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
王元,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5年9月至2011年11月,王元先后获得理学硕士和理学博士学位。2011年12月至2014年11月,王元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参与并主持了多项科研项目。2017年9月,王元在中国台湾参加“第七届国际猛犸象大会”,并担任大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次年,王元参加“纪念安徽繁昌人字洞遗址发现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王元的方向是第四纪哺乳动物与生物地层学研究。他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重要论文,同时是多个研究项目和基金的主持人或参与人,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
2023年,王元被评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2023年度青年研究员”。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99年9月至2003年7月,王元在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攻读学士,专业方向为第四纪地质学。
2005年9月至2011年11月,王元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深造,先后获得理学硕士和理学博士学位,专业为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王元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东田纳西州立大学(ETSU)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
工作经历
2011年12月至2014年11月,王元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期间积极参与并主持了多项科研项目。
2014年12月至今,王元晋升为副研究员,继续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
2024年10月14日,大连金州区骆驼山金远洞古生物化石产地发掘出的一具完整的犀牛颅骨,王元介绍,这犀牛头骨距今约160万年到180万年的犀牛头骨化石,该化石可初步鉴定为泥河湾披毛犀。
学术活动经历
在学术生涯中,王元积极参与了众多重要的学术会议与研讨会,包括:
2008年5月,王元参加“人字洞遗址发现十周年纪念会议暨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古人类-旧石器专业委员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并在会上作了关于“中国早更新世长毛鼠属化石的首次发现及其意义”的报告。同年9月,参加“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第11次学术年会”,并凭借“崇左市新发现的巨猿动物群”的报告荣获优秀学术报告奖。
2009年10月,王元参加“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及“纪念北京猿人第1头盖骨发现80周年国际古人类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一届亚洲第四纪研究学术大会”,分别作了关于广西崇左巨猿动物群及古人类研究进展的报告。
2010年5月,王元在韩国参加“The 1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Suyanggae and Her Neighbours”,分享了关于崇左市巨猿动物群新研究进展的报告。
2012年8月,王元参加了“Sino-African Forum of 古人类学”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第12次学术年会”,分别作了关于广西崇左巨猿动物群序列及东亚地区中华乳齿象综合研究的报告。
2013年5月,王元在俄罗斯参加“2nd ASQUA Conference”,作了关于中国北方晚新生代猛犸象类遗骸新发现的报告。
2014年5月,王元在希腊参加“VI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mmoths and their Relatives”,分享了关于中国晚新生代长鼻类遗骸新发现及研究进展的报告。
2016年4月至8月,王元分别参加了“International School of Quaternary and Prehistory in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第15次学术年会”,作了关于崇左市巨猿与人类化石的哺乳动物群序列及大连复州湾骆驼山哺乳动物群及古人类活动遗迹调查的报告。
2017年9月,王元在中国台湾参加“第七届国际猛犸象大会”,担任大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并作了关于中国北方晚新生代猛犸象类谱系时间序列研究进展的报告。
2018年10月,王元参加“纪念安徽繁昌人字洞遗址发现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作了关于安徽繁昌人字洞江南中华乳齿象化石的报告。
研究方向
第四纪哺乳动物与生物地层学研究。
社会职务
参考资料:
科研项目
参考资料:
论文著作
参考资料:
出版书籍
参考资料
王元.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2024-10-20
王元.中国科学院大学.2024-10-20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学术活动经历
研究方向
社会职务
科研项目
论文著作
出版书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