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柯记》是明代传奇剧本,
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剧中讲述了
东平县游侠
淳于棼酒醉后梦入槐安国(即蚂蚁国),被招为驸马,后任南柯太守,政绩卓著。公主死后,他被召还宫中,加封左相。权倾一时的他淫乱无度,最终被逐。醒来后,他被契玄禅师度出家。此剧通过梦幻写人生,揭露了朝廷的骄奢淫逸、文人的奉承献媚等,是一部讽世剧。该剧改编自唐传奇《
南柯太守传》,讲述了淳于与瑶芳公主的婚姻和政绩,以及他被诬陷、流放夺官的遭遇。最终,他顿悟万事皆空,世事无常,成为了一位出家人。
创作背景
在中国戏剧文学的发展史上,
汤显祖和他的代表作品“玉茗堂四梦”(又名“临川四梦”)(《
紫钗记》、《
牡丹亭》、《南柯记》、《
邯郸记》)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汤显祖(1550一1616),明代
临川区人。同当时大多数读书人一样,他早年竞逐于科举和官场。万历二十六年(1598),从浙江遂昌任上弃官归里。此后,他在临川度过了十八年漫长的乡居生活。在归隐乡居的最初两年,他完成了传奇《南柯记》的创作。
《南柯记》与他稍后完成的《邯郸记》一起被称作“二梦”,是
汤显祖在走过了坎坷的仕途,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彻底破灭以后,痛定思痛、冷静反省的产物。它与其稍早完成的代表作《
牡丹亭》同样具有惊世骇俗的力量,只是表现在不同的意义上。
主要内容
《南柯记》写淳于棼梦入蝼蚁之槐安国为南柯郡太守事。
剧情是:
唐朝东平县游侠淳于棼,武艺高强。因酒失去淮南军裨将之职。闲居扬州城外,庭前有古槐树一株,清阴数亩。他常与豪士纵饮其下。
一日,听说孝感寺
中元节中元节与盂兰盆节大会,有契玄禅师讲经,便前去听经。在经堂里,淳于棼见到三个美貌女子,见她们先后送给禅师金凤钗一双,通犀小盒一只。淳生看此物奇异,因与她们搭讪。其一位说:“我有妹子正在青春妙龄,这凤钗犀盒是她附寄的。”淳生听后,怦然心动。
原来这三个女子并非真人,乃是蝼蚁所化,是淳家庭前槐树洞穴里的蝼蚁国的国嫂
灵芝夫人、国王侄女
琼英和仙姑上真。她们奉了国王之命,趁孝感寺讲经,四方士子云集之机,来为国王的女儿瑶芳--金枝公主选婿来的。
三人见淳生风流多情,回去报知国王、国母,国王准奏。
淳于棼听经归家后寂寥无绪,便招市井人溜二、沙三饮,烂醉入梦。忽听车铃响,一辆四
野牦牛车停在榻前,两名紫衣使者扶淳上车,向古槐穴下驶去。不一会到国门,见城楼上书“大槐安国”。
淳进门下了车,右相段功引他上殿驾,在殿前却遇上了故友
周弁,田子华。原来槐安国王知他与周、田友善,特把他二人接来,一个任司隶,一个任赞礼。淳于棼见了国王,国王当面许婚,淳于棼做了驸马。
槐安国邻国檀萝国,屡犯南柯郡,而南柯郡守不理政事。国王命
淳于棼接任南柯太守,又让周弁、田子华分别为南柯司宪、司农,协理南柯。淳到南柯,边事平宁,让民休养生息,为守二十年,政绩卓著。公主生了二男二女。
南柯地方炎热,公主怕热,身体又不好,淳于棼为她在□
