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爱爱,1940年6月生,
榆次区南关村人,国家一级演员,
山西省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主攻青衣。她现任
山西省晋剧院名誉院长、
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名誉院长、
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山西省戏剧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教育部晋剧艺术文化传承基地研究员、
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客座教授。
1956年,王爱爱转入
榆次专区晋剧团,受教于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
程玉英,继承了程派“嗨嗨腔”的艺术精华。1960年,王爱爱被选调到山西省晋剧院青年团,遇到了晋剧表演艺术家
牛桂英,逐步形成了晋剧青衣唱腔中一个崭新流派,即“爱爱腔”。1963年电影《
汾水长流》上映,王爱爱演唱主题曲《
汾河流水哗啦啦》,让她几乎家喻户晓,其中唱段“四月里南风吹动麦梢黄”成为她的成名之作,也是“爱爱腔”形成的重要标志。2001年10月18日,王爱爱举办了“王爱爱舞台生活50周年大型演唱会”,演唱了不同时期的15个代表性唱段。2002年王爱爱从省晋剧院退休后,2004年受聘担任了
山西戏剧职业学院的名誉院长。
王爱爱承传统而不泥古,遵师法而不守旧,在继承前辈艺术家演唱风格中,不但掌握了高亢激越、热情豪放、以刚为主的“程派”艺术特点,也吸收了“牛派”字正腔圆、行腔稳健、以柔为主的艺术特色。在此基础上,她利用自己嗓音天赋,采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和各音腔的配合运用,以惟妙惟肖的表演,终以音域宽阔、吐字清晰、韵味醇厚等特色,在晋剧演唱艺术上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流派——“爱爱腔”,为晋剧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晋剧皇后”。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王爱爱1940年出生在
榆次区的一个梨园世家,在家中6个孩子中排行老大,他们的名字中间都有一个玉字,王爱爱最初的名字叫王玉爱,后来人民群众爱戴她,以
晋中市的方言叫叠字更为亲切,就叫成了“王爱爱”。七岁时,王爱爱开始练功学戏,奶奶筱桂花是她的启蒙老师,也是她学习唱、念、做、打基本功的第一个老师。8岁时,王爱爱加入了榆次市新生晋剧团,首次登台演出的为《凤仪亭》中“”拜月”一章。14岁时,王爱爱进入榆次新生晋剧团,演出过《茶瓶记》《螺女传》《游西湖》《樊梨花》等剧目。
演艺经历
1956年,王爱爱转入
榆次专区晋剧团,受教于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
程玉英,继承了程派“嗨嗨腔”的艺术精华。1957年在
山西省第二届戏曲会演中演出《
游西湖》,1959年在山西省戏曲现代戏调演中演出《朝阳烈火》,王爱爱逐渐在山西省名声鹊起。
1960年,王爱爱被选调到
山西省晋剧院青年团,遇到了她的第三位老师——晋剧表演艺术家
牛桂英,吸收了牛派稳健大方、委婉缠绵、以柔为主的风格,同时借鉴了著名歌唱家
郭兰英的一些唱法,逐步形成了晋剧青衣唱腔中一个崭新流派,即“爱爱腔”。1961年,王爱爱随山西省晋剧院青年团进京演出,以《含嫣》《见皇姑》《
算粮登殿》等剧目,赢得首都观众的高度评价,九进中南海,受到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1963年电影《
汾水长流》上映,王爱爱演唱主题曲《汾河流水哗啦啦》,让她几乎家喻户晓,其中唱段“四月里南风吹动麦梢黄”成为她的成名之作,也是“爱爱腔”形成的重要标志。1964年,王爱爱到
中国音乐学院进修一年,接受了西洋
声乐的发声方法,使她的
演唱技巧科学化。
“文革”后期,王爱爱演出了晋剧现代戏《
三上桃峰》以及晋剧现代戏《龙江颂》,受到一致好评;1980年代,传统戏恢复,王爱爱先后恢复了《打金枝》《算粮》《
金水桥》等传统剧目,还排演了《出水青莲》《春江月》等新编剧目。同时期,王爱爱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参加了全国第四次
文代会,荣获全国第三届“金唱片” 奖,还被评为
山西省“十大女杰”之一。也是在这个阶段,“爱爱腔”正式确立下来,并且广为流传,王爱爱被誉为当代的“晋剧皇后”。1995年10月,王爱爱获得
中国金唱片奖。
