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汇
中国上海徐汇区的商业中心
徐家汇是中国上海市的商业中心,位于上海中心城区西南部,地理中心位于北纬31°12′,东经120°26′。徐家汇东起宛平路,西至宜山路,北起广元路,南至零陵路,占地面积4.04平方千米,是上海四大城市副中心之一,也是上海市十大著名的商业中心之一。徐家汇是集购物、娱乐、办公、餐饮、教育培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区域。
明末著名天主教徒徐光启去世后安葬在今光启公园,其后裔在此繁衍生息,教徒日益增多,渐成集镇,清康熙年间得名“徐家汇”。后法国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迁入有天主教信仰社会基础的徐家汇,陆续建立了一系列宗教机构及以法国天主教文化为基底的特色街区,逐渐发展起宏大的徐家汇商业体量,最终成为上海市著名的商业中心。截至2011年,徐家汇商圈拥有百货商店5家、大型电子电器专业专卖市场及自营店6家、大型休闲娱乐设施4家、品牌折扣店1家、大型超市2家,商圈内拥有商务楼宇23幢及入驻的各类商贸服务业企业近2千余家。徐家汇的著名历史文化景点有徐家汇观象台、光启公园、徐家汇天主堂徐家汇藏书楼等,这些都是中国近代建筑的典型代表,见证了上海近代建造技术与建筑风格演变的过程。
2019年前后港汇恒隆广场美罗城、汇金百货等存量项目陆续完成升级改造;浦西最高楼徐家汇中心T1塔楼结构封顶;2021年城市商业地标建筑之一美罗城水晶球大屏启动升级,成为全球最大的球幕屏;2022年徐家汇书院打造成为创新型图书馆,成为阅读文化新地标。2022年上海市“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将构建空间新格局后,徐家汇集“文化中心”“商业中心”“时尚中心”“枢纽中心”“科教中心”为一身,晋级2035CAZ中央活动区。
名称由来
徐家汇名称的由来与明末科学家徐光启具有很大的联系。徐光启曾在徐家汇建农庄别业,从事农业实验并著书立说,逝世后即安葬于此,其子孙在其墓地周围聚居繁衍,最初命名“徐家”,后为“徐家湾”,后渐成集镇,1812年因位于肇嘉浜、蒲肇河、法华泾三水的汇合处,又是徐家聚居的地方,故取名叫“徐家汇”。
历史沿革
形成期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安葬其父于原肇嘉浜和法华浜(又名李漎泾)两水汇合处西侧徐家湾,崇祯六年(1633年)徐光启病逝后亦归葬于此,南市徐氏家族十几户子孙在此结庐守墓,其后后裔繁衍,聚居成村,原名徐家厍,因位处两水汇合处,后改称徐家汇。
咸丰年间(1851~1861年),徐景星在东生桥东(今虹桥路70弄处)建简屋3间,开设米铺,始有商业,清咸丰十年(1860年)后太平军进军上海市,四乡难民云集,地区人口剧增,城乡菜农商贩纷至,遂成集市,因傍徐家厍村落而得名“徐镇”(习称老街)。1949年后,经过调整和改造,扩大了部分商店的门面,至20世纪60年代徐家汇商业街初具规模,建有衡山电影院,徐汇剧场、上海电影制片厂、天文台、气象局、煤炭科研总院上海分院、区文化馆及商厦、宾馆等企事业单位。
建设期
1952年,中国百货公司上海市分公司第六门市部在徐汇区开张。1954年,第六门市部改名为上海市第六百货商店。新中国成立到上世80年代末,徐家汇商业面积仅为几千平方米。1984年,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汪道涵提出在徐家汇建立上海市第二个商业中心。1985年,徐家汇地区被确定为市级副中心。90年代初,徐汇区政府提出将徐家汇建设成现代商业中心的战略目标。1994年,徐家汇商业建设项目的第一期全部完工,东方商厦、太平洋百货、中兴百货、大千美食林等十大商家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1995年,徐家汇商圈晋升为市级商业带“四街四城”之一。1999年末,徐家汇商城的第二期项目建设完成,形成了以港汇广场、东方商厦、太平洋百货、汇金百货、美罗城、第六百货为主的综合性商场为主、太平洋一期和太平洋二期、百脑汇三个数码卖场组成专业性商场为辅的商业布局,徐家汇商圈全面进入了快速发展的繁荣期。
转型发展期