江西省畔造一避暑瑶台。檀萝国四太子早已垂涎公主美色,听说公主在离郡偏远的瑶台避暑,便率兵攻打瑶台。公主闻讯,一面派儿子去南柯报信,一面派人守台。太子围攻势急,叫公主上城答话。公主无奈扶病上城,见太子无礼,十分恼怒,又被太子一
箭射中头盔金凤钗。正危急之时驸马带兵赶到,杀退了贼兵,把公主接回南柯。
丞相段功妒嫉驸马政绩,在国王面前进谗,建议招驸马还朝。国王传旨,升驸马为左丞相,即日还朝,令田子华领南柯郡事。因公主又惊又吓,病情渐重,逝于还朝路上,国王赐葬于蟠龙岗。
淳在南柯二十年,朝中权贵尽受其贿,加之淳又身为左相,权贵尽与之交结。
琼英郡主,灵芝夫人和上真仙姑,都是无夫之女,慕淳之风流,三人日夜之与交欢。这时,国人上书国王,言有大害将临槐安国,犯牛女虚危之次。段功趁机进谗,言一切都应在驸马身上。国王听了段之言,即夺了
淳于姓官职,令其归故里。
临行前,
淳于棼求见儿女来见允,且乘的是秃牛单车,一失昔日荣耀。牛车
爱新觉罗·载淳出了洞穴,到了家门,紫衣使者推淳于榻上,且高呼“淳于棼,快醒来。”淳于棼醒来,原是南柯一梦。
这时淳把梦境讲给溜二、沙三听,又一同到槐树下察看。见树下有大洞,掘之见一蚁,按迹细寻,一一皆合梦境。这时,骤雨忽至,三人避雨回来,蚁儿已不知去向。淳于方悟槐国大害乃是此风雨。
这天,契玄禅师广做水陆道场,淳于棼也清斋燃指,祈请亡父升天,妻子瑶芳升天,槐树安一国升天。这时,忽见一道金光,天门洞开,天人传报,槐安国五万户同时升天,
淳于棼亡父也现身升天。
段功、
周弁、田子华、国王、国母、
琼英、
灵芝、上真仙姑也都现身升天去了。
最后瑶芳公主现身,两人诉说了二十年的恩爱,临别前,公主告诉淳于棼必经加意修行,方可与她重为夫妻。而淳于棼拉住公主不放,这进契玄禅师用无情剑将两人劈开,又让淳于棼看二十年前定情物。淳见手中的
金钗却是一枝槐枝,玉盒原是一槐荚子,才悟到四大皆空,忽然双手合十不语。契玄禅师令敲动钟,原来淳于棼已立地成佛了。
创作来源
汤显祖的“玉茗堂四梦”均取材于唐人传奇或《太平广记》所引录的笔记小说。《南柯记》的题材来源是唐人
李公佐的传奇小说《
南柯太守传》(见于《太平广记》卷四七五引《异闻录》,题《淳于棼》)。剧中的男主人公
淳于棼曾以武艺任淮南军裨将,因使酒失主帅之心,弃官归里。他宅院里有一株古槐。一天,他在禅智桥边酒楼里喝醉,被僮仆扶归,卧于堂前东廊下。忽觉有人呼唤,原来是槐安国的使者,迎他去做驸马。数月后他任职于槐安国的南柯郡。
任南柯太守的二十年中,他施德政,行教化,克己为民,兴利除弊,使得原先风气颓败、政事废弛的南柯郡,变成“雨顺风调”之地,呈现“民安国泰”的景象。因政绩卓著,淳于棼罢郡还朝,进居
丞相之职。公主死后,他身处的政治环境日趋险恶。右丞相妒他“威权太盛”,向国王进谗言。他自恃驸马的身份和治南柯郡的盛名,不再谨慎自律,以至放纵无度,终致被遣归家。
淳于棼忽然醒来,环视四周,庭院、卧塌、持酒的僮仆、濯足的客人……一切如故;日正西沉,东窗下余酒尚温。美妻娇子,荣华富贵,赫赫政绩;世态炎凉,明争暗斗,恃宠骄纵……二十多年的欣喜悲哀,都留在南柯一梦中。他立即掘开古槐树根,见有大穴以及通往南枝的小穴,其中有形似城郭宫殿、土城楼台者,群蚁处其中,井然有序。方醒悟所谓槐安国、南柯郡者,即在此中。
最终,淳于棼幡然醒悟一一万象皆空。遂度脱众蚁升天,立地成佛。
作品特点
包括《南柯记》在内,
