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无艳,传说原名为钟离春,生卒年不详,
战国无盐邑人(今山东东平),也被称为钟无盐、无盐女,是
齐宣王田辟疆的王后。她相貌丑陋,身形高大,四肢粗壮,肤色漆黑,但颇具文采和政治见解。她心怀国事,自诣齐王,向齐王阐明国家危机,得到齐王赏识,被拜为王后。齐宣王受她启发,一改此前的奢靡生活,拆去渐台,罢退歌舞,任用贤人,疏远奸,一心治国,
齐国因而富强。
钟无艳在史籍中被称作“钟离春”,“钟无艳”一名常见于后来的文学和戏曲等体裁作品中。钟无艳的形象在西汉至今的长时段中经历了从形象生成到逐渐丰满,再到多元化的演变的过程,许多以她为原型的传说故事也流传甚广。
人物生平
钟无艳的模样极丑,头像椿臼,眼睛内凹,体型高大,喉结突出,头发稀少,肤色乌黑,因此四十岁仍未出嫁。但她貌丑才高,文采颇丰,有独特的政治见解,身怀治国本领,在目睹
齐宣王的腐败和昏庸统治后,不满于齐宣王耽于酒色,无心国事,为了挽救
齐国危机,她冒死觐见。她自称“不售女”,身着粗布短衣,在司马门外求见齐宣王。齐宣王正在渐台上设宴庆功,在场众人无不大笑,感到惊异。
被齐宣王召见后钟无艳得知齐宣王也喜好隐术,便当场展示隐术。齐宣王十分惊奇,立刻翻阅《隐书》,退朝后仍在思考,却对钟无艳所展示的隐术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再次被召见,钟无艳却只字不提隐术,只是龇牙瞪目,双手挥舞,高呼四声“哉”。向
齐宣王阐述其对天下政治的见解及解决齐国危难的主张。她指出,
齐国形势严峻,内忧外患,国将大乱,这是第一个危机;君主奢靡,百姓困苦,劳民伤财,这是第二个危机;能人不入仕途,反而奸邪当政,这是第三个危机;君主耽于酒色,安于享乐,不修内政,这是第四个危机。齐宣王大受震动,深表认同。当即停止渐台修建,贬斥昏臣,远离奸邪,任用忠臣,革新内政,广纳谏言,并选定良辰吉日,拜贤明的钟无艳为王后。
相关传说
相传钟无艳的父亲曾经是齐国的一名基层军官。钟无艳自幼爱好习武,在得知赵军侵占齐国邑已久,而
齐宣王耽于酒色,无所作为后,决定独自求见齐宣王。她向齐宣王阐明了
齐国危机,并请命与赵军作战。闻言,齐宣王当即组建无盐军,又指派军队监军
淳于髡,协助无盐将军钟无艳收回
鄄城县。赵军守将白元轻视钟无艳,不与她交战,只与她约定以棋局的胜负为准,输者让出鄄邑。白元将要取胜时,钟无艳巧施法术,改变棋势,又趁白元措手不及,用棋盘砸破了白元的脑袋。白元身亡后,钟无艳身边的侍女则趁机杀死白元的侍卫。赵军失去白元的指挥,纷纷溃逃。最终在钟无艳的率领下,齐军一举夺回鄄邑。
在现代民间传说中,钟无艳也被称为“无盐”“无盐娘娘”。
济源市流传着“无盐娘娘救齐王”的传说。相传
东周时,
齐宣王在前往朝拜周天子的路上被敌军包围,需要找到无盐娘娘才能得救。齐宣王的
军师找到了一个算卦大师,在大师的指引下找到了无盐娘娘。齐王即刻命人以八抬大轿迎娶,敌军得知齐宣王所娶的是一个相貌丑陋的女人,嫌弃地收兵离去,齐宣王最终得救。无盐娘娘就是钟无艳,她祖籍
山东省,因为父母早亡,跟随哥嫂流亡来到“中无盐”村。因为钟无艳家住无盐,又成为了齐宣王后,众人称她为“无盐娘娘”,据说她家中的牛荆树至今仍活着,村名“中无盐”也一直保留读音,写作“
中吴村”。
淄博市则流传了“
齐宣王考无盐”的传说。相传齐宣王对钟无艳的聪慧早有耳闻,便决定考验一下她,让她猜测自己会不会留下喝酒,钟无艳则机智反问齐宣王,让她猜测自己是否回答他的问题。酒后,两人同去后花园,齐宣王抓住一只
凤蝶总科,让钟无艳猜测他手中蝴蝶的死活。她便扯过一支花,反问齐宣王她会不会摘下这支花。此后齐宣王真正佩服钟无艳的聪慧。
相传钟无艳的坟墓位于昆仑山泰礴顶南侧的
无染寺院内,被称为无盐冢。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重修无染禅院记》中对寺名“无染”加以考证,认为“染”通“盐”,声相似,寺庙内的古下的空洞,那就是无盐冢。
典故轶事
丑若无盐(丑胜无盐)
钟无艳奇丑无比,因此常用“丑若无盐(丑胜无盐)”来比喻女人长得非常丑。出自《列女传·辩通传》。
无盐采桑
该典故出自《列女传·辩通传》,化用了
