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培建
中国科学院院士
叶培建,男,汉族,1945年1月29日出生于江苏省泰兴市中国共产党党员,空间飞行器总体、信息处理专家,于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叶培建1985年在瑞士纳沙泰尔大学获得科学博士学位。1996年叶培建担任中国资源二号卫星的总设计师兼总指挥,之后于2001年10月开始介入探月工程。2007年随着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其作为卫星系统总指挥和总设计师,被誉为“嫦娥之父”。
叶培建主要从事卫星总体设计和信息处理研究工作。是嫦娥一号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嫦娥二号卫星、四号、五号试验器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首席科学家。他在嫦娥探月项目中承担了各项任务,包括方案的选择和确定、关键技术攻关、大型试验策划与验证,以及协助实现嫦娥四号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等重要工作。出版了《走在路上》《征程》《永不停步》等著作。先后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7年中国十大科技英才等荣誉称号。
人物经历
早期与学业经历
叶培建1945年1月29日出生于泰兴市。他的青少年时期几乎是在浙江度过。20世纪50年代他就读于杭州市西湖小学,在毕业后考入了杭州四中,于1958年随父亲来到湖州市,转入湖州一中,成功跳级读到初三。初中毕业进入了浙江省湖州中学继续接受教育。高考后被浙江大学录取。叶培建于1967年从浙江大学无线电系毕业,但在毕业之后却被分配到航天部卫星总装厂,开始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贡献。1983年,通过一篇论文获得了瑞士纳沙太尔大学颁发的与法国科学博士等同的证书。1985年在瑞士纳沙泰尔大学获得科学博士学位。1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工作经历
1985年,叶培建回国后,被调到自动化控制研究所担任计算机室主任。1988年底,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任命叶培建为计算机信息化副总师,以协助杨嘉墀和其他院领导负责信息化和计算机工程方面的工作。他从1989年起开始协助杨嘉和张国富工作。1992年,叶培建从中央党校进修二(甲)班毕业。于1993年起开始担任中国资源二号卫星有效载荷副总师。3年后开始担任中国资源二号卫星的总师兼总指挥。1995年作为技术负责人参加了深圳股票VSAT网的设计。2000年,由叶培建任总设计师、总指挥的“中国资源二号”卫星发射成功。该卫星发挥了重大作用,得到了用户和上级的好评。同年这颗卫星被授予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20世纪初,叶培建开始介入探月工程,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并在2014年作为团队带头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
人物成就
叶培建主要开展卫星总体设计和信息处理的研究工作,参与开发并基本建成了卫星与飞船设计的数据库、应用软件包和制造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主持制定了中国第一代传输型对地观测卫星的总体方案及各个分系统的设计。组织领导并参与攻克了7项技术难关,制定了电测、力学、噪声、EMC、热平衡与热真空等大型试验方案,组织了全部工程实施,保证了卫星有很高的技术指标。此外,他主持修订了两颗卫星的改进方案,实现了双星组网运行。主持制定了中国月球探测卫星的技术方案。
主要作品
书籍作品
主要论文
社会职务
荣誉奖项
影响
2017年1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命名编号456677的小行星为“叶培建星”。编号为456677的小行星是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于2007年9月11日发现的。该小行星于2016年6月被紫金山天文台推荐命名为“叶培建星”,并于2017年1月12日获得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的批准。
人物评价
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叶培建作为卫星系统总指挥和总设计师,被称为 “嫦娥之父”。
人民日报表示:“叶培建为推动中国卫星遥感、月球与深空探测及空间科学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表示:“叶培建是国家重大航天工程领军人物,从探月工程到逐梦火星,叶培建院士半辈子都与中国航天紧密相连,被誉为中国嫦娥系列研制团队的‘定海神针’。”
参考资料
叶培建.中国科学院.2023-06-10
走,到月亮背面去——叶培建. 中国经济网.2023-06-10
叶培建院士简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3-06-10
叶培建.国家图书馆.2023-06-10
科学院院士叶培建.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2023-06-10
叶培建.英雄网 .2023-06-11
叶培建.中国科学院.2023-06-10
叶培建.中国知网.2023-06-10
叶培建院士,生日快乐!.我们的太空.2023-06-10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期与学业经历
工作经历
人物成就
主要作品
书籍作品
主要论文
社会职务
荣誉奖项
影响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