汤显祖的“四梦”都是以梦境写人生,以虚幻写现实。一般说来,汤显祖的剧作以浪漫的艺术想象,绮丽的文笔和深的人文精神,在当时的剧坛超迈群伦,产生了震撼凡俗的冲击力。与汤显祖同时的曲论家
王骥德(?一1623)评论他的剧作“婉丽妖冶,语动刺骨。”(《曲律·杂论》)这是就汤显祖剧作的总体风格及语言特色而言。
但是,《南柯记》在汤显祖的剧作中有鲜明的特色。“四梦”虽然都写梦,但惟有《南柯记》中的意象最为奇特。它以超现实的蝼蚁王国作为戏剧主人公活动的主要环境,作为剧作家言志抒怀的主要依托。但是,
汤显祖在艺术形象的选择和塑造上,并不立足于形象的奇特,不强调蝼蚁的自然特性,而是着眼于蝼蚁王国深刻、形象的比喻意义。
也就是说,《南柯记》并不通过艺术形象的夸张变形来显示其艺术力度和效果。剧作大部分篇幅描写梦境,但是对梦境的表现自然平实;虽然梦境中是蝼蚁王国,但其中的人和蚁,行为举动均依据人情之常。从艺术形象的塑造,也可以看出剧作家借寓言式故事的酒杯,浇胸中之块垒的初衷和匠心。
再者,《南柯记》一改
汤显祖语言绮丽华美的风格,代之以本色淡雅的文笔。汤显祖在一封给友人的信中说:“二梦已完,绮语都尽。”(见《答罗匡湖》)可见《
南柯梦》在艺术风格上的本色,是汤显祖有意的追求。《南柯记》中,即使是比较雅的曲词,也没有《
牡丹亭》中许多
曲六乙的那种华美和俏丽。
以第二十五出《玩月》中的两首曲词为例:“破齐阵”:“绕境全低玉宇,当窗半落银河。月影灵娟,天临贵婿,清夜暂回参佐。同移燕寝幽香远,并起鸾暮霭多,何处似南柯?”这段曲词之后,是一首“普天乐犯”:“光华,城一座,把温太真装砌的嵯峨。自王姬宝殿生来,配
知府玉堂深坐。瑞烟微香百和,红云度花千朵。有甚的不朱颜笑呵?眼见的眉峰皱破。对清光满斟,一杯香糯。”这出戏写
淳于棼陪公主离开南柯郡到瑶台避暑,正值月之十五,二人在
玉石筑的高台上赏月。公主因身体欠佳,远离南柯,心生惆怅,淳于棼劝她对月开怀,尽享美景。
曲词描写月夜景色和主人公的心情,虽然文词典雅,也用典,但意象明朗,抒情畅达,没有费解之处。《南柯记》中更多的曲文可谓明白如话。例如第二十四出《风谣》中有:“清江引”“紫衣郎走马南山下,一轴山如画。公主性柔佳,驸马官萧洒。俺且在这里整仪容权下马。”“孝白歌”“征徭薄,米谷多,官民易亲风景和。老的醉颜,后生们鼓腹歌,你道俺捧灵香,因什么?”后一首曲词常被引用,是因为从中可以看到
汤显祖憧憬的理想社会之一斑。从语言风格的角度看,《南柯记》中的这类
曲六乙确是繁华落尽,尽显清淳,但又颇有情趣,不流入俗白。让人感受到汤显祖的清新淡雅的语言风格的特殊魅力。
另外,在剧作的结构上,《南柯记》虽然长达四十四出,而且描写尘世、佛界与蚁国三种戏剧情境,刻画了自然的、以及超自然的多重人物关系,剧情在佛界与俗世,人间与蚁国之间几度转换,人物在虚幻与真实之间交替出现,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但不生枝蔓,不显延宕,松紧有致,一气呵成。正如
王骥德所评论的:“至《南柯》、《邯郸》二记,……其掇拾本色,参错丽语,境往神来,巧凑妙合,又视元人别一蹊径。技出天纵,匪由人造。”(《曲律·杂论》)一部长篇传奇,结构上可以给人以既“巧凑妙合”,又不显繁复、不觉人工斧凿、水到渠成的感觉,原因之一是这个剧的主体部分采用单线结构,不像当时许多才子佳人题材的传奇,离不开双线的套路;而且,许多出戏都很简洁,所以剧情进展利索、畅达。再者,剧作家注意运用暗示、铺垫、呼应等手法,所以,戏剧情境的转换不显突兀。例如从第二出《侠概》起到第十出《就徵》,这九出戏依次循环写人间、蚁国和佛寺三界。《就徵》开始,