徐家汇在1998年至2008年迎来了十年的黄金增长期后开始进入2009年至今的转型发展期,随着越来越多境外购物中心在上海遍地开花地涌现,以及电子商务带来的巨大冲击,徐家汇商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自2012年底开始,徐家汇商圈启动近三十年来最大规模的整体升级改造,沪上这一老牌知名商圈完成了巨大的转变,徐家汇地区的改造升级被原上海市国土局列为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地区之一。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徐家汇位于上海市区西南部,地理中心位于北纬31°12′,东经120°26′,东起宛平路,西至宜山路,北起广元路,南至零陵路,占地面积4.04平方千米。东与黄浦区毗连,东南隔黄浦江与浦东地区相望,南与上海县为邻,北与静安区长宁区两区接壤,是青浦区奉贤区松江区金山区等郊区进入市区的咽喉,又是通往浙、闽、赣、皖等省的要道。
气候
气温 
徐家汇年平均气温15.5℃,冬季1月份平均气温3℃左右,夏季8月份平均气温27.5℃左右。徐家汇极端最低气温为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1月19日的零下12.1℃,极端最高气温为2013年8月7日的40.8℃,刷新徐家汇气象站141年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徐家汇地区四季分明,平均气温在10℃以下为冬季沾2℃以上为夏季,两者之间是春、秋季。
风向 
徐家汇冬季常受来自蒙古高原西北季风的影响,寒冷干燥,风速较大,夏季多来自太平洋洋面的东南风。3月和9、10月为季风过渡时期,多东北风,全年西南风最少。
降水  
徐家汇降水量夏季多于冬季,春季又超过秋季,全年无特别干旱季节,年平均降水量为1143.1毫米,月平均降水量以12月的38.5毫米为最少。民国4年12月曾全月无雨。每年6~7月梅雨期雨量集中,降水量最多。清光绪元年(1875年)6月降水量多达491.9毫米,暴雨主要降于夏秋季,冬季降雪时间短暂。积雪也不深,冰雹的次数和数量都极少。
雾、霜
徐家汇境内水汽充沛,空气中凝结核多,风速小,雾日较多。据徐家汇气象台测得每年平均雾日约43天,最多为民国19年有93个雾日,最少为清光绪二十七年有3个雾日。在1~5月和10~12月的风小无云夜晚和早晨易出现雾天。境内地势平坦,易受寒潮影响,寒潮来时气温急剧下降,产生霜冻,危害初春和晚秋农作物。平均初霜日为11月20日,平均终霜日是4月24日,全年平均霜期约125.4天,无霜期约240天。
地质
徐汇区境位于太湖碟形洼地东端,距上海市成陆年代最早的冈身地带较近,是冈身与黄浦江之间的低平冲积平原。基底岩石由古生代碳酸盐岩类,中生代火山岩和侵入岩以及局部凹陷盆地的新生代红色砂砾岩与玄武岩组成。其上覆盖着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埋深不一。地面表层为褐黄色土层,由亚黏土、粘土构成。下层为灰色粉砂层。
地形地貌
徐家汇区境地处上海市地貌区的碟缘高爽地中部、江南水网地带,为低平冲积平原的组成部分。地表自然坡度小,都在高潮位之下。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土地沉降肇嘉浜路以北的部分地面海拔高程在2.5~3米之间,低洼处在2.5米以下。
土壤
土壤由河漫滩相灰色亚砂土或灰色轻亚粘土夹薄层粉砂层所组成。土种主要为沟干地和潮沙地,均为菜园土亚类的代表土属。因长期种植蔬菜,由原来水稻土性状改变而成的旱耕熟化土壤为市郊重要菜园土壤。其中潮沟干地更宜种植细品种蔬菜,是蔬菜高产土壤之一。随着城区的发展,还出现园林地、堆叠地、挖平地等多种土壤。境内自然植被已基本上被人工植被所取代。
自然灾害
徐家汇遭受灾害性天气侵袭主要是热带风暴(台风)、龙卷风、暴雨、冰雹等。
台风龙卷风
徐家汇台风多在7、8月袭沪,6、9月次之,平均每年约有两次。1956年的12级台风把徐家汇天主堂1米多高,重约400公斤的钢制十字架吹断,龙卷风常在夏秋之间出现。1962年9月6日晨,龙卷风直扑龙华,擦过龙华塔向西北疾卷,拔起电线杆、房屋,给庄稼和人畜带来很大损失。2022年,台风“梅花”席卷徐家汇,徐家汇出动值班人员共计89人在岗值守,78人次抢险巡查,3支应急队伍备勤。
暴雨冰雹
徐家汇暴雨主要降于夏、秋季。区境内出现冰雹次数与数量均极少,据清嘉庆年间《松江府志》载:“雍正元年癸卯(1723年)夏四月八日,大雨雹,大者重五十斤,自龙华至闸港,毙一人,伤者无数。”1969年8月5日,龙华降暴雨204.4毫米,其中1小时最大降雨量为71.2毫米,曾出现过15分钟内降雨47毫米的记录,致使部分地区积水成灾。2020年7月,上海市地区汛情,徐家汇火车站雨量1097.5毫米。
