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智是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僧人角色,人称”大轮明王“,吐蕃国国师。第一回登场是第十章。
鸠摩智本是
吐蕃国的护国法王,精通佛法,每隔五年,开坛讲经说法,西域天竺各地的高僧大德都会云集大雪山大轮寺听他讲经。同时,鸠摩智也是一位武学高手,一心练武,为习得更多武功,不觉中跳入慕容博的圈套,用自己的绝学火焰刀在
慕容博处换来“少林七十二绝技”的秘籍,两人还约定夺取《六脉神剑图谱》。鸠摩智为求得《六脉神剑图谱》只身来到大理国,掳走
段誉。先后修习了小无相功和易筋经,最终因不得要诀,练功不当而走火入魔,一身功力被段誉吸去。但也因此看开一切,成为一代高僧。
鸠摩智贪武好斗,身为高僧却留恋世俗名利,一直想要求得天下武学,却落得武功尽失的下场。最后他能大彻大悟,不再习武,回到吐蕃宣扬佛法,正契合鸠摩智的原型般若鸠摩罗。
形象设定
年龄样貌
鸠摩智第一次登场时,坐在西首蒲团上,身穿黄色僧袍,不到五十岁年纪,布衣芒鞋,脸上神采飞扬,隐隐似有宝光流动,像明珠宝玉,自然生辉。段誉向只看了他几眼,就心生钦仰亲近之意。新修版中,鸠摩智的年龄是五十多岁。
身份地位
大轮明王鸠摩智是
吐蕃国的护国法王,身份尊贵,他送去天龙寺要胁人交出《六脉神剑图谱》的书信是银字金笺,精工镶嵌,他用来装慕容博抄录的“少林七十二绝技”秘籍的盒子,也是黄金打造的小箱。他也有大智慧,精通佛法,每隔五年就开坛讲经说法,西域天竺各地的高僧大德会云集大雪山大轮寺,执经问难,研讨内典,听鸠摩智讲经之后,众人都欢喜赞叹而去。武功尽废之后,鸠摩智大彻大悟,回到吐蕃讲经,成为了一代高僧。
武功绝学
火焰刀
火焰刀是鸠摩智的独门武功,此掌法能将内力凝聚掌缘,运内力送出,以虚无缥缈的凌虚之力伤人。天龙寺中,鸠摩智使用火焰刀,点了六根线香,以展示掌力的去向形,藏香所生烟气是碧绿色,显示出六条笔直的绿线。鸠摩智双掌如抱圆球,内力运出,六道碧烟慢慢向外弯曲,还可使烟气凝在半空中。新修版中,补充了鸠摩智的火焰刀是密教宁玛派
上师所授。
少林派绝技
鸠摩智自称粗陋地习得过少林七十二绝技,属随意涉猎。他在第十章向众人展示了其中的三门指法,拈花指,多罗叶指和
无相劫指。拈花指是少林寺
玄渡大师的武功,属阴柔之劲,三指拈物,不管是何种坚硬之物,皆能应指而碎,伤人于无形。多罗叶指指力霸道,可粉碎金属。无相劫指只有少林
玄悲大师习得,威力骇人,需要以极深的气功内力为基础,加以催动,才能显现出这门指法的强悍凶残。这三种指法需要每日以慈悲佛法调和化解,否则戾气深入脏腑,堪比中毒。新修版中,鸠摩智仅练得当中二三十种的表面招式,有拈花指、多罗叶指、无相劫指、去烦恼指、大智无定指、龙爪功、擒龙手、托钵掌、如影随形腿、袖里乾坤、寂灭抓、
帝释天抓、燃木刀法、摩诃指、般若掌、大金刚拳。
小无相功
道家武学,为
逍遥子所创,
李秋水的绝技,是逍遥派的独传内功心法。威力极强,讲究清静无为,神游太虚,以“无相”两字为要旨,不着形相,无迹可寻。只要身怀此功,再知道其他武功的招式,倚仗其威力,可模仿他人的绝学与原版极为相近,但似是而非,非此道中高手难以分辨。李秋水将此功传授给
无崖子,
虚竹从无崖子处习得了此功。鸠摩智使动般若掌、摩诃指、大金刚拳等招数靠小无相功催动。新修版中,解释了鸠摩智会小无相功的原因是他在琅嬛玉洞偷走了六册“小无相功”秘籍,此秘籍共七册,其中一册被
丁春秋拿走。
