螺坑土楼群由五座土楼组成,包括一座方楼、三座圆楼、一座椭圆形楼。其中一座方楼指的是步云楼,三座圆楼指的是和昌楼、振昌楼和瑞云楼,而一座椭圆形楼指的是文昌楼。该土楼群最早由黄百三郎建造。其中,步云楼年代最早,建于1796年;文昌楼年代最晚,建于1966年。在选取建筑基地上其遵循了中国的风水文化,其中步云楼为“扑虎”位,和昌楼为“螃蟹地”位。据专家考证五座土楼之间采用黄金分割比例2:3、3:5、5:8而建造。从空中俯视该土楼群就像一桌菜,因此人们称其为“四菜一汤”。
步云楼
步云楼在田螺坑的中心部位,是一座方形土楼,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再建于1949年。楼面宽24.6米,进深24.9米,内院天井是边长为12.1米的正方形,楼内没有装配水井。两侧为楼梯间,有4部楼梯设于4角。楼有三层,每层有26个房间。第一层高3.45米,第二层高2.90米,第三层高2.5米。一层墙厚1.15米,第二层墙厚0.98米,第三层墙厚0.80米。伸出梁架的屋檐长2.9米。大门与祖堂设在中轴线上,朝向正西南。
和昌楼
和昌楼位于
田螺坑村对西的中轴线上,是一座圆形土楼。该土楼建于元末明初(约1354年),原为方楼,20世纪30年代毁于战乱,1953年黄氏族人在原址上改建成圆楼。楼内有楼梯两部,在与门厅成直角的两侧。水井一口,位于院内东侧。楼高三层,每层22个房间。第一层高3.6米,第二层高3.3米,第三层高2.5米。墙体厚度第一层至第三层分别为1.1米、0.95米、0.80米。伸出梁架的屋檐长2.35米。每层可用住房18间,底层为厨房,第二层为仓库,第三层为卧室。
振昌楼
振昌楼位于
田螺坑村自然村的西北角,是一座圆形土楼。该楼始建于1927年,1934年毁于战火,1940年重建。楼内有一个朝向正南的大门,楼内设有两部楼梯。院内有一口水井,楼高三层,每层有22个房间。墙体高度第一层至第三层分别为3.4米、2.6米、2.5米,厚度分别为1米、0.9米、0.8米。底层为厨房餐室,第二层为仓库,第三层是卧室,外墙除三层外不开窗。
瑞云楼
瑞云楼位于田螺坑自然村的东南角,是田螺坑土楼群中建造最早的一座圆形土楼。该楼建有一个朝向正西南的大门,祖堂在门厅正对的中轴线上,楼内装有两部楼梯,布置在与门厅成直角的两侧。院内有一口水井,楼高三层,每层有26个房间。墙体高度第一层至第三层分别为3.5米、2.65米、2.80米,墙厚一层1.10米,二层0.95米,三层0.80米。伸出梁架的屋檐长2.3米。每层有22个可居住房间,底层用作厨房和餐室,第二层为仓库,第三层为卧室,仅第三层的外墙安装了窗户。
文昌楼
文昌楼位于
田螺坑村自然村的正西部,是一座椭圆形的土楼。该楼始建于1969,因
地基是长方形的晒谷坪,便随地形建成了椭圆形,该楼平面短外径28.7米,长外径41.5米,内庭短内径16.9米,长内径30.5米。大门与祖堂都在短轴方向。大门朝向正西南方向,楼内有一口水井。楼高三层,每层有32个房间。一、二、三层分别层高3.6米、2.7米、2.5米,墙厚分别为一米、0.8米、0.6米。伸出梁架的屋檐长2.5米。每层有28个可居住间,第一层为厨餐室、第二层为仓库、第三层为卧室。
其他土楼
裕昌楼
裕昌楼位于南清县
书洋镇下坂村,俗称“东歪西斜”楼,始建于元朝中期(1308—1338年间),为刘、罗、张、唐、范五姓族人共同建造。楼高5层,每层54个房间。全楼分成五大单元,每一单元有一部楼梯,五个家族各居一个单元。后半楼的每家每户的一楼灶间,都有一口的水井。天井中心建有一座单层小圆楼,作为祖堂,前面用鹅卵石铺成一个大圆圈,根据金木水火土等分五格,形状各异。土楼建成后不久,楼内回廊木柱便开始倾斜,最大
转轴倾角15°。
阁老楼
阁老楼位于
南靖县丰田镇古楼村,是一座四方弧角的土楼。该楼始建在明
崇祯年间,为明代
东阁大学士林故居。该楼原有三层,后损坏变为两层。楼属于外廊式,二楼开始装有窗户,楼墙由三合土夯筑,在楼内可以见到一些木雕,石刻。在楼的正门有两块分别刻着林钎故居和“阁老楼”几个字的石碑。在土楼中间,有座林氏家祠,留存有风骨,文魁、武魁、探花等牌匾。楼的侧门上有石刻篆刻小字“乘颖二”字,侧门部分残存。1932年中央红军东征
漳州市时,曾把这里作为临时指挥部。
其他看点
自然景观
南华岩
南华岩位于长教璞山村西1.5千米处,是
南靖县古八景之一。南华岩始建于十四世纪末期。南靖旧县志记载:南华岩在云水谣中心,大岩石立于其左侧,瀑布垂在其前方,乡里人在此地简单的搭建房屋。南华岩现有丽泽怀珠、一龟撑水等八大景观。
丽泽怀珠
丽泽怀珠位于南华岩前方的瀑布处。瀑布自20余米的高度落下,风带着水雾和水花像珍珠一般飞向下方的道路,被人们称为“丽泽怀珠”。
一龟撑水
一龟撑水位于南华岩入口处的一座小桥上,桥旁水口处安置有一块龟形石块。石龟的头部有一个小洞,称“龟口”。
