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平祖师
唐代高僧义中禅师
三平义中禅师,天宝福州福清人,俗姓杨,祖籍陕西高陵区。他修道于漳州三平山,被尊称为三平祖师或三坪祖师。他的教诲以禅宗为主,强调“即此见闻非见闻”,意味着禅宗强调的是直接体验,而非言语或概念。他的教诲被称为“三平偈”,其中包括“个中若了全无事,体用无妨分不分”,强调了禅宗的实践性和无分别观念。他被敕谥为广济大师,是唐代佛教禅宗的重要代表人物。
人物生平
家庭背景
俗家本姓杨,祖籍陕西高陵人。因其父官宦入闽,义中于唐宗李适兴元元年(公元784年)诞生在福唐(今福清县)其父任。时值甲子岁正月初六日。他在襁褓中就不食荤腥,即所谓“胎素”也。
佛门清修
到了德宗贞元十三年丁丑岁,他随父亲仕官至宋州(即泉州市),投拜于玄用禅师门下,剃发出家,这年他才十四岁。直他二十七岁才受具足戒,成为比丘。
他先修三摩钵提,做得安心虑;后修禅定禅那,达到正定寂止的境界。于是他顿明心要,肩扛锡杖,云游天下,拜师修证。先到中条山百家岩拜怀晖禅师,次依西堂智藏禅师,后到洪州百丈山谒见百丈禅师。他在这一高僧名师的门下,恭恭敬敬地进侍十年,通悟了禅宗要旨,修证上层禅学,这才去抚州拜见石矾禅师。石矾经常张弓架箭,来接佛子。义中登门诣法,石矾高声喝声:“看箭!”义中见状,立刻开襟怀,挺胸当箭。这正符合达摩的禅学:“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于是石矾禅师就收起弓箭,称赞道:“我三年来,张一枝弓,挂两只箭,而今只射得半个圣人。”义中进一请教道:“怎能做到全圣?”石矾只弹弓弦三下作答。从此,中又随侍石矾禅师左右,达八年之久。最后,义中又南游到了潮,参见了大颠禅师。大颠禅师一见义中就说:“卸掉甲胄来。”义中领悟,就退一步立定。从此义中参悟了佛法禅机,大彻大悟。这十八年间,他遍访海内高僧,不仅精研了佛教的经、律,也修证了禅学义理,经历了世事沧桑,终于使他“妙造空中,深了无碍”了。
李恒李恒长庆四年甲辰(公元824年),大颠禅师无疾圆寂,年九十三岁。
次年李湛李谌即位,改元宝历,义中离潮州市漳河。他见到新兴的漳州市人文地理均好,就选定开元寺后面的三山(即今之芝山)半云峰下,建立“三平真院”,自立门户,聚徒传教。
会昌五年乙丑岁(公元845年),李炎下令毁灭佛,强迫僧尼还俗。其时义中弹师早已有所觉察,并做好准备,虽然他这时己年上花甲,仍坚定不移地率领一干僧尼,徒步循涧进入平和,避居化外蛮荒之地,以坚持佛法禅学。他们在深山林中披荆斩棘,日夜钻行,好几天难见天日,僧尼们皆巳精疲力,还找不到一处可立足存身。有一天,他们在溪涧中盥栉净身,义中禅师忽见水面上飘浮着无数樟花在回旋,心中大喜,对僧们说;“上游有樟树林,定是个好去处。”于是,僧尼们精神振,溯流上行,果然来到大柏山麓,只见四围青山,中间一片肥沃,山水极佳。义中禅师选定龟蛇峰间建立寺院,开荒辟田。又续收容逃难来的僧尼,达三百余人。从此在深山密林中,聚徒讲学,保护了大乘一脉真传。
李忱即位后,改元大中,三年已巳岁(公元849年),降诏恢复禅教。漳州市重建开元寺,有巡礼僧常肇、惟建等二十人向朝廷推荐义中禅师是位“嗣达摩正统,继南宗衣钵”的高僧。于是漳州刺史郑薰恭请义中禅师主持开元寺,完成修缮之事,使寺宇焕然一新。郑薰又将义中禅师的事迹上奏朝廷,宣宗皇帝敕封义中为“广济大师”。
至咸通七年(公元866年),义中已逾八十高龄了,他思己所创建的三坪寺,毅然重返九层岩修三平寺。咸通十三年历十一月初六日,广济大师归寂,享年九十二岁,僧腊六十五。
广济大师示寂后,门人弟子在三平寺后修建了祖殿,单檐重檐,面阔三间,殿中塑广济大师金身。春秋祀之,旁立四尊蛇侍者。又奉骨及舍利子葬于塔殿的石下,至今香火鼎盛,历千年而不衰。
轶事典故
祭鳄鱼文
三平祖师公与韩愈驱鳄文有一次,潮阳区县尉请韩愈刺史到灵山拜访大颠。大颠命他的门徒三平(祖师公)烹茶招待众客人。韩愈高兴地问大颠:“下官州务繁忙,无时间钻研佛经,禅师何妨指点一二!”