易筋经
传说天竺和尚
达摩为传真经,只身东来,一路扬经颂法,后落迹于
少林寺。达摩内功深厚,在少林寺面壁禅坐九年,以致石壁都留下了他的身影。达摩会意后,留下两卷秘经,一为《洗髓经》,二是《易筋经》。《洗髓经》未传于世,《易筋经》留于少林,流传至今,成为一种养身功法。但现代考古资料证明,《易筋经》实为明末天台紫凝道人所创,是道家导引之术,与佛教无关。在
金庸的武侠小说中,《易筋经》与《
九阴真经》《
九阳真经》和《神照经》并称为四大内功秘籍。《
天龙八部》中
游坦之拾得萧峰不慎遗失的《易筋经》,由此习得此功并自我疗伤排除体内冰寒剧毒,也让他从一个无名小辈变成一个江湖高手。后来,鸠摩智从游坦之手中抢走《易筋经》,并苦练此内功,但最后走火入魔跌落枯井,一身内功被
段誉吸去。新修版中,游坦之练的是《神足经》而非《易筋经》,游坦之不知此书珍贵,翻阅时无意间撕毁数页,便即毁去抛弃了,因此鸠摩智也未在新修版中修炼过《
易筋经》。
人物经历
斗法大理
鸠摩智身为吐蕃护国法王,每隔五年,便会开坛讲经说法。同时鸠摩智又迷恋武学,前去大理国,在天龙寺中,企图抢夺大理段氏的《六脉神剑图谱》,还展示了“少林七十二绝技”中的无相劫指、拈花指和多罗叶指,用来震摄众人。他孤身用使火焰刀对抗天龙寺的枯荣、本因、本观、本相、本参、本尘众僧合力使出的六脉神剑,引发了一场无形的刀剑之战。眼见抢夺未果,《六脉神剑图谱》被烧,鸠摩智便擒住保定帝段正明为人质,情急之下段誉用六脉神剑出手相救,最终火焰刀不敌六脉神剑,但段誉却被鸠摩智劫走。鸠摩智一直逼迫段誉让他传授六脉神剑的修习方法,结果在太湖畔燕子坞让段誉逃脱。
内力大增
段誉逃脱之后,鸠摩智先潜回参合庄,见到庄中书房的藏书只是些《
十三经注疏》《殿本二史》《
诸子集成》之类书生所用的书本,并无所得,第二天见到
李青萝李青萝到参合庄找女儿,鸠摩智见机行事,跟踪来到王家的曼陀山庄,在琅嬛玉洞中得知逍遥派
小无相功的练法。后来游坦之捡到萧峰不慎遗失的《易筋经》,没多久便被鸠摩智抢走。鸠摩智由此得到易筋经修习方法,内力大增,但也因急于求成,练功时造成内伤。
对战虚竹
其后鸠摩智来到
少林寺,展示了大金刚拳、般若掌和摩诃指来震摄众僧,想要用“少林七十二绝技”威逼少林向吐蕃臣服,还用拈花指击倒了玄渡大师,不料被逍遥派第三代掌门虚竹戳穿他所使的并非真的少林绝技,而是逍遥派的小无相功,之后两人便说定用少林武功比试。鸠摩智先后使出般若掌、托钵掌、大金刚拳都被虚竹挡去。于是鸠摩智又接连使出如影随形腿、多罗叶指、燃木刀法、大智无定指、去烦恼指等六七门少林武功,虚竹招架不住,来来回回只用一门罗汉拳中的一招,这招式劲力不断增强,鸠摩智使出龙爪功拿下虚竹,反被虚竹用
天山折梅手控住手腕,鸠摩智情急之下单手用回吐蕃武功,虚竹又单手挥天山六阳掌化解,最后鸠摩智无法抽回双手施展火焰刀,只能突发
匕首,刺中了虚竹。
误入枯井
西夏驸马大选时,鸠摩智意外跌落一口枯井里,同时因走火入魔而狂性大发,一身内功被
段誉的北冥神功吸走。鸠摩智武功尽失后,也因此而大彻大悟,返回吐蕃,埋首钻研佛经,成为一代高僧。
人物关系
慕容博是鲜卑慕容氏后裔,一心想要光复大燕国,武功深不可测。鸠摩智出场时就说过和慕容博是知交好友,他对慕容博非常景仰。他能学会“少林七十二绝技”,也是因为慕容博将此武功秘籍赠予他。两人还一起讨论武学,约定夺取《六脉神剑图谱》。跌落枯井底之后,鸠摩智才恍然大悟,慕容博只把自己当做实现目的的工具,慕容博在少林寺藏经阁躲藏了三十多年,他早就知道七十二绝技不能尽数练习,否则就会积聚戾气,遭到大难。同时,让鸠摩智和
