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坡苗族乡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地处花溪区南部,与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的摆省乡和民主乡接壤,南临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的甲腊乡和大坝乡,西邻黔陶布依族苗族乡,北靠孟关苗族布依族乡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交界。该乡人民政府驻地距离贵阳市中心约31公里,总面积为120平方千米。
地处苗岭山脉中段,属于
贵州高原第二台阶中山台地区。该地地貌呈现低中山台地特征,北部为高原台地,地势多为断谷深崖;南部为峰丛洼()地,地形较为
缓坡丘陵,主要是
喀斯特岩溶地貌。该地海拔最高点为位于大洪村西沿与黔陶乡共界的皇帝坡主峰,海拔1655.9米;最低点为三岔河出口处,海拔1065米。高坡苗族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曾为贵州卫后千户所的第八百户。1984年3月,高坡公社改制为高坡苗族乡。截至2018年末,该乡户籍人口为25768人。到2020年6月,高坡苗族乡下辖19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地为街上村。
2011年末,高坡苗族乡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882元。截至2018年末,该地区设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共计15个。于2020年7月29日,高坡苗族乡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
历史沿革
明为贵州卫后千户所第八百户,先后属中曹正司,百纳正、副司,大平伐司。
民国为贵阳县新六区第五联保,又为
贵筑县燕楼区属,青岩区所辖。
1949年12月后,属贵筑县青岩区辖乡。
1951年10月,从
青岩古镇区划出,成立高坡苗族自治区,为贵筑县第十一区。
1966年7月,高坡公社并入青岩联社。
1967年2月,联社解体,恢复高坡公社。
1984年3月,高坡公社改高坡苗族乡。
行政区划
2011年末,辖石门、扰绕、新安、街上、高坡、大洪、水塘、摆笼(龙)、平寨、云顶、杉坪、批(帔)林、硐(洞)口、隆(龙)云、克里、甲定、高寨、掌纪、五寨19个村,下设122个村民小组。87个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高坡苗族乡辖19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街上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高坡苗族乡地处
花溪区南部,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1千米,总面积12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高坡苗族乡地处苗岭山脉中段,
贵州高原第二台阶之中山台地区。属黔中高原盆地边缘,呈低中山台地地貌。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北为高原台地,多断谷深崖;南为峰丛洼(畦)地,
缓坡丘陵,多为
喀斯特岩溶地貌。最高点位于大洪村西沿与
黔陶布依族苗族乡共界的皇帝坡主峰,海拔1655.9米;最低点位于三岔河出口处,海拔1065米。
气候
高坡苗族乡属高原山地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凉湿润,雾多,凌冻大,霜期长,谷底、坡腰、坡顶气候各异。多年平均气温13.2℃;1月平均气温2℃,极端最低气温-5℃;7月平均气温23℃,极端最高气温34℃,无霜期年平均290天,最长达310天,最短为28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275小时,年总辐射90.6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19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的4~6月。
自然灾害
高坡苗族乡主要自然灾害有秋季低温、干旱、凝冻、倒春寒、
霜冻、大风。倒春寒、冻害主要发生在2~4月,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8年1月的低温雪凝,境内果树、蔬菜、畜禽、水利设施大面积受灾,受损,持续时间达40余天。
自然资源
矿藏资源
高坡苗族乡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硫铁、煤炭、水晶石、
硅砂等。
土地资源
2011年末,高坡苗族乡有耕地面积1.55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4.04万亩,林地面积369.6亩。