大颠入定良久而不答,三平(祖师公)不忍,故意敲禅床三下。
大颠严肃地问道:“你敲床做什么?”
三平(祖师公)急忙跪下道:“师父岂不是告诉韩公:‘先以定动,旨以智拨’吗!?”
韩愈闻言,似乎领会其意,说:“和尚门风高峻,下官从令徒处,明白事佛的大概意思了”
唐朝中国的岭南地区,鳄鱼肆虐成灾,时任广东潮州市府地方官的韩愈曾写下了那篇著名的《祭鳄鱼文》,据说韩愈发文数日之后,鳄鱼果然销声匿迹了——给鳄鱼添了几分灵性和神秘色彩,至今潮州城外仍然有一座雄伟的“祭鳄台”,以纪念这一典故。传说中,三平(祖师公)是这一事件的主角之一。
原来韩愈在潮州期间,曾几次到潮阳区境内祭海神,祈求合境平安,一次,他愁于鳄鱼扰民之事,赶来庙里请教大颠,禅师故意回避,要三平(祖师公)谎称云游不在,如此往返几次,三平(祖师公)不忍,教韩愈用手中的笔驱鳄,韩愈心领神会,写下《祭鳄鱼文》,在河边祭鳄鱼时,有一公一母两只巨鳄兴风作浪,不肯离去,三平(祖师公)挥动手中锡杖,痛击鳄鱼,最终一公一母两只巨鳄落荒而逃,岭南地区从此鳄祸平息。
回到庙里,大颠怪三平(祖师公)杀生,将三平(祖师公)的禅杖一扔:“禅杖到哪,你就到哪!”禅杖就这样一直飞到漳州市三平山,三平(祖师公)就拄锡在三平山了!
学佛如嗅桂花香
“三平祖师公”,是李炎李忱时代的禅宗高僧,大颠的入室弟子。三平祖师公驰名漳台,远及东南亚,当地崇蛇风俗及义中艰难建寺、慈悲济世等传闻,彰显禅宗高僧祖师公的高风亮节。祖师公依靠禅宗顿教,不主张学佛专从文字上做工夫,而要求顿悟:“如言桂花香气,一嗅便知;若用文字叙述,怎写也无从理会。”
祖师公与监斋爷
据传,监斋爷生前为祖师公的厨师,唐咸通十三年十一月初六祖师公将圆寂时,监斋爷决意欲随师西归。祖师公不依,认为他是俗家人,且多杀生,不宜西行。监斋爷分辨道:“我自侍师后,守戒持素,腥荤不沾,虽为俗家,心却早已皈依佛门,每日颂经不息!师若不信,吾当自剖验血是红是白,若流白血,即说明我腹中无半点荤腥。”说毕挥斧自剖,果流白血。义中大师见而感慨:“吾南宗法嗣是直指心性、顿修顿悟的祖师禅,难得他能如此自剖明性,悟心即佛!”嘱众僧祀之于斋堂。后人遵从遗嘱,在斋堂立像祀之,至今香火不衰。)监斋公堂,为三平寺之独创。凡香客所供斋品都须呈供在此,经监斋爷验证后,方能拿到塔殿供奉祖师公。
后世纪念
三平祖殿
作为一种传统民间信仰,义中大师在闽南地区一带和海外乡亲中称为“三平祖师公”。一千多年来,这里香火颇盛,人们一直把他当作慈善的神来敬奉。连旅居海外的侨胞和港、澳、台同胞也不忘义中的功德,争相结伴来这里朝拜,并捐赠款项,修葺殿宇。
参考资料
三平祖师公的故事系列.通灵佛教网-佛教故事.2016-04-20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家庭背景
佛门清修
轶事典故
后世纪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