街区布局
2018年上海市发布《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明确规划徐家汇地区。徐家汇地区以肇嘉浜路漕溪北路和漕溪路为重点进行综合性区域改建。将环绕淮海中路商业街延伸至华山路,扩建成为以花园住宅为主体,环境质量较高科技文化生活居住区。华山路以西、宜山路地区的棚户简屋,列为旧城改建的重点,并完善道路交通和公共建筑配套设施。
徐家汇分布商场众多,是上海市典型的商业中心。徐家汇商圈呈以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块状”结构,商圈内的各百货商店集聚呈“块状”,实行错位经营,提升了商圈整体内涵。截止2011年,徐家汇商圈主要商业布局如下:拥有百货商店5家、大型电子电器专业专卖市场及自营店6家、大型休闲娱乐设施4家、品牌折扣店1家、大型超市2家,商圈内拥有商务楼宇23幢及入驻的各类商贸服务业企业近2千余家。
徐家汇同时又富有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至今保存着明代文渊阁大学士、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的墓地,以及西方基督教文化影响上海市的众多历史遗存(如圣依纳爵大教堂、观象台、大修道院等),是海派文化典型地区和上海重要的城市文化地标。
人口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徐家汇街道总人口合计92915人,男性44964人,占比48.39%,女性47951人,占比51.61%。14岁以下7571人,占8.15%,15~64岁71591人,占77.05%,65岁及以上13753人,占14.80%。
文化
徐家汇源是上海精神的开端,上海精神追求“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徐家汇是“中西融合、兼容并蓄”的文化渊源。
非遗文化
上海剪纸
上海剪纸将北方剪纸的粗犷豪放和南方剪纸的细腻流畅融为一体,且善于汲取中西方艺术门类中的养分,逐渐形成精致、独特的海上画派风格。2008年,“上海剪纸”被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9年,“上海剪纸”作为22个中国剪纸保护地区之一被列入联合国科教文委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起源并流行于长三角地区,顾名思义是产生并盛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草根音乐,江南丝竹的演奏具有加花变奏的特点,即你繁我简,互相配合,互展所长,它小、轻、细、雅,既充分体现了江南文化,也是江南文化的独特产物,是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深厚历史地位的地方乐种。2008年,江南丝竹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补充名录。
海派文化
在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的百年间,徐家汇是中国沿海城市独具特色的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窗口,也是海上画派艺术的发源地之一。徐家汇作为江南地区天主教传播的中心,以耶稣会为首的西方传教士在徐家汇地区系统建造了天主教堂、修院、孤儿院、藏书楼、学校、天文台、博物苑等机构,构建起以法国天主教文化为基底的特色街区。
在传播西方科学、文化的同时,此地也注重吸收和继承中华文化徐家汇藏书楼外观为西式,内部格局中西结合。上层为西文书库,模仿梵蒂冈带夹层的西式木结构书架;下层为中文书库,模仿宁波天一阁中式高敞的木书柜,收藏有中国古代典籍。今天的藏书楼上下层均保持了原有格局。南洋公学、震旦学院、徐汇公学等教育机构在传播近代科学的同时,均重视国文教育;土山湾画院、工艺院在传授油画、水彩画、雕塑、木雕等西式技艺时,有意识地融入中国传统技法,从而形成了以土山湾为代表的海派艺术的起源,奠定了海派文化的基础。
建筑文化