少林寺结怨,就能挑拨吐番国和大宋相争,慕容氏便可混水摸鱼,兴复大燕国,鸠摩智明白过来,由此深感绝望。
段誉是
大理国镇南王
段正淳的世子。鸠摩智大战天龙寺群僧时,段誉在
枯荣大师的授意之下自读自悟“六脉神剑”,救人心切的段誉随意使了几招六脉神剑就成功逼退了鸠摩智,眼见《六脉神剑图谱》被烧,鸠摩智便劫走了已习得此功的段誉,不过段誉在
阿朱、
阿碧的帮助下得以逃脱。鸠摩智费尽心思想要得到段誉内力,最后自己的内力却在枯井底被段誉尽数吸走。鸠摩智大彻大悟,再不习武,还将《易筋经》交给了段誉(新修版中,鸠摩智未得到《易筋经》),最终成为了一代高僧。
形象分析
鸠摩智本是吐蕃高僧,精通佛法,武艺也超群,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但是他不能摆脱欲望的纠缠,以至于身陷名缰利锁之间,苦心经营,作恶多端。
少林寺的无名老僧说他练错了七十二绝技的顺序才“病入膏肓”,他根本不信。在枯井之中,他还要扼住段誉的咽喉,要不是段誉有北冥神功,只怕会被他掐死。他贪武好斗,对于武学秘籍有着强烈的渴望,一心想要证明自己,也正因贪婪过度而跳入了慕容博的圈套,被慕容博利用。他的争名夺利使自己多年钻研佛法变成了白费心血。作家
倪匡认为他又是幸运的,能在武功尽失之后头脑清醒,认识到自己在过去数十年间,在迷途中越陷越深,眼看绝望,忽然之间放开一切,大彻大悟,高僧成佛。
鸠摩智不似慕容父子那般,一生都为政治追求而营营碌碌。其国师身份,却更像个虚职,整部书中没见他为土蕃国的政经军事外交出过什么力,在帮土蕃王子应征
西夏驸马时,使的都是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足见没用什么心。少林寺
扫地僧所说的“武学障”“知见障”在鸠摩智身上得到了全盘应验。为了能达到武功天下第一的目的,他不仅几乎完全放弃国师之责,而且什么事都可以做,武力威胁、挟持人质、诳骗、盗取,毫不脸红。这些行为有悖于基本道德,离修身更是去之甚远。故而,他饱读佛经且能讲得灿如莲花,但于去除贪、嗔、痴之义,却丝毫没有践行,非不懂也,是不遵也。
形象溯源
鸠摩智的原型是
北宋时期
吐蕃“九大译经师”之一的般若鸠摩罗,“般若”是“智慧”的意思。公元8世纪,佛教在吐蕃大规模传播,和根深蒂固的本教产生冲突,双方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最终在公元10世纪后期,也就是北宋时期,一个全新的、兼具本教和佛教特点的宗教旁支——
藏传佛教应运而生,到了11世纪中晚期,也就是《
天龙八部》的年代,喇嘛教逐渐趋于稳定。吐蕃出现了负有盛名的“九大译经师”。
南宋时期,喇嘛教出现分支,其中的宁玛派影响深远,新修版中,鸠摩智就属于宁玛派。
鸠摩智的一小部分原型,近似
康有为。康有为热衷于搜集书籍名著,清末词人郑大鹤去世,康有为知道其藏有不少珍贵的宋版书,便跑去痛哭吊祭,哭罢便称二人是多年好友,特地来拿书,用来纪念老友。鸠摩智哭
慕容博也是如此,他看着三本遗书掉下泪来,哭完把脸一抹,也要拿走好友最爱的《六脉神剑》图谱。
人物评价
作者
金庸评价:鸠摩智内功虽然深厚,但一生严守色戒,红颜绿鬓,在他眼中只不过白骨骷髅,香粉胭脂,于他鼻端如同浓血秽臭。
中国武侠文学学会副会长
陈墨评价:鸠摩智是有道高僧,他是真的智者。
影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