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羲(1935年—1983年),男,人,中国现代数学家。
陆家羲自幼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便辍学进入工厂当学徒,之后远赴东北学习,于1957年考入
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并包头八中、五中、二十四中、九中任物理教师,直至去世。陆家羲在大学时代偶然得知当时尚未解决的组合数学中著名的“柯克曼女生问题”,十分着迷。他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独立攻关25年,解决了柯克曼问题,并于1961年完成《柯克曼四元组系列》论文。1983年他在出席全国第四次数学家代表大会返家后的次日凌晨,心脏病突发,然逝世,终年48岁。
陆家羲的主要数学工作除解决柯克曼问题、证明大集
定理外,还推进了RBIB的研究。其中,陆家羲关于寇克满(Kirkman)问题的研究工作在世界上领先。1989年,陆家羲的“关于不相交斯坦纳三元系大集”成果荣获中国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35年6月10日,陆家羲出生在
上海市一个贫苦家庭。他是家里的小儿子——父母生了四个,只活下来他一个。初二那年,陆家羲的父亲因病逝世,他勉强又念完一个学期便辍学,到一家汽车五金材料行当学徒。1951年11月,东北电器工业管理局办的统计训练班到上海招生。16岁的陆家羲告别家人,前往学习。半年后,陆家羲毕业,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分配到
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工作。在哈尔滨电机厂工作的五年里,他利用业余时间自修了全部
高中课程,还学习了
俄语、英语和
日语。1957年的一个夏天,陆家羲偶然中买到一本数学家
孙泽瀛先生(1911-1981)撰写的科普读物《
数学方法趣引》。书中最吸引陆家羲的是,是
英国神父寇克满(T. P. Kirkman)于1850年提出的一个问题:一位女教师每天下午都要带领她的15名女生去散步.她把学生分成5组,每组3人,问怎样安排,才能使在一周内,每两名学生恰有一天在同一组。这个看似有趣的数学问题,100多年来都悬而未决,人们把这个著名的数学难题称为“寇克满女生问题”。陆家羲萌生要攻克这个世界难题的想法。但当时工厂的领导和工友都无法理解他的想法,于是,他辞去每个月64元令人眼热的高工资工作,1957年考入
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
沉默的奋斗
陆家羲在东北师范大学就读期间,同时在物理和数学两个领域里奋进,阅读了大量学术专著。
1961年,陆家羲从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包头钢铁学院任助教。同年年底,他将凝聚着自己五年心血的第一篇论文《寇克满系列与斯坦纳系列的构造方法》寄往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希望得到专业学者的指点。1963年2月,陆家羲在等待了十四个月后,终于收到中科院数学所的回信,信中介绍了一些最新的文献资料,希望他自己去核实论文,并说如果结果是新的,可以直接投稿给《
数学学报》等刊物。同年
春节,陆家羲将论文改写完成后投寄给了《
数学通报》。一年后,陆家羲得到《数学通报》的答复是:“由于篇幅较长和所用的数学工具,建议另投其他刊物。”1965年3月14日,陆家羲将多次修改的再次投给《数学学报》,但迎来的还是退稿函。1966年2月《数学学报》第三次退回陆家羲《寇克满系列与斯坦纳系列的构造方法》的论文。就是在1962年到1966年,这五年间陆家羲被调换了四个单位:
包头市教育局教研室、包头八中、包头五中、包头二十四中。
1978年,陆家羲重返包头市第九中学物理教研组,并作为主力老师。1978年5月6日至7月2日,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陆家羲又写了四篇有关“寇克满问题”的论文。1979年4月,陆家羲辗转借到了1974在美国出版的世界
组合数学方面的权威性刊物《组合理论》杂志(Journal of Combinatorial Theory),从中意外地发现:1971年,
