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勤务学院
江苏省的军事院校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勤务学院(Air Force Logistics University),坐落于徐州市,是一所集空军后勤与装备指挥、技术、管理于一体,覆盖军事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高等军事院校。
1954年8月,中央军委颁发了成立“空军后方勤务学校”的命令,同年10月,学院在山西省太原市组建。1958年5月,学院奉命迁入现址--徐州市。期间,经历一次转隶,五次更名。2011年7月,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后,学院更名为“空军勤务学院”。
截至2023年4月数据显示,学校占地面积3362亩。建有“航空勤务保障综合训练场”、体能拓展训练中心等10个基础训练场地,拥有31个实验场所。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教授、副教授近200名,近年来承担国防科技、军事科研等计划项目120余项,获军内科学技术成果奖50余项。
历史沿革
在艰苦创业中建校办学(1954年—1969年)
为适应空军发展建设需要,1954年8月,中央军委颁发了成立空军后方勤务学校的命令,同年10月,学校在山西省太原市诞生;1956年2月20日,举行了组建后的第一个开学典礼;为了适应空军建设的需要,加速后勤人员的培养,学院在1958年5月奉命迁入现址——徐州市北花园,增设了修建、航材、军械、四站四个专业,年招生量大幅增加,学院于1960年8月更名为“空军后勤学校”;1969年11月,学院因“文化大革命”停办。空军后勤学校的创立,为空军后勤专业人才的培养、产生提供了可靠的基地,为学院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在恢复重建中走向正规(1977年—1986年)
1977年11月空军决定恢复重建“空军后勤学校”;1978年3月,恢复重建后的第一期开学典礼;以条件建设为重点,抓教学、抓队伍、抓建设、抓规范,拓宽了培训专业,改善了办学条件,统一实施了两年制中等专业学校培训,并开办了专科、本科教育,实现了由应急培训向正规办学的转变,把历经坎坷和磨砺的学校,办成了初具规模的发展建设中的学府。
在深化改革中快速发展(1986年—2003年)
1986年6月9日,根据中央军委命令,“空军后勤学校”更名为“空军勤务学院”,从此跨入了高等军事教育的行列。1992年8月划归总后勤部建制领导,更名为“解放军后勤管理技术学院”;1993年6月重新划归空军建制领导,更名为“空军后勤学院”。
在教学评价中继往开来(2004年-2010年)
学院于1999年底进行了体制编制调整。调整后,形成了以研究生、本科教育为主体,学历教育与任职培训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2004年5月25日,学院更名为“徐州空军学院”,并定位为学历教育院校,训练任务呈现出多专业、多层次、多类型,学历教育与任职培训并重的特点。2004年年底,学院按照“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指导原则,认真落实各项总部教学评价工作任务;2008年3月,学院被总部评为教学评价工作优秀单位,教学科研软硬件建设大幅跃升,学院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
在调整转型中主动作为(2011年后)
2011年,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确定学院由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转型,更名为空军勤务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学院专业设置涵盖除医疗卫生以外空军后勤系统所有专业和装备系统的航空器材、航空四站和航空弹药专业,形成了以军事学为主,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为支撑,结构合理,空军作战后勤和装备保障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其中,航空兵后勤组织指挥、航空军需、航空兵军交运输、航空油料、机场工程、航空器材、航空四站、航空弹药等专业特色鲜明,为空军后勤和装备保障系统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教学建设
空军勤务学院吸收了大批地方优秀青年来院学习,毕业后会按照专业和培养目标,在全军或空军范围内统一分配单位,已经默然成为空军作战后勤和装备保障人才成长的加油站。空军后勤和装备系统的航材、四站、军械各类专业干部90%以上毕业于该学院,同时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学院是全军教学优秀单位,全军军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首批试点院校。拥有4个学术学位授权学科和3个专业学位授权学科,其中包括1个一级学科、3个二级学科、2个军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和1个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院设有多个研究中心和培训基地,如空后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研究中心、空军后勤建设理论研究中心、空军院校高新技术研究中心和空军后勤新装备培训基地。
参考资料
师资规模
截至2023年4月数据显示,学院拥有教授、副教授近200名,教员队伍中,有空军高层次科技人才、空军安全管理专家、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军民融合发展专家等高层次人才20余人。在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学术成果发展建设上成果斐然,累计为空军输送近2万名专业人才。
学术研究
截至2016年9月数据显示,学院先后获国家级、军队级教学成果奖5项;获科技成果奖7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十五"全军后勤重大科技成果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85项;获军事理论研究成果奖256项。
科研资源
截至2023年6月数据显示,学院总占地面积约3300亩,建有军队重点实验室2个、多媒体教室111个、多功能研讨教室3个、语音教室4个、实验室82个、图书馆现藏书39万册、数字图书资源总量约100TB,建有20个特色数据库、10个学科网站。
科研成果
学院先后获国家级、军队级教学成果奖5项;获科技成果奖7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十五"全军后勤重大科技成果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85项;获军事理论研究成果奖256项。
学校荣誉
学院是全军教学优秀单位、全军军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首批试点院校。
校园文化
校徽
参考资料
校训
使命、本领、荣誉。
校园环境
空军勤务学院坐落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江苏省徐州市,这是一个有着6000年灿烂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它东襟淮海地区,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依齐鲁。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纵横交错,堪称枢纽。两汉韵风,决战淮海,蜚声中外。半个世纪以来,空军勤务学院肩负着新时期军队建设的使命与责任,如同一条生命不息的大动脉,先后把7万余名毕业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空军现代化建设中来,成为培养空军作战后勤和装备保障人才的摇篮。
学院占地面积1315亩,分新、老教学区和生活区,总建筑面积32.9万平方米。教学区满目是景,处处入画,建有彰显学院办学特色的飞机广场、反映我军光辉历程和学院各专业特色的百米浮雕、反映学院办学宗旨的文化长廊和标志性雕塑、反映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代表的英模人物灯箱,形成了"文化中心区”“教学训练区”“读书休闲区"和"绿色园艺区"等功能各异的文化特色区域,营造了浓厚的军校育人氛围,激发了广大官兵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透出了学院发展建设的盎然生机。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在艰苦创业中建校办学(1954年—1969年)
在恢复重建中走向正规(1977年—1986年)
在深化改革中快速发展(1986年—2003年)
在教学评价中继往开来(2004年-2010年)
在调整转型中主动作为(2011年后)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教学建设
师资规模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科研成果
学校荣誉
校园文化
校徽
校训
校园环境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