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1952~),女,是著名的一级作家、
主治医师、
文学硕士。祖籍山东文登(今山东文登),生于新疆伊宁(今新疆
伊宁市)。曾赴西藏阿里当兵,任卫生员、军医,回北京后任内科主治医师,卫生所所长,北京作协副主席,
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委会委员。
当年她的父亲随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征战新疆,定居于此,毕淑敏便出生在此。毕淑敏的童年一直到青少年时期,都一直在部队大家庭里。1969年,16岁的毕淑敏通过身体状况考核,
参军前往
西藏自治区。从军11年后,毕淑敏从西藏转业回到北京,在一家工厂卫生所当所长。1987年春,34岁的毕淑敏在《昆仑》杂志发表
处女作《
昆仑殇》。1996年她完成了《
红处方》的写作,之后选择了继续深造。1998年起,毕淑敏搁置了一切写作进入
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心理系,开始了为期四年的
心理学学习。2002年毕业后她成立了自己的
心理咨询中心,并于次年创作了国内第一部心理治疗小说《
拯救乳房》此后她的《女工》(长篇小说)、《
蓝色天堂》(散文集)、《
心灵处方》(散文集)等作品陆续出版。
毕淑敏的获奖经历众多。中篇小说《昆仑殇》获1987年昆仑文学奖;长篇小说《红处方》获1999年
中国人口文化奖一等奖和第一届
北京市文学艺术奖;多部作品还曾先后获得省市级报刊及台湾《中国时报》《
联合报》等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庄重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和第二届
中国女性文学奖等;根据其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也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等;2004年,毕淑敏获得北京市第二届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
家庭成员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当年她的父亲随王震所在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征战新疆,1952年10月,毕淑敏便出生在新疆伊宁,此后她就在部队的幼儿园、小学及中学学习。1965年,考入北京外国语附属学校中学部。
1969年,正当“
知青上山下乡”狂潮风起云涌之时,16岁的毕淑敏应召到
平均海拔5000米的西藏阿里,开始了她的军旅生涯。毕淑敏是去那里戍边的最早的5名女兵之一,并将自己11年的宝贵青春留在了那里,11年间毕淑敏担任了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等职。20世纪80年代,毕淑敏11年的军旅生涯结束,毕淑敏调职返回北京,继续从事医务工作,任工厂医务所的主治医生。1988年,毕淑敏加入
北京作家协会。次年,加入
中国作家协会。1990年,调任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研究室从事文学专业写作,被评为一级作家
职称。
毕淑敏的父亲,是一位文人。他从小就富有文采,却因为“年代”的原因无法施展。转业归来的毕淑敏了解父亲的期望,决定用自己尝试去完成父亲的梦想。于是毕淑敏开始了学习,最后她以优秀的成绩从
北京开放大学中文系毕业。1998年,在创作的黄金时期,毕淑敏却将短篇和中篇的所有创作搁置,到
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心理学硕士学位,但是,她没有拿到博士学位,但取得了
注册心理咨询师的资质,并且自己开了一家心理诊所。这也为她之后书写《女心理师》这本书打下了基础。
2000年,毕淑敏被聘任为北京作协合同制作家。
写作经历
毕淑敏1969年
参军,在西藏阿里高原服役11年,这段军旅生活为她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艺术灵感,她结合当年的亲身经历,创作了《昆仑殇》,在书中讲述了昆仑防区部队进行军事拉练时发生的一系列故事。1987年,毕淑敏在《昆仑》上发表中篇小说处女作《昆仑殇》,引起文坛关注,一举成名。
毕淑敏有着长达二十年的从医经历,还攻读了心理学方面的硕士,这些知识和经验为她创作《
预约死亡》提供了坚实的写作基础。1994年3月,毕淑敏在《
北京文学》发表中篇小说《预约死亡》,通过她在