徐家汇历史建筑群是中国近代建筑的典型代表,见证了上海市近代建造技术与建筑风格演变的过程。徐光启墓是中国明清士大夫传统墓葬形制的典型代表,天主教会为其增建的十字架则为中国传统墓葬中不多见的实例;建于1851年的天主教老堂“外观中式,室内西式”,是采用传统材料和技术,由本土工匠建造的中西合璧风格建筑。
随着上海近代营造业的兴起,徐家汇地区的建筑开始转型,建筑风格也随时代潮流而变化。耶稣会总院延续了开埠早期的外廊式建筑风格;被誉为“远东第一大教堂”的天主教新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清水粘土实心砖外墙,拉丁十字形平面,正立面双塔高耸,有玫瑰花窗、透视门等哥特式教堂的典型特征,室内则用木骨泥墙模仿出四分肋骨拱顶;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徐家汇地区又建造了一批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包括交通大学中院、图书馆、崇思楼、启明楼、大修院、圣母院等,大多采用“工字形”或“王字形”平面布局,立面强调“横三(五)段、竖三段”构图,既使建筑立面更富层次,又增加了结构的整体稳定性;20世纪30年代建造的装饰艺术派(Art Deco)风格的交通大学工程馆,由沪上著名匈牙利籍建筑师邬达克设计。
中西方文化交流
徐光启在徐家汇的文化和科学研究,是徐家汇区域文明的源头和奠定中西文化交流的基石,是海派文化的重要渊源。徐家汇是诸多工艺、艺术、教育的发祥地,是近代中国人了解西学的窗口。包括名人故居、优秀建筑、近代工艺、西洋绘画和拯亡会、孤儿院、幼稚园、聋哑学堂,加快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步伐。
徐家汇土山湾是一个工艺场,是一个“校办工厂”。土山湾集教材编写、技艺教授、手工劳动于一体,土山湾拥有众多习画的场所,是“西洋画的摇篮”。土山湾画馆是中国最早的西洋美术的传授机构,在样式、方法上具有完备的机制,是中国第一次出现的完整体系的欧洲油画。土山湾画馆延续百年而经久不衰,涌现了周湘、张聿光、徐咏清、丁悚、杭犀英、徐悲鸿、张充仁、刘海粟等画师。
重要景点
徐家汇观象台
徐家汇观象台始建于1901年,位于漕溪北路280号,是中国沿海第一座观象台,观象台有座三层小楼,总体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观象台灰砖和粘土实心砖相间的清水砖墙立面为三段式,全部窗樘为圆拱,外有硬木百叶窗。屋顶呈双坡,两端坡顶在靠近山墙处向内折角,形成独特的梯形山墙。观象台的建筑风格是早期仿古典主义建筑,是上海市近代教会建筑的代表,中央高耸的塔楼可用于高空测风,带有哥特式建筑遗风。
1872年传教士郎怀仁、谷振声决定在徐家汇创立天文台,又称为“观象台”“气象台”。徐家汇观象台1872年12月正式开始气象观测,从1873年5月起,在报纸上发表隔日气象观测资料,并在海关对面的布告栏每日公布中国和日本部分地区的天气情报报告,使商船、军舰离港时能获取气象情报。
2005年,观象台被公布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2012年,该地区以“徐家汇源”之名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4年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观象台拥有一组记录着近代中西科技文化交流史的教会建筑群,其中已有7处被列为文物或优秀历史建筑。
光启公园
光启公园原名为南丹公园,始建于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北临徐家汇书院和徐家汇观象台,南近徐家汇大修道院旧址,呈边长120米的正方形状,占地13200平方米。光启公园在1903、1933、1957、1978年均进行过较大规模修缮,1983年纪念徐光启逝世350周年之际改称“光启公园”,园内主要由徐光启墓徐光启纪念馆两部分组成,并建有徐光启花岗石半身塑像和手迹碑廊。
徐光启墓
徐光启墓于明末时期修建,墓区内设立了“徐利谈道”“夜观星象”“桑园试种”“督造火炮”等雕塑及纪念石碑。原墓地占地20亩,共有10个墓穴,葬徐光启及其夫人吴氏,左右是四个孙子夫妇,墓前立有石碑、石人、石马、华表、石牌坊等物。1988年,徐光启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徐光启纪念馆
