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贝母
百合科贝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华西贝母(贝母属 sichuanica S. C. Chen),别名康定贝母,是百合科(Liliaceae)贝母属(Fritillaria)植物。华西贝母是中国特有种,分布于中国四川、甘肃省青海省等省区,多见于海拔3000-4400米的河边林下,高山灌丛、草丛或山顶崖壁阶地等地。其是喜阴喜寒植物,以肥沃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沙壤土或壤土为宜。
华西贝母是多年生草本,高可达50厘米。鳞茎由2或3枚鳞片组成。茎生叶4-10,先端不卷曲,最下叶对生,稀互生,余叶互生,兼有对生,稀轮生。花1-2(3),钟形,黄绿色;叶状苞片通常不与下面叶合生,先端不卷曲;蜜腺窝在背面明显凸出。蒴果具翅。花期5-6月,果期8-10月。
华西贝母是中药材川贝母来源之一。据《中华本草》记载,川贝母味甘、苦;性微寒,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肿等功效。华西贝母由于经济效益较高而被过度采挖,在野外已很难见到活体。其在2013年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维管植物卷)评估为易危(VU)物种(根据IUCN3.1标准);2021年被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收录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物种定名
1983年中科院植物所植物分类学家陈心启先生将华西贝母(贝母属 sichuanica)修订为贝母属新种,并发表《中国贝母属拾遗》一文具体描述了其形态特征,以及对比了其与甘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康定贝母(变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 var. ecirrhosa Franch.)的形态区别。此后又有相关研究(中国植物志,SYN)将康定贝母认定成华西贝母的别名;且对康定贝母(变种)的拉丁学名进行了修订,现其接受名为贝母属 sichuanica。
形态特征
华西贝母是多年生草本,高可达50厘米。
鳞茎
鳞茎由2或3枚鳞片组成,直径0.7-1.5厘米。
茎生叶4-10,先端不卷曲,最下叶对生,稀互生,长3-14厘米,宽2-8毫米,余叶互生,兼有对生,稀轮生。
花1-2(3),钟形,黄绿色具紫斑点和方格斑,有时紫色或方格斑较多,花被片呈紫色具黄绿色斑点和方格斑;叶状苞片通常不与下面叶合生,稀与下面叶合生呈2-3枚轮生,先端不卷曲;花被片长2.5-4厘米,外花被片长圆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宽0.5-1.3厘米,内花被片倒卵状长圆形或倒卵形,宽0.7-1.6厘米;蜜腺窝在背面明显凸出,卵形或长圆形,长2-5毫米,离花被片基部2-5毫米,花被片在蜜腺处弯成直角或钝角;雄蕊长约为花被片的3/5,花药近基着,花丝具乳突或乳突不明显;花柱3裂,裂片长2-4毫米。
果实
蒴果具翅。
物种分布
华西贝母是中国特有种,分布于中国四川、甘肃省青海省等省区,多见于海拔3000-4400米的河边林下,高山灌丛、草丛或山顶崖壁阶地等地。这些地区的年平均温度低于0℃,最冷月平均气温低达-13℃,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10℃,年降水量550-850毫米,全年无绝对无霜期;土壤为高山灌丛土或高山草甸土,富含有机质,酸性或微酸性;生长川贝母地块的灌丛常低于0.6米,草层叶丛通常低于15厘米,总盖度50-80%。
生长习性
华西贝母是喜阴喜寒植物,在年平均温度0-6℃,最冷月不低于0℃,最热月不高于15℃,年降雨量不少于700毫米,10月至来年4月降雨量达全年20%以上的环境生长良好;以肥沃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沙壤土或壤土为好。花期5-6月,果期8-10月。
繁殖方式
华西贝母生长所需自然环境较苛刻,野外居群植株分散分布,且不同种群中的植株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形态性状多态性,在遗传上存在相对隔离,导致野外授粉较困难。华西贝母种子休眠期长且需后熟处理,因此其种子萌发率低,生长缓慢,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实需3-4年的周期,导致自然繁殖效率低下。
栽培技术
人工繁殖
华西贝母人工繁殖方式有种子繁殖,鳞茎繁殖和组织培养,其中种子繁殖的难度较大且周期长;鳞茎繁殖用种量大而繁殖系数低;组织培养可加快繁殖速度,且可以直接生产小鳞茎以供药用。
种子繁殖
华西贝母种子一般在7-8月果实转黄时采收,可用层积法或直接播入田间促进种子后熟。层积法更优,于冬季冻土前,将后熟的种果翻出取种子,再将种子与沙土充分揉搓拌匀后撒施或条播。播种前撒施基肥,播种后立即过筛覆盖堆肥或腐植土,最后盖上无种子的山草或树枝,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防止地表板结和“冻拨”。坡地撒播优于条播,平地条播优于撒播。种子播种的1-3年生的植株体型小,可密植。
