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禾花鱼(学名:Cyprinus carpio var. Quanzhounensis)为
鲤科(Cyprinidae)
鲤属(Cyprinus)鲤(Cyprinus carpio Linnaeus)的变种,别名禾花乌鲤鱼、全州禾花鲤,因在水稻开花扬穗季节,鱼苗以禾花为食而得名。原产于中国广西
桂林市全州县龙水镇万乡河一带,其生长环境为水稻田。
禾花鱼的正常生长需要适当的
氧气与充足的食物,其正常繁殖水温需达到19℃以上。
全州禾花鱼的体形接近椭圆形,侧扁腹圆;体色呈乌褐,背部青黑或青灰,腹部偏紫色。雄鱼的平均体质量为95.58克,平均体长为133.0毫米;雌鱼的平均体质量为32.84克,平均体长为88.70毫米,其体长为体高的2.6倍左右。
全州禾花鱼刺少肉多,肉质细嫩,骨软无腥味,可
水煮,也可烘成鱼干食用。此外,
全州县企业还开发出禾花鱼腊鱼、罐头、鱼干、冰鲜鱼、鱼包等系列产品。2012年,全州禾花鱼被中国农业部认定为地理标志农产品,全州地区还注册了“禾花”牌商标,组织地方产品参加国际国内相关农产品交易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活动。
中国
清代时期,全州名儒
蒋琦龄回故乡后,写下《桂林竹枝词》咏
禾花鱼,即“田家邀客启荆扉,时有村翁扶醉归。秋入清湘饱盐豉,禾花落尽鲤鱼肥”。20世纪60年代,全州县农家普遍在稻田放养禾花鱼,家家熏制禾花
腊鱼,用以招待贵宾,“腊鱼好送饭,鼎锅也刮烂”的民谚也因此在当地家喻户晓。
历史记载
全州禾花鱼为鲤(Cyprinus carpio)的变种,因在水稻开花扬穗季节,鱼苗以禾花为食而得名。
全州县禾花鱼的故乡在中国广西
桂林市全州县
龙水镇万乡河一带,因其肉味鲜美无比,一直是全州的历史名产。早在三国时期就有稻田养殖全州禾花鱼的记载,
李晔年间,
刘恂在《
岭表录异》中对全州禾花鱼有更为详细的记载。全州禾花鱼作为贡品是在
南宋时期,当时的太子侍讲为全州人陶崇,在一次省亲时带回全州禾花鱼干,当时还是太子的
赵昀食后赞不绝口,登基后要求桂林府年年进贡,从此全州禾花鱼便成为了宫廷贡品。
形态特征
全州禾花鱼的体形接近椭圆形,侧扁腹圆,头较小,口端位,口须两对;体色呈乌褐,背部青黑或青灰,腹部偏紫色。细叶鳞,色彩亮丽,侧线鳞为35-37。雄鱼的平均体质量为95.58克,平均体长为133.0毫米;雌鱼的平均体质量为32.84克,平均体长为88.70毫米,其体长为体高的2.6倍左右。
分布
全州禾花鱼原产于中国广西
桂林市全州县龙水镇万乡河一带,其生长环境为水稻田。依据全州禾花鱼养殖区域的气候可划分为高度适宜区域、适宜地区和不适宜地区。
全州禾花鱼的生长高度适宜地区主要为全州县中的丘陵地带,包括成水镇、
绍水镇等14个乡镇的全州县段的
湘江流域。因为这类地区大都地势较低、河流分布众多以及
降水丰富,比较适合
禾花鱼的生长,且这类地区对于水稻种植的优势比较大,对于禾花鱼生存所需的食物条件比较充足。
除了高度适宜区外,比较适合全州禾花鱼养殖的地区还有气温较低的山区,包括百宝乡、
大西江镇等地,该类地区海拔大约在500-1000米左右。这类地区仅有一段时间符合禾花鱼养殖的自然条件,其余时间由于海拔较高,温度大多在16℃以下,且降水时间不够充足,还常伴有自然灾害的发生。
不适宜全州禾花鱼养殖的地区为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包括
全州县的东山乡、蕉江乡等地。这类地区的地势较为陡峭,气候条件较为恶劣,再加上该地区居住人口较少交通不便,后期销售成本太高。因此无论是从种植成本还是种植条件来说,这类地区都不适合
禾花鱼养殖。
习性
生长习性
禾花鱼的正常生长需要适当的
氧气与充足的食物,水稻田里的氧气来源主要是水中的植物以及浮游植物,而全州县在7-8月的光照时间较为充足,有利于禾花鱼的成长。由于禾花鱼的主要食物是水稻成长时的落花,而7-8月又是水稻的成熟时期,正好与禾花鱼的生长期相符合。全州禾花鱼属于广温性鱼类,适宜生长温度为0-35℃,最适生长温度为20-30℃,而
全州县在5月份除了部分海拔较高的地区之外,全县温度都处于20℃左右,只有在7月份或者8月份的少数时间才会达到30℃以上,因此全州县的气温条件比较符合禾花鱼生长期。
繁殖习性
禾花鱼的正常繁殖水温要求在19℃以上,而全州县在4月上旬的温度会持续保持在16℃以上,水温会持续达到19℃以上,可满足禾花鱼的繁殖需求。禾花鱼在鱼卵孵化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光照条件,3-4月全州县的降雨量和光照条件均比较充足,符合禾花鱼鱼卵的孵化条件与孵化时间。
