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修辞学
小说修辞学
《小说修辞学》是美国文学批评家韦恩·布斯创作的小说理论著作,首次出版于1961年。这本书被认为是西方现代小说理论的经典之作,主要探讨了西方小说的历史发展,并梳理了小说技巧及其理论的演变。《小说修辞学》批判性地考察了现代有关小说的流行观点,并建立了经典的现代小说理论。该书为现代小说创作、批评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书中提出的观念和术语如“隐含的作者”和“不可靠的叙述者”等,如今已成为叙述学领域的经典术语。
内容简介
《小说修辞学》主要对新批评小说理论的僵化教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批判,提出了“隐含的作者”“可靠与不可靠的叙述者”“戏剧化与非戏剧化的叙述者”、小说的“距离"学说等一系列新的小说美学观念。反对西方文艺理论长期重形式轻道德的倾向,重视文艺作品的道德教益。认为“修辞”取自亚里士多德的定义,并非指通常意义上的对文字词句的修饰和语言表现方式,而是指作品如何同读者交流,作品如何使读者对小说虚构世界中的人物和事件发生兴趣并且如何从道德上影响读者。把小说视为一种修辞行为,不仅仅关注对小说技巧的研究,而且注重在小说中作者和读者能够取得心灵的交流与沟通的种种方式,以及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作品思想
两类“修辞”及理论对话的两个要点
布斯认为,“作为一个修辞学家,一位作者会发现,充分欣赏他的作品所需要的某些概念是现成的,可以被想阅读这部作品的假想读者充分接受,而另一些信念则必须灌输或强加”《小说修辞学》本身也借助了某些现成概念如“讲述”和“显示”;灌输给读者的则有“隐含作者”“不可靠议论”等概念。
布斯将小说修辞分为:“狭义的修辞”和“较大意义上的修辞”。看起来,“狭义的修辞/较大意义上的修辞”和国内“狭义修辞/广义修辞”,似乎是中西理论对话最接近的概念承载体,其实,术语的相近掩盖着中西修辞概念的非对称信息,以及两类修辞的内涵呈现的深层信息。
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说,布斯所论“狭义的修辞”,指的是词句层面“可以辨识、可以分离的”的修辞技巧,布斯还表示,“风格”“基调”,以及“在狭窄范围内使用的”技巧,如果仅仅指“字句的含义”,都属于小说中的“狭义的修辞”。布斯并不认为“狭义的修辞”是构成修辞的主要部分,因为它“也许不能在每部成功的文学作品中都找到”,一些得到广泛认同的小说、戏剧或者诗歌,可以完全摆脱“狭义的修辞”。《小说修辞学》“序言”直言不讳:“在把技巧作为修辞来讨论时,我可能已经把创作想象自由而神妙的过程降低为商业化娱乐提供者的技艺性构思了”。值得注意的是,布斯“狭义的修辞”概念外延大于人们所说以词句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狭义修辞学”,因为他把“用于宣传或教导的说教小说”的引言、结论以及故事中不时冒出来“人为性专断”的议论,都列于小说“明显可辨的”的“狭义的修辞”。当时的学界普遍拒斥这些作者明显介入的“旧式修辞”,因为它让读者面对一个清醒的、神一样的“导师”,被动地接受他们的全部观点,破坏了读者进入小说情境的幻觉。布斯并不认可这种极端的观点,他认为,即使是与古旧的传统叙事决裂、创造了一种“现实主义小说”新文体的理查生和菲尔丁,他们的作品仍有很多表现了作者观点的“议论”。显然,布斯所论狭义修辞,比同样以词句为观察单位、尤以词句层面的辞格为观察单位的国内“狭义修辞研究”,所指更丰富。
布斯“较大意义上的修辞”,即前文所述超越词句进入文本、文体层面的修辞,可以对应于“广义修辞学”的“修辞诗学”层面。由于布斯的主要目的是为小说修辞正名,他从各个角度论及小说文本层面修辞的功能,所以并未涉及修辞与人的精神建构之间的关系,而这属于广义修辞学的“修辞哲学”层面。
