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逸志
国民党高级将领、原交通部广州航政局局长
吴逸志(1896年11月11日—1961年11月11日),原名锡祺,字福胜、学行,广东省丰顺县丰良镇莘陂村人,中国国民党中将,抗日将领。
吴逸志早年入广东陆军小学堂读书,毕业后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6期,步科学习。1917年毕业后,他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工作,曾任黄埔军校教官。1925年起,吴逸志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连长、营长,第4军教导团团长,参加了国民革命军东征。1926年,他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团团长,参与北伐战争。北伐期间,他历任第4军支队长,第8路军总参谋长、广东国防设计委员、中央训练团教育委员,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谋等职。北伐成功后,吴逸志两次被派赴欧美考察,后赴德国陆军大学学习2年,再于柏林大学政治经济系肆业。1937年4月,吴逸志升任少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吴逸志任第8战区司令部参谋长。不久,他改任第9战区参谋长,武汉会战中,他和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参与江西德安万家岭大捷战役。1939年,他参加了第一次长沙会战,同年秋,吴逸志任湖南省干部训练团教育长,他将军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授学员。其后,他继续参加了第二、第三次长沙会战。1943年7月,他因越级参与外交被免职。抗战结束后,他曾任交通部广州船政局长、广东省政府委员等职。1949年,吴逸志赴台湾省,1958年任“国民大会宪政研讨委员会台北区两权第一研究组”召集人。1961年11月11日,他在赴祭罗卓英途中猝逝,享年66岁。吴逸志著有《实际统帅法之概述》《德安万家岭大捷回忆》《模型战术概要》《南浔抗战回忆》等众多军事著作。
《广东抗战人物志》评价吴逸志性情刚毅。《丰顺文史》中评价吴逸志:胸襟坦荡,雍容宁静,有儒将风度,无凌厉气习,平易近人。中国国民党中将方天说吴逸志对抗战并无经验。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吴逸志,原名锡祺,字福胜、学行,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11月11日出生,广东省丰顺县丰良镇莘陂村人。吴逸志家中五代十国业儒,有兄弟三人,其父吴少蓬是清朝贡生,博通经史,桃李盈门,在1912年任广东丰顺县议长。1911年,吴逸志受革命思潮影响,只身赴潮州市参加光复潮汕之役,民国建立后,他入广州广东陆军小学堂就读,毕业后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6期,步科学习,与薛岳是同学。1917年军校毕业后,吴逸志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工作,任大元帅府警卫团连长、黄埔军校教官。
投身革命
1925年,吴逸志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连长、营长,第4军教导团团长,参加了国民革命军东征,之后他升任第4军团团长。北伐战争开始,他率领全团官兵在广州市参加誓师北伐大会。第4军军长李济深,同时任北伐军总参谋长,留守广东省。吴逸志在第4军副军长陈可钰率领下,在攻打汀泗桥、贺胜桥和武昌战役中,击败吴佩孚北洋军,第4军获得“铁军”之称。北伐时期,吴逸志历任第4军支队长,第8路军总参谋长、广东国防设计委员,中央训练团教育委员,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谋等职。北伐成功后,吴逸志转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部总参议。其后,他两次被派赴欧美考察,后赴德国陆军大学学习2年,再于柏林大学政治经济系肆业。1933年,吴逸志奉命回国。
参加抗战
1937年4月1日,吴逸志升任少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吴逸志任第8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参加抗战。不久,吴逸志改任9战区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薛岳为司令长官,驻长沙市,辖区包括江西省湖南省等省。1938年,武汉会战中,他和薛岳于万家岭围剿日军106师团(松浦师团)。日本天皇曾下令日军不惜一切代价救援106师团,日军采用空投支援,并组建了3支救援军;而国民革命军以第1集团军为主力,在102师、66军等部配合下,借助地势,取得万家岭战役,中方记载“歼灭106师团17000余人”。日方记载:106师团“阵亡3300名,负伤4000名,因病住院9900名”。1939年7月,吴逸志授中将军衔
