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秉聪
山东省黄县人
 陈秉聪(1921.10.10-2008.09.01),山东省黄县人,农业机械设计制造专家,中国地面车辆学术领域和汽车、拖拉机专业教育的开拓者。
中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毕业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获硕士学位,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秉聪长期从事农业机械及汽车拖拉机科研与教学工作。在工程实践上主持解决中国拖拉机下水田问题,发明的半步行轮已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应用,主持研制的仿生脱附技术与材料已形成10余种中试产品,主持创建仿生技术与仿生材料中试基地,使仿生步行机械和仿生脱附技术进入工程化实用阶段。
人物生平
民国十年(1921年)十月十日,陈秉聪出生于山东省黄县(今山东省龙口市)仲家集书香门第。父亲陈志藻是留日博士,曾任青岛市卫生局局长。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毕业于黄县县立初中。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青岛礼贤中学高一肄业。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毕业于城固县古路坝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同年毕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由于经济困难,转到西北工业学院机械系。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夏,西北工业大学机械系毕业获学士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七月,在成都空军机械学校高级班毕业,获空军机械工程师称号,分配到重庆空军第一大队担任机械长职务。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七月,他考取航空委员会提供的赴美留学资格,到美国陈留特空军机械学院研究生班学习飞机空中修理技术及喷气式发动机维护保养理论及设计,他在研究生班学习时,又到离学院不远的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研究生院进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七月,在美国空军机械学院高级班毕业,获航空工程师称号。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十二月,在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航空与机械工程系获硕士学位,同年12月回到中国,在上海空军供应司令部承担国外飞机引进工作。
1949年6月,青岛解放后,他受华东工矿部张协和部长的邀请,到济南市筹建山东工业大学
1954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陈秉聪院士参加筹建吉林工业大学,随山东工学院自动车系来到长春。
1955年至2000年,任吉林工业大学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农业机械工程系主任,吉林工业大学副校长。
1955年,陈秉聪随山东工学院自动车系迁到长春。他与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的专家巴尔斯基一起组建和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拖拉机专业,陈秉聪任汽车拖拉机学院汽车系副主任兼拖拉机教研室主任。
1956年,陈秉聪从中国粮食生产实际出发,开始水田土壤与行走机构相互关系的研究。
1961年,陈秉聪在(比国外早两年)在“相似理论”中提出“畸变模型理论”是“相似理论”的观点,是他在力学领域的一个新发现,解决了在畸变条件下地面机械模型实验的理论和方法问题,已被广泛采用。
1969年,下放到吉林省乾安县农村插队落户,度过了3年的农村生活。
1972年1月,陈秉聪下放两年后回校,在吉林工业大学建立起国内一流的土壤-拖拉机系统实验室,继续搞拖拉机水田行走机构的研究,一直到改革开放时期。
1978年,陈秉聪参加全国科学大会
1979年10月,陈秉聪院士的冤案得以平反。同年赴美国考察机械工程高等教育情况,考察报告交第一机械工业部。
1979—1981年,连续3次邀请6名日本著名学者来校讲学,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吉林工业大学打开了国际交往之门。
1980年,根据中国与美国农业部协议,赴美国考察土壤-农机系统力学科研情况,考察报告交农业部。
1981年,赴日本考察农业机械高等教育,考察报告交农业机械部。
1982年,受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TO)派遣,赴瑞典英国、原德国法国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等5国考察土壤-农机系统力学,考察报告交UNITO。同年他创建了中国地面机器系统学会,并任首届理事长。
1984年,赴美考察“科技情报专业”教育,为吉林工业大学创办“情报专业”制定教学计划提供依据。同年访美归来后,陈秉聪邀请在京的部分专家研究起草两份报告,组织全国各系统有关专家、学者同心协力解决有关近海石油地面机器系统的工作,及部队越野作战车辆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1986年,赴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考察。
