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
瑶族是瑶族的一个支系,因喜欢穿红色服装而得名。红瑶族自称优诺(zou“no")。盘瑶称红瑶为甲尤,意为客边瑶。花瑶称红瑶为红尤,意为红瑶。红瑶族主要分布在东经108°~110°,北纬25°~28°之间黔桂湘接壤地带近二十个县的山区或半山区。红瑶没有自己的文字,语言大致上可分为巴哼(pagg)语和优诺语两种。
红瑶是“莫瑶”的一个分支,“莫瑶”在
南梁至隋唐时期,已迁入现居住地。在宋代,中央封建王朝对红瑶实行羁縻统治,红瑶社会进入了封建社会。元明两朝在
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土司制度。
清代,通过“瑶老”等对红瑶基层进行统治。1933年以后,红瑶地区完全纳入到国家政权管理中。
农历六月初六是红
瑶族的晒衣节。在晒衣节当天,红瑶群众会集体晒红衣,并准备丰盛的筵席,举行“抬金狗”仪式。红瑶女性有蓄发和梳妆发型习俗。在晒衣节,红瑶姑娘会在河边梳洗长发。长发是红瑶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红瑶是“莫瑶”的一个分支。红瑶的称呼很晚才开始出现在文献当中。“莫瑶”在
南梁至隋唐时期,已迁入现居住地。在宋代,中央封建王朝对红瑶实行羁縻统治,红瑶社会发展不均衡,红瑶内部已经有“熟瑶”和“生瑶”之分。封建王朝在红瑶地区实行“以夷制夷”的政策,加速了封建化进程。红瑶社会直接由原始社会跨越奴隶社会而进入了封建社会。元明两朝在
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土司制度,桂
东北地区少数民族聚居较少,故未施行。明代出于军事镇压的目的,在
龙胜各族自治县所属的
义宁县等地设置土巡检。
清代时废,取而代之以更严厉的军事网络,但受制于山高林密的封闭环境、落后的交通,仍难直接统治红瑶基层,只能通过“瑶老”等对其基层进行统治。
民国时期,
中国国民党势力通过村甲政策向红瑶山区渗透,但也没有完全控制红瑶社会基层。这个时期,红瑶的传统领导“头人”“瑶老”虽然已开始出现分化,但仍在发挥重要作用。直到1933年桂北瑶民起义被镇压后,始将红瑶地区完全纳入到国家政权中。经济上,随着交流的增强和外来文化、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红瑶在生产工具的使用和制作、商业的发展等方面都有了一个大的飞跃。民族关系方面,红瑶与
汉族出现了通婚现象。
红瑶没有自己的文字。1958年,罗季光先生等语言专家组织力量,研制出《瑶文方案》(草案),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颁布执行。20世纪80年代初,原《瑶文方案》(草案)重新修订,创制了以勉语为基础的拉丁字母拼音瑶文。拼音瑶文由30个声母、130个韵母、8个声调组成,并于1987年起,先后在广西金秀、
田林县、
贺州市等地试行。拼音瑶文在红瑶地区一直没有试用、推广。红瑶通用汉字。
红
瑶族的语言大致上可分为巴哼语和优诺语两种。巴哼语又有巴哼和唔奈[mm“nai”]两个方言之分,优诺语又有优诺和优念(zou'nen")两个方言之分。
红瑶族以村寨为
居住单位,分散居住在东经108°~110°,北纬25°~28°之间黔桂湘接壤地带近二十个县的山区或半山区。主要分布地区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的三门、平等,和平、泗水、马堤、江底等乡,
融水苗族自治县的白云、安垂、大浪安太、洞头、滚贝、杆洞、怀宝、
清化粉,
三江侗族自治县的文界、老堡、同乐等地。
融安县、
临桂区两县也有为数不多的红瑶。
贵州省黎平县的滚董、顺化,
从江县的高忙等乡镇。
隆回县的
虎形山、
小沙江镇、磨塘、大水田等乡。
辰溪县、
溆浦县、
洞口县、
新宁县、
绥宁县、
城步苗族自治县、
通道侗族自治县。
此外,在越南北部
河江省北光县的
新郑市、新立、燕平,
宣光省沾化区的灵辅、右产、北产、红广,安山县的中山等乡的山区也有与红瑶相近似的族系,人数不多,有几千人。
农历六月初六是红
瑶族的晒衣节,又叫“
洗晒节”“
晒衣日”。在晒衣节那天,红瑶群众集体晒红衣,并准备丰盛的筵席,一家人共饮团圆酒、共吃团圆饭。除晒红衣外,晒衣节的另一个传统活动是红瑶姑娘在河边梳洗长发。红瑶姑娘的长发象征着富贵和长寿。在晒衣节当日,红瑶族还要举行“抬金狗”仪式。传说红瑶先祖为逃避战乱,坐船从北方迁徙到南方。在路上,先祖遇上狂风大雨,船被打翻了,随身物品包括粮食全被海水冲走了。绝望中,红瑶先祖在狗的尾巴上发现了一些谷物种子。红瑶先祖获得谷物种子后,种植稻谷,繁衍生息。因此,为了纪念狗取稻种的恩情,每年农历六月初六都会举行“抬金狗”仪式,以此形式来敬狗报恩。
红瑶女性有世代相传的蓄发和梳妆发型习俗。红瑶女子视头发为生命象征,坚信长发能带来长寿和吉祥,从青春期便开始承担蓄发护发的责任。通过代代相传,长发已成为了红瑶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2012年,“龙胜瑶族长发习俗”被列入
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红瑶妇女衣着有年龄讲究,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服饰色彩由鲜艳活泼的红色逐渐变为稳重的黑色。未出嫁的年轻女性上半身穿织衣,下半身为花裙或黑裙,所谓“织衣”便是整件衣服几乎以鲜红色的丝线用
织布机织出来;中年妇女穿“花衣”、花裙或青布裙,“花衣”半红半黑,织绣结合,以青粗布为底,用红、绿、紫等丝线在前胸和后背绣出别致的纹案;60岁以上的妇女则穿黑布上衣,仅在袖口或衣服边缘绣花,下身为青布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