杂剧《钟离春智勇定齐》中钟无艳在桑园偶遇齐王的情节。剧中钟无艳正是在桑园偶遇齐王之后,才得到齐王赏识,被封为王后。
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
地方俗语,相传齐宣王有两位王后,一位是有才无貌的钟无艳,一位是有貌无才的夏迎春,齐宣王只在需要求助时与钟无艳亲近,不需要帮助时则冷落钟无艳,亲近夏迎春。俗语中隐藏的人物为齐宣王,该俗语将一些人比作齐宣王,指这个人薄情寡义。史书中并无夏迎春的具体记载,普遍认为夏迎春是后世戏剧中为了对比突出钟无艳志向品格的虚构人物。
刻画无盐,唐突西子
西子指的是春秋时期
越国的美人西施,这个成语出自《世说新语》,意思为:精细描摹丑女钟无盐,而鲁莽冒犯了美女西施,常用以比喻为了突显某一目的,而贬低其他美好事物、人物。
人物形象
钟无艳在史籍中的记载主要见于《列女传》《
列女传补注》与《
新序》。经过民间长期的传播,她在后世文学作品中的形象逐渐鲜明立体,身份由谏士转变为身怀法术、智勇双全的女将军,故事内容也逐渐丰富,由乏味的向齐王谏言变为精彩的鸿篇巨制,其形象转变,逐渐饱满的过程在
杂剧《
钟离春智勇定齐》、
清代历史演义小说《
东周列国志》、现当代戏曲艺术与影视作品等都有所体现。
西汉,钟无艳以“无盐女”的形象存在于文献中,她没有任何性格,空洞平面化,“丑女”就是她的代名词,虽然还没有“无艳”的称呼,但因为“无艳”的相貌而被史传、类书等记载。如在《
新序》和《
列女传》中,对她的“极丑容貌”大量着墨,强调了她“
齐国丑女”的形象。
汉代到唐宋时期,钟无艳“齐国丑女”的形象被加深,虽然有部分诗文作品提及她的故事,却在很长一段时期里缺乏以她为主角的创作。如
李白曾写“丹青能令丑者妍,无盐翻在深宫中”,以钟无艳貌丑却能成为王后讽刺君王,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写“无盐因丑而获,齐君待之逾厚”,强调钟无艳因为貌丑而获得齐王关注,也写“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将钟无艳与
西施相较,自比钟无艳以示自谦。
元代,钟无艳从文献中的一个平面符号变成而来鲜活立体的存在。这一时期,钟无艳的故事有了较大变化,人物和情节参考其他历史故事有所增加、修改,使其更具可读性和逻辑性,钟无艳的形象也随之被改造,她的丑陋外貌被淡化,着重展示其聪慧、知礼与远大志向等内在品质。
杂剧《钟离春智勇定齐》中,钟无艳自幼有治国安邦的抱负,渴望成就事业,在桑园采桑之时,偶遇齐公子,在
晏婴的引荐下,展示智慧,最终获得齐王认可,成为
齐国王后。后来更是智解玉连环,奏响蒲琴,化解了敌军的刁难,面对
秦军、燕军的攻打时,英勇地带领士兵,排兵布阵,大获全胜。
明清时期,钟无艳的形象多元化,出现了以《
钟离春智勇定齐》为蓝本的传奇《湘江会》和《中秋会》,在传奇话本中,钟无艳的形象被神化。还出现了与钟无艳相关的小说,但钟无艳逐渐从故事中心“退位”。
冯梦龙通过在《
东周列国志》将钟无艳的出场背景设置为
齐宣王在杀死
庞涓后,又将宴乐的地点从渐台改为具有君王纳贤意义的雪宫的方式,淡化钟无艳在故事中的中心地位,转而展示齐王的明君形象。
到了现当代,钟无艳再次重新回到大众视野,钟无艳劝谏齐王的政治故事多被改编为爱情故事,钟无艳的形象也变得高度个性化,在电影《钟无艳》、电视剧《
我爱钟无艳》等作品中均有体现。
家族情况
丈夫:齐宣王田辟疆
齐宣王(公元前319-前301年在位),战国时齐国国君,
齐威王之子。在位期间整顿吏治,广招
游士,
稷下学宫盛极一时。
人物评价
后人对钟无艳的评价以正面为主。
西汉刘向在新序中评价钟无艳:“(齐)国大安者,丑女(钟无艳)之力也”。
清末女诗人和训学家
王照园在《
列女传补注》中也认为
齐国的富强安定离不开钟无艳的辅佐。
中国人民大学杨博涵肯定钟无艳的政治才能,认为虽然钟无艳外表丑陋,但有独特深刻的政治眼光,对
齐宣王的批评
直切要害,促使了齐宣王自我反省,齐宣王所采取的整改措施所体现的也是钟无艳的想法。
相关作品
影视作品
曲艺作品
音乐作品
诗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