冕鹧鸪
鸡形目雉科动物
鹧鸪(学名:Rollulus roulroul),又称冠鸪、红冠鹧鸪、绿鹧鸪或绿冠鹧鸪,是鸡形目雉科冠鹧鸪属的唯一成员。这种鸟类体长约26厘米,大小和松鼠鸡相似,栖息于热带常绿雨林的底层植物环境中,分布地貌一般为平均海拔不超过1550米的山麓和平原地区。冕鹧鸪群居生活,每群大约5-15只,属于日行性鸟类。它们的整体羽色呈带有光泽的蓝紫色,腿为赤红色,雌雄都长着红眼圈,喙附近长着细长的须。雄性具有羽冠和一撮艳丽的鲜红色羽毛。冕鹧鸪分布于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地,生存范围横跨东南亚各岛国。
形态特征
冕鹧鸪体长约25-26厘米(9.8英寸),雄性体重240-300克左右,雌性体重约225-275克。整体呈带有光泽的蓝紫色,腿为赤红色;雌雄与其他雉类差异较大不同,雌雄都长着红眼圈,喙附近长着细长的须,均具有漂亮的羽色。雄性整体呈带有光泽的蓝紫色,背部略显浅绿色,头上生有一撮艳丽的鲜红色羽毛。雌性除翅膀呈红褐色外浑身翠绿,喙附近长着细长的须。嘴粗短而强,上嘴先端微向下曲,但不具钩;鼻孔不为羽毛所掩盖着。翅稍短圆。尾长短不一,尾羽或呈平扁状,或呈侧扁状。跗裸出,或仅上部被羽,雄性常具距,但有时雌雄均有;趾完全裸出,后趾位置较高于他趾。雄鸟上身呈金属绿色,下身呈光泽深蓝色,翅膀呈褐色。头部有一顶高高的红色冠羽,额部有白色斑点和黑色的额部刚毛。雌鸟的身体羽毛呈豌豆绿色,除了褐色的翅膀覆羽。它们的头部呈石板灰色,有刚毛但没有斑点或冠羽。嘴全黑。幼鸟的羽毛颜色比成年鸟暗淡。
栖息环境
冕鹧鸪主要栖息于低地雨林的常驻繁殖鸟类,喜欢低山丘陵地带的灌丛、草地、岩石荒坡等无林荒山地区。它们的巢是用树叶铺成的地面凹坑,隐藏在一堆落叶下。
生活习性
冕鹧鸪喜欢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也集成不超过15只的小群。喜在干燥地区活动,清晨和日暮时下降到山谷间寻食。夜间栖于草丛中。在干燥的褐露岩坡上活动。冕鹧鸪属于杂食性鸟类,主要食物有种子、甲虫、蚂蚁、蜗牛等,还吃玉米、豌豆、西兰花、胡萝卜西葫芦、红薯等蔬菜,这种鸟偏爱水果,苹果、梨、葡萄、蓝莓、李子、香蕉、木瓜、猕猴桃、柑橘属都是它比较喜欢的品种。由于个体太小无法取食这些果类,所以冕鹧鸪通常捡食野猪、等食草动物的剩饭。它们通常是单独或成对出现,用脚在森林地面上探寻水果、种子和无脊椎动物。受到干扰时,它们更喜欢奔跑,但如果必要的话,它们会用圆翅膀飞短距离。它们的鸣声是哀伤的哨声“si-ul”。
繁殖方式
冕鹧鸪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时间交配繁殖,婚姻方式为一夫一妻制。雄鸟用败枝枯草在地面上搭一个简陋的巢,雌鸟每次产卵5-6枚,人工圈养条件下可达8枚,孵化期18-19天。与其他鸡形目物种不同的是,幼鸟在小的时候会由双亲喂食,而不是从地面啄食,虽然它们是早熟的,但在小的时候会在巢中栖息。期间雄鸟担任保卫工作,幼雏出壳后由双亲共同照料抚养,两个星期后开始长出艳丽的羽毛,大约三个月后就可以长得和成鸟相同,1岁左右性成熟,寿命8-12年。
分布范围
分布于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以及西加里曼丹苏门答腊岛等地,生存范围横跨东南亚各岛国。
种群现状
冕鹧鸪。虽然人工繁殖数量略具规模,但野生物种仍属于濒危物种,这主要归因于其栖息地的日益缩小,在1985-1997年间加里曼丹的雨林面积减少了25%而苏门答腊则失去了30%,目冕鹧鸪已名列世界濒危物种贸易公约附录Ⅲ,国际鸟类保护联盟也于2000年将其定为近危物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近危(NT)。
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附录Ⅲ级保护动物。
参考资料
Rollulus rouloul.The IUCN Red List.2016-07-04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繁殖方式
分布范围
种群现状
保护级别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