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瓦尔巴条约是迄今为止在北极地区唯一的具有足够国际色彩的政府间条约,也称《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
该条约签署于1920年,规定
挪威对
斯瓦尔巴群岛、连同
熊岛等“具有充分和完全的主权”,但各缔约国的公民可以自由进入,在遵守挪威法律的范围内从事正当的生产和商业以及科学考察等活动。该条约自1925年8月14日生效。
斯瓦尔巴群岛( Archipelago of Spitsbergen ( Svalbard) ,简称“斯岛”) 位于东经 10°—35°,北纬 74°—81°之间,共9个大岛,覆盖面积62700平方公里,人口数量大致为3000 人。1920年2月9日,
英国、
美国、
丹麦、
挪威、
瑞典、
法国、
意大利、
荷兰及
日本等18个国家,在巴黎签定了
斯瓦尔巴群岛行政状态条约,即斯瓦尔巴条约。1925年,中国、前苏联、
德国、
芬兰、
西班牙等33个国家也参加了该条约,成为斯瓦尔巴条约的
协约国。该条约保存于挪威属斯瓦尔巴群岛首府
朗伊尔城的博物馆内。
该条约使斯瓦尔巴群岛成为北极地区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
非军事区。条约承认挪威“具有充分和完全的主权”,该地区“永远不得为战争的目的所利用”。但各缔约国的公民可以自由进入,在遵守
挪威法律的范围内从事正当的生产和商业活动。
斯瓦尔巴群岛简况
斯瓦尔巴位于北极地区,地处
北冰洋上,介于
巴伦支海、格陵兰海和
挪威海之间,挪威以北。疆域定为北纬 74°到 81°、东经 10°到 35°之间的所有岛屿、坻和礁,由
斯匹次卑尔根岛、东北地岛、埃季岛、巴伦支岛等组成,总面积62045平方公里。其中,西斯匹次卑尔根岛为最大,约占全群岛面积一半以上,首府
朗伊尔城(Longyearbyen)在该岛西岸,是最接近
北极的可居住地区之一。岸线总长3587公里。
1194年由
挪威人最早发现,命名为斯匹次
卑尔根(Spitsbergen),但在1596年
荷兰探险家威廉 ·巴伦支(WillemBarentsz)再次发现之前,未为人知,1920年挪威重新命名为斯瓦尔巴。
群岛上富藏煤、铁、铜、锌、
磷酸盐,以及大量野生动物和鱼类。采煤、旅游和国际研究为主要经济行业。自然灾害主要是浮冰块(ice floes)。人口2583(2017年7月估计),其中挪威人占 60%,俄罗斯和乌克兰占21%,其它占 19%(主要为瑞典、泰国和菲律宾人)。通行挪威语和俄语。电话区号47,
域名no。
签订背景
据
冰岛史载,北欧海盗早在1194年就发现了
斯瓦尔巴群岛,但将其误认为是格陵兰岛的一部分。1596年为了探寻通过
北极达到中国的
东北地区航线,荷兰人
威廉·巴伦支率船队行至该岛。巴伦支在斯瓦尔巴德群岛附近水域发现了大量的格陵兰鲸群,
欧洲国家自此开始对此地鲸资源的掠夺。1900人们在该岛上发现了欧美工业发展所急需的煤矿,群岛的主权随着对自然资源的争夺成为各国争论的焦点。
签订过程
1920年
挪威、
美国、
英国、
爱尔兰、
丹麦、
法国、
意大利、
日本、
荷兰、英国海外
殖民地和
瑞典在巴黎签署了《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即《斯瓦尔巴条约》),规定挪威对斯匹次卑尔根群岛、连同
熊岛等“具有充分和完全的主权”,但各缔约国的公民可以自由进入,在遵守挪威法律的范围内从事正当的生产和商业以及科学考察等活动。
该条约于1925年8月14日生效,同年挪威把
斯瓦尔巴群岛与熊岛等岛屿合称斯瓦尔巴群岛。1925年7月1日中国参加了该条约,成为《斯瓦尔巴德条约》的协约国。
条约内容
《斯瓦尔巴条约》共10条,2个附件。
主要内容:
(2)保留相关国家既有经济权益。
(3)禁止在岛上建海军基地。
核心内容
承认挪威对斯瓦尔巴岛拥有“完全、绝对”的主权
条约第一条承认挪威对该岛的绝对主权,并以经纬度的方式具体地规定了群岛的范围,即东经10°~35°、北纬74°~81°间的所有岛屿。
承认各缔约方在该岛上的权益,重点强调非歧视原则
各缔约方享有的经济权益主要包括:1、捕鱼、捕猎的权利(第二条): 2、自由进入并参与海运、工业、开矿、商业等各项经济活动的权利(第三条)。3、“非歧视原则”,第三条明确规定,所有缔约方在参与各项经济活动时享受“平等地位”。
赋予挪威政府对该岛的行政管理权限
根据条约第二条的规定,
挪威可“自由采取和维持适当的措施以保护或在必要情况下重新恢复动植物资源”。第八条则规定,挪威可为斯瓦尔巴岛制定关于采矿的规定,以及与进口、征收税费和劳动条件相关的规定。但征收的税费仅用于该岛所辖区域,且不能超出管理所需的水平。
影响
该条约使
斯瓦尔巴群岛成为北极地区第一个,也是惟一的一个非军事区。条约承认挪威“具有充分和完全的主权”,该地区“永远不得为战争的目的所利用”。但各缔约国的公民可以自由进入,在遵守
挪威法律的范围内从事正当的生产和商业活动。
新时代的新挑战
《斯瓦尔巴条约》达成以后,技术、法律等领域都发生了许多新变化。这既使斯瓦尔巴岛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导致了经济权益分配方面的新问题。
在技术领域,海洋地质
钻探、海上钻井平台等技术近年来都取得了长足进步,深海钻探的深度可以达到
海平面下几千米。北海、
巴伦支海的油气开采成果使人们对于斯瓦尔巴岛周边海域的石油蕴藏前景寄予厚望。即使初步的勘探并未发现可观的商业储量,各方对于斯瓦尔巴岛仍保持较高的热情。
在法律领域,1958年以来,《大陆架法》《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
国际法和国际公约相继签署生效。这些条约提出了一系列与海洋权益相关的新概念,如
专属经济区、
大陆架等。其中,《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授权各沿海国家在其领海以外200
海里以内的范围设定专属经济区,在该区域享有各类资源
钻探、开发与利用的主权权力;允许沿海国在其大陆架上以“勘探大陆架和开发其自然资源”为目的,对其行使主权权利。
这些新概念与《斯瓦尔巴条约》的相关规定存在冲突,引发了关于
斯瓦尔巴群岛周边海域的
管辖权和经济权益归属权的争议,争议的焦点是
挪威是否对斯瓦尔巴岛以外12海里至200海里的海事区域拥有主权。
中国相关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人陆续抵达
北极。1993年,香港科技协进会理事
李乐诗乘飞机到达北极点,插上了中国的五星红旗;1993年,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成立了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筹备组;2002年夏天,
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在北极斯瓦尔巴群岛的朗伊尔宾建立了“中国伊立特·沐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2004年夏天,中国政府在北极
斯瓦尔巴群岛的新奥尔松建立了“中国黄河科学考察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