人文景观
南靖土楼博物馆
南靖土楼博物馆该馆位于
南靖县书洋镇田中村,以建于建于
清代康熙年间(1663年)的龙潭楼为馆舍,占地面积2500多平方米。馆内设有革路蓝缕的创业史话天人合一的建筑经典、传承不息的文化精髓、古朴淳厚的民俗风情、血脉相连的靖台亲情五大主题20个展室,主要展示土楼的建造技术和文化内涌、土楼人的生活习俗、古代南靖杰出的历史人物,同时配有千余件
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的石器、石锋、陶瓷及唐宋至民国时期的各种珍贵文物,还有各类土楼民俗用品、生产用具、根艺作品等。
民俗文化
南靖县主要流行的民俗文化活动有台艺、火烛地艺和竹马戏,是当地民众每逢节庆时必备的娱乐活动。
台艺
台艺指在每年
春节过后由艺师糊制的24座方形楼台。这些楼台以木竹为主要材料,染上各种颜色。楼台高约5米,宽约2米,楼内有栏杆、亭台、楼、花鸟等。
正月十六、十七两日,楼台左右各有一名女旦、正中心有一名男生,他们都穿古装服饰并涂脂抹粉。每座楼台由十二名青壮年男子轮流抬或扶,穿梭于村社楼前屋后。
火烛地艺
火烛地艺于每年正月二十日晚举行。生男添丁、结婚喜庆的人家都要用
石竹制造一支长四点五米以上的火烛。这些火烛除手持部分外,都将竹壁成三至五片,由头至尾,用粗纸卷成条状,在竹片上编织成纸烛,然后用
花生油将纸条淋透,如此淋油数次,使竹片亦吸收油份而成火烛,每年有300多支。大火烛是用四根石竹结成方柱形,上部用竹片绳索结成一座两人合抱、分层成笔峰形骨架,然后用色纸糊成有柱杆、亭台、花鸟等物。由于大火烛既高又重,不能用抬,只能由二三人轮流用双手上下擎起,在乡间缓慢行进。
火烛结束后,开始地艺表演。群众用竹杆结成长方形,四角各有一人持稳竹杆,装饰地艺的人在竹柱内自行走动表演。地艺表演的装饰有温文尔雅、奸臣逆贼、残年跋足、驼背凸肚、青面察牙、阴阳两目等类型。
竹马戏
竹马戏于每年正月十三日举行。该以竹子制成的马为道具并在外蒙上绸布或彩色纸,演出时,演员骑竹马演绎当第流传的“
王昭君和番”(亦称“昭君出塞”)的故事。其中,竹马的前一节挂在演员面前齐腹高处,竹马的后半部挂在背后齐腰椎处。
土楼婚娶习俗
土楼人家娶新娘一般在下半夜进行。新娘出嫁一定要哭嫁,同时由伴娘相送。出嫁时要换上新衣服、新鞋,还要头插富贵春加
茉莉花。到了夫家,首先拜过天地,见过公婆进入洞房。进入洞房后,选个吉时吃酒婚桌(又日吃十二碗)。婚桌摆有十二碗,碗中装有十二项食物:白米饭、红枣、黑豆、清丁(冬瓜条)、龙眼、红圆、糖、猪腰尺、小母鸡一只、糕仔、鱼、蛋酒。吉时一到媒人指着十二碗为新郎新娘唱好话:“吃白饭穿父母袱”;“吃红枣项项好”;“吃黑豆子孙老(长寿)”;“吃清丁很出丁”;“吃龙眼好尾景”;“
红团”;“吃甜甜生后生”;“吃腰尺夫妻相惜”;“
绝地求生好夫妻”;“吃糕生婴哥”;“吃鱼鲤鱼出大溪”,最后夫妻交换吃蛋酒,即交杯酒。吃过十二碗后即正式成为大人。
文化活动
土楼妈祖文化节
土楼妈祖文化节距今有300多年历史,每年农历三月一至廿三,当地村民抬着妈祖神像,在保和楼、德兴楼、鼎和楼等数十座土楼间巡游。节日期间,年轻人抬着“轿”,朝着村头河奔去,河中间有20多个装扮成虾兵蟹将和水怪模样的村民不断用水泼轿子,抬轿者左冲右突,最后到达河岸边的天后宫。
土楼研学活动
福建土楼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中心位于
南靖县云水谣景区内,开展具有当地特色的土楼研学旅行活动。2017年,福建土楼(南靖)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中心入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其中,
漳州市实验小学把研学旅行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于每学年春、秋学期各安排1次研学旅行活动。
漳州市龙文区实验小学五年级也于2022年9月进行为期3日的南靖土楼景区研学活动。活动包含竹竿舞、夯土技艺体验、竹艺等项目。
相关文化
影视作品
文学作品
关于土楼的文学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父亲的永生楼》,长篇小说《
土楼恋》《土楼情》等。
其他作品
哥本哈根大学的一栋名为“Tietzerkollegiet”学生公寓,其造型以中国的土楼为设计灵感。建筑有五个出入口将其分成五段,各自独立又互相
连通,延续了土楼注重隐私又满足邻里沟通的特点。该建筑还获得了2007年度
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欧洲优秀建筑奖(RIBA European Award for architectural excellence)。