临终关怀医院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一个晚期
肝癌病人的临终生活和感受,由于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所以这本小说也被称为“新体验小说”。
1997年1月,毕淑敏在《大家》发表长篇小说《
红处方》。全书通过主人公沈若鱼假扮吸毒人员,在戒毒医院所见所闻,生动描写了戒毒所察见各类人员的内心世界和行为举止,展现了90年代我国禁毒的严峻形势和艰难处境。
2001年1月,毕淑敏在《
当代》发表长篇小说《血玲珑》,讲述一个母亲为了救活重病女儿竭尽全力的故事,阐述了命运的无奈和人类面对命运的不屈反抗;2003年6月,推出长篇小说《拯救乳房》,讲述一个发生在乳腺癌患者群体中的生存与死亡、理智与假象、迷茫与坚强、失去与成长的复杂故事;2004年9月,出版长篇小说《女工》,将目光对准一个最底层的人物——普通的女工,透视她们在大时代大潮下的命运,从芸芸众生小人物的酸甜苦辣中提炼生活的真、善、美;同时于该月份出版对话集《点击成长——毕淑敏与青少年面对面》,这本对话集收录了毕淑敏与青少年朋友的对话录,以及她本人为青少年朋友而写的散文、
随笔、读书笔记。
毕淑敏在攻读心理学硕士学位后,自己开了一家心理诊所,虽然诊所只运营了两年,但是这段经历让毕淑敏有了书写长篇小说《女心理师》的底气。2007年,《女心理师》出版,小说以女性心理学家贺顿的成长经历为线索,在她与丈夫、情人和心理学家的复杂情感关系中,小说通过几位来访者的精彩故事,深度探索情感困惑与解脱的突破口。为了弥补对纯爱的遗憾,55岁的毕淑敏首次接触爱情题材,写下了《
鲜花手术》这本书,诉说了一段纯情、凄美,且真实的爱情。而且,毕淑敏是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描写这本小说的,这也使得小说成为不可多得的具有全新文本意义的心灵描写长篇。9月,长篇小说《鲜花手术》出版。
毕淑敏儿时读过
儒勒·凡尔纳的作品《
八十天环游地球》,并且萌生了环球旅行的梦想。成年以后,在得知中国公民通过旅行社可以航海环球旅行时,她立即行动起来,和儿子
芦淼开始了3个多月的环球旅行。并且于2009年1月出版散文集《
毕淑敏母子航海环球旅行记》,本书记录了毕淑敏和她的儿子芦淼的故事及他们周游世界数十个国家的点滴感悟。2010年2月,毕淑敏再次操刀,写下心理学读物《
破解幸福密码》,该书从心理学、医学、人文学科的角度,对自卑、抑郁、焦虑、悲伤、恐惧等人的各种情绪进行了详细的解释,思考和探索和谐与平衡的精神艺术。
2014年1月,毕淑敏写给男女学生的散文集《男生,我大声对你说》《
女生,我悄悄对你说》出版,其中包括成长篇、爱情篇、婚姻篇等主题内容,并于2014年1月24日下午,带着自己的两本新书《女生,我悄悄对你说》与《男生,我大声对你说》来到
中青网,与网友们就自己的新书和现在年轻人对不同的文化、丰富多彩的生活各个领域的思考以及建议进行了深刻坦诚的交流。
在经历了从南非开普敦乘坐“
非洲之傲列车”号蒸汽火车一直走到
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的旅行后,毕淑敏潜心闭关一年,于2016年1月出版游记《
非洲三万里》,记录了毕淑敏观尽这个大地后写下的游记心得。
2017年2月,出版游记《
美洲小宇宙》,记录了毕淑敏游历中南美洲各国后书写的心灵感悟;65岁的毕淑敏成功登上北极点——8月,毕淑敏就写下了游记《破冰北极点》,记录了她破冰北极点,一路上探险的过程和点滴感悟;同月,出版散文集《旅行是为了抵达内心和远方》。
工作经历
2007年8月23日,毕淑敏与新疆军区阿里军分区狮泉河医疗站护士长汪瑞一同做客
中国军网,并与广大网友‘谈心交心’,讲述自己在阿里高原志愿戍边的辛苦经历,畅谈在其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2010年2月6日,毕淑敏登上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的《百家讲坛》栏目舞台,推出《破解幸福密码》讲座活动;4月24日,与
万方等作家做客《
艺术人生》,讲述自己与书的故事。
2011年4月17日,
中国海洋大学在崂山校区举办了2011年第一期人文讲坛,毕淑敏与“和平之船”船长吉冈达共同参加了此次讲坛,在会上船长吉冈达与广大师生分享了自己在全球航行的经历,启发广大海大学生学习成为具有国际优势的高级人才;2013年5月12日,毕淑敏到访
宁波图书馆天一讲堂,与宁波市的读者们见面,并且发表了《当代人的心理救赎》的演讲报告,在报告中她穿插自己的亲身经历,指引读者们更深层的理解书籍内容,完成心灵的洗涤。10月7日,毕淑敏参加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的《
