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Rita Heyworth and Shawshank Redemption)是美国作家
斯蒂芬·埃德温·金创作的中篇小说,原名《丽塔·海华斯与肖申克的救赎》,副标题是“春天的希望”,该小说于1982年与金的其他3部作品共同收录于中篇小说集《
四季奇谭》(Different Seasons)中出版发行。
《肖申克的救赎》讲述美国银行家安迪·杜佛尼被误判谋杀妻子和她的情人,他在肖申克监狱服刑期间历经磨难,但暗中用时27年打地道并最终成功越狱的故事。该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在主人公安迪的狱友雷德的旁白中展开故事,同时采用插叙手法和人性描写,体现含冤入狱的安迪从未放弃对救赎、自由与希望的追求的故事主题。
《肖申克的救赎》是金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为人津津乐道的作品之一,出版后不久便登上美国
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冠军之位,当年在美国销量高达28万册,后来这本书还被翻译成31种语言。
该小说于1994年被美国改编为电影《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影片上映后获得包括
奥斯卡金像奖、
金球奖、日本电影学院奖在内的多个奖项与提名。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文学发展已陷入僵局,
欧内斯特·海明威和威廉·
威廉·福克纳的实验主义文学业已僵化,成为被人们大量模仿的正统做法。然而不少作家虽然继续尝试创新并有新作品问世,但却难以满足大众的品位和需求。在此种背景下,
斯蒂芬·埃德温·金于八十年代初创作的《肖申克的救赎》出版后,不但满足了不少读者的阅读需求,还令人有所回味并引发思考。
作者背景
斯蒂芬·金,1947年出生于美国,1974年以处女作《魔女嘉莉》(Carrie)成名,此后陆续创作多部恐怖题材小说并成为畅销书,因此被人誉为“现代恐怖小说大师”。因金创作的恐怖题材小说广受读者的欢迎,出版社编辑担心他因此被定型为“专写恐怖小说的作家”,尤其是在《闪灵》(The Shining)出版大卖后担心更甚,尽管金并不是很担心自己的写作风格被定型,但他还是听从出版社编辑的建议开始尝试其他题材小说的写作。
金在每写完一部恐怖题材的长篇小说后便创作一部非恐怖题材的中篇小说,于是《尸体》(The Body)《
纳粹高徒》(Apt Pupil)《肖申克的救赎》《呼—吸—呼—吸》(The Breathing Method)相继诞生,金与之前有过合作的2家出版社联系,出版商表示愿意出版这些故事。在新任编辑阿伦·威廉斯的建议下,包括《肖申克的救赎》在内的这4部中篇小说以合集的形式由
维京出版社(Viking Press)出版,金将小说集命名为《
四季奇谭》。
出版历史
1982年,英文版《肖申克的救赎》与金的其他3部中篇小说《
纳粹高徒》《尸体》《呼-吸-呼-吸》共同收录于小说集《不同的季节》中,由维京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5年,中文繁体版《肖申克的救赎》由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台湾出版发行,该小说与金的作品《纳粹高徒》《尸体》《呼-吸-呼-吸》共同收录于中篇小说集《四季奇谭》中,译者
施寄青、赵永芬、齐若兰。
2006年,中文简体版《肖申克的救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在中国内地出版发行,该小说与金的作品《纳粹高徒》《
尸体》《呼-吸-呼-吸》共同收录于中篇小说集《肖申克的救赎》中,译者施寄青、赵永芬、齐若兰。
内容概要
安迪·杜佛尼是一名年轻有为的美国银行家,他发现妻子
琳达与一个叫格林·昆丁的职业高尔夫球手(兼教练)有外遇,二人因此大吵一架。琳达在当晚
离家出走到昆丁的住处过夜,但佣人在第二天早上发现她与昆丁双双死在床上,每人各身中4枪。
安迪成为谋杀妻子与其情人的头号嫌疑人,因各种证据对他不利及缺乏自证清白的有力证据,安迪被陪审团裁定谋杀罪名成立,于1948年被押赴位于