1987年,赴西班牙巴塞罗那参加第九届国际地面-车辆系统学会(ISTVS)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
1988年,在北京主持国际地面车辆系统学会第一届亚太会议。
1990年,赴日本神户出席并参与主持国际地面车辆系统学会第十届国际会议,同年在北京出席国际农业机械化会议并担任大会副主席。
1992年,在长春市主持召开国际地面车辆系统学会第三届亚太会议,分别于1992、1994、1996、1998年赴美国伊利诺大学学术访问、讲学并确立了双边合作关系。
1995年6月20日,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6年10月,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第十二届地面—车辆系统国际会议。
1998年,起任青岛大学教授,吉林大学农机研究院名誉院长。
2008年9月1日,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春逝世,享年87岁。
获得荣誉
1993 被授予机械工业部高校科技突出贡献奖
1990 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87 获吉林省科学大会奖——半步行水田轮
1987 蒙特利尔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机械式步行轮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陈秉聪根据我国有大面积松软地面需开发利用的实际,开辟了“软地面行走机械”新领域,作出卓有成效的贡献。在理论上,首次提出“畸变模型理论”在松软地面的应用、“半步行理论”、“仿生步行与仿生脱附理论”。在工程实践上,主持解决我国拖拉机下水田问题,发明的半步行轮已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主持研制的仿生脱附技术与材料已形成10余种中试产品,主持创建仿生技术与仿生材料中试基地,使仿生步行机械和仿生脱附技术进入工程化实用阶段。
1972年,他提出的“半步行概念和理论”,为步行车辆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1974年,他研制的“半步行水田轮”,将动物步行原理应用于水田轮行走机构设计中,有效解决了轮式拖拉机难以下水田作业的问题,已广泛应用在中国宁夏农村,此项成果于1987年获吉林省科学大会奖。1984年,他研制的“可转换半步行轮”被泰国引进。同年,他发明的“机械式步行轮”在水田作业,比普通水田轮提高牵引效率23%,1990年他研制的一种新步行机取得专利。
1986年,他在国际上开辟了“地面机械仿生技术”跨学科的新研究方向,他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脱土机理的仿生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直接主持鉴定,被确认为“国际领先水平,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广阔应用前景”。该成果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甲类)二等奖。他主持研制的仿生功能材料和技术用在地面机械制动磨擦片上,其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用在矿山机械上,提高零部件寿命1倍;用在铲装机械上,使附土(或煤)率达到95%以上;用在犁上可降低阻力10%~15%;用在推土铲上平均降阻13%。部分新产品在他主持建立的“吉林省地面机械仿生技术与仿生功能材料中试基地”内投入中试,建有两个中试工厂,产品达10余种。
主要论著
1980年以来陈秉聪在国内外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250余篇,专著3部。
1:陈秉聪、顾品琦,拖拉机理论,国机集团出版社,1964。
2:陈秉聪,土壤-车辆系统力学,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1981。
3:陈秉聪、陈德兴、顾品琦、徐达,无轮缘车轮动力性能的研究,农业机械学报,1982,13(2):1~16。
4:陈秉聪、赵玉凡,浮式水田拖拉机驱动叶轮的研究,农业机械学报,1983,14(3):1~12。
5:陈秉聪、范雅操、任露泉,接地压力动态变化下履带推力与土壤参数间关系的研究,吉林工业大学学报,1984(1):67~68。
6:Chen Bingcong,Fan Yacao,Ren Luquan,Relationship between Track Thrust and Soil Parameter under Dynamie Changes of Ground 压强,Proc 50th Anniversary Ceremony of National Tillage Machinery Laboratory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il 动力学,Alabama Auburn University,1985,656 ~663.
7:Chen Bingcong,The Finite Elements Analysis of Elasto viscoplasticity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Vertical Blade shaped Foot of Walking Boat type Tillage Machine and Paddy Soil,Proc First Asian pacific Conference of ISTVS, Beijing,1986,361~373.