淳于棼入梦,直到第四十二出《寻寤》梦醒,三十多出戏全部写蚁国。第八出《情著》里,契玄老僧暗示了淳于棼的结局,到第四十三出《转情》中仍由契玄予以点破,与前面形成呼应。
《南柯记》问世后不久,有些单出就被选入当时刊刻的戏曲折子戏选集中。如万历年间刊刻的《
月露音》中收录了《尚主》、《之郡》、《诱》、《生恣》等;明代
崇祯年间(1628一1644)刻本《怡春锦》中收有《就徵》和《玩月》,这说明这些折子戏一度在民间很受欢迎。另外,有些《南柯记》折子戏名目出现在
清代宫廷演戏档案中,例如《穿戴提纲》、《内学昆弋戏目档》等剧目档案,录有《瑶台》、《花报》和《点将》三个单折,《昆弋腔杂戏目录册》录有《瑶台》等等,可见在清代宫廷里,《南柯记》中这三个折子戏演得最多。
作品评价
“
南柯一梦”故事的主旨不难理解,它生动地阐释了“人生如梦”这一中国文学历史上古老的主题。在古代文人笔下,以梦境喻人生,其意旨是否定向来被崇尚、追逐的修身养性、克己治国的人生目标的意义。这常常表现为两层含义,一是对达到这一目标之可行度的怀疑,二是对追求这一目标的价值的否定。
唐朝李公佐写《
南柯太守传》,就是“假实证幻”(见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九篇),表达了对追逐高官厚禄的蝇营狗苟之徒的蔑视和嘲讽。有如《南柯太守传》结尾的“赞曰”:“贵极禄位,权倾国都,达人视此,蚁聚何殊。”
汤显祖采用这一故事创作《南柯记》,基本意旨没有改变。他在《南柯梦记题词》中说:“嗟夫,人之视蚁,细碎营营,去不知所为,行不知所往,意之皆为居食事耳。见其怒而酣斗,岂不吷然而笑曰:‘何为者耶?’天上有人焉,其视下而笑也,亦若是而已矣。”应该说,共同的“人生如梦”的主题背后,是每个文学家极其个人化的人生感受和对现实的认识。《南柯记》以蚁国喻人世,剧中主人公最终断然唾弃尘世,是汤显祖弃绝仕途的决绝态度的写照。期望,奋争,碰壁,一而再,再而三……几经挫折,无能为力,
汤显祖最终放弃了努力。
汤显祖早年与当时的大多数文人士子一样,饱学诗书,对科举入仕充满热情,对政治清明有热忱的期望和宏大的抱负。所以,他几次三番赴考,直到万历十一年(1583)得中
进士。万历十九年(1591),其时他已在南京任职近十年,对官场的种种弊病耳闻目睹,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他向朝廷上了《论辅臣科臣疏》,历数时政的弊端,实际上对万历皇帝的一些决策也有所非议。这使他的从政生涯遭受了致命的打击,再也没能东山再起。被贬
徐闻县,后升任遂昌县令,这期间他还没有改变积极的人生态度。任遂昌县令(1593一1598)的五年,是他一生中实践经世济国抱负的惟一机会。五年里,他实施以人为本的治理方针,创办学校,兴教劝学,扶持农耕,
除夕纵囚,抑制豪强等等,赢得了遂昌人民的尊敬信任和长久爱戴。但是,他一己的自律奉公,忠于职责,影响、改变不了官场上钻营逢迎,倾轧构陷,营私舞弊,贪污腐败的风气。最终,他选择了放弃仕途竞逐,弃官回乡。
