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女生自杀事件
2019年发生的社会事件
北大女生自杀事件,是指2019年10月9日,北京大学法学院女生包丽(化名)在北京市某宾馆服药自杀,送医救治期间被宣布“脑死亡”,后于2020年4月11日中午去世的事件。据包丽自杀前相关聊天记录显示,其男友牟林翰因不满包丽有过情感经历,故曾向包丽提出“纹身拍裸照、先怀孕再打胎、绝育”等极端要求。事发后,包丽母亲认为牟林翰对于包丽的精神控制和虐待是导致包丽自杀的主要原因,牟林翰对此予以否认。北京大学包丽自杀事件曝光后,引发舆论对亲密关系中的PUA与精神控制等问题的关注与讨论。
2019年11月,包丽母亲就包丽自杀一事向北京警方报案。2019年12月13日,北京大学宣布取消牟林翰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2020年6月10日,牟林翰涉嫌“虐待罪”被警方拘捕。2022年7月6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依法开庭审理了被告人牟林翰涉嫌虐待罪刑事及附带民事诉讼一案。因案件涉及个人隐私,开庭以不公开方式进行,并将择期宣判。
2023年6月15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对被告人牟林翰涉嫌犯虐待罪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一案依法公开宣判,以虐待罪判处被告人牟林翰有期徒刑三年二个月,同时判决被告人牟林翰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蔡某某(被害人之母)各项经济损失共计人民币73万余元。一审宣判后,蔡某某和牟林翰均提起上诉。7月25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牟林翰虐待刑事附带民事上诉一案公开宣判,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2024年2月27日,人民法院案例库将牟林翰虐待案,作为参考案例入库。对稳定同居的人员实施虐待,包括精神虐待,情节恶劣的,可以虐待罪论处。同年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发布,牟林翰凌辱同居女友致其自杀,以虐待罪判处有期徒刑,确立了婚前同居施暴须以家庭成员承担刑事责任的司法规则。
事件起因
牟林翰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2015级本科生,曾任北京大学学生会第三十四届执委会副主席,为2015-2016年度北京大学三好学生;于2016年至2017年任北京大学学生会体育部长和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学生会外联部部长。2019年,牟林翰还参加了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研究生推荐免试专项计划,并进入了复试。包丽则自2017年9月起任北京大学学生会文艺部部长,是北大学生会第35届执委会主席团候选人。
2018年8月,牟林翰与包丽在社团相恋。包丽自杀事件发生后,曝光的微信聊天记录显示,两人恋爱期间,牟林翰对包丽使用大量侮辱性言语,要求包丽称自己为“主人”,甚至要求她在自己身上纹“牟林翰的狗”,并且录制纹身的整个过程。另外,牟某某在聊天时还将包丽称为“妈妈”。
除此之外,牟某还更进一步地要求包丽“为我怀一个孩子,然后去把他打掉,我留下病历单”或让包丽去“做绝育手术,然后把病历单给我”。对于牟林翰的冒犯和虐待倾向,包丽曾提出警告乃至提出分手,但在牟林翰多次以自杀为威胁等的情况下,最终未能与牟林翰摆脱关系。
包丽母亲认为,牟林翰嫌弃包丽有过恋爱经历和性经验,但又不愿分手,就以此折磨包丽,最终将包丽逼死。对此,牟林翰先是于2019年12月10日向媒体表示女友自杀与自己没有关系;后又在事件曝光后的12月12日,向媒体解释称自己没有照顾好女友,有一定责任。但二人发生争吵并不是因为包丽是否有过性经验这个问题,且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对包丽精神控制,与包丽自称主人与狗只是亲密称呼,并非胁迫对方。
事件经过
2019年10月9日,北京大学法学院女生包丽在北京市某宾馆吞下200片晕车药企图自杀,自杀前曾给男友牟林翰发消息称自己是一块垃圾,送医抢救后被宣布“脑死亡”。一名全程在场的物业人员称,牟林翰到达事发酒店后,起初把大楼底层商店都找遍了,但未发现女友踪迹,后来到达酒店房间,用矿泉水帮包丽催吐10多分钟。
2019年12月13日,牟林翰表示与包丽母亲有过一次交流,称包丽母亲曾让其拿出100万来救人,不然就选择不再对包丽进行救治。对此,包丽的母亲予以否认,并表示表包丽一直处于昏迷中,每天差不多要花费一万元医疗费用。
2020年4月11日,包丽被宣布医学去世。4月12日,包丽母亲向媒体证实这一消息,并表示从包丽自杀到住院期间,牟林翰未曾与包丽家人有过联系。