人口
2011年末,高坡苗族乡辖区总人口22629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303人,城镇化率14.6%。另有流动人口148.人。总人口中,男性12033人,占53.2%;女性10596人,占46.8%;14岁以下5301人,占23.4%;15~64岁15292人,占67.6%;65岁以上2036人,占9.0%。总人口中,以
苗族为主,达15999人,占70.7%。2011年,高坡苗族乡高坡苗族乡人口出生率13.3‰,人口死亡率4.6‰,人口自然增长率8.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08人。
截至2018年末,高坡苗族乡户籍人口25768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末,高坡苗族乡农民人均纯收入4882元。2011年,高坡苗族乡财政总收入409.43万元,比上年增长109.4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07.42万元,比上年增长155.96%。
截至2018年末,高坡苗族乡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5个。
农业
2011年,高坡苗族乡农业总产值10007万元,比上年增长3.36%,农业增加值6575万元,比上年增长3.32%。
粮食作物以水稻、
玉蜀黍属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5916吨,其中水稻3901吨,玉米867吨,小麦785吨。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
油料作物等。2011年,油料作物种植面积3405亩,产量426吨;蔬菜种植面积17355亩,产量25503吨。
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2.9万头,年末存栏2.1万头;牛饲养量0.9万头,年.末存栏0.7万头;家禽饲养量17万羽,上市家禽12万羽。2011年,畜牧业总产值2985万元。
截至2011年末,高坡苗族乡累计造林1280亩,林木覆盖率42.97%。
工业
2011年,高坡苗族乡工业总产值达到388万元;工业增加值150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01%。
交通运输
2011年,高坡苗族乡有花(溪)商(坡)县乡(镇)级公路1条,总长31千米。公路站为
花溪区一
青岩古镇一
黔陶村一高坡,日均发送24辆客车,日客运量500人次。
荣誉称号
2020年7月29日,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
现状
自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江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高坡,激发了苗乡人民的干劲,振奋了苗乡人民的精神,坚定了苗乡人民建设高坡的信心。十余年来,高坡这片积绽着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逐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明显加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很大突破。至2004年底,全乡国内生产总值完成7838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783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844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210万元;乡财政总收入完成518.4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1.1万元;农业生产总值378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88元;粮食总产量8819吨,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已解决3800余户19820人的温饱问题,占全乡总人口的92.6%。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高坡苗族乡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186人,专任教师6人;小学8所,在校生2119人,专任教师12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8%;初中1所,在校生779人,专任教师43人,小升初开学率99.6%,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98%。主要学校有高坡民族中学。
文化事业