1939年9月,日军向赣西北、湘北发动进攻,企图占领长沙市,中日双方投入兵力共40余万人,进行第一次长沙会战。薛岳和以吴逸志为首的参谋部采用“后退决战”的方针,即先在赣北高安、湘北新墙河阻击,后撤退至长沙近郊。10月4日,中国军队发起反攻,将日军赶回战前阵地,粉碎了日军“以战迫降”的企图。同年秋,湖南省行政干部学校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长沙分校合并为湖南省干部训练团,蒋介石兼任团长,吴逸志任教育长,负责全团的教育和训练工作,他将军事理论与实践中的体会相结合,对学员开展“图上战术”“沙盘战术”“模型战术”等教学。部训练团开办11期,每期2—3个月,训练800—1000人。1940年11月,吴逸志出版了《薛伯陵将军指挥之德安万家岭大捷回忆》。
1941年9月下旬,日军以11军为主力,派遣4个师团及2个独立旅团,共约15万人,在100多架飞机200多只舰船支援下分兵两路,第二次进犯长沙市(即“第二次长沙会战”)。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和参谋长吴逸志调集了17军共20万兵力在正面进行“后退决战”的同时,将7个军部署于东侧山地,实施侧击,牵制日军。经过逐次抵抗后,诱日军深入泪罗河、捞刀河伏击地带予以重创,日军被迫后退,长沙恢复到战前状态。
同年12 月,日军又以12万兵力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早在 11月中旬,薛岳和吴逸志在长沙召开了第9战区官兵代表大会时,制订了“天炉战法”计划,决定将日军诱至炉底,即捞刀河与浏阳河之间,从四面八方将其包围,然后歼灭。1942年1月,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吴逸志受到国民政府抗战总部颁赐勋章和接受湘、赣、粤省各界民众献旗。
偷袭珍珠港后,吴逸志向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呈递了名为《关于美国加强亚洲作战的方案》的意见书,获罗斯福复电嘉许。蒋介石获知后,以吴逸志越级参与外交为由,于1943年7月免除其职务,让他回乡反省。
病故台湾
1946年,吴逸志退役任,其后,他曾任交通部广州船政局局长、广东省政府委员等职。他于1949年前往台湾省,1958年任“国民大会宪政研讨委员会台北区两权第一研究组”召集人,以及广东同乡会顾问。1961年11月11日上午8时,吴逸志偕夫人罗蕙英赴祭罗卓英将军途中猝死,享年66岁。下葬于台北市郊士林镇内两广公墓。
主要作品
吴逸志著有众多军事著作,主要有《实际统帅法之概述》《德安万家岭大捷回忆》《模型战术概要》《抗战五年我军战见战法之研讨》《现代军人》《为政与论兵》《国家盛衰之理》《南浔抗战回忆》《长沙各次会战记》《做人与做事》和《现代人与现代青年》等及一批诗文。
人物评价
《广东抗战人物志》评价:吴逸志性情刚毅。
《丰顺文史》中评价:吴逸志胸襟坦荡,雍容宁静,有儒将风度,无凌厉气习,平易近人。
1940年1月20日,第9战区冬季势结束后蒋介石表扬吴逸志,说:“他对第9战区这次冬季攻势的得失及敌我兵力配合的检讨,比较有研究、有心得。”
中国国民党中将方天评价:吴逸志对抗战并无经验。
《南天日报》社长伏笑雨评价:吴逸志自恃有才,不容许“唯楚有材”。
人物关系
父亲:吴少蓬,是清朝贡生,博通经史,桃李盈门,1912年任丰顺县议长。
母亲:王纯贞,丰顺县建桥镇人,生子三人。
妻子:罗惠英,南海区人,中山大学化学系毕业。
人物轶事
文人无行
中华民国,对书刊报纸控制极严,各地设有新闻检查所,检查报刊言论。第一次长沙会战后,报业人士伏笑雨和陈是训打算创办一份民办报纸,找吴逸志接洽。吴逸志起初给予支持,拨给他们位于民主西街几间废置的房屋作社址。伏笑雨和陈是训由此创办了《南天日报》,报纸出版后,军事报道的分量较多,吴逸志很满意,为报社装了一部电话机。不久,一位长沙盐务局的读者写了一篇题为《唯楚有材》的学术性文章,论述从东汉到清末民初的湖南省历史人物,发表在《南天日报》上。当时主政湖南的上中层人物大多是广东人,特别是吴逸志自恃有才,不容许“唯楚有材”,下令《南天日报》停刊。于是这份报纸在开办8个月后,停刊了。
空中婚礼
1933年10月22日,吴逸志与中山大学化学系毕业生罗惠英喜结良缘,在德国柏林中央飞机场租飞机举行空中婚礼。
祝寿金建学校
1934年,吴逸志遵从父亲嘱托,用为父亲庆祝八十大寿的祝寿金办学建校。他自己捐款,也动员亲朋、同僚、乡人捐款,最终建起了一座可容 500 多学生就读的松崖学校。这所学校至今犹在。
后世纪念
梅州市客家公园博物馆内,辟有一座将军馆,吴逸志是其中展出的丰顺县十位受衔将军之一。
艺术形象
长沙保卫战》:2014年上映的电视连续剧,在剧中由徐永革饰演吴逸志。
参考资料
《广东抗战人物志》吴逸志将军.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2023-12-20
《薛伯陵将军指挥之德安万家岭大捷回忆》.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2023-12-20
长沙保卫战 (2014).豆瓣电影.2023-12-07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投身革命
参加抗战
病故台湾
主要作品
人物评价
人物关系
人物轶事
文人无行
空中婚礼
祝寿金建学校
后世纪念
艺术形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