开讲啦》第20131007期《别给人生留遗憾》,建议人们:人生短暂,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无需害怕困难,大胆的去追求自己的目标,不要给自己留有遗憾;10月20日,毕淑敏应邀参加CCTV-1播出的《
首席夜话》栏目。
2014年6月,在《
2014中国成语大会》节目中担任嘉宾;6月26日,毕淑敏应
人民网之邀,参加强国论坛,以“带着灵魂去旅行:在行走中感悟生命”为主题与参会的网友们进行在线交流,在交流中,她表示物质和爱情的关系并不是多么繁杂,但好像我们所有的文艺作品中,都是对爱情的颂扬高于一切。
2015年7月,毕淑敏带着好友临终遗愿登上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大型公益寻人栏目《
等着我》,寻找当年入伍时曾对二人产生很大影响的
正军级老政委程远强;11月10日,毕淑敏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名家带我读经典——
琥珀经典文丛启动仪式”,并且在现场分享了自己儿时与经典书籍的轶事。
2016年10月18日,毕淑敏参加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读书》,分享游记《
非洲三万里》以及自己在旅途中的见闻;2018年12月,毕淑敏参与
杨朔综艺频道年度特别节目《收获2018》,畅谈了自己在2018年的收获和感悟。12月26日,毕淑敏担任第十三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全球总决赛评委。
人物作品
主要作品
衍生作品
以上作品参考资料:
作品创作特色
死亡因素
死亡构成了毕淑敏小说的主要议题。毕淑敏在她的小说中书写疾病给人们身心上带来的痛苦,关爱以病患为代表的弱小群体,并进而扩展到对人类生命的悲悯与慈爱。此外,毕淑敏在疾病叙事、疾病
隐喻、疾病哲思上都进行着持久而连续的体悟与思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
写作风格。比如在《预约死亡》一书中,毕淑敏以自己在
临终关怀医院的亲身经历为素材,探索死亡阴影下人们之间的爱心传递。而在《
红处方》一书中,毕淑敏又将故事场景转变到戒毒医院,通过描绘戒毒医院中的生活,展现道德伦理失去一定掌控下的欲望人生,揭示人性的可怕以及美好。
军旅生活
毕淑敏早期的小说以军旅题材为主。她生动刻画了一个个性格迥异,勇于追求所爱的一群军营女兵形象,她们心中不羁于森严的军纪,极力突破千年以来人们对女性的偏见,遵从内心最原始的渴望,力图在这沉寂千年的情感荒原中寻求着属于自己的光芒。《昆仑殇》《阿里》中的肖玉莲、朱瑞阳、游星,三个女性角色对待爱情的坚贞态度正是毕淑敏在小说中对女性意识的初步呼唤。
女性意识
伴随着毕淑敏从军队医生的角色转换,从
西藏自治区到城市的区位变化,小说的人物形象也由军人转变成了都市女性,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也正式确立。她笔下的女性如
贺顿的小可乐、简方宁、浦小提与郁秋容,在备尝生活严苛的打击之后,仍然未能在魂与肉、性与爱、结婚与职场之间获得一个理性的平衡。都市系列小说中呈现出的“计型女性”的艰难挣扎在作者笔下无可逃遁,也透视出时代对女性
生存状态的叩问———也是毕淑敏对于女性命运的自觉思考态度。在她的作品中,“性”是生命的常态,如同出生、死亡一样,在小说中作家更多地思考隐藏在“性”下的社会文化和女性尴尬的生存状况,即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爱情和性之间的冲突。
人物成就
文学成就
荣誉称号
人物评价
王蒙(人民艺术家):她太正常、太良善,甚至于是太听话了。即使做了小说,似乎也没有忘记她的医生的治病救人的宗旨,普度众生的宏愿,苦口婆心的耐性,有条不紊的规章和清澈如水的医心。她有一种把对于人的关怀和热情、悲悯化为冷静的处方,集道德、文学、科学于一体的思维方式、写作方式与行为方式……她确实是一个真正的医生,好医生,她会成为文学界的白衣天使。
昆仑山脉上当兵的经历,医生的身份与心术,加上自幼大大的良民的自觉,使她成为文学圈内的一个新起的、别有特色的、新谐与健康的因子。
贺绍俊(文学评论家):“毕淑敏与其说是一位作家,不如说是一位心理学家,她的每一部作品都是针对我们的心理疾患而开的心灵处方。这缘于她的善良和对人的心理隐秘的洞悉。”
艺术创作方面
毕淑敏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杰出代表,她在艺术界的影响力和贡献非常大。
毕淑敏的艺术创作风格和技法独特,她的作品充满了想象力和生命力,深受观众的喜爱和赞誉,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