意大利学者查德哈里(R. Chaudhuri)和威尔逊(R. M. Wilson)已率先发表文章,宣布解决了寇克满问题以及推广到四元组系列的情况,并得到了国际数学界的公认。1987年,中国组合数学领域的顶级专家们重新评审陆家羲在1961年完成初稿的那篇论文后一直认定:本文确已先于查德哈里和威尔逊至少六年解决了有名的寇克满(Kirkman)问题,就是说关于寇克满(Kirkman)问题,陆家羲同志的工作是在世界上领先的。外国科学家的论文比陆家羲晚了10年,但陆家羲本人却整整蹉了18年。
再攀高峰
“寇克满难题”的失利,并没有让陆家羲一蹶不振,他决定向数学王国的另一座高峰——“斯坦纳系列”进攻。这是与
陈景润“
克里斯蒂安·哥德巴赫猜想”齐名的另一大世界级数学难题。
自1981年上半年开始,陆家羲陆续给美国的关于
组合数学的国际权威杂志《组合论》寄去题为“论不相交的斯坦纳三元系大集”的系列文章。6篇系列论文之后,该杂志称:中国的一名中学教师完全证明了“斯坦纳系列”。
加拿大著名数学家、
多伦多大学教授门德尔逊说:这是二十多年来组合设计中的重大成就之一。1983年3月的《组合论》杂志连载了陆家羲的“论不相交的斯坦纳三元系大集”的前3篇论文后,受到国际上权威组合数学家的高度赞誉。1983年4月,“斯坦纳系列”后三篇论文发表,两期共6篇论文,以惊人的99页连载。
1983年7月,全国首届组合数学学术会议在
大连理工大学举行,陆家羲参加了这次会议,他的报告引起了高度重视, 大会一致决定邀请其在闭幕大会上宣布研究成果。会后,门德尔逊邀请陆家羲和自己一同到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组合学和
图论的讲习班讲学。这是中学教师陆家羲一次真正登上了学术讲台。加拿大门德尔逊先生向他提出邀请,请他到多伦多大学工作。陆家羲婉言谢绝了,说:“我国组合学还不发达,我要留在祖国。”门德尔逊笑了,钦佩的望着他,还把多伦多大学的校徽赠给了他。
猝然离世
1983年10月,陆家羲作为唯一被特邀的中学教师参加了在武汉举行的中国数学会第四届年会,他被安排与
陈景润在同一个小组发言。大会充分肯定了他的成就,表彰了他勇攀科学高峰的奋斗精神,陆家羲心情异常激动,他告诉大家,对斯坦纳问题的六个例外值已找到解决途径,正在抓紧时间整理。10月30日下午6时陆家羲回到
包头市,10月31日凌晨1时许,陆家羲心脏病突发,猝然与世长辞,时年48岁。
人物著作
《不相交的斯坦纳三元系大集》论文六篇,1983年刊登于
美国《组合论》杂志。
《寇克曼系列和斯坦纳系列制作方法》,1984年《数学杂志》。
《可分解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的存在性理论》,1984年04期《
数学学报》。
人物影响
1983年9月30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第11任校长 ( 任期: 1983— 1984 年) 、地球物理学家斯特兰格威 ( David William Strangway,OC,FRSC,1934. 06. 07—) 致函
包头市第九中学时 任校长鲁亮 (1984年4月卸任),希望能将陆家羲调往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工作。在得知陆家羲已经逝世后,斯特兰格威校长向包头九中校长发来唁电,表达对逝者的钦佩和哀悼。埃里克 · 门德尔逊还亲自撰写 《陆 家 羲 的 工 作》 一文评介陆家羲的研究成果。
1984年1月9日 ,
美国数学学会 AMS致函陆家羲,邀请他担任该刊特约评论员,并索要陆的各种数学著述,但此时陆家羲已逝世。
Mendelsohn 三元系大集 LMTS ( v) 是以埃里克·门德尔的父亲内森·索尔·门德尔逊 ( Nathan Saul Mendelsohn,1917. 04. 14—2006. 07. 04) 的名字命名的。陆家羲所独创的 LD 辅助设计工具在 LMTS ( v) 的构造方面发挥着很大作用。
2017年秋季,陆家羲母校
东北师范大学创设“陆家羲数理基地班”,以“创造的教育”为理念,力图培育和发掘创新型卓越人才。
中共包头市委、市政府对陆家羲的病逝表示深切哀悼,决定在
包头市第九中学设立“陆家羲奖学金”。
荣誉奖项
个人荣誉
作品荣誉
2019年10月31日,陆家羲逝世36周年之际以他为原型的电影《寻找陆远》首映。
人物评价
拼搏二十年,耗尽毕生心血,中学教师陆家羲攻克世界数学难题“斯坦纳系列”。在这篇近千字的报道中写道:一位地处边陲的中学教师潜心钻研
组合数学二十余年,耗尽毕生心血,终于证明了“斯坦纳系列”和“寇克满系列”问题,完成了两项在组合计算领域内具有国际水平的第一流工作。——新华社
世界上20多年来组合设计方面最重大的成果之一,陆家羲一位很好的组合学家。——埃里克·门德尔逊
闻名西方的从事组合理论的数学家。——
多伦多大学校长斯特兰格威向包头九中校长发来唁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