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第六巡视组组长王正福在向
河北省反馈巡视情况时,首次提出了抵制“山头主义”的表述。
“山头主义”指向一些地方缺乏党内民主,对“一把手”的监督制约机制存在漏洞;架“天线”、搞“勾兑”等揭露出一些地方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问题不少;“小贪巨腐”“能人腐败”揭示出当前基层
权力寻租机会多、空间大、监督缺位,已经严重损害百姓的切身利益。
2014年10月30日,中央巡视组陆续向
上海市、河北和
江苏省等三地领导班子反馈巡视情况。在中央巡视组反馈中首次出现抵制“山头主义”的字眼。
中央巡视组向
河北省指出,个别领导干部搞团团伙伙,并与企业老板结成利益纽带的现象值得关注。建议河北省严格党内生活,坚决抵制政治上的
自由主义、山头主义,有针对性地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
“山头主义”现象并非河北独有。
广西壮族自治区一些领导干部任人唯亲、搞“小圈子”,
黑龙江省存在重人情、拉关系、不讲原则的风气,江苏一些领导干部与老板之间保持相对稳定的关系圈子,进行封闭式权钱交易,这都是本轮巡视发现的新问题,实质都是“山头主义”的某种表现。
“山头主义”也出现在基层腐败之中。庄德水指出,例如在一些村落之中,黑社会化、家族化的表现十分严重,需加强对“村官”权力监管,防止“村官”变“
村霸”。
有的喜欢当家长式的人物,把个人等同于组织,重大决策既不科学又不民主,搞“一言堂”;有的各自为政,把分管领域当成“私人领地”,把下属变成自己的“家臣”,内耗严重,形不成合力;有的只对领导个人负责而不对组织负责,把上下级关系搞成人身依附关系。
2013年8月,
湖北省嘉鱼县官桥镇白湖寺村原党支部书记
周松林因贪污挪用公款被查处,6名村干部也被“一锅端”。媒体报道披露,周松林依仗其家族在当地的影响力,让村委会成了他的“一言堂”。经查,周松林等人违纪违法资金数额达140余万元。
2014年7月6日,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课题组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有的领导干部在选拔任用干部上讲圈子、搞山头;有的为‘留后路’,违规提拔秘书和身边工作人员等等。”3天之后,中纪委常委、监察部副部长姚增科在做客中央纪委在线访谈时指出:个人主义、
自由主义滋长,组织纪律松弛已经成为党的一大忧患。
2014年3月,谷俊山由军事法院提起公诉后,军事科学院军队建设研究部副主任
公方彬曾指出,“他在自己管辖领域和范围内拉帮结派,搞利益同盟。”
在
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看来,在诸多落马的“大老虎”之中,搞“山头主义”的表现并不鲜见。“在形成一定的特殊利益集团之后,把某个行业和部门当成自己的‘自留地’,外人无法在其中立足,从而把国家的资源占为己有。”而伴随着“家长式”人物落马之后,曾经围绕在其身边的干部也相继被查。
“山头主义”生存土壤必须全力予以铲除。文章指出,党内的“山头”一旦形成,便会表现出独立性和分散性,从而致使组织涣散、纪律松弛,导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山头主义”存在的根源在于权力监督制约体系不完善,尤其是人事权缺乏制约监督机制,要想清除“山头主义”的流毒,还要施以法治药方。权力关进了笼子,就难以形成权力福利的聚合力,就难以形成“山头”;所有的工作走上了法治轨道,小团体就难以形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