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洞
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的景点
清源洞,亦名纯阳洞,是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山海大观"意境区内的主要景点之一。
清源洞位于清源山顶峰,系清源山三十六岩洞之首,十人称之为"第一洞天"。进山门顺石阶而上左侧立有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068年)纪德碑一方,上刻:"泉山之句载于汉书,故以名州清源是也。四方宾客,本州岛士庶,乐慕名胜,游览不绝……
简介
清源洞,亦名纯阳洞,是清源山风景名胜区“山海大观”意境区内的主要景点之一。清源洞位于清源山顶峰,系清源山三十六岩洞之首,十人称之为"第一洞天"。进山门顺石阶而上左侧立有明万历三十六年(1068年)纪德碑一方,上刻:泉山之句载于汉书,故以名州清源是也。四方宾客,本州士庶,乐慕名胜,游览不绝……
景观
清源洞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有观空楼、佛祖殿,裴仙祠等建筑。相传南宋绍 兴年间,有裴道人因追赶一条伤害生灵的巨蟒到此,见巨蟒遁入洞中,遂覆以石,坐化于洞口,使巨蟒不能复出为祸,故此洞又名"裴仙洞"。洞顶岩石,山藤攀挂,古色苍然。洞顶原建?quot;千峰紫翠亭",现只留下"蜕岩",羽化登仙","有仙则名"等历代石刻数方。在清源洞的长方形台地原址上,1998年重建了裴仙祠,观音殿和文昌阁。
中峰绝顶的岩石上,有康熙帝六年(公元1667年)三韩曾延孔的"山海大观"石刻。明蔡清诗云:"一上第一山,自觉众山小"。真可谓山海奇观,一目了然。
清源洞下方不远处,有明代抗倭名将俞大题刻。俞大猷(1503~1580年),字志辅,号虚江,泉州人,一生军伍40余年。因抗击倭寇,抵御外侮,功勋卓著,威名远扬,累官都督,与戚继光同为抗倭英雄,史称"俞龙戚虎"。后俞大猷功成引退,在石壁上亲笔题?quot;君恩山重"四大字。此石为俞大猷少年时在此读书,翻腾跳跃,训练武功之地,又称"练胆石"。在东峰古道的石壁间,尚刻有俞大猷驱逐倭寇,收复莆田市的记事石刻一方,是明代抗倭的珍贵史迹。
清源洞的左峰,亦名东岩。其旁是遵岩,因唐朝僧人可遵居此故名。可遵建有三塔,遗址尚存。"嘉靖八才子"之首的王慎中曾在遵岩读书,并著有《遵岩集》。明万历已酉(公元1609年)泉州市太守姜志礼在岩面上手书"百丈坪"三大字,其岩石面宽阔平坦,亦为俞大猷练功习武之地。
凤羽清源洞
清源洞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凤羽乡境内,凤羽天马山的南端,距县城二十三公里,乘车可以直接到达洞外约500米的地方,三面环山,为古代凤羽湖泄后流露的岩溶洞。据《 重修邓川州志》 卷三中载:“清源洞,凤羽东麓,其水逆流入浪,渡邓入洱,洞内石门、石柱、石桌、石佛,千态万壮,不一而足”。又据《 浪弯县志略》 载:“清源洞山(旧云南通志)在县西南四十里,洞中有水,上承岩滔,清韵如琴(一统志)洞深不可测,中有石田、石床、石棉石莲、石兽之类,石笋倒悬,五色毕其泉,即凤羽河上源也”。在石洞上方,刻有“清源洞”三字,为邓川御史杨南金手笔。清源洞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洞内漆黑,伸手不见五指,游人需备有照明设备和蜡烛方能进洞,洞内石头大都以钟乳石形成,洞内分上、中、下三层,其内均有错综复杂的若干小洞,各个洞中的石笋、石兽、石慢、石林奇形怪状,千姿百态,极为壮观,游至半里许,忽观宽敞,中有石田、石洞,再往里游,景致别呈异样。淙淙的细流在洞内通过,据传此洞一直通到邓川的漏邑村。洞内气候冷凉、成群,因漆黑和气候诸原因,勇其全貌者甚少。徐霞客曾游于此地,并“燃松明”进入洞内,作有《游青源记》,在《浪弯县志略》和《 徐霞客游记》 上可找到此篇文章,文中曾写道,“导者二,一人负松明一筐,一人燃松明为炬以入,但未必观其全貌”,其它的许多游客亲眼目睹了清源洞奇观,无不惊奇的。
古时至今每年农历六月十三为清源洞会期,届时附近村落男女老少群集祝会,意在祈祷丰年,场面极为热闹,到会的人,以游洞为荣幸。
清源洞外有一股清澈透底的溪水经久不息的流过,水质甘甜,是凤羽河的发源地,灌溉着凤羽坝一大片良田,群众能够直接受益。洞的周围树木繁茂,山涧流水潺潺,四季鸟语花香,清幽雅静,近年来当地老百姓还筹资在此依山傍水建造了龙王庙。
为充分保护和开发清源洞资源,清源洞于90年代就被列为“西湖省级风景名胜区景点”,并在清源洞附近建立了“清源洞保护站”,这里是旅游观光的处所,也是考察,探险的好去处。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简介
景观
凤羽清源洞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