所以,《南柯记》对人生如梦的慨叹,是痛切的人生经历带给他的,是以他一生的
政治实践为沉重代价。表达的是看透世事后的愤懑、失望和无奈。长达四十四出戏的《南柯记》,其中对于作为现实的影像的蝼蚁王国一一槐安国及南柯郡,以及
淳于棼在其中升迁沉沦的描写,无疑比仅近四千字的唐传奇细致真切。正如同时代的学者
袁宏道(1568一1610)在《邯郸记总评》中所说:“‘一切世事俱属梦境。’此于《南柯》,可谓发泄尽矣。”
《南柯记》中寄寓丰富而深厚,很容易引起人们对现实社会的联想。虽然讲佛论禅贯穿全剧始终,以致明末人
王思任(1575一1646)认为:“《邯郸》,仙也;《南柯》,佛也;《紫钗》,侠也;《
牡丹亭》,情也。”(见《批点玉茗堂牡丹亭词叙》)但是很明显,《南柯记》的内涵远不止一个“佛”字所能概括。如近代学者
吴梅所说:“所谓鬼、侠、仙、佛,竟是曲中之意,而非作者寄托之意。”(《四梦总跋》)剧中,第二十四出《风谣》中对南柯郡“征徭薄,米谷多,官民易亲风景和”、“仁风广被”的景象的描写,无疑是剧作家对美好和谐社会的怀想;第二十一出《录摄》中对“大明律”讽刺,第二十五出《玩月》中对孔子之道教化功用的疑惑,第四十出《疑惧》中对君心莫测的感叹,体现剧作家对现实政治以及当时的主流
意识形态的反省和批判。剧中描写
淳于棼,无论是在人间的
广陵郡,还是在虚幻的槐安国,他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都立足于尘世,立足于人之常情。直到最后一出戏《情尽》的前半部分,淳于棼也没有放下对父亲的怀念,对南柯郡百姓的牵挂,对妻子的思念,甚至还有对曾经善待他的槐安国的国王和王后的感戴。
从剧中的描写看,淳于棼从世俗人情中退步抽身十分艰难,这都增强了剧作的现实色彩。再者,淳于棼在现实中就有由武将而免职、以至落魄纵酒的失意的经历。到槐安国,又经历了从
知府升任
丞相、权势日盛到被罢官、失去恩宠、被遣回乡的落差很大的境遇。他自己的处世态度,有从勤谨治郡到恃宠放纵的巨大反差。这都表现出剧作者种种复杂的感受和意识:人生的不可预料,身不由己;人性的不可理喻,变化无常;世事的神秘莫测,不可抗拒等等;总之,对人生难料的迷茫,对人性无常的困惑,对世事荒谬的义愤等,都包蕴在戏剧人物的命运中。在
汤显祖的时代,他亲眼看到了太多惊心动魄的人间活剧。
影响最大、最令人莫衷一是的,莫过于发生在当朝帝王和首相身上的变故。万历皇帝(1563一1620)从一个谨慎勤勉的君王变得荒淫懈怠,不理朝政;
张居正(1525一1582)从国之栋梁,如日中天,到罪不容诛,累及满门。万历五年(1577)和万历八年(1580),汤显祖曾两度赴京会试,当时的首相张居正和其次子
张懋修先后派人致意接纳,都被他谢绝,致使他名落孙山。而至万历八年,他已是四次会试落榜。他被贬到徐闻后,遇到流放此地的张修,当初的科场冤家穷途相见,前嫌尽释,“握语雷阳,风趣殊苦”。(《寄江陵张幻君》)现实的荒诞以至荒谬,都时隐时显、或浓或淡地折射在《南柯记》中。
但是无论怎样,契玄老僧的讲法在《南柯记》中前后呼应,是全剧的结构线索。剧的最后,借
淳于棼之口,说出了全剧的题旨:“人间君臣眷属,蝼蚁何殊?一切苦乐兴衰,南柯无二。”《南柯记》在无情地揭示了人世间的一切均不可靠,人对功名利禄的追逐毫无意义以后,指出的精神出路是:出世成佛。这一点是唐传奇《
