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6月,赵胜祥所在的志愿军某部开赴朝鲜战场。在
朝鲜的几年里,赵胜祥学会了很多朝鲜话。因为经常在敌机轰炸的环境中奔波,后来,赵胜祥的听力开始下降。
1950年,
朝鲜战争爆发。此时,赵胜祥所在的部队驻扎在
陕西省,开始征集志愿军,已经习惯了军旅生活的赵胜祥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1951年6月,赵胜祥所在的志愿军某部开赴朝鲜战场。赵胜祥被安排在后勤部门,负责物资运送工作。虽然没在前线打仗,但赵胜祥和所有物资运输员一样,每天在美军飞机的轰炸下争分夺秒地运送物资。在著名的
上甘岭战役中,物资仓库距前线有两百多公里,若没有障碍,需要大半天的时间才能运到。那时,美军的火力只在晚上6点以后到次日早上6点以前稍微减弱一点,所以这段时间是运输队伍最繁忙的时间。“一路上,
美国飞机一直在我们头顶上嗡嗡地飞,因为敌军主要靠路面上的灯光来判断车辆的位置,所以我们一听到飞机的声音,就赶紧熄灯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往前猛冲,随后几秒就听到刚刚熄灯的位置传来一阵狂轰滥炸的声音。”赵胜祥回忆当年的危险状况时说。
敌机沿途不断地轰炸,很多运输车在路上被炸毁。后来为了减少损失,部队在运输途中每公里设一个防空哨,只要发现敌机,防空哨的守卫就开枪警告路上的运输车,这样损失降低了很多。“后来美国人说,他们老远看到车灯的亮光,飞到附近却发现什么也没有,中国军队的车上好像都装有雷达!”回忆起当年的情形,赵胜祥显得很兴奋。
在
朝鲜的几年里,赵胜祥学会了很多朝鲜话。采访中,他还高兴地教我们朝鲜话“吃饭”怎么说,“妈妈”怎么说。他告诉我们,那时候,朝鲜的老百姓日子过得很苦,土地被炸得乱七八糟,没有粮食吃,
高粱米和
腌萝卜是家家户户最主要的食物。那时,志愿军战士不管驻在哪里,都要救助当地的老百姓,他们经常把自己的粮食拿出一部分甚至大部分送给当地老百姓吃。战士们长期住防空洞、坑道里,经常是一把炒面就一把雪水填饱肚子,大冷天里,炒面硬得咬不动,吃得人
牙龈出血,但为了保持体力,战士们只能坚持吃下去。由于长时间吃不到青菜,很多人得了夜盲症,一到晚上就看不见任何东西,后来部队从国内调运了一些牛肝、羊肝给战士们吃,这才有所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