徐光启纪念馆为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位于南丹路17号,由明代宅第建筑“南春华堂”异地保护改建而成,占地面积400余平方米,陈展面积220余平方米。纪念馆分为世界眼光、科学精神、爱国情怀、高尚情操四个部分,馆藏徐光启画像、手稿手迹、文献著作等珍贵资料,展现徐光启精神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
徐家汇天主堂
徐家汇天主教堂又叫圣依纳爵堂、上海主教座堂,位于中国上海市徐汇区徐家汇蒲西路158号,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5年),宣统二年(1910年)告成,于1980年重修,占地面积2670平方米,建筑面积6670平方米,可容纳2500人。徐家汇天主教堂是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座堂,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优秀近代建筑,也是上海最大的天主堂。徐家汇大教堂由法国建筑师陶特凡设计,采用砖木结构,是典型的法国中世纪哥特式建筑,也是上海市最具代表的哥特式建筑,有“远东第一大教堂”之称,曾享有“远东梵蒂冈”的美誉。
改革开放以来,徐家汇天主堂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宗教场所,也是上海重要的旅游景点,有世界各地天主教人士前来参与宗教活动或参观访问,也曾成为很多电影的拍摄场地,著名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1987年的作品《太阳帝国》就曾在此取景。
徐家汇藏书楼
徐家汇藏书楼又叫汇堂石室,1847年上海天主教耶稣会在徐家汇建修书室,收藏中西书籍,供天主教传教士藏书与阅览使用,后藏书楼分别于1860年和1897年两次扩建,形成独立的两层藏书楼。徐家汇藏书楼曾是天主教藏书楼,是上海历史文化的象征之一,是上海现存最早的近代图书馆,也是中国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的缩影。
百代小楼
百代小楼位于徐家汇公园北侧,靠近余庆路,是属法式建筑风格的独立花园住宅,为假三层砖木结构。北立面中部表面用石材处理,南部阳台由双柱支撑,方形门窗,清水红砖外墙,俗称“小红楼”,是一幢具有法式建筑风格的独立花园住宅。百代小楼的历史追溯到1921年的EMI集团,百代唱片公司是中国唱片的发源地,1935年5月9日,《义勇军进行曲》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灌制。
徐汇公学旧址
徐汇公学(现上海市徐汇中学)原名圣依纳爵公学,创办于1850年,占地38.6亩,建筑面积24882平方米。徐汇公学是上海市最早按照西方办学模式创立的学校之一,被誉为西洋学第一校、西学东渐第一校。徐汇公学校内的崇思楼于1918年落成,共四层,外立面为砖石结构,内部以木结构为主。崇思楼保留法国文艺复兴建筑风格,是徐汇公学唯一留存建筑,1994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优秀历史建筑,2014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土山湾博物馆
土山湾博物馆位于蒲汇塘路55号,占地面积约80亩,因是开挖河道,堆泥湾处形成高地,故名“土山湾”,是很多新工艺的发源地,被称为“中国西洋画的摇篮”。馆内拥有当之无愧的“镇馆之宝”—中国牌楼,此作品由土山湾孤儿院的数十名孤儿历时一年多雕刻出,中国牌楼曾于1915年、1933年和1939年三次参加世博会,2009年才从欧洲回到土山湾。
商圈看点
时尚购物
徐家汇商圈建设于20世纪90年代初,地处徐家汇中心区域“三纵三横”即华山路虹桥路、漕溪北路、肇嘉浜路、天钥桥路和衡山路主干道交汇处,是集购物、娱乐、办公、餐饮、教育培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区域,其中包括港汇恒隆广场、东方商厦、汇金广场、美罗城等商业场所。2023年1月14日-16日,港汇恒隆、美罗城、太平洋百货、汇金百货、上海六百、汇联商厦等徐家汇商城集团旗下6家主力百货商场的销售额已达1.27亿元,6家商场共计接待客流43.99万人次。太平洋百货、六百、汇金百货、东方商厦几个大型百货则主要以服装为主要商品,太平洋和汇金主要针对三十岁左右的白领女性,六百则以中老年人居多,东方商厦则以中年人作为主要消费群体。