8:Chen Bingcong,Fan Yacao,Ning Sujian,A Study on Motion Resistance of Tracked Vehicles(Ibid),834~841.
9:Chen Bingcong,A Study on an Unconventional Walking Mechanism in Paddy Field Walking Boat type Tractor,Proc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ISTVSBarcelona,1987,834~841.
10:陈秉聪,典型土壤动物体表形态及减粘脱土初步分析,农业工程学报,1990,6(2):1~ 6。
11:陈秉聪,步行车辆理论及脚设计,国机集团出版社,1991。
12:Chen Bingcong,ARQaisrani,Modified and Unsmoothed Plow Surfacesa Mean to Reduce Plowing Resistance,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Journal,1992,1(3):115~ 124.
13:陈秉聪、高峰、陈晓光,全方位步行机的概念及步态探讨,1993,24(3):7~11。
14:陈秉聪、方亚彬,仿生步二足机器人的研究,机器人,1994,16(1):30~36。
15:陈秉聪、方亚彬,仿生人造牲畜疾走步态动步行的基础研究,农业机械学报,1995,26 (1):19~22。
16:陈秉聪、李建桥,传统犁壁材料脱土性分析研究,农业机械学报,1995,26(4):46~49 。
17:Chen Bingcong,Wang Guolin,Ren Luquan,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oil and Unsmoothed surface,Procof the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ISTVS,89~95.
18:Chen Bingcong,Cong Qian,Ren Luquan,Soil Adhesion Mechanism of Chemical Absorption,Procof the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ISTVS,546~551.
19:陈秉聪,半履带式气垫车最佳功率匹配的研究,青岛大学学报,1999,14(2)。
人才培养
陈秉聪先后讲授物理、热力学、机械原理、内燃机、柴油机、汽车理论与设计等多门课程,1957年培养出中国第一批拖拉机专业本科毕业生,1961年开始招收和培养第一批研究生,1987年他主持建立了中国农业机械设计制造第一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
陈秉聪培养了农机拖拉机专业本科生5000余人,培养了30多名博士和博士后,其中1名外国来华留学博士生,他培养的博士和博士后成为农机、拖拉机、地面机器系统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业务带头人。学生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任露泉
社会任职
1956年,担任长春市自然科学联合会理事。
1963年,任吉林省农业机械学会二、三、四、五届副理事长。
1978年,任吉林省科协常务委员、荣誉理事。任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副事事长、荣誉理事长。
1979年,任政治协商会议吉林省委员会第三、四、五、六届常务委员。
1980年,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一届理事,第二、三届常务理事,荣誉理事。3月,全国科协代表大会(第二次)代表。
1981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学科评议组成员(一、二届)。
1983年—1991年,第一、二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科评议组成员。
1983年,任九三学社长春市七、八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任九三学社吉林省第一、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三届主任委员。
1984年,任政治协商会议长春市委员会第六、七届副主席,任第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4年-986年,任中国地面—机器系统研究会主任委员。
1985年4月,全国科协代表大会(第三次)代表。
1986年—1998年,任亚洲农业工程学会副主席。
1987年,Member,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rrian-Vehicle System(ISTVS)。
1988年,Member,the Society for Engineering,Food and Agricultnre,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委员。
人物评价
吉林大学:陈秉聪探求真理的奋斗精神,学习陈秉聪教书育人、胸怀宽广、甘为人梯、提携后学的学者风范。
吉林大学党委书记陈德文:陈秉聪的辞世是中国农机工程界的重大损失,我们无比惋惜。
后世纪念
2009年9月1日午9,陈秉聪逝世一周年纪念日,吉林大学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在南岭校区逸夫教育大楼举行了陈秉聪院士塑像揭幕仪式。
参考资料
陈秉聪-吉林大学.吉林大学.2021-08-05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获得荣誉
主要成就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后世纪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