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职业技术学院(Zhongshang Vocational College)位于
江苏省南京市,是经
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民办普通高校。
学院创办于1998年,2002年,按教育部规定学院更名为钟山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占地面积540余亩,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截至2024年5月,学校开设有30多个专业,专兼职教师近500人。学校为国家培养了3万多名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涌现了一大批就业创业明星,多次被省教育厅评为“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根据《钟山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质量报告(2023年度)》显示,目前有全日制在校生9578人;继续教育成人专科在校生3080人(折合 924 人),折合在校生人数10502 人。
学校先后获得“
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江苏省优秀考点”“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创先争优先进集体”“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普通高等学校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校是江苏省民办高等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单位,江苏省工商联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单位,江苏省老年学学会副会长单位,江苏省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单位,江苏省养老服务职业教育与产业合作促进会副会长单位,也是南京钟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单位。
历史沿革
1998年11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筹建。筹建初期名为钟山学院,挂靠南京工业大学和南京艺术学院办学。
2001年6月,获准正式建院独立办学。
2002年4月,由教育部规范更名为钟山职业技术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据2023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开设33个专业。
教学建设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开设“3+2”本科专业1个,医学卫生类专业3个,
江苏省特色专业1个,高等学校重点专业1个,校级精品课程3个。
参考资料
师资规模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官网数据显示,学校有专兼职教师近50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4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近70%,逐步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校企互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双师型”教学科研团队。
合作交流
截至2015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台湾等高校合作办学,在教师互访、学生交换、留学进修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推进国际化办学。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根据《钟山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质量报告(2023年度)》显示,截止2023年12月,学校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面积150592.70平方米,占地面 364667 方米;学校纸质图书65.37 万册,年度新增图书 1765 册,新增电子图书 5 万册,新增电子期刊5.55 万册;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5924.49万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23 万元;教学用计算机终端 1869 台。
学校荣誉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办学20多年来,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江苏省优秀考点”“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创先争优先进集体”“江苏省
国际劳动节劳动奖状”“普通高等学校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22年4月,钟山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被授予江苏省工人先锋号。
校园文化
校徽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机械类高职院校,钟山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徽主体为一个钳子,寓意着该校培养具备实践动手能力的专业人才。钳子上方为“钟山职业技术学院”字样,下方是“VOCATION SKILLS TRAINING”(职业技能培训)英文标语。整个校徽造型简洁大方,突出了学校专业特色和办学宗旨。
校训
励学、躬行
中国历史上,一些文人墨客在诗文中常把“励”“学”“躬”“行”四个字连在一起,用于赞美人品、修养、道德及学识。
“励学”一说,(清)梁章钜就在《归田琐记·谢古梅先生》一文中出现过。他说:“先生敦品励学,实为儒宗。”“敦品励学”,是指致力于自身道德修养,发奋学习的一种高尚境界。所以,励学意在勤奋学习,学习勤奋。
“躬行”一说,(宋)爱国诗人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中就这样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两句诗,主要讲我们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就必须亲自所为,亲身实践。
校歌
钟山学院院歌
校园环境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位于
栖霞区马群街169号,学校占地面积540余亩,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杰出校友
胡杰,2001年进入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学习,在校期间表现优异。2004年毕业后进入
江苏省华特国旅工作,经
国家旅游局考核,先后三次承担“援藏导游”的光荣任务,被国家旅游局评为“援藏导游员先进个人”。2011年5月,被
江苏省旅游局授予“金牌导游员”荣誉称号,他除了业务能力突出之外,还热衷于公益事业,于2016年创立了“蓝天之笑”公益组织,一对一助学18名孩子,捐赠了3间图书馆以及大约25吨的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