鳞茎繁殖
在华西贝母果实成熟或正常枯苗后挖取鳞茎,选取健壮的鳞茎,以完整鳞茎或分割鳞茎营养繁殖。分割鳞茎繁殖需纵切且每块保有心芽,晾置,待伤口面形成愈伤组织,呈棕黄色,再用洁净的草本灰敷盖伤面。然后将种鳞茎竖直栽植于准备好的栽培中,覆土,整平畦面。用竹梢覆盖畦面,保温保湿、遮光。翌年即可长出新植株。
组织培养
华西川贝母的2-3年生幼嫩贝母鳞茎,可不经过愈伤组织直接形成小瘤状或叶状体,再将其切块接种到MS或ER培养基诱导培养,组培植株在半年之内能长到相当于野生生长3年以上水平的植株。
养护措施
培土追肥
种子播种的第一、二年生长季枯苗后,需在畦面培土,使鳞茎分别位于地表下一定深度处。第一生长季不需要追肥,以后各年和鳞茎栽培,在即将出苗或展叶后,除去覆盖物,清洁畦面,轻施追肥一次,再覆盖短节覆材。再于出苗后,根外追施磷肥和钾肥,促进鳞茎增长,提高种子质量。1-3年内的华西贝母入冬前还要施用冬肥,以土杂肥、厩肥为主,并培土使鳞茎位于地表下一定深度处,安全越冬。
除草
华西贝母播种浅,密度大,杂草根丛大时除草易带出种子和小苗,易损伤苗、叶的地下部分,会造成损失,应除草芽。适合在枯苗后,秋季雨水好,温度高,杂草种子萌芽生长快而华西贝母鳞茎埋地下时进行耙除草芽,可减少次年除草次数。
灌溉保湿
华西贝母喜潮湿的环境,保持土壤的湿度,有利于出苗、增产。冬春及夏季出现干旱时,一定注意浇水保湿;雨季时,注意挖沟排涝、排洪。出苗前畦表面一定要覆盖树叶或草,可起到遮荫、保水、防止杂草的作用。出苗后,可撤去覆盖物,搭矮式双透棚遮荫栽培。一、二年生荫蔽度较高,第三年荫蔽度可适度降低,第四年可裸露栽培。
病虫害防治
病害
华西贝母的病害主要有锈病,危害近地面茎叶;核盘菌和白腐病,危害鳞茎。锈病多在5月至茎叶枯萎前发生,防治锈病要及时清除枯萎茎叶,使用充分腐熟的肥料,出苗后用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每隔一段时间喷洒一次。防治菌核病和白腐病措施主要有轮作、种子或鳞茎播种前用多菌灵浸种消毒、发现病株立即拔除或用多菌灵浇灌病区等。除此之外,在大雨、暴雨后的晴天易发生日烧病,危害近地面的茎叶。因此,在雨季来临前用稿秆碎节覆盖,并及时清洗其茎叶上的污泥。
虫害
少有虫害,偶有地老虎绿绿虫危害根茎,发病时主要采用人工捕杀。
采收加工
华西贝母的采收可在种子播种栽培的第三年起,完整鳞茎及分割鳞茎栽培的次年起,都可采挖鳞茎作药材和选留种用鳞茎,在茎叶枯萎后及时采挖。采挖时要仔细,避免损伤,挖出的鳞茎摘除残余茎叶。
鳞茎加工干燥可用晒干或低温烘干。加工过程要快,需一次不间歇干至现粉白色。失水慢或温度过高,会造成部分淀粉糊化,形成泛油色的“油子”、“僵子”、“软子”,存放不当易形成“黄子”,甚至霉烂。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华西贝母物种种群数量下降、生境严重破碎化、野生植株分布面积持续减少,在野外已很难见到华西贝母植物的活体。
致危因素
华西贝母存在多种致危因素,其一是牧区扩大和牧业发展增大环境容纳压力,导致华西贝母适生环境缩小和破坏;二是因其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人们为了赚取利益,对华西贝母野生资源进行了过度采挖;三是本身生长所需自然环境较苛刻,导致其种子萌发率低且生长缓慢,从种子萌发到开花结实需3-4年的周期。
保护等级
华西贝母在2013年被《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维管植物卷)评估为易危(VU)物种(根据IUCN3.1标准);2021年被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收录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保护措施
保护野生华西贝母可采用组织培养手段。因为组织培养可以加速华西贝母的生长速度和繁殖速率,即在实验中可以控制华西贝母组培朝着生长鳞茎的方向进行,以此在较短时间内大批生产川贝母。借此保证川贝母供需平衡,减少采挖野生植株。
医学药用
华西贝母是中药材川贝母来源之一。据《中华本草》记载,川贝母味甘、苦;性微寒,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肿等功效。可用于治疗肺虚;久咳;虚劳咳嗽;燥热咳嗽;肺痈颈淋巴结结核;肿;乳痈等病症。
物种对比
根据陈心启先生的记录以及中国植物志后续研究,华西贝母与甘肃贝母的分布、生境等均相近,二者在形态上有一定的区别,具体如下:
参考资料
Fritillaria sichuanica.植物智.2023-07-09
华西贝母 .sp2000.2023-07-09
Plants of the World Online.science.kew.2023-07-09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信息系统.2023-07-18
..2023-07-09
..2023-07-09
..2023-07-18
目录
概述
物种定名
形态特征
鳞茎
果实
物种分布
生长习性
繁殖方式
栽培技术
人工繁殖
种子繁殖
鳞茎繁殖
组织培养
养护措施
培土追肥
除草
灌溉保湿
病虫害防治
病害
虫害
采收加工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致危因素
保护等级
保护措施
医学药用
物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