隐含作者与不可靠叙述者
纯粹小说的倡导者反对小说叙述者对人物和事件进行公开评述,认为这是对小说的干扰,导致小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视为非艺术。但布斯却在《小说修辞学》中揭示了纯小说中存在大量评述,展示了非戏剧化叙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特别是小说人物概念混乱需要观点支撑时,叙事评论的重要性。他认为合适的叙事技巧应根据读者的清晰意图而定,相对于被展现之事,概述的量与类型取决于不同情势下的“自觉叙述者”(戏剧/非戏剧化)。《小说修辞学》将叙事评述的功能扩展到评述、阐释及概述小说内、外世界,指出叙述者的关键任务是“告诉读者真相”,而且实现此目的的方法无限:如布景、对事件和行动释义、概述琐屑而不值得在对话中出现的事件、概述人物的思维过程等。叙述者通过直接叙述可以控制小说过于戏剧化,又可以使读者免受虚幻的折磨。这种叙述引导读者对小说人物做出判断,从而操控读者的情绪和情感,而传统叙事很难做到。隐含作者的不可靠叙事是布斯的个性化叙事主张,这一概念将叙事作为一种无处不在的修辞活动,也将作者功能延伸到了作品的每个角落。但另一方面,它也可能混淆叙事的一般原则和界限,导致概念的模糊与滑动。
《小说修辞学》还提出了“不可靠叙述者”的概念,而这一概念首先是同“叙事距离”联系在一起的。布斯认为“美学距离”对塑造“美学主体的理智”很重要,但不能与同样重要的作者、读者、叙述者和所有其他人物中个人信仰和品质效果混淆。布斯的任务就是要设计这些叙事因素,以及对读者的多样影响间的多样距离、读者的参与程度及与作者、叙述者的认同程度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他认为最关键的距离是不可靠叙述者和隐含作者间的距离。这便引到了“不可靠叙述者”的概念。对于布斯而言,赫伯特·赫伯特是典型的不可靠叙述者。假如小说的隐含作者采取了清楚的道德立场,这种效果反而会不尽如人意。《洛丽塔》的不可靠叙述者,对于毫无戒心的读者来说充满了陷阱,有些无妨,但有些却是灾难性的、甚至是致命的。弗兰克·赫伯特不依靠因而不可靠,是一个不确定的、致命的不可靠叙述者。此外马克·吐温(Mark Twain)的《哈克·贝利芬》便是典型的不可靠叙述者。布斯认为不可靠叙述者的存在,突出了可靠叙述者的重要性。隐含作者打断叙述者并拒绝其观点的地方被称作不可靠叙述,当不可靠叙述者与导致混乱的隐含作者结合之时,当小说范式不清之时,也就产生了这种值得关注的缺乏“安全观点”的文本。
作品评价
“这本书对叙事角度、叙述者类型、文本规范、隐含的作者概念等,做出了英美人最系统的贡献。”(理论家里蒙·凯南评)
“20世纪小说美学的里程碑”。(《美国百科全书》评)
出版信息
《小说修辞学》于1961年首次出版,1983年再版。1987年2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在国内首次出版,此后有不同版本不同译者的再版。
作者简介
韦恩·布斯(Wayne Clayson Boot,1921—2005),芝加哥大学教授,文学批评家。1944年毕业于布雷翰姆·扬大学,1950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曾受教于美国当代文学批评家克莱恩(R. S. Crane,1886—1967)。布斯是受到“新亚里士多德学派”思想熏陶而成长起来的文学理论家。他系统地阐发了这一学派的许多思想,写了不少有影响的理论专著,主要有《现在不要说服我:轻信时期的散文与反讽》(1970)、《反讽修辞学》(1974)、《批评的理解:多元论的效力与界限》(1978),以及大量的批评论文。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品思想
作品评价
出版信息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