2020年8月9日,包丽的妈妈表示称,女儿出事当天曾反复10多次向牟林翰询问包丽状况,但牟林翰一直欺骗其说包丽没事。直到包丽的老师告知包丽自杀,她才了解真相。  
事件处置
家属报警追责
2019年11月,包丽母亲就包丽自杀一事向北京警方报案,并表示不会放弃追究牟林翰法律上的责任。
取消推免资格
2019年12月6日,包丽家属向北京大学校团委提交举报信,称牟林翰存在生活作风问题。牟林翰与包丽交往期间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其他信息,对其进行精神折磨。此外,包丽家属也委托律师,寻求以法律途径追究责任的可能。
2019年12月13日,网传研究生支教团项目管理办公室收到关于支教团成员牟林翰相关问题的举报材料。经媒体向北大多名工作人员求证,取消牟林翰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的消息属实。12月13日晚19时46分,北京大学未名BBS官方微博发布牟林翰被取消研究生推免资格的消息时表示,“资格也许可以取消,但有些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牟某逮捕归案
2020年7月9日18时左右,包丽母亲于在网上发布网帖称,北京大学老师告知,6月份牟林翰已被公安拘捕。随后,北京警方证实消息属实,牟林翰已于6月10日涉嫌虐待罪被逮捕。
案件开庭审理
2021年1月29日,牟某翰涉嫌虐待罪被逮捕后,该案曾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后又移送检察院。
2022年6月22日,包丽母亲接受采访时表示,牟某翰涉嫌虐待罪一案原定于6月23日上午开庭,后推迟至2022年7月5日左右开庭。在虐待罪的基础上,她将对牟某翰追加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诉讼,希望能两罪并罚。
2022年7月6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依法开庭审理了被告人牟林翰涉嫌虐待罪刑事及附带民事诉讼一案。因案件涉及个人隐私,开庭以不公开方式进行,法院将择期宣判。包丽母亲表示,庭审主要围绕牟某翰的虐待罪是否成立展开。她除了主张牟某翰涉嫌虐待罪和故意杀人罪两个罪名,在附带的民事诉讼法中还提出赔偿包丽93万元的医药费,此前包丽母亲已垫付了10万元。
2023年6月5日,包丽母亲确认接到法院通知,包丽男友牟某翰涉嫌虐待罪一案将2023年6月7日在海淀区人民法院公开宣判。自己将从东莞市前往北京参与庭审宣判,并诉求判牟林翰虐待罪且顶格处罚。
2023年6月6日晚,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表示,因有一位合议庭成员突然生病,原定于2023年6月7日9时30分进行的包丽男友牟某翰涉嫌虐待罪一案宣判取消。包丽母亲表示,家属暂时不清楚宣判将会推迟到何时。
2023年6月15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对被告人牟林翰涉嫌犯虐待罪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一案依法公开宣判,以虐待罪判处被告人牟林翰有期徒刑三年二个月,同时判决被告人牟林翰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蔡某某(被害人之母)各项经济损失共计人民币73万余元。经审理查明,2018年8月,牟林翰与被害人陈某某(化名:包丽)确立恋爱关系,2018年9月16日至2019年10月9日,二人曾分别在北京市某学生公寓以及陈某某家、牟林翰家共同居住;2019年1月至2月,牟林翰和陈某某先后来到广东及山东与双方家长见面。2019年1月开始,牟林翰因对陈某某以往性经历一事不满,多次追问陈某某性经历的细节,与陈某某发生争吵,高频次、长时间、持续性地辱骂陈某某,并表达过让陈某某通过“打胎”等方式以换取其心理平衡等过激言词。2019年6月13日,陈某某在与牟林翰争吵后割腕自残。8月30日,陈某某在与牟林翰争吵后吞食药物,被牟林翰送医后院方下发了病危病重通知书。2019年10月9日中午,陈某某再次与牟林翰发生争吵,下午陈某某独自外出,入住某公馆房间后服用网购的药物自杀。2020年4月11日,陈某某经救治无效而死亡。法院认为,牟林翰与被害人不但主观上有共同生活的意愿,而且从见家长的时点、双方家长的言行、共同居住的地点、频次、时长以及双方经济往来支出的情况可以反映出客观上二人已具备了较为稳定的共同生活事实,且精神上相互依赖,经济上相互帮助,牟林翰与被害人之间的共同居住等行为构成了具有实质性家庭成员关系的共同生活基础事实,二人的婚前同居关系应认定为虐待罪中的家庭成员关系。从辱骂的言语内容、辱骂行为发生的频次、时长、持续性以及所造成的后果而言,牟林翰对被害人的辱骂行为已经构成虐待罪中的虐待行为,且达到了情节恶劣的程度。在被害人精神状态不断恶化,不断出现极端行为并最终自杀的进程中,牟林翰反复实施的高频次、长时间、持续性辱骂行为是制造陈某某自杀风险并不断强化、升高风险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与被害人的自杀身亡这一危害后果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面对审判结果,包丽的母亲表示,在法庭上她见到了牟林翰及其母亲,自案件发生以来,始终未收到对方的道歉。包丽母亲表示会立即向检察院申请抗诉,对附带的民事判决部分也不服,准备申请上诉。
