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国霖(1811-1859)是