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交,男,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
美国地质学会会士(GSA Fellow),德国莱布尼兹科学协会会士(Member of the Leibniz Society of Sciences)。中国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7年),任国家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007年)、国家深地专项项目首席科学家(2017年)。
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学会区域地质与成矿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1989年,本科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质学,1992年,硕士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构造地质学,1995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沉积学,1995年至1997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97年至1998年,肖文交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1998年至2003年,在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担任副研究员,2003年,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任研究生、博士生导师,2017年,入选美国地质学会会士(GSA Fellow),2019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20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新疆矿产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新疆分院院长、分党组成员。长期从事沉积大地构造学研究,坚持在中国北方及邻区
戈壁山区开展系统研究,瞄准造山作用与大陆增生机制的国际前沿,围绕造山带结构及时限、造山方式与大陆增生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创建了
中亚造山带多向汇聚复式增生造山模型,提出了多岛弧裂解-弯曲-拼贴是大陆增生的重要机制,发展了
显生宙大陆增生机制理论,解决了国际学术界关于造山作用长期性与短暂性争议,为全球造山带的解剖提供了创新的研究思路和典型范例,在中亚造山带构造格局和大陆增生机制等领域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
在科研成果方面,曾获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新疆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2020年5月,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章。2014年,入选
汤森路透“高引用科学家”并获“中国
引文桂冠奖”;同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用学者榜单”,名列“
地球科学与
行星科学领域”第五,并连续多年保持前五排名。
人物经历
早年与求学经历
1989年,肖文交本科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质学,1992年,硕士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构造地质学,1995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沉积学,1995年至1997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96年,身为博士研究生的肖文交第一次来新疆,在
西昆仑山地区参加科学考察。之后,几乎每年都要来新疆进行野外研究,主要聚焦
中亚造山带构造格局和大陆增生机制等领域的研究,为地质找矿提供理论依据。
工作经历
1997年至1998年,肖文交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1998年至2003年,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担任副研究员,2003年,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任研究生、博士生导师,1998年至1999年,在瑞士联邦高等理工大学地球物理系访问学者,2004年,赴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学习,2005年,在英国
莱斯特大学地质系作访问教授,2009年,赴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地调局作访问学者。2010年,进入全球
地球科学家SCI论文高引用,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万人计划,获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2017年,入选
美国地质学会会士(GSA Fellow),是该国际性地球科学组织的最高荣誉头衔。2003年,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担任研究员,2011年,担任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开展矿产资源研究工作,并带领研究团队,着眼于中国西部矿产资源开发重大需求,聚焦增生造山国际研究前沿,抢占国际学术界大陆增生研究的制高点,建立了
中亚造山带多重汇聚复式增生模型,为在新疆找矿勘查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2017年10月23日,
西雅图GSA年会,授予肖文交
美国地质学会会士(GSA Fellow)。2019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11月,肖文交带领着课题组在位于天山东段的哈密卡拉塔格矿区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野外现场学术研讨与科考。不久之后,建成深地项目的一个示范区,揭示整个矿区不同金属的成矿机理,为矿区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
2020年,担任
中国科学院新疆矿产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新疆分院院长、分党组成员。2021年初,肖文交当选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二届政协常委,并在政协平台为推动新疆科技创新建言发声,用提案形式建议加大对中医药科研支持力度,助力健康新疆建设。2022年,肖文交荣获自治区科学技术奖
特等奖。同年9月,参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并代表新疆院士联合会向全区科技工作者发起倡议书。
主要成就
研究综述
肖文交长期从事沉积大地构造学研究,以构造地质学和大地构造相解剖相为基础,结合
地球化学与
地球物理学等资料,围绕造山带结构及时限、造山方式与大陆增生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获得中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与好评。通过野外解剖和年代学工作,确定西昆仑造山带复杂的活动陆缘体系及其属性、构造样式与形成时代,厘定了叠加在早古生代拼贴体之上的
岩浆弧和
增生楔杂岩,探讨了早古生代-早中生代向南复合增生造山作用特征,系统的分析了
中亚造山带与弧相关的活动陆缘组分的时空分布特征,获得
寒武纪古
亚洲洋年代学证据,提出
西伯利亚地区南缘在
古生代发生多向增生、形成宽阔的增生拼贴构造带,建立增生楔-增生楔拼贴复杂增生造山作用新的工作模型,并指出复式增生造山作用是
显生宙中亚大陆增生的主要机制之一,并根据增生楔-增生楔碰撞造山作用等特征提出复式增生-碰撞增生造山作用理论。所从事的特提斯和中亚造山带造山与成矿作用等研究,在中亚造山带构造格局和大陆增生机制等领域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
科研项目
主要论著
学术论文
肖文交已发表科研论著200余篇(部),其中SCI 论文140余篇,国际刊物客座编辑专辑10部。截至2014年11月,122篇文章Web of Science引用4988次,H指数35,
谷歌 scholar citations 8072次,H指数45,入选2014年全球高引用科学家名录,2010年,进入全球
地球科学家SCI论文高引用。下表仅列举部分
社会任职
人才培养
截至2013年,肖文交共培养的学生有14名,指导学生学习。
2019年,肖文交作了一场以《中亚多重增生造山过程》为主题的报告,将岩石的内部结构比作“花生芝麻糖”,将造山运动比作“巨型蝌蚪的华丽转身”,开展造山带形成机理的演讲。
2021年,肖文交为中学生们作了题为“传奇地球——来自石头的述说”的科普报告,从地质学层面讲述了地球故事,紧紧抓住在场的学生注意力,最后以科学精神收尾,鼓励广大青少年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勇攀高峰。同年6月,肖文交为
西北大学师生讲解“
中亚复式增生造山与大陆生长”,耐心细致的解答了师生的提问。
2022年,肖文交院士出席“全国
科学教育暑期学校”中小学教师培训(
乌鲁木齐市会场),并表示,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将充分发挥系统内部的科学教育资源优势,与
新疆师范大学一起组织有关院士等科学专家及科普专家参与教学,提升科学教育能力水平。且号召广大科学教师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努力为国育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荣誉与奖励
人物评价
“多年的奋力拼搏和不懈的坚持,换来的是一次次的理论和技术突破。肖文交带领团队,建立了
中亚造山带多重汇聚复式增生模型,抢占国际学术界大陆增生研究的制高点,为在新疆找矿勘查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新疆科技报评)
“与新疆结缘20余年,三山两盆都留下过肖文交的足迹,在20多年的持续研究中,肖文交所在的科研团队在中亚造山带的研究中,围绕中亚增生造山带结构组成与形变、俯冲增生演化的时限与拼贴格局、中亚造山方式与大陆的增生机制这三个方面做出系统性学术贡献,在这片科研的沃土上,肖文交还将继续耕耘下去,探寻更多的未知与神奇”。(乌鲁木齐晚报评)
参考资料
肖文交.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2023-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