2001年6月,高坡苗族乡开通有线电视。2011年末,有51个电视频道在当地落户,有线电视用户1150户,其中
数字电视用户54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85%。
2011年末,高坡苗族乡有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公共图书室19个,建筑面积570平方米,藏书2100册。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高坡苗族乡有卫生院1所;病床10张,固定资产总值4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8人,其中执业医师5人,注册护士3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3万人次。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139.32/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8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2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2673人,参合率85.6%。
体育事业
2011年末,高坡苗族乡有体育场地2处,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7人。
社会保障
2011年,高坡苗族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60户,人数1126人,支出94.05万元,比上年增长39.8%,月人均69.6元,比上年增长31.4%;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人,0.24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46人,支出9.384万.元;农村医疗救助21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126人次,共支出3.4万元,比上年增41.0%;农村临时救济6458人次,支出27.189万元,比上年增长54%。自然灾害受灾人口15800人,救灾支出13.87万元,比.上年增长40.1%。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56人。经常性社会救助工作站、点和慈善超市1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0.19万元,捐赠物资折款1.5万元,接收捐赠衣被230件,使300人(次)困难群众受益。组织2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
三支一扶”的工作。
基础设施
2011年末,高坡苗族乡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23千米,投递点1个,乡村通邮率100%。
高坡苗族乡民族风情浓厚,主要有高坡苗族“四月八”、苗族婚俗、射背牌、跳洞、斗牛、洞葬、悬棺、吃新节等民族风俗。其中最为隆重的是
苗族“四月八”,高坡苗族四月八由来已久,是传统的民族节日。在2011年、2012年高坡乡连续两年成功举办花溪·高坡苗族“四月八”民族风情节,其规模之大、规格之高,是20年来所没有过的。“四月八”活动的成功举办,凝聚了全乡人民的力量,进一步增强了全乡人民建设高坡信心;洞葬,据相关历史考证,高坡乡的苗族沿袭这种葬俗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现已经发现的洞葬遗址就有20余处。这些“洞葬”中保存最好最具代表性的要数高坡乡甲定村龙打岩洞葬;跳洞是
苗族最喜爱的民族活动,苗族人能歌善舞,尤其喜欢
排笙,在节日里,男子吹芦笙,女子欢快的跳舞;每年八月份的
斗牛犬节,男女老少欢聚斗牛场,观看斗牛活动,其乐难以言传;更值得一提的是高坡的苗寨背牌,苗族妇女喜披背牌,是她们独特的服饰习惯。相传,苗族前人在战乱中,男人们四处去参加作战,人马分散很大,关键时刻,苗族统领者为了保护自己的“四方印章”,同时也是为了在战乱平息后以及战后迁徒间便于联络,所以把“四方印章”印在妇女们背上,请妇女们尽快离开战乱,但是女人们始终不愿离开,一气之下,统领者采用无头
箭射开男女告别的悲壮方式。从此,披戴着印牌图案的背牌,成为高坡苗族特殊的装戴。后来,妇女们用由各色蚕丝花线根据“四方印章”的图案在黑布上刺绣而成,这就是高坡苗族的服饰。
旅游资源
高坡苗族乡距
花溪区31公里,奇异的
喀斯特溶岩地形及保存完好的古老民族风情,加之独特的高山地貌和旖旎的自然风光,共同组成了高坡神奇的景观。
高坡
为地垒式岩地隆起。四周峡谷深陷,中间隆起为山。上大山,入口处有“两石对崎,其势如门”,故称石门。石门为
苗族村寨,寨门敦实古朴,入门攀山,绝顶处面西,脚下万丈深渊,可远眺花溪、贵阳。绝壁巨石上,有双钩
梵文摩崖石刻“永镇边夷”4个大字,为明朝统治阶级镇压苗族先民的历史见证。
峡谷
从巅北入峡谷,岩石赤红,称“红岩冲”峡谷。谷长10多公里,两侧悬崖峭壁,灌木丛生,石藤纠葛,猴儿嬉戏,数十飞瀑悬挂,流水潺潺。林中锦鸡、