人工繁殖
选地与整地
选择稻田养殖禾花鱼,土壤以保水力和保肥力较强的中性或微碱性的壤土或粘土为宜。养鱼的稻田需保证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不受旱、涝影响、且无污染。选地完成后,加高加固田埂,然后开挖鱼沟鱼窝,注意鱼沟与鱼窝相连。同时还需在稻田相对两角的田埂上开好注、排水口,并安装拦鱼设施。
鱼种放养
稻田消毒4-5天后,投放发酵腐熟的纯鸡粪用以培育天然的浮游生物饵料,丰富鱼种饵料。消毒7-10天后待水体毒性消失,放养
禾花鱼的鱼种,同时混养少量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Aristichthys nobilis)等,防止浮游生物过量繁殖,保持池水肥、活、嫩、爽。
饲养管理
全州禾花鱼的鱼种下塘2-3天后,开始少量投喂浮性膨化颗粒饲料,待鱼种形成定点集中大量抢食的条件反射后开始按鱼种实际吃食量的八成饱方式投喂。全州禾花鱼虽耐低氧,但要促进鱼苗种快速生长,还需通过定期加水、增氧机增氧、交替撒施底剂改良剂、光合细菌等方式调节水质。下塘后每天适量注水一次,保持水体透明度在30-50厘米。
疾病防治
全州禾花鱼抗病能力强,一般不容易发病,但在高密度饲养的情况下容易发生
车轮虫病和
指环虫类疾病。因此,需注意保持池水清新,预防
禾花鱼缺氧浮头。6-9月,每7天交替喷施国标消毒剂、车轮净等杀菌剂进行消毒,以此预防疾病发生。
用途
全州禾花鱼刺少肉多,肉质细嫩,骨软无腥味,可加
紫苏、姜、
青椒等
水煮,也可烘成鱼干食用。禾花鱼干香脆如酥,可直接食用,也可用油稍炸,但一般吃时另煮。此外,
全州县企业还开发出禾花鱼腊鱼、罐头、鱼干、冰鲜鱼、鱼包、干拌饭、
煲仔饭等系列产品。
产业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广西
桂林市全州政府高度重视、大力发展稻田养鱼产业。2012年,全州禾花鱼被中国农业部认定为地理标志农产品。当时全县传统稻田养殖
禾花鱼面积达到2.67万公顷,但采取的是传统的粗放粗养模式,基础设施简单,养殖分布不匀,基本处于低产低效的状态,平均产量仅为150
千克/公顷左右,粗放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方式制约了稻田养殖禾花鱼的发展。
2014年,
全州县政府拨出50万元专项资金在全县推广连片稻田生态高效养殖禾花鱼示范点106个,总面积超过1600公顷,极大地促进了全县农民养殖禾花鱼的积极性。2016年以来,全州县共创建稻渔生态综合种养示范基地1.2万亩,创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一个,自治区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各一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场一个。2022年,全州县稻田养殖禾花鱼面积28.13万亩,产量8044吨,占全州县水产品总量的34.76%,年产值4.02亿元,人均增收400元。截止2023年5月,
全州县以禾花鱼成功创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地,禾花鱼产量大幅提升。
延伸文化
中国
清代时期,全州名儒
蒋琦龄官至顺天府
府尹,曾因上万言书《中兴十二策》,直陈时弊,被当时的皇帝忌惮,因此养老乞归。他回故乡后,看到家乡美景,写下《桂林竹枝词》咏禾花鱼,即“田家邀客启荆扉,时有村翁扶醉归。秋入清湘饱盐豉,禾花落尽鲤鱼肥”。那时一年只种一季稻,禾花落尽时,正是
禾花鱼最肥美时。20世纪60年代,
全州县农家普遍在稻田放养禾花鱼,家家熏制禾花
腊鱼,用以招待贵宾,“腊鱼好送饭,鼎锅也刮烂”的民谚也因此在当地家喻户晓。
在
全州县当地政府高度重视下,从2000年开始,相关机构开拓了
中国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部官网、广西日报、网络新媒体多种宣传途径,包括CCTV10摄制并播出的《家乡至味2022》专题节目《全州十大碗》下的“全州禾花鱼”。还注册了“禾花”牌商标,组织地方产品参加国际国内相关农产品交易会、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湘山文化节、农民
丰收节等重大节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