缅因州的肖申克监狱服刑。雷德是肖申克监狱里的一名囚犯,他能将其他囚犯所需的各种物品弄进监狱里,而雷德则从中加价赚取利润。安迪入狱后以打磨石头的小爱好消磨时光,他从雷德那里购买工具小石锤,二人因此熟识起来。
1950年,肖申克监狱翻修监狱车牌工厂的屋顶,安迪和雷德通过抽签的方式得到了这项相对轻松的户外工作。安迪在做工时听到狱警拜伦·哈力向同事抱怨,自己从去世的哥哥那里继承了一笔3.5万美元的遗产,但因此需要向政府缴纳高额的税费。安迪主动告诉哈力将这笔遗产馈赠给配偶可以合理合法
避税,而自己可以为哈力填写各种报税的表格。
这件事不但为雷德等在户外工作的囚犯赢得了由哈力请客的啤酒,还令安迪成功引起狱方的注意,此后他开始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历任典狱长与狱警们报税及洗黑钱,而安迪也随之得到狱方的保护,他大多数时间可以独享一个牢房,从劳动繁重的洗衣房被调到工作轻松的监狱图书馆,还在狱警的干预下摆脱了几名
同性恋囚犯的长期骚扰与侵犯。
尽管在监狱内过上了相对安逸的生活,但安迪从未放弃对自由与希望的追求,他坚持不懈给州议会写信,得到了数目可观的补助监狱图书馆的财政拨款,他也不断努力向狱方争取扩建监狱图书馆,最终将图书馆从一个油漆储藏室扩展成
新英格兰地区最好的监狱图书馆。
1963年,入狱不久的囚犯汤米·威廉斯在安迪的帮助下复习重修高中课程。汤米得知安迪入狱的原因后主动告知他,自己几年前在其他监狱服刑时曾遇到一个室友吹嘘在入室盗窃时杀死了
高尔夫球教练格林·昆丁与他的情妇,但那个女人的丈夫却成了替罪羊。
安迪得知妻子与她的情人遇害的真相后立刻去请求典狱长山姆·诺顿为自己翻案,诺顿自然不肯这样做,安迪情急之下出言不逊,被关禁闭长达20天。禁闭结束后,安迪得知
汤米·维斯堤以自己的事情与诺顿做交易,转去了政策更为宽松的另一座监狱,而诺顿则从心理上给安迪施加压力,他为了生存只好继续为诺顿和狱警们服务。
1975年3月12日清晨,狱警发现安迪神秘失踪了。狱警们四处搜查后在安迪牢房墙上的女明星海报后面发现了一个地道,原来牢房的一侧与监狱的下水系统相连,而安迪在发现建造监狱的混凝土相对松软后开始偷偷打地道,他利用从雷德那里购买的小石锤用时27年打通了这条通往自由之路,并在爬过长达500码的恶臭熏天的下水道后成功越狱。
当警方开始追捕安迪时,他早已带着为诺顿洗黑钱积累的约37万美元并利用洗黑钱时捏造的合法假身份离开美国,去往心目中的自由圣地——
墨西哥的齐华坦尼荷。在安迪越狱3个月后,诺顿引咎辞职。不久后,多次假释被拒的雷德因假释成功而出狱,但因在监狱中度过了漫长的38年,雷德难以适应重获自由后的新生活。
1977年的春天,雷德来到安迪在越狱前提到的巴克斯登小镇,在一面石墙下面找到了安迪留给自己的短信和1千美元路费。雷德读信之后在老友的鼓励下违反假释条例踏上旅途,他期待着可以成功跨越美墨边界,和安迪在齐华坦尼荷团聚。
主要人物
艺术鉴赏
第一人称叙事
《肖申克的救赎》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作者金选择除主角安迪之外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我”(即雷德)来讲故事,以雷德的叙事视角及大量旁白的方式,展现他与安迪在肖申克监狱中发生的故事。雷德既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亲历者,这种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为故事增添了传奇性,另外在“你、我、他”中,“我”比其他2个人称更具有亲和力与现场感,可以拉近小说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插叙手法
《肖申克的救赎》总体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行叙事但穿插着大量的插叙,而安迪的人物形象便是在雷德的旁白中以插叙的方式出现的。作者采用插叙手法,主要起到3种作用:其一,令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及便于读者了解人物或事件的发展;其二,便于全面刻画人物形象并令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完整,用于凸显小说的主题;其三,插叙的中断或停止使文章保持张弛有度,适应读者的阅读心理。