独特都市夜景
截至2023年5月,徐家汇灯光能级提高。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徐家汇被列为中央活动区,景观灯光能级提升是其中的重要工作。徐家汇商圈在保护建筑本体的基础上尽可能保护其所在区域的空间布局及历史风貌的完整性,选择使用点光源、树照灯、洗墙灯和庭院灯,对影院内建筑外立面和绿化等进行提亮,建设富有活力和吸引力的世界级夜景新地标,打造属于商圈的独特夜景IP和都市夜文化。
休闲娱乐
徐家汇餐饮业大都和购物中心结合在一起,楼下购物楼上吃饭。徐家汇商圈的娱乐设施也比较少,只有港汇顶楼的电影院,美罗城的柯达影院和好乐迪。
港汇恒隆广场不仅有百货购物功能还集餐饮(美食广场)、娱乐(影院)、服务(美容健身)、文化(书店)、超市等功能于一身。美罗城以数码产品为特色,又兼备多重其他功能,地下一层和一层主要分布着快餐和西点,高层有影剧院和KTV等娱乐休闲设施,中间还夹杂有小型超市和银行、通讯业等。
开发和保护
1989年9月25日,徐家汇天主堂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1910年落成后,徐家汇天主堂出现了自然老化及人为损坏现象。2011年,徐家汇天主堂决定整体修缮。2015年8月24日起徐家汇天主堂关闭,同年9月,修缮工程开始施工,最大限度保留文物的历史原貌与艺术人文价值,以原材质、原工艺、原样式复兴教堂最初的辉煌。2017年12月16日,徐家汇天主堂历经两年修缮重新开放。
2012年10月30日,上海市第一个开放型都市旅游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徐家汇源正式对外开放。徐家汇源位于上海都市旅游中心圈徐家汇,被誉为"生活着的百年上海"。景区内有着徐家汇天主堂、徐家汇观象台、徐家汇藏书楼以及《义勇军进行曲》的录制地百代小红楼(小红楼)等众多旅游景点。是一个集历史建筑、宗教、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为一体的综合人文景区。
2012,徐家汇源景区内游客可在景区游客中心免费领取“徐家汇源景区旅游联票”,设置专门的游客中心,并在上海市徐汇中学、光启公园和土山湾博物馆增设了3处旅游自行车租赁点。建立特色游步道串联文物古迹,景区在华山路东侧(广元里地块)设置旅游巴士停车场,位于徐家汇源景区内的电影博物馆建成并对公众开放,至2013年,中国首个最大的气象博物馆改建落成。
2019年,徐家汇源所有游览点全部对外开放,包括上海市气象局内的上海气象博物馆,也通过预约制,在每周二至周日限时开放。徐家汇源游客中心每天都为游客开设公益讲解活动,在各个游览点轮流举办,游客可以随到随听。此外,每个月第一、第三个周六,景区都会举办“阅读徐家汇”公益导览活动,带领预约过的参观者体验徐家汇源主题游线。目前,景区共开设了9条游线,包括寻源之旅、百年建筑之旅、红色基因之旅、西学东渐之旅、百年教育之旅等,每条线路的参观景点、游览顺序和导览讲解都不同
2019年前后港汇恒隆广场美罗城、汇金百货等存量项目陆续完成升级袋改造;浦西最高楼徐家汇中心T1塔楼结构封顶;2021年城市商业地标建筑之一美罗城水晶球大屏启动升级,成为全球最大的球幕屏;2022年徐家汇书院打造成为创新型图书馆,成为阅读文化新地标。2022年上海市“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将构建空间新格局后,徐家汇集“文化中心”“商业中心”“时尚中心”“枢纽中心”“科学教育中心”为一身,晋级2035CAZ中央活动区。
徐家汇体现了文娱体验型业态,如传承上海本土文化的国家级剧院——上海沪剧院、著名戏剧艺术家赖声川专属的“上剧场”、瞄准新世代文化消费的THE BOXX、花乐逗等脱口秀文化厂牌,以文化促进消费,成为向世界展现上海本土文化的最佳窗口之一。2021年末“2022新象徐家汇”活动通过整合区域内强势商业资源,推出各类特色促销活动。其中,线上线下联动的2022个超值福到店核销率近90%。
交通
徐家汇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枢纽,徐家汇是上海市区连接郊区,并通往江、浙等省的交通枢纽。无数交通节点使徐家汇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聚之地,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交通区位优势。徐家汇汇集了3条轨道交通线路,60多条公交线路以及旅游专线和内环高架,形成四通八达、快捷方便的立体交通网络。
