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甘肃省天水市境内高等职业院校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Gansu Industry Polytechnic College)位于天水市甘肃省教育厅直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甘肃省最早成立的高职院校之一。是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国家首批国防科技工业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学校始建于1979年,前身为天水地质学校,原隶属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后为核工业部),1984年1月学校更名为核工业部地质学校;1988年10月学校更名为核工业地质学校;1993年5月更名为西北工业学校同年进入省部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1999年进入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1999年4月下划甘肃省管理;2001年7月经甘肃省政府批准,升格为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10月30日,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地质博物馆被命名为2024-2028年度甘肃省科普教育基地。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占地面积325亩,校园建筑总面积22.5万平方米。有教职工582人,其中专任教师548人,教授34人,副教授130人,“双师型”教师140余人。有全日制在校生约1万人。学校下设12个教学院(部),13大专业门类45个招生专业。
历史沿革
1979年11月21日,创建天水地质学校,隶属原第二机械工业部。
1984年1月7日,学校更名为核工业部地质学校。
1988年10月22日,学校更名为核工业地质学校。
1993年5月6日,更名为西北工业学校同年进入省部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1999年进入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1999年4月6日,下划甘肃省管理。
2001年,经甘肃省高校设置评审委员会评审、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西北工业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并更名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01年9月19日,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揭牌仪式。
2019年7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2019年8月,被教育部评为2019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9年10月,通过教育部现代学徒制第二批试点单位验收。
2021年3月19日,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康养产业学院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学校设地质学院、测绘学院、建筑学院、化工学院等12个教学院(部),设45个专业。
参考资料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拥有2个国家级骨干专业、2个国家级生产性实习基地、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省级骨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3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牵头成立了全国集成电路封测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了快印客产业学院、三和数码产业学院,组建了甘肃省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集团、家政养老服务职业教育集团2个省级职业教育集团和天水旅游职业教育集团。
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电子信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构建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育人机制,学生近年来在国家级、省级技能比赛中获奖累计200余人次。同时,学校融成人教育、短期培训和技能培训鉴定为一体,拥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陇原工匠培训基地、甘肃省普通话测试站、“1+X”证书考试点等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试认证机构,面向社会、行业、企业持续开展各类培训1万余人次,实施技能鉴定近万人次,在服务区域地方社会发展上做出了良好贡献。
师资规模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582人,正高级职称人员34人,副高级职称人员137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2人,具有硕士学位人员286人。其中专任教师548人,教授34人,副教授130人,“双师型”教师140余人。现有5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甘肃省技能大师、3个省级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2个省级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工作室,5名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6名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学校教师获省级以上表彰100余人次。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构建形成遍布全国的毕业生就业网络,与国内200余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固的用人合作关系,建校以来累计培养了近7万名合格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全省前列,用人单位满意率高。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科研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5月,学院即将投入使用图书新馆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设有设施齐全的社科期刊阅览室及其科技阅览室两间,同时可容纳400名学生阅读。设有学生借阅室及教师借阅室各一处,以满足教师和学生的不同借阅需求。同时为方便查询与阅读而设有电子预览室四间。学院图书馆现有阅览席位共计1162个。 随着学院不断的发展,学院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总量不断扩大,种类趋于齐全,特色更加突出。近年来,为适应专业发展和师生教学研的需求,重点满足资源、测绘、建筑、艺术、经管、旅游等核心专业要求,每年投入足量的资金购置急需的教学参考文献,特别为适应信息化服务的发展趋势,方便师生查阅,学院图书馆积极联系并购置、订阅包括cnki、超星等一些知名的图文数据库资源。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5月,学院先后荣获地厅级科技成果奖30余项,累计在核心、权威及省部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837篇,获得国家专利237项,出版教材、著作180余部。
学校荣誉
学校是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全国创新创业50强典型经验高校、全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50强高校、甘肃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A档)、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国家首批国防科技工业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海智计划”甘肃工作基地、省级文明单位、甘肃省文明校园、甘肃省模范职工之家、甘肃省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甘肃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等。同时,学校也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会理事单位、中国核工业理事单位、中国电子教育学会职教分会理事单位、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理事单位等。
2019年8月5日,获评2019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22年4月,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团委被评为2022年甘肃省“五四红旗团(工)委”。
校园文化
校徽
校训
崇德精技、乐业修身
释义:“崇德精技、乐业修身”,一则是对文化主题“忠毅严细”的延伸,一则关注德行、技艺、从业态度、修身至善,重在培养德技兼善的现代人才,真正做到敬业爱岗,追求事业新高。
崇德精技:“崇”,即推崇、提倡;“德”,即道德、德行。“崇德”,即崇尚有德之人、推崇高尚的德行。《尚书•周书•武成》:“淳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道德经》:“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全体成员崇德立身,塑造完善人格。领导要讲官德,公正廉明,敬业奉献,要有公仆精神;教师要讲师德,厚德载物,立德修身,成为道德楷模;学生要讲品德,关注行为习惯,养成美善言行。“精技”,即技术精通,技艺精通。全体师生怀有精益求精的思想意识,弘扬工匠精神,关注精雕细节,重视教学做合一,追求知行意兼善,不断追求教育教学技能的新提高,职业技术、技能的全面发展。
乐业修身:“乐业”,出自《晏子春秋•问下二五》:“道用,与世乐业;不用,有所依归。指趣味,能乐意去做某件事,能从中领略出趣味。要求人人都能热爱职教事业、从事的行业,能安于职守,乐于效力,以尽责任为乐,以做贡献为乐,真正享受和谐情感的高峰体验。“修身”,即修养身心,真正做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三思而行,择善而从。师生修身,要时刻关注自身言行,能修诚心、讲仁爱、蕴谦卑、有情操、有志趣。
校风
怀忠诚心,酿人和意
定义:校风是学校风气的总称,包括师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养成的风气,以及在学校发展历程中所积淀的优良文化氛围。
阐释:“怀忠诚心、酿人和意”是文化主题“忠毅严细”对全校师生的具体要求,引导人人都能做到心怀忠诚,对母校富有忠诚之心,对国家富有忠诚之念;同时,还能崇尚和谐、和美,力求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最终能积极构建和谐和美的关系。
怀忠诚心:忠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处世的准则和规范,是全体师生政治修养、个人素养的基本要求。它要求人人胸怀忠诚之心,要慎承诺、重兑现,对学校更加忠诚,更加用心;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勇于承担责任,积极主动创新,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学校的发展、国家的兴旺发达紧紧联系在一起。
酿人和意:《孟子·公孙丑上》:“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全体师生崇尚人和,团结一心,凝心聚力,精准发力,再创新高。管理者要多交流、多协调、多沟通,努力干、加油干、拼命干,逐渐形成团队管理聚合力;教师群体互帮互助、合作探究,互相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要做细致、做到位、做扎实、做精准;莘莘学子不忘初心,牢记学习职责,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共同谱写甘肃工职学院的美丽新篇章。
校园环境
标志建筑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数据截至时间为2024年8月
参考资料
学校简介.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3-05-26
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教育部网站.2024-06-03
2023年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章程.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4-05-28
校友风采.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4-05-28
现任领导.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3-05-26
重要名单公布!.微信公众平台.2023-12-17
历史沿革.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3-06-01
教学部门.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3-05-26
学校校训.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3-06-01
学校校风.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3-06-01
校园风貌.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3-06-0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教学建设
师资规模
合作交流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科研资源
馆藏资源
科研成果
学校荣誉
校园文化
校徽
校训
校风
校园环境
标志建筑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