相思鸟属争鸣,满谷茶花、杜鹊、映山红相映成趣。行“之”字路,登悬梯上谷南顶,有高山平地,依山为
布依族扰绕寨。好客的布依人迎候寨门,唱起迎宾歌,敬迎宾酒。布依族席上多礼俗:酒壶、匙筷、条凳,均以红纸封贴,须唱启封歌;席间又是赞客歌、古歌、酒歌、四季排歌,主唱客和,洋洋喜气。
红米饭、
米酒、
酸菜豆汤、
猪血,地道民菜,非常诱人。
寨北
寨北山色墨黛,山腹有
溶洞,向外有地下古河道横穿南北。河道正中,有一垂直形洞竖立向上,立洞中有石梁横亘,形成“
天桥”。过天桥,右上百十步,有一大厅,高近百米之大幔石帏倒悬紧贴洞壁,帏叶每幅厚达10多厘米,相间10多厘米,乳白晶莹,以物轻击,不同帏叶音阶各异,整个洞厅回音不绝。厅内石笋林立,中有一巨株,数十米高,白皑皑一层层直往上叠。厅下有一“谷”,俯视谷中,有石如河马、如神龟、如
海豚,皆数万年所滴
岩浆之积成。多处地上
石笋和洞顶下悬的
钟乳石或已接连一体,或距咫尺就要相接。有一处,已经相连成玉柱,不期地下移动,玉柱中折,成两截错位分离。回过天桥,北穿山外,红岩峡谷即在脚底。谷深400余米,高处俯瞰,全谷尽收眼底。满谷浓荫滴翠、云雾缭绕,林中茅舍几间,樵歌在谷中互答。循半山石径1里许,山巅上有克蚂塘寨。寨后有溶孔石林。其石空灵剔透、墨青若黛。有一巨石,如笔架状,又似
鸡冠花。其形上大分为两岔,下小有如神之基座凸凹相吻。四周空悬,风吹动摇。青峰石林下有一窟,大股泉水汩汩而出,不出30米即跌落下岩。岩下空凹如檐,逢有山车水碾,几十载碾米磨面,造福群众。水跌下岩形成瀑布,瀑布后便是水碾,咿呀有声,极富情趣。
东线
东线,竹园避暑,高山
斗牛犬,草坡驰马。高坡场四周溶孔、
天峻石林,有如玉柱、蘑菇、
帝冠。园苏寨旁奇石相依,四时
翠柏与墨青石林相间,穿越形同迷宫,情趣横生。竹园寨,
远视绿丛点点,近观楼台飞檐,青瓦白墙绿树。寨外300米,有虎场,为斗牛之所,七月逢寅,山民牵来“角牛”,抵角相斗,观者成千上万。过虎场,行3里到云顶草场,广袤缓丘,无边无际际。草丛中,
环颈雉振翅,狡兔寻窟。跨烈马,搭
弓箭,游猎围狞,其乐无穷。山顶有“
长白山天池”如镜。池中鸭鹅成群,白鹭点点。苗寨竹园草舍,苗女
舂碓、推磨、筛米、簸糠、绩麻、织布、刺绣、缝纫,自种自制,自用自食。山巅云雾缭绕,时卷时舒,缥缈如有仙人居住。夜晚,篝火熊熊,或烤一腿野兔、山鸡,或歌一曲先民古调,赤足蹈木鼓舞,放量喝牛角酒,使人顿忘境外的尘嚣。
西线
西线,游洞堡,观瀑布,望悬棺,
苗族迎送宾客旅游线。含地下洞堡(水塘)、摆弓岩(水塘)、苗寨作客(松坪)、龙风洞(帔林)等景点。水塘大山位于高坡场南面,山大而腹空,
溶洞颇多。山南面有出水洞,洞洞相连,洞中空旷,大厅紧连,遍地
石笋石慢
钟乳石;人力所造有洞口石径、石屋、石灶、石厩。洞深处有地下暗流汩汩而出,古代苗民住洞内,洞口石墙工整深厚,拱门筑实,门墙上有巡视台、望孔、射击眼,石门石柱石槛石枢,古朴粗犷,为数百年前先民御外敌所修的地下洞堡。逢外敌入侵,避入山洞以守为攻。下出水洞,临摆弓岩,峡谷深陷,天开一线,自东向西有流水跌宕而下,形成36米、70米、86米共3级瀑布,奇险惊人。崖畔
山茶属争艳,杜鹃丛丛,谷底卵石若洗。摆弓岩峭壁上,遥遥可见悬棺,高不可及。出谷入寨,进杉坪苗村。宾客来临,族长率青年男女着民族盛装迎候寨门。铁炮、鞭炮、琐呐、长号、铜鼓、
长鼓,一齐鸣响,在一派热烈的气氛中喝下盛满的牛角酒,宾主同乐,跳起欢快的芦笙舞。摆长席,呈上民俗小吃,交杯对饮,双杯对饮,劝酒声、歌声、嬉闹声,沸沸扬扬欢腾一个寨子。杉坪寨南去2公里,帔林村有“龙风洞”。山空似壳,洞在山中,地下暗流穿山过洞。
溶洞分两层,上层发育成熟,有打鸡洞奇景。怪在下层,洞空无比,水流其间,时急时缓,急湍处如
普氏野马脱缰,平缓处则风平浪静。水有深浅,或没膝而过,或深不可测。
南线
南线,古堡寻幽,洞葬藏秘,曲径回旋,古树参天,林间漫步。回归大自然旅游线。含古堡(高寨)、洞葬(龙打岩)、林木(龙云)。高坡乡南段,乃喀斯特峰林地带。山间公路蜿蜒曲折,时左时右、忽东忽西,迂回在大自然布列的迷宫之中。
古屯堡,乃是先民御敌之工事,筑于山巅,保存完整。古堡选东西两向建造山门,石拱门对开,两门地势险要,封住山顶独路,万夫莫开。东西地势稍缓,因设二重门。堡内石径、石屋、石桌、石凳、石床,一切自然天成。西巅极顶,坐西向东巨岩上生出一个“大王洞”,洞壁烟熏,斑斑人迹,为领头寨王所居无疑。住石屋、吃烤鸡、喝缸酒、鸣角号、搭
弓箭、放土枪,古堡寻幽,情趣绵长。屯堡东去2里路,有
溶洞干燥空透,内中陈列棺木百十具,置于特制木架上,整齐有致,传说已有600多年历史,乃
苗族死者安息之所,葬俗奇异。进龙打岩苗寨,可领略迎客酒、敬寨酒、情意酒、挽留酒,观看洞葬司令
歌舞表演,苗家人的善良好客,将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南去向前,穿林间山道,到龙云村。古树参天,峰丛林立,有珍贵的四轮香,稀有的金钱椰,独特的甜树,林竹葱笼。苗寨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
畅游苗乡,民风淳朴,民俗保存完整:浓烈的迎送宾客仪式,欢快悲壮的跳场跳洞,轻歌曼舞的“四月八”,神秘莫测的地下洞堡,远古的悬棺洞葬,密竹重围的苗家山寨,独树一帜的苗族服饰,笙鼓喧闹的七月斗牛节,流动的鼓,多情的
排笙,令人久久不忍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