相关人物
徐光启
徐光启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出生在上海县城,后官至明崇祯朝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他还是明末著名的天主教徒,与利玛窦等传教士结为至交,为17世纪的中西方文化交流作出过重要贡献。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天主教即已进入上海市崇祯六年(1633年)徐光启去世,后安葬在今南丹公园,其后裔在此繁衍生息,教徒日益增多,渐成集镇,清康熙因此而得名“徐家汇”。
叶肇昌
叶肇昌是葡萄牙人,于1903年在土山湾孤儿院组建了军乐队,且编写了最早的西洋音乐教材《方言西乐问答》,设计徐汇中学崇思楼和徐家汇天主堂
南格禄
南格禄,耶稣会传教士,是重返江南的第一批传教士之一。1841年4月15日-1848年4月15日,南格禄成为江南耶稣会会长。在任期间,南格禄曾派人来沪考察,并决定将徐家汇作为耶稣会院所在地。1850年创办圣依纳爵公学,吸收中国贫家子弟入学。民国以后,按中国新学制分为中学和小学,1930年增设高中部。1932年改名徐汇公学,亦称上海市徐汇中学
重要事件
1986年,国务院批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徐家汇被列为城市副中心之一。
1988年1月,徐光启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9年9月25日,徐家汇天主堂被列入上海市第一批优秀近代建筑名录,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2012年,徐家汇被公布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冠名“徐家汇源”,是中国首个被打造成4A景区的城市中心商业区。
2014年4月,徐家汇观象台、徐家汇藏书楼、土山湾孤儿院等七栋建筑被上海市人民政府统一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单位使用名称为“徐家汇天主教历史建筑群”,这在上海市政府公布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尚属首次。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徐家汇被列为中央活动区。
参考资料
徐家汇商圈宝藏打卡地.青春徐汇.2023-08-11
徐汇区志.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2023-08-11
“十四五”规划纲要.上海市发改委.2023-08-17
地质气候.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2023-08-09
徐汇区志第五节土壤植被.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2023-08-11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2023-08-11
徐汇区志城区规划.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2023-08-11
徐家汇源 海派文化之源.上海航空.2023-08-11
徐家汇天主堂简介.徐家汇天主堂.2023-08-11
目录
概述
名称由来
历史沿革
形成期
建设期
转型发展期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气候
气温 
风向 
降水  
雾、霜
地质
地形地貌
土壤
自然灾害
台风龙卷风
暴雨冰雹
街区布局
人口
文化
非遗文化
上海剪纸
江南丝竹
海派文化
建筑文化
中西方文化交流
重要景点
徐家汇观象台
光启公园
徐光启墓
徐光启纪念馆
徐家汇天主堂
徐家汇藏书楼
百代小楼
徐汇公学旧址
土山湾博物馆
商圈看点
时尚购物
独特都市夜景
休闲娱乐
开发和保护
交通
相关人物
徐光启
叶肇昌
南格禄
重要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