人性描写
《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人性描写主要是通过主人公安迪的生存环境来表现的。监狱是表现人性善恶的最佳场所,典狱长与狱警们本来代表的是正义与善良,但他们却假借正义之名做下了严刑拷打囚犯、收受贿赂、草菅人命等许多坏事。而安迪身处监狱这样恶劣而又令人绝望的环境中,从未丧失生活的信心和动力,心灵更从未被牢笼束缚囚禁,而能做到这一切是其人性中的善良和宽容使然。作者花费大量的篇幅和精力来塑造安迪的人物形象,其目的是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善良的天性以及同邪恶力量顽强斗争的本能。
主题思想
救赎主题
在《肖申克的救赎》中,作者金将主角安迪塑造成一位智者,他利用自己智慧的头脑、理性的思考和坚韧的毅力,并以自我救赎的无形力量为支撑在20多年的牢狱生活中从未迷失方向,最终安迪通过越狱重获自由,完成了灵魂和肉体的双重救赎。安迪还被作者刻画成救世主,他通过努力将混乱而又黑暗的肖申克监狱变成了充满友谊与希望的场所,其他囚犯因为安迪的存在而有了生活的信念与希望,而安迪在进行自我救赎的同时,还在精神方面救赎了他的狱友。
自由主题
《肖申克的救赎》中对越狱的描述只是一笔带过,更多的是描写安迪如何在监狱中生存下去以及对逃离这座监狱的渴望,而小说正是通过这些描写展现了他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改变现状并获取自由的过程。安迪不仅救赎了自己,也救赎了其他囚犯,令他们相信一切皆有可能。而读者从安迪的故事中,不但可以深切感受到一个人渴望自由的迫切心情和无畏勇气,还可以因此受到启发,懂得珍惜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自由。
希望主题
金笔下的安迪是一个有魅力的男人,他的独特魅力便在于身处绝境但永怀希望。正是在希望的指引下,安迪在监狱中做了很多令自己和狱友感觉到自由与充实的事情,最重要的是他以一把小石锤挖凿出通往自由之路并最终成功越狱。虽然《肖申克的救赎》表面的主题是越狱,但实则是通过讲述男主角的故事向读者传递希望的信念及把常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的信心。正如小说中,安迪在留给雷德的信上所言:“记住,‘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东西,好东西是永远不会消逝的。”
衍生作品
1994年,《肖申克的救赎》被美国改编为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由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蒂姆·罗宾斯和摩根·弗里曼主演,该片上映后获得包括
奥斯卡金像奖、
金球奖、日本电影学院奖在内的多个奖项与提名。
影响评价
《肖申克的救赎》出版后不久便登上美国
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冠军之位,当年在美国销量高达28万册,后来这本书还被翻译成31种语言。
《纽约时报》的评论人艾伦·切斯(Alan Cheuse)评价《肖申克的救赎》:很难想象任何读者会对金先生在这部硬汉中篇小说中书写的以强凌弱的方式感到敬畏,但该小说讲述了杜佛尼努力证明自己的清白并通过任何可能的方式为获得自由而进行斗争的故事,令这部作品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散发出温暖。尽管这部小说不“好看”但仍然令人钦佩,它是对令作者成名的写作流派的一种背离。
中国恐怖小说家
蔡骏评价该小说:《肖申克的救赎》是我最早接触的斯蒂芬·金的作品,也是我所看过的最好的美国电影。斯蒂芬·金小说中带给人的恐怖既来源于人的内心,也来源于现实社会,他对美国社会和
中产阶级家庭的描绘相当真实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