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科学院(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是
河南省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位于中国河南省
郑州市花园路116号,前身是始创于1909年的河南省立农事试验场。现任院长是
张新友。
1929年,
河南省建设厅将
开封市原有的农、林、蚕等机构合并,改为河南省农林试验总场。经过多次更名,于1985年1月改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1989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研究所增设农药试验厂。2003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与
河南高科技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2006年1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被授予“全国农业科普先进集体”称号。2009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与
新乡市人民政府签订院市战略合作。2011年,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主持的“河南省耕地质量分区评价及可持续利用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验收。2014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与
虞城县人民政府共同举行院县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2016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被评为全省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先进单位。2018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与中共河南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联合成立“河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2020年12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中心入选“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2022年5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兰考分院在
兰考三农职业学院举行揭牌仪式。2024年4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6个农作物新品种入选2024年农业主导品种。
截至2024年7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设24家直属事业单位,9个内设处室,研究领域涵盖小麦、玉米、花生、大豆、芝麻等主要粮油作物,蔬菜、
园艺、烟草、食用菌、中药材、林业、水产、
桑蚕等特色产业,畜禽养殖与疫病防控,植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等,该机构现有在编在岗职工921人,其中研究员129人、副研究员349人、博士346人,编外聘用科研助理559人。
历史沿革
1909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的前身“河南省立农事试验场”创立。1929年春,
河南省建设厅将
开封市原有的农、林、蚕等机构合并,改为河南省农林试验总场。1950年11月,更名为河南省农业试验场。1958年,河南省农业试验场改为河南省农业科学研究所。次年9月,河南省农业科学研究所改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1962年9月,省直机关精简机构,河南省农科院改为河南省农业科学研究所。1963年1月,恢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文化大革命”期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撤销。1972年4月,成立河南省农林科学院。1985年1月,
河南省农林科学院改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1989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研究所增设农药试验厂。
2003年4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与
河南高科技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2006年1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被授予“全国农业科普先进集体”称号。次年,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获得“省人事代理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9年7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与
新乡市人民政府在新乡市国际饭店举行了院市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次年11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与
周口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是该院继
安阳市、
驻马店市、
濮阳市、新乡和信阳之后,第六次与市级政府签订院市合作协议。2011年4月,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主持的河南省重公益性科研项目“河南省耕地质量分区评价及可持续利用研究与应用”项目通过验收。次年4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在新乡市组织召开合作共建农业科技成果综合示范县暨农业科技促进年科技服务活动启动仪式。2014年11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与
虞城县人民政府共同举行院县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2016年2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被评为全省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先进单位。次年10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与
新乡市人民政府在新乡市举行院市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2018年2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与中共河南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联合成立“河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研究中心设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2020年12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中心入选“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次年5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在
原阳县太平镇水牛赵村挂牌“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村”。2022年3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分子育种研究院、小麦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以及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等6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共建周口国家农高区现代农业小麦综合试验中心。同年5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兰考分院在
兰考三农职业学院举行揭牌仪式。2024年4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小麦品种
郑麦379、郑麦1860,花生品种
豫花37号,芝麻品种豫芝ND837、豫芝NS610,玉米品种
秋乐368共6个粮油品种入选2024年农业主导品种。
机构规模
组织机构
截至2024年7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设24家直属事业单位,9个内设处室,研究领域涵盖小麦、玉米、花生、大豆、芝麻等主要粮油作物,蔬菜、
园艺、烟草、食用菌、中药材、林业、水产、
桑蚕等特色产业,畜禽养殖与疫病防控,植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等,在业务上指导18个省辖市级农业科研院所、30个县级农业科学试验站。
参考资料:
人员规模
截至2024年7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现有在编在岗职工921人,其中研究员129人、副研究员349人、博士346人,编外聘用科研助理559人。先后培养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中原学者7人、
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6人,100余人次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等国家级人才称号,140余人次获得省管专家、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省级人才称号,现聘有7名“河南省特聘研究员”。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拥有首席科学家2人,岗位科学家20人。全院有19个省部级创新型科技团队。先后获得“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全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先进集体”“全国农业科普先进集体”“全省农业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
行政管理
数据截至2023年9月,参考资料:
主要职能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主要职能任务是:根据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开展农业科技创新,解决农业生产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科技服务,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开展农业科技知识传播与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0月官网显示,参考资料:
学术资源
截至2021年2月,
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是河南省最大的农业科技文献与信息服务机构,现有藏书(包括资料)28万册。中外文现刊600余种,电子文献500余种。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以农业、生物为主体的多类型、多载体的馆藏体系。馆内现设中、外文期刊阅览室、典藏流通部等为开架半开架服务,并向社会开放,院内外读者只需办理阅览证或借书证,便可借阅所需资料。图书馆购买了“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全文)”“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
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ABI”“AGRIS”“AGRICOLA”“万方外文文摘数据库”等多个中外文数据库,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联机查询。
学术刊物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7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形成了一批优势研究领域,小麦、
玉蜀黍属、花生、芝麻等主要农作物遗传育种,动物疫病快速检测等领域的研究水平处于中国前沿,花生远缘杂交育种技术、芝麻基因组学研究跨入世界领先行列,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培养了一批科技领军人才,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河南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科技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共主持获得国家科技奖励4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
一等奖3项、
二等奖2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获得省科技奖励
特等奖1项、一等奖40项,获得国家科技奖励数量在
河南省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中位列第一。
注:仅收录部分
注:仅收录部分
文化精神
院徽
口号
团结创新、求实奉献。
社会责任
向“农业专家大院”捐赠图书、电脑等物品
2005年4月22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人事教育处、科技开发处、党委办公室等单位发起了向专家大院捐赠书籍、物品活动。全院各党支部和广大党员群众捐赠物品送到院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指定的装车地点。截止到25日下午,各单位共捐赠科技图书2245本、报刊1200份、电脑5台、桌椅柜子50张。
开展“四送一助力”专项行动
为助力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积极开展“四送一助力”专项行动。2021年8月,时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直属单位党委书记张勋带领院直各单位党员志愿者来到
郑州市公安局高新分局,送去了医用外科口罩10000只、干手消毒凝胶288瓶、防疫清凉包30箱、牛奶20箱、
快餐面20箱和矿泉水40箱等价值2万余元的疫情防控物资。
获得荣誉
相关事件
2021年4月28日上午10点40分左右,
河南省郑州市花园路农业路交叉口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内一工地突发大火。2021年4月28日上午11点,工地大火基本扑灭。
参考资料
院领导介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202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