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甲午沉舰遗址指的是位于威海湾原北洋海军基地附近的
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战舰沉没遗址,当前发现了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定远、
靖远县、来远等战舰,取得了重要收获。
威海湾内的甲午沉舰遗址水深6-10米,遗址分布面积850~2100平方米不等,埋于
海泥下0.5~3米,均未发现完整舰体,仅存的遗物呈散落分布状态。发掘出水遗物包括船体构件、船员生活物品和武器弹药等,结合遗物种类能判断原舰体的、及部等位置。
2023年10月19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通报了威海甲午沉舰遗址重要考古成果。
历史背景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旅顺失守后,
清朝一面派遣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筑遗存大臣
张荫桓、湖南巡抚部友为全权大臣,赴日求和,一面加强
山海关区至
天津市一线的防御。与此同时,日军则将进攻的重点转向
北洋水师基地威海卫。威海卫位于山东半岛顶端北侧,港湾南北两岸设有十余座炮台。港口有
刘公岛、
日岛、黄岛横列湾内,岛上还设有炮台多座,正面防御强固。
1895年1月20日,20000余名日军在25艘军和16艘
鱼雷快艇掩护下,在山东半岛
荣成市成山头登陆,由陆路向西绕攻威海卫。清军
孙万林等部未能阻止日军进攻,威海卫后防要地尽失。于是,日军得以海陆配合,用
大炮轰击港内的北洋舰队。当时北洋舰队尚有2艘
铁甲舰、5艘巡洋舰、6艘
巡逻舰、12艘鱼雷艇,仍可出海与日本舰队一搏。但是
北洋水师提督
丁汝昌遵从
李鸿章“保船制敌”的指示,坐困湾内不肯出战。自1月30日至2月11日,北洋舰队官兵击退了日军八次进攻,击伤日舰2艘,击沉日
鱼雷快艇5艘。北洋舰队“定远”号中
鱼雷搁浅,“平远”“靖远”等舰受重创,形势危急。北洋舰队内的洋员
马格禄、浩威及威海卫营务处提调牛炳昶等煽动部分士兵胁迫丁汝昌投降。丁汝昌命各舰同时沉船,以免资敌,但无人执行。
2月11日,丁汝昌得到密报,知陆路援军已绝,遂召开会议,令各舰拼死突围,洋员与部分贪生怕死将领又以自动散会相抵制。
丁汝昌见大势已去,当日自杀殉国。在此之前,“定远”管带
刘步蟾在命人炸沉已受重创的“定远”舰后以手枪自杀。
北洋水师内的洋员及部分将领盗用丁汝昌名义起草降书,12日由“广丙”管带程光乘“镇北”炮艇向日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享乞降,并签订降约十一条,将“
镇远县”“
济远舰”等十艘舰艇及
刘公岛上全部军用设施和物资拱手交给了日本。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历史沿革
在国家文物局的统一部署下,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联合
山东省、
辽宁省两省的文博单位,从2013年起持续开展甲午沉舰水下考古工作,在
黄海北部甲午海战主战区确认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四舰。2017年以来,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
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等单位,在威海湾原北洋海军基地附近,通过水下考古调查结合造船档案和战争档案等研究,陆续发现
定远县、
靖远县、来远三舰,取得了重要收获。
2019年7月至8月,为调查保护沉灭在
威海湾内的北洋海军战舰遗址,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
威海市博物馆联合组队,调集国内30余名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及相关技术人员,共同开展了威海甲午沉舰遗址第一期调查工作。
2023年9月2日,“威海湾一号甲午沉舰遗址保护区域划定论证会”在山东
刘公岛上举行。经专家论证,历经两个月的水下考古调查,现已基本确认
清代北洋政府海军旗舰“
定远舰”的沉灭位置,并出水一批沉舰遗物,是2014年以来北洋甲午沉舰系列调查与研究工作的又一重大成果。
2023年10月19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通报了威海甲午沉舰遗址重要考古成果。
基本情况
威海湾内的甲午沉舰遗址水深6至10米,遗址分布面积850至2100平方米不等,埋于
海泥下0.5至3米,均未发现完整舰体,仅存的遗物呈散落分布状态。发掘出水遗物包括船体构件、船员生活物品和武器弹药等,结合遗物种类能判断原舰体的艏、舯及艉部等位置。
定远舰
定远舰于艏部主炮区发现并成功提取整块重达18.7吨的防护铁甲板。
靖远舰
靖远号防护巡洋舰于舯部发现2箱完好的37毫米哈乞开司炮弹、艏部发现1枚210毫米主炮
达姆弹。
来远舰
来远舰发现刻有“来远”银勺、2块写有“来远”水手姓名的身份木牌。
发掘方法
威海甲午沉舰遗址的调查工作以2017年、2018年的水下考古物探、潜水实地探摸结果为基础,采取抽沙揭露的方法了解残存舰体的保存情况。首先,考古队利用多波束、浅
地层剖面等海测仪器采集遗迹数据,结合文献材料,准确锁定 “
定远舰”的埋藏位置。考古工作选择在遗址上方进行抽沙作业,在深达1—3米的厚厚泥层下,发现并逐步揭露出一段舰体遗迹、采集提取部分沉舰遗物。调查区域可确认为舰体炮台与弹药舱附近位置,发现并提取出水文物150余件,同类物品在此前的“致远舰”“
经远号装甲巡洋舰”遗址调查中也有发现。
影响与评价
影响
甲午沉舰系列考古工作探索总结了一套实践可行的近现代沉舰考古与保护工作方法,填补了中国海域近现代沉舰水下考古的空白。系列水下考古成果对于推进
中日甲午战争研究、沉舰遗址原址保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生动的实物教材。
评价
此次通报的3项水下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集中体现了中国近年来在深海考古、古代沉船考古、近现代沉舰考古的重要进展,对于推进水下考古技术研发与突破、甲午海战研究、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以及展现“一带一路”文明交流互鉴等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文物局将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框架下,持续推进水下考古多学科、跨学科合作,创新理念技术方法,拓展研究领域,提升中国水下考古的国际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