南柯太守传》中所没有的。这个结局,彻底瓦解了那个时代人们普遍尊奉的以修身养性、高官厚禄、光宗耀祖为追求目标的人生观,也深刻质疑当时普遍崇尚的以修身治国为理想人生的价值观。人生的意义最终归于虚无。不可否认,“人生如梦”是《南柯记》的落脚点,只是我们不能忽视其中丰厚、深刻的现实内涵。
作品影响
《南柯记》有不少版本流传。郑振铎(1898一1958)曾说,“
汤显祖四梦”中,“于《还魂》外,此曲刊本独多。”《南柯记》约有九种版本今存。本书英译所主要依据的
钱南扬的校点本(1978年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就是以明代毛晋汲古阁校刻本为底本,与明万历刻本《南柯梦》、覆刻清晖阁本《南柯记》、明崇祯年间独深居本《南柯梦》、
清代竹林堂刻本《汤义仍先生南柯梦记》等版本对校,共利用了五种版本。
由此可见,《南柯记》诞生后,不仅剧本不断被重刻、复刻,是文人士大夫们案头的珍品,而且其中的一些折子戏经常在民间和清代宫廷里演出,这证明了《南柯记》历久不衰的文学魅力和艺术生命力。
日本汉学家
青木正儿在他的著作《
中国近世戏曲史》中,首先将
汤显祖与
英国戏剧家
莎士比亚相提并论:“显祖之诞生,先于英国莎士比亚十四年,后莎氏逝世一年而卒(笔者按:此说有误,实际二人系同一年去世),东西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亦一奇也。”确实,汤显祖的剧作无论是就其人文精神的深度和广度看,还是从其艺术上所达到的高度看,都无愧于世界性的声誉。但是,大概因为汤显祖的剧作篇幅长,曲词较为典雅华丽,被译成西方文字的时间较晚。而篇幅较短,文字相对质朴的
杂剧,早在18世纪30年代就有剧本被译成西文。1735年出版的
杜赫德(JeanBaptisteDuHalde)主编的《
中华帝国全志》中,收入了
法国传教士
马若瑟(Fr.JosephdePremare,1666一1736)翻译的《赵氏孤儿》法文节译本。这是中国古典戏曲传入
欧洲的起点。其后,《赵氏孤儿》才陆续有了
德语和英文译本。而
汤显祖的剧作,直至20世纪30年代,才有了《牡丹亭》的德文全译本,英文译本则只有《
牡丹亭》中的单出《
春香闹学》。而且,早期欧洲汉学家翻译中国古典戏曲剧本,常常删去曲辞。这从对中国古典戏曲介绍的角度看,十分不妥。
因为中国古典戏曲剧本从结构组织到意蕴的传达,都是以曲辞为核心。剧曲与散曲一样,与源远流长的古典诗词一脉相承,继承了中国古代韵文的深厚传统。所以,在古代剧作家心目中,戏曲
曲六乙是剧本的支柱和精华。1980年,美国汉学家白之(CryilBirch)的《牡丹亭》英文全译本出版,近些年,国内学者和翻译家相继将
汤显祖的另几个作品翻译出版,本书的英译者张光前先生早在1994年就将《牡丹亭》全文英译出版面市,2003年继续完成了《南柯记》的全文英译
并交由
外文出版社出版。今天,这个英译本《南柯记》将纳如“大中华文库系列”出版,这对于促进汤显祖这位与
莎士比亚同时代的伟大的中国戏剧家被更广大的世界认识和了解,让中国古代优秀的戏剧作品被世界更多的人接受和欣赏,无疑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