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04年三月初一,唐昭宗李的皇后何氏产下了胡昌翼。婺源人胡清为了防止他被叛将
朱温所杀,选择了“君随臣姓”的办法,将他的李姓改为胡姓,并以“大德覆翼”的寓意,取名为昌翼。999年十月初三胡昌翼去世,享年96岁。
公元904年正月,叛将朱温(
五代十国后梁王朝的建立者)图谋篡位,威逼唐昭宗李晔从
长安迁都
洛阳市;皇后何氏于三月初一生下了胡昌翼。李晔趁朱温尚不知晓的时候,悄悄将幼子李梁(胡昌翼的乳名)乔扮成普通婴儿,并托付给近侍胡清,他带着胡昌翼辗转回到家乡婺源胡村(今考水),并将其收为了养子。同年秋天,
朱温杀死了胡昌翼的父亲
李晔,次年处决了李晔的九个皇子和胡昌翼的母亲。
胡清将他带到了婺源考川考水村,并教他读书,为了防止他被叛将朱温所杀,选择了“君随臣姓”的办法,将其改为胡姓。22岁时,胡昌翼以《易》中明经科
进士,胡清将他的身世悉数坦白,并拿出来当年从宫中带出的御衣、宝玩。胡昌翼得知身世真相后,无意仕途,隐居乡野,开设书院,毕生致力于研究经学和倡办教育。
胡清将胡昌翼带到婺源考川考水村后,为了防止他被
朱温所杀,将他的李姓改为
胡姓,并以“大德覆翼”的意思,取其名为昌翼。皖南地区民众有真胡假胡的说法。真胡指的是当地土生土长的胡姓居民;而假
胡则是指
晚唐李晔皇帝李晔之子,胡昌翼的后代。
为了村民们方便出外,胡昌翼在二十四都朱源溪上伐木架桥,因此人们称此桥为“太子桥”。该桥被
南宋时13世孙胡次焱定名为“明经桥”,后被14世孙胡安国重新翻修,
元朝时,胡昌翼的15世孙胡明善将原本的木桥改建为石桥,并邀请当朝的尚书汪泽民出席桥的落成典礼,作《明经桥碑记》,立石于该桥的旁边。
胡昌翼死后葬于考水村北侧的黄杜坞,被称为“太子墓”,1996年,经当地民众重新发掘修后重见天日。该墓呈凤字形,墓顶有一幅圆形太极图,墓体呈八面形,分别刻有“乾、坤、坎、离、震、艮、翼、兑”符号。墓前的门堂立着青石墓碑,碑上刻有阴文篆书:“始祖明经胡公之墓”,碑座左右两侧分别镌刻有“明经胡氏”“三延并茂”字样石碑,中间立有“明经胡氏碑文”。
胡昌翼的父亲为唐末
李晔皇帝李晔,母亲为皇后何氏,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胡延政一支迁往绩溪县等地,二儿子胡延宾一支迁往歙县紫阳、汪岔等地,三子胡延臻一支世居在考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