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州之战
瀛州之战
瀛州之战是成刚小说《最大帝》中的一个重要战役,它不仅是北国内部冲突的一部分,还涉及到了南北两个主要军事和政治集团之间的斗争。
历史背景
瀛州之战是在北国内部冲突的基础上展开的,同时也是南北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之间的一次较量。这一战事围绕着昌奴王之后的地位问题展开。在瀛州之战之前,呼延粹曾提出过一些看法,他认为尽管瀛州地理位置优越,但这可能使军事集团过于依赖南梁刘仪的支持,从而失去应有的进取心。然而,他的建议遭到了慕容陟之子慕容宓的嘲讽,后者的一句“昌奴太子胆裂矣”让局势转向了慕容阶一边。这个事件反映了呼延粹这位亡国之君的悲剧命运,即便他有能力,但在他人屋檐下也无法自主发言。因此,呼延粹的良好建议被无情地驳回了。
交战双方
瀛州之战的双方分别是河西地区的慕容阶和辽东地区的慕容陟。慕容阶因被封为甘泉王而在河西地区被称为河西慕容阶,而慕容陟则因为掌控着昌黎东部地区而被称为辽东慕容陟。在这场战役中,慕容阶成功地利用策略除掉了父亲和哥哥,完成了寰州之战后,开始着手统一北国。慕容陟听取了儿子慕容宓的意见,放弃了昌黎,转而撤退至靠近南梁的瀛州地区,并与瀛州刺史慕容宪联手抵抗慕容阶。他们还计划随时联系南朝的最大帝刘仪寻求帮助。
战斗过程
瀛州之战中,瀛州城内的人员组成颇为复杂,包括慕容陟、慕容宓、慕容宪和呼延粹等四个原本不属于同一阵营的人物。慕容陟和慕容宓是一方,慕容宪是肃慎武王慕容陛的儿子,而呼延粹则是呼延泰呼延泰的世子。此外,慕容阶、万俟赫赫宇文撼等人也在外围参与战斗,他们原先也属于不同阵营,但由于慕容阶的人格魅力和分封政策,如封万俟赫赫为左单于,他们的团队得以空前团结。相比之下,慕容陟父子对慕容宪和呼延粹抱有天然的偏见,这预示了慕容陟在这场战役中的败局。
南朝介入
南朝方面,最大帝刘仪命令齐王刘御寇全力援助瀛州的慕容陟集团,并授予慕容陟客卿职位,其目的是为了培植北国内部反对其对手的力量,以便将来与北国抗衡。然而,齐王刘御寇的无能也是导致瀛州之战中慕容阶取得胜利的因素之一。徐盘在其著作《易藩策》中提到的近畿四藩和远畿四藩,其中远畿四藩普遍无能,而近畿四藩则相对强大。齐王刘御寇便是远畿四藩的一员,他的犹豫不决导致了对瀛州慕容陟集团的救援不足,最终使大烈王朝在对抗北国一代雄主慕容阶的战争中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内应。
特色与影响
瀛州之战发生在寰州之战之后,这两场战役都关乎燕皇慕容阶实现“燕云混一”的目标。瀛州之战虽是寰州之战的延续,但它所产生的影响更为深远。在此期间,横海郡王慕容宪的角色逐渐形成。瀛州之战不仅限于燕皇内部的权力争夺,还包括了齐王刘御寇派遣大夫陈期驻守燕留城的行为。燕皇慕容阶巧妙地运用“燕留之诈”,破坏了慕容陟对齐王的信任,引发了慕容宪、呼延粹与慕容陟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了瀛州之战以燕皇慕容阶的全面胜利结束。
相关人物
- 慕容阶,字凤五,北国的实际统治者,通过“浮海之谋”除去了父兄慕容琢慕容陛
- 鲜于忽律,字衔奴,御龙大夫,先后追随呼延泰、慕容陛、万俟赫赫,寰州之战中被慕容阶杀害。
- 万俟赫赫,字巨奴,武库大夫,寰州之战中虽辱骂慕容阶,但仍被封为左单于。
- 宇文撼,字震古,慕容阶的谋士,策划了寰州之战的全过程。
- 慕容宓,字公寂,昌黎王慕容陟的世子。
- 慕容陟,字麟三,北国昌黎王。
- 呼延粹,字子纯,原昌奴王呼延泰的世子。
- 慕容宪,字公宣,肃慎武王慕容陛之子,时任瀛州刺史
- 刘御寇,齐王,小说《最大帝》麟德分封的“八藩”之一。
- 慕容琢,自称“广固王”,天初之变中成为齐国实际统治者。
- 刘伋,字伯恩,天武皇帝刘仪的兄长,“盘古门之变”中被杀,曾任左路军统帅并进攻齐国。
目录
概述
历史背景
交战双方
战斗过程
南朝介入
特色与影响
相关人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