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晏村,原名“石子河村”,被称为“昆明的克莱因蓝”,隶属
呈贡区大渔街道办事处。海晏村距离中心城区30公里,地处大渔片区西南岸,位于环湖东路以西,紧邻
滇池,向西可以看到观音山、
西山区,南靠梅家山,东有呈贡梁王山,北与主城区隔滇池相望。海晏村海拔1840米,年平均气温14.8℃,年降水量797.7毫米。
2016年,海晏村被列为
昆明市第一个历史村镇。海晏村因为日落美景而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成为网红打卡地点。2019年5月,海晏村关圣宫、海晏村吕祖阁、西寨门、老客事房、488号民居、615号民居等被列为昆明市第四批挂牌保护历史建筑。
2023年8月10日,大渔街道办事处发布通告,根据施工要求,海晏村自2023年8月15日起至2023年9月5日进行封闭管理,封闭管理期间,谢绝外来人员进入。
名称由来
海晏村,得名来自古语“河清海晏”,取自
唐朝郑锡的《日中有王子赋》中:“河清海晏,时和岁丰”,象征太平盛世,表达了最初的居住者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后因其位于
滇池滨,绝岸上有观海亭,登亭远眺,“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
清代达官贵客爱在此设宴观海而小有盛名。
发展历程
明初,
江南的鲁氏兄弟随军队来到
云南省,为保平安,弟弟安家在海晏村,将
鲁姓改为“
李姓”。
2016年,海晏村被列为
昆明市第一个历史村镇。随着滇池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海晏村生态景观得到改善,吸引不少游客到此参观,也带动了村民增收。
2019年1月21日,昆明市规划局、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联合发布《昆明市第四批历史建筑拟推荐名单公示》,其中海晏村关圣宫、海晏村吕祖阁、海晏村西寨门、海晏村老客事房、海晏村488号民居、海晏村615号民居进入拟推荐名单。同年5月,经昆明市政府批准,海晏村关圣宫、海晏村吕祖阁、西寨门、老客事房、488号民居、615号民居等被列为昆明市第四批挂牌保护历史建筑。
2023年8月10日,大渔街道办事处发布通告,根据施工要求,海晏村自2023年8月15日起至2023年9月5日进行封闭管理,封闭管理期间,谢绝外来人员进入。
地理位置
海晏村,距离中心城区30公里,位于环湖东路以西。古村东面及南面环绕群山,西面是
滇池湖景。
人口信息
截至2023年,海晏社区共有3个居民小组,社区共有952户,总人口3123人。
交通信息
公交可乘坐k38,到大海晏(
环湖东路)站下车,步行1.9公里;或乘坐K11,到杜曲村站下车,步行1.4公里。自驾从
昆明市市区出发,走
昆明—磨憨高速公路大概需要50分钟。
2023年2月1日,昆明公交调整优化265路公交车路线,起终站由“雨花公交枢纽站(大学城地铁站)——捞鱼河公园”调整为“雨花公交枢纽站(大学城地铁站)——海晏村”。
村内建筑
一颗印
海晏村多“一颗印”式的传统滇中建筑,灰瓦黄墙,由正房、厢房、倒座组成四合院;瓦顶、土墙、平面和外观呈方形,方方正正好似一颗印章,就称之为“一颗印”。在门梁或是房檐上都雕有精美的图案,多以祥云、
八卦、文房四宝、八仙过海、蝙蝠等为主题,寓意着平安吉祥,祈福来年更好。
七十二道门
“七十二道门”是海晏村的独特印记。“七十二道门”是海晏村的老宅,大院占地约2400平方米,门里有门,道中转道,进门过道,井然有序。全院共设有主门一道,中门六道,巷门三道,后门四道,其余大小房门五十八道,于是“七十二道门”便因此得名。
石龙寺
石龙寺是当地人祭拜祖先的地方,位于“鱼头”老码头旁边,是
昆明市历史文化名城体系中宗教文化特色展示线路上的20个佛教建筑之一,1986年公布为
呈贡区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挂牌保护。
青石板路
青石板路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历经了三百余年的岁月打磨,光滑细腻而不失古朴旧味。据县志记载,这条青石板路全长约有1700米,南北贯穿整个村子,连接到码头渡口,是村落的主轴和中脊。
饮食文化
海晏村凭借地理优势,形成了独具海晏特色的地方饮食。
云南省民俗民史专家赵立介绍,锅贴乌鱼,这一道菜曾经是
昆明市一家叫冬月楼餐厅的招牌菜,很多名人都吃过这道菜,并且留下了记录,比方说文学大师
汪曾祺,国学大师
汤用彤。这道海晏村名菜就是用
滇池里面盛产的
乌鱼子切成
薄片,配上云腿片、面包片(或
烤馍片)在油锅里小火慢煎而成。此外,
火镰肉、
高丽肉、杏梨蛋、
豌豆粉、
饵块等都有很好的口碑。
重要人物
参考资料来源: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