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淘,2010年8月3日出生于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
雄性,谱系号777,爸爸妈妈分别是大熊猫芦芦和大熊猫草草。
2012年10月11日,中国成功将全球首只在野化培训场诞生的大熊猫淘淘放归到四川
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中国第二只被放归野外的人工繁育大熊猫。截止2017年12月29日,大熊猫淘淘的放归创造了人工繁育大熊猫后放归野外的最长存活时间纪录。
2010年7月20日,大熊猫草草怀孕即将
分娩时,从雅安碧峰峡被转移到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参加第二期野化培训项目。8月3日,大熊猫淘淘出生。
出生后,大熊猫淘淘和母亲
草草一起生活在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第一阶段小型野化培训圈内,该圈内海拔1780米,面积2400平方米。在第一阶段的培训中,大熊猫淘淘跟随母亲学会了基本的行走、爬树和采食等技能。
2010年7月20日,即将分娩的大熊猫“草草”从雅安碧峰峡来到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参加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第二期野化培训项目;8月3日,“淘淘”出生了,之后便和母亲“草草”在海拔1780米、面积2400平方米的第一阶段小型野化培训圈内生活,在第一阶段的培训中,“淘淘”跟着妈妈基本掌握了行走、爬树、采食等基本技能。
2011年2月,大熊猫淘淘和大熊猫草草被转移到海拔2050—2140米、面积约4万平方米、平均
坡度为20°—30°的卧龙自然保护区核桃坪后山,进入了第二阶段的训练圈。在这个训练圈中,大熊猫淘淘的攀爬和运动能力得到了增强,也初步具备了定向能力。与那些在圈养环境下的同龄大熊猫相比,大熊猫淘淘展现出了显著的差异。
大熊猫淘淘和母亲大熊猫草草于2012年5月3日正式进入位于海拔2150—2500米的第三阶段野化培训场。该培训场地的森林植被类型、植物组成、竹子种类以及环境条件与真正的大自然非常相似,总面积约为24万平方米。经过顺利的培训,于2012年秋季回归自然环境。6月的一天,为了评估大熊猫淘淘的野化培训成果,工作人员用涂着豹子粪便的豹子模型,播放豹子叫声,大熊猫淘淘在经过时吼叫几声,并且几秒内逃跑到百米开外的地方。此后专家们一致认为,大熊猫淘淘已经具备被放归到野外的条件,在经过两年多的母兽带仔野化培训,大熊猫淘淘的个体和行为发育正常,具备较高的警觉性,能够辨别天敌和伴生动物,基本掌握了在野外生存所需的技能,如觅食、利用空间和选择栖息地等。为确保放归顺利进行,2012年10月8日,对大熊猫淘淘进行了一次体检。体检结果显示,生长发育和各项生理生化指标都正常,体重达到了42公斤。同时,工作人员给大熊猫淘淘皮下埋植了国际通用的ID身份识别芯片,佩戴了具有全球卫星定位和无线电遥测功能的GPS颈圈,以便野外放归后的数据收集和活动监测。这一系列的评估结果为大熊猫淘淘成功融入野外生活奠定了基础。
大熊猫淘淘于2012年10月11日被放归到
石棉县的
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5年10月,大熊猫淘淘的项圈自动脱落,监测人员根据野外采集的粪便样品进行
脱氧核糖核酸鉴定,大致确定它的活动范围主要在公益海和大洪山地区。2016年7月,监测人员在野外再次与大熊猫淘淘相遇。
2017年12月28日,在
四川省栗子坪自然保护区内,放归大熊猫的监测队员在回收笼中意外发现一只大熊猫。经过工作人员使用芯片
扫描仪检测和外形判断,确认这是之前被放归自然的大熊猫淘淘。随后,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兽医对大熊猫淘淘进行了体检。检查结果显示,大熊猫淘淘的生长发育正常,身体健康,体重达到115公斤,没有外伤和体外寄生虫,毛皮光滑,四肢、生殖器等方面的发育也正常,牙齿磨损程度较低。这进一步证实了它在野外的良好生存状态。
确认大熊猫淘淘身体健康且佩戴了GPS项圈后,中午12点再次将其就地放归野外。通过野化放归的过程,大熊猫淘淘成功在
野外生存了5年时间,验证了通过母兽带仔野化培训方法将人工繁育的大熊猫成功放归自然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