一审宣判后,蔡某某和牟林翰均提起上诉。2023年7月10日及17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不公开开庭审理了牟林翰虐待刑事附带民事上诉案。北京一中院经审理认为,上诉人牟林翰虐待与其共同生活的同居女友,情节恶劣,且致使被害人死亡,其行为已构成虐待罪,应予惩处。对因其犯罪行为导致被害人近亲属遭受的合理经济损失,牟林翰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原判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及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赔偿数额合理,审判程序合法,应予维持,遂裁定驳回蔡某某(被害人之母暨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及牟林翰的上诉,维持原判。
社会影响
媒体报道讨论
2019年12月12日,南方周末发表《“不寒而栗”的爱情:北大自杀女生的聊天记录》报道。报道认为,北京大学大三女学生包丽因自杀被抢救,其与男友聊天记录中的内容充满精神控制和虐待,这类变形扭曲的关系并非真正的爱情,反而充满了恶意与羞辱,但其可怕之处正在于它的隐蔽性与欺骗性,发表后引发舆论关注。
随后,一个名为“凯旋十二”的私人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名为《我是包丽的朋友,真相远比你知道的更可怕》,在探讨南方周末的报道是否有争夺流量的失实之处的基础上,详细揭露了包丽与男友牟林翰之间的聊天记录,引起人们对亲密关系中的精神控制、PUA、字母圈等问题的关注和讨论。
引发PUA争议
PUA是Pick Up Artist的缩写,是上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的产物,原意是“搭讪艺术家”,PUA起初指的是一群受过系统化学习、实践和不断自我完善情商的男性,后来泛指很会吸引异性的男女们(搭讪艺术家)早期只是分享男性如何通过技巧和心理学应用,去接近、搭讪自己喜欢的人,在发展中却从简单的搭讪技巧逐渐异化成骗色、骗财的手段,甚至以“自杀鼓励”的方式来达到情感操控目的。
北京大学包丽自杀事件发生后,越来越多的PUA受害人站出来讲述自己的经历。2019年12月13日,被认为以各种方式教授男性PUA技巧的“浪迹情感”负责人王环宇、刘欣宣布进行最后一场直播,并在直播中声称称北大女生事件与他们无关。随后,“浪迹情感”的直播经历两次被中断后无法恢复;浪迹情感的微信公众平台bilibili抖音等多平台账号也被封杀。
入人民法院案例库
2024年2月27日,人民法院案例库将牟林翰虐待案,作为参考案例入库。最高法研究室副主任喻海松介绍,刑法未对虐待罪中“家庭成员”的范围作出明确界定。为有效保护被害人人身权利,确有必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与转型的现实情况,及时明晰虐待罪中“家庭成员”的范围。该参考案例明确,除了传统的、典型的家庭成员之外,与行为人具有共同生活事实,处于较为稳定的同居状态,形成事实上的家庭关系的人,也可以认定为刑法上的“家庭成员”。对稳定同居的人员实施虐待,包括精神虐待,情节恶劣的,可以虐待罪论处。
确立司法规则
2024年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在报告中举例牟林翰虐待案,牟林翰凌辱同居女友致其自杀,以虐待罪判处有期徒刑,确立了婚前同居施暴须以家庭成员承担刑事责任的司法规则。
事件评价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斯伟江律师表示,北京大学包丽事件要追究对方刑事责任难度较大。但若以民事诉讼法思路,则可参照陶崇园诉王攀案或有可能性。同时,学校应建立心理救济机制。此外,也有相关法律界人士探讨对此类情况追究民事及刑事责任的可能。
新京报评论表示,北京大学包丽事件的悲剧性不应该只对亲密关系矫枉过正,而应通过加强“关于爱的基础教育”,帮助在感情中迷失自我的年轻人,给出有操作性的建议,如具有红线意识、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保持的多元的社交关系等。
参考资料
北大包丽案开庭.今日头条.2023-06-05
Sina Visitor System.新浪微博.2024-02-27
目录
概述
事件起因
事件经过
事件处置
家属报警追责
取消推免资格
牟某逮捕归案
案件开庭审理
社会影响
媒体报道讨论
引发PUA争议
入人民法院案例库
确立司法规则
事件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