2001年10月18日,王爱爱举办了“王爱爱舞台生活50周年大型演唱会”,演唱了不同时期的15个代表性唱段。2002年王爱爱从省晋剧院退休后,2004年受聘担任了
山西戏剧职业学院的名誉院长。2008年6月12日,王爱爱成为
山西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
传承人,成立了“王爱爱戏曲工作室”,举办了“爱爱腔”培训班,辅导“丁牛郭冀”流派培训班唱腔。2014年6月,王爱爱获得第三届
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2018年4月22日,王爱爱参加
中国中央电视台节目《角儿来了》;2022年7月26日,王爱爱参加“盛世梨园——三晋戏曲名家名段演唱会”。
主要作品
影视作品
舞台戏剧
音乐专辑
作品风格
王爱爱不仅唱功笃厚,而且善于利用音调的回环跌宕、抑扬顿挫,准确地把握人物性格。王爱爱专攻青衣正旦,唱、念、做基本功都很扎实,尤以唱功见长。她音色甜美、音域宽阔、吐字清晰、韵味醇厚,特别是唱腔尾音的润腔,灵巧多变、高低自如,在晋剧旦行中独树一帜。
“爱爱腔”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成熟于七八十年代。主要有4个特点:
一是音色纯正,吐字清晰。不论唱什么唱段和剧目,王爱爱总是声音透亮甜美,韵味无穷,一字一句都能使观众听得清清楚楚。她的喷口有力,放声收韵都很严谨,严格做到腔随字走,拖腔总是根据字的韵母行进,虽十转百转,口型不变,本音始终一线,字与字之间,总是上字字尾收足,再出下字,并在两字交界处自然划断。这种功力不仅表现在演唱节奏缓慢的平板、夹板、慢二性、慢垛板上,也表现在节奏很快的流水、紧垛板上;
二是润腔灵巧,刚柔兼备。王爱爱的唱腔尾音的润腔灵巧多变,善于表现人物多种复杂的思想感情,特别注重颤音、滑音等装饰音的运用;
三是优雅质朴,稳健大方。王爱爱的演唱和表演,沉着老练,不浮不躁,恰到好处,表现出一种稳健大方的大家风范;
四是感情细腻,贴近生活。王爱爱特别善于通过细腻的表演和细腻的演唱,把生活体验融入剧中,深刻理解人物,精心刻画人物,同时以精熟的技巧加以体现,准确、真实地表达人物复杂的思想感情,做到声情并茂,以情动人。
荣誉奖项
社会任职
人物关系
社会活动
2013年9月,王爱爱参加由呼和佳地俱乐部主办、
内蒙古自治区茶叶之路展览馆呼和佳地房地产公司承办,内蒙古、山西晋剧界名角组成的阵容走进社区义演活动。
2017年1月16日,“靖烨杯”
山西省第二届祁太秧歌大赛决赛召开,王爱爱登台献唱,支持国家级非遗文化“祁太秧歌”。
2023年12月5日,王爱爱艺术流派“爱爱腔”传承工作室揭牌仪式暨收徒仪式在
汾阳市举办,山西省演艺集团总经理、山西省戏剧文化促进会主席
梁军,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山西省艺术研究院等汾阳市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参加此次活动。
人物评价
王爱爱在舞台上塑造出许多栩栩如生的经典形象,《打金枝》中的沈后、《明公断》中的秦香莲、《算粮》中的王宝钏、《含嫣》中的刘雪梅、《教子》中的王春娥等等,无论是仪态端庄的皇后、公主,还是朴实勤劳的农家女,王爱爱都以她细腻质朴的表演和清脆婉转的唱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黄河电视台评
王爱爱的表演朴实端庄,情真意切,她的演唱音质清脆,音色甜美,音域宽广,吐字清晰,韵味纯厚,灵巧多变,乐感敏捷,高低自如,在晋剧的青衣行中,独树一帜。聆听王爱爱那甜美动人的唱腔,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极为惬意的精神享受。——山西戏剧网评
75年的舞台生活,王爱爱刻苦学习、精心钻研、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承传统而不泥古,遵师法而不守旧,在继承前辈艺术家演唱风格中,不但掌握了高亢激越、热情豪放、以刚为主的“程派”艺术特点,也吸收了“牛派”字正腔圆、行腔稳健、以柔为主的艺术特色。在此基础上,她利用自己嗓音天赋极佳这一得天独厚的音质条件,大胆采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和各音腔的配合运用,以丰富的情感、惟妙惟肖的表演,刚柔相济、声情并茂,终以音色甜美、音域宽阔、吐字清晰、韵味醇厚等特色,在晋剧演唱艺术上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流派——“爱爱腔”,为晋剧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晋剧皇后”。——山西画报评
参考资料
牛桂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