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肺炎(viral
肺炎)是由病毒侵入
呼吸道上皮及
肺泡细胞引起的肺部炎症,主要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所致。常见病毒有甲、乙型流感病毒,
腺病毒科,副流感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巨细胞病毒、麻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和
正冠状病毒亚科等。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涕、发热、
咽喉痛、头痛、全身酸痛、倦怠等症状。
本病大多发生于冬春季节,暴发或散发流行。主要为吸入性感染,通过人与人的飞沫传染,也可通过污染的餐具或玩具以及与患者直接接触而感染,传播广泛而迅速,婴幼儿、老年人、原有慢性心肺疾病等免疫力差者易发病,且病情危重,可导致死亡。一般通过临床症状,结合X线或CT检查,排除由其他
病原体引起的
肺炎。确诊有赖于
病原学检查。治疗常需考虑病情的严重性、
宿主年龄、免疫状态及病毒类型。抗病毒治疗常用于严重感染和免疫受损宿主。
呼吸道合胞病毒通过尘埃传染,是最常见的病毒性肺炎。多见于婴幼儿,尤其多见于1岁以内儿童。临床上轻症患者发热、
呼吸困难等症状不重,中、重症患者有较明显的呼吸困难、喘憋、口唇发、发热症状,肺部
听诊可闻及较多细
湿啰音和哮鸣音。
为
腺病毒感染所致,多见于6个月至2岁儿童,冬春季节多发。起病急骤、高热持续时间长、中毒症状重,约半数以上患者有呕吐、腹胀、
腹泻等
消化道症状,易合并
心肌炎和
多器官功能衰竭。
人群对
流感病毒科普遍易感,在儿童、小于2岁的婴幼儿尤其易感。在流感流行时,流感病毒肺炎的发生几率较高。本病冬春季多发,最常见的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肺部听诊可有呼吸音降低,细小湿啰音或哮鸣音。婴幼儿尤其2岁以下患儿
呼吸道症状显著,
喘证明显,重症患儿科出现呼吸衰竭、
心力衰竭表现。
多见于成年人。常先有特征性的
皮疹,典型皮疹于躯干、四肢先后分批出现,发展极快。
肺炎症状多发生于出疹后2~6天,也可出现于出疹前或出疹后10天。
由SARS
正冠状病毒亚科(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CoV)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传染性、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的病毒性肺炎。人群普遍易感、家庭和医院聚集性发病,多见于青壮年,儿童感染率较低。
2.患者可同时受一种以上病毒感染,并常继发细菌感染如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免疫抑制者还常继发真菌感染。
病毒感染累及下
呼吸道,引起气道上皮的广泛破坏,纤毛功能损害,黏膜坏死、
溃疡形成,细
支气管阻塞,进而累及肺实质。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多数患者有一过性高热、阵发性连声剧咳,呼吸喘憋症状明显,皮肤偶可出现红色
斑疹。
流感的潜伏期为1~3天。流感病毒性肺炎常在畸形流感症状尚未消散时,出现咳嗽、少量白黏痰、
胸闷、气急等症状。
SARS
正冠状病毒亚科(SARS-CoV)的潜伏期为1~14天。急性起病,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可有寒战、咳嗽、少痰,偶有血丝痰,
心悸病、
呼吸困难甚至呼吸窘迫。可伴有肌肉关节酸痛、头痛、乏力和腹泻。
常先有特征性的
皮疹,典型麻疹有口腔黏膜Koplik斑,麻疹并发麻疹病毒性肺炎时
呼吸道症状持续加重,高热持续不退,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
可见肺纹理增多,磨玻璃状阴影,小片状浸润或广泛浸润、实变,严重时见双肺弥漫性结节性浸润,但大叶实变及
胸腔积液者均不多见。不同病毒引起的
肺炎X线表现可有所不同。
常见小叶分布的
毛玻璃影、小结节病灶,也可表现为网织索条影,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叶、段实变影,可伴有纵膈
淋巴结肿大,单侧或双侧少量
胸腔积液。
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包括
呼吸道合胞病毒、
腺病毒科、副
流感病毒科和流感病毒,可口服或静脉给药,对合胞病毒性肺炎提倡经气道雾化吸入。毒副作用主要为
骨髓抑制。
为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甲、乙型流感病毒均有很好作用,耐药发生率低。
具有广泛的抗病毒作用,多用于治疗免疫缺陷病人的疱疹病毒与
水痘病毒感染。
患者出现
低氧血症时,给予吸氧,积极纠正心、肺功能不全,必要时机械通气辅助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