开发与保护
景区价值
南靖土楼是自然生态与传统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古建筑群,也是当今中国乃至全球稀有的未被现代化建设进程破坏改变的古老乡村样板。南靖土楼中包含的传统的夯筑建造技艺与土楼文化,对挖掘土楼建筑文化,研究历史文化、历史教育和学习民间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相关专家学者深入研究
闽南地区土楼建筑文化的一个“
活化石”。
开发
1952年至1930年期间,
田螺坑村土楼群所在地先后修建和昌楼、振昌楼、文昌楼、瑞云楼。
2010年10月,南靖土楼景区经批准建立福建南靖土楼国家森林公园。该公园位于南靖县西南部,由云水谣景区、塔下景区和树海景区三部分组成,经营面积223383平方千米。
2017年4月,
漳州市改造南靖县山城至书洋路段的山梅公路,于同年7月底完工通车。该工程起于南靖东大路与东环城路平交处,终于书高线(土楼接待中心),改造工程维持原有道路等级
二级公路,设计车速每小时40千米,并保持原有道路线型、路面宽度。该工程可优化过往旅客道路通行,美化旅游线路和提升南靖土楼景区旅游形象。
2021年4月,漳州市对漳武高速(南靖县段)进行改造扩建,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沿线设有南靖东、南靖、南坑、书洋等4处落地互通和南靖服务区,设计行车速度100千米/小时,于2021年底建成通车。下半年,南靖县通过建设国木文化博物馆来发展南靖土楼景区,第二年此馆修建完毕。该馆包含中华文化、红色文化、乌木原木等几个部分。
保护
2015年10月,国家文物局聘专人对南靖田螺坑土楼群屋顶、瓦面、梁架及木构件出现破损、腐烂、空鼓等隐患部分进行修缮,于第二年2月初完工。
2020年4月,南靖土楼景区全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景区组建包含40余人的执法大队来治理区内不法行为。共拆除云水谣、
田螺坑村土楼群两条景区线路的违章搭建30多处,拆除面积1000多平方米。同年5月,
南靖县对南靖土楼景区周边的乱搭、乱围、乱盖等违章行为进行监察并清理景区村周边堆积杂物。此次行动共组织了23次执法,拆除违章建筑1500多平方米,清理杂物102处。推送各类信息200多条,发放宣传单20000多份。
重大事件
重大事件
2012年2月,南靖土楼景区被游客投诉,经相关部门的调查核实,南靖土楼景区未达到AAAAA级旅游景区标准,整改不达标,会被降级处理。投诉后,景区加大整改力度,一个月后,景区厕所干净整洁,游步道护栏建起,交通有序。
2016年1月,
南靖县文史人员发现梅林村石门楼、昭德楼、翠玉轩私塾等处的土楼保存着用鱼鳞镶嵌的鱼鳞窗户,在国内十分少见,其中翠玉轩鱼鳞窗户遭到破坏。同年5月,漳州南靖县城往土楼景区的山梅公路船场
甘芳村路段发生山体滑坡,滑坡体积约有700立方米,无人员伤亡。同年8月,南靖土楼景区因存在“野导”扎堆现象、游步道安全隐患突出、厕所革命滞后、环境卫生差、车辆管理混乱、占道摆摊现象严重等突出问题,被
国家旅游局提出严重警告。
主要荣誉
整体荣誉
2001年5月,南靖土楼景区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8月,南靖土楼景区被评为AAAAA级景区。
2014年11月,南靖土楼景区入选
国家水利风景区。同年12月,南靖土楼景区入选中国“最具价值目的地景区”。
2015年3月,南靖土楼景区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2017年7月,南靖土楼景区被入选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2022年12月,南靖土楼景区被列入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之中。
单项荣誉
2001年5月,田螺坑土楼群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所在的
田螺坑村于2003年11月入选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
2008年7月,田螺坑土楼群和河坑土楼群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9年,云水谣古镇被评选为第二批“中国景观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