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有鎏金银杯、金碗、银盒等,皆为盛唐时期珍贵的宫廷贵族用品,图案炫丽多彩,形制雍容大气。出土地位于
唐朝都城
长安,所有金银器皆为中央官府作坊,是目前所知唐代金银器中最精美的一批
编写这本书时曾想用“再现盛世辉煌”来命名,因为在唐代文物中,何家村遗宝不仅最精美,也集中反映了大唐王朝的技术水平、艺术成就和精神面貌。但“再现盛世辉煌”也可以用作形容其他遗迹遗物的发现,应该换个更响亮、更贴切的名字。著名文学史家
袁行霈先生建议直接借用唐人诗句“花舞大唐春”为名,这是初唐诗人
卢照邻《元日述怀》中的一句。“花舞大唐春”恰好形容了大唐盛世的燕婉热闹,当读者真切地看到这些巧夺天工的文物、陶醉于对遥远文明的浪漫想象时,也许还会激发出深人探索这批遗宝背後奥秘的热忱。本书图版是以北京大学与
陕西历史博物馆共同举办的“
何家村遗宝精粹”展览的展品为基础。由于何家村遗宝没有正式的考古报告,在筹备展览之初,
徐天进先生、
马振智先生便直接策划了这部书的编写。书中从何家村遗宝总共一千多件文物中选择了七十四件(组)精品,如果除去466枚钱币以及大量同样的器类,基本反映了何家村遗宝的面貌。书中选用的文物都经过重新仔细观察、照相、绘图、测量,这些国宝要从库房、展柜中逐个取出,需动员多人共同努力,这些都是在马振智、
申秦雁先生的组织与协调下才得以顺利完成的。编写一部普通的图录也许不太困难,但
何家村遗宝未系统刊布,所以我们希望提供一部精美图录的同时,更要有学术参考价值。于是,我们定下了原则:新拍摄的照片尽可能有各个角度和细部,以弥补以往发表图片的不足;并对多数器物进行准确的
测绘学,公布准确的数据。只有这样才会与过去零散发表的图录不同,且有永存的价值。前面的几篇论文,实际上主要是导读性质,便于读者了解何家村遗宝。每件器物的解说,撰写时除了客观描述,还带有一定的研究体会。导读论文和器物图说中的观点未必都正确,却希望能给人以启发。公布资料力图做到详细、准确,是希冀重新引起学界对
何家村遗实的学术“发掘”。细心的读者将会发现,本书的照片、线图以及说明文字中有不少新的收获。如“镇金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玛瑙杯”,我们特意拍摄了口部流口打开的细节;那件“銮金舞马衔杯改银壶”,也首次将“
开元通宝”金钱、“开元通宝”银钱背面展现出来;“鎏金钱刻飞廉纹银盒”,过去因为通体鎏金而被误认为是金盒,这次不仅发现是银鎏金,而且还发现了上面浅浅刻出的纹样;“鎏金凤鸟纹六曲银盘”也发现了“新”纹样。这些以前无人知晓的现象,是由于纹样刻得太浅,极难辨认,可能是器物制作时纹样的起稿线,属于作品中未完成的部分。这些发现当然十分重要,至少暗示着器物制作的过程。如此等等,正是我们希望给研究者提供以后值得关注的新信息。由于条目是由多人分别撰写的,每个研究者的看法会有不同,虽然经过讨论仍有许多问题一时无法弄清,如一些器物的制作、加工痕迹,有的认为是
车床所为,有的认为是抛光所致;一些器皿有人认为是炼丹用具、药具,有人认为是生活用具、茶具。所有这些,正反映了
何家村遗宝的扑朔迷离和亟待进一步研究的必要。何家村遗宝的时代不同、来源不一是显而易见的。本书图录部分虽然没有分章节,但在图片的顺序则考虑了器物时代的先後问题,其中还隐含了器物的分姐意图,这也是以后我们在研究时要关注的。
何家村遗窦已经发现33年了,做一个专题展览,出版一部精美图录是许多人的愿望。我们荣幸地承担了这项工作,如果读者通过这本书提供的资料在以後的研究中能够有些许帮助,那是我们最感欣慰的。以图录为主的书,读者群可能是多方面的,观赏时需要得到美的享受,因此这里要感谢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李夏廷先生为本书所
测绘学的精美而准确的线图,还要特别感谢“北京文明之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时间十分紧迫的情况下,精心设计编排本书。对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和劳动是应该予以大力赞扬的。
女,1956年出生于
西安市,
西北大学历史系中国考古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2000年获研究馆员职称。现就职于
陕西历史博物馆,任保管部主任兼对外交流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文物研究、博物馆管理。研究方向:唐墓壁画、唐代金银器,出版专著10部,发表文章30余篇。代表性著作有:《唐墓壁画研究文集》(执行副主编),
三秦出版社,2001年10月。
60 “节墨之法化”
铜刀币 61 “京一釿”铜平首布 62 鎏金铜“货布”
63 鎏金铜“永安五男” 64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65 鎏金
鸿雁被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