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宁
陈家宁
陈家宁,男,1980年3月生于天津市。现任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中国文化与国际传播专业课程助理教授,曾任天津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陈家宁博士曾师从复旦大学古文字学刘钊教授,2008年在厦门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4年至2015年,他在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的金鹏程教授处进修,担任访问学者。2021年加入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任助理教授。陈家宁教授具有宽广的学术背景,主要研究中原地区古代(尤其是早期),涉及诸多人文科学概论领域,如文字学、语文学、文化史、思想史、语言学、文学、哲学、考古学和人类学等。他参与了一些关于文字学和中国出土文献研究的科研项目。尽管近年来陈家宁教授的研究重心逐渐转向文化史和思想史领域,但他的研究仍然广泛涉及中国古代语言、文学、哲学、考古学和人类学等领域。他的研究兴趣还包括汉学翻译。根据已签署的出版协议,陈家宁教授正在翻译一些汉学家的著作,如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尤锐教授。在入职北师港浸会大学之前,陈家宁教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曾教授过十余门研究生及本科生课程。他的学生们毕业论文的题目涉及众多人文科学概论领域。
人物经历
1998-2002年在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读本科;
2002年在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读硕士,师从陈燕教授,学习汉语史;
2005年考入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历史语文学专业,师从刘钊教授,学习古文字学及先秦秦汉出土文献。
2008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入天津大学文法学院中文系工作,任讲师。
2012年任副教授,2014年赴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文理学院东亚语言文明系中文专业访问学习。
参加的学术组织有中国文字学会,中国古文字研究会天津市语言学会,天津市国学研究会
2021年加入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新开设的中国文化与传播系,任助理教授。
主讲课程
开设的课程有研究生的普通语言学、人类文化语言学、文字符号学,及本科生的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字学、文科文献检索等。在之前的工作单位,陈博士曾教授过文化人类学、中国古文字学(侧重甲骨文)、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西方语言学简史、汉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等课程。
研究领域
汉语言文字学、出土文献、先秦史、文化人类学等。
代表论文
《〈史记〉商周史事新证图补(壹)——殷、周、秦〈本纪〉新证图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
《浅析〈龙手镜〉对部首的改良》,《汉字研究》(第一辑),学苑出版社,2005年6月。
《浅论叠体为文字和反向为文字在〈说文解字〉中的位置》,《说文学研究》(第二辑),崇文书局,2006年6月。
《从齐国文献看战国时齐国的社会经济——战国齐陶文与传世文献的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6年第3期。
《〈睡虎地秦墓竹简〉日书甲种“诘”篇鬼名补证(一)》,《简帛》(第一辑),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2006年9月。
《论中国古典学的重建》,《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龙龛手镜〉研究及评价简述》,《中国文字研究》,2007年第2辑。
《也谈“三年大将吏弩机”的丘问题》,《中原文物》,2008年第3期。
《用“三重证据法”进行先秦古史新证研究——以〈史记〉为例》,《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用古文字校读古籍二例》,《文字学论丛》,线装书局,2010年6月。
《说简狄所吞的玄鸟之“卵”》,《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八辑),中华书局,2010年10月。
《谈外语词的汉化处理》,陈家宁、林哲,《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五期。
获得荣誉
天津大学文法学院科研发展基金资助奖励。
2009年:天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2012年:天津大学“北洋政府学者·青年骨干教师”;
2012年:第十一届天津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文综组)三等奖
2013年: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天津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2017年:“京津冀地区东盟留学生汉语大赛”天津赛区优秀指导教师,二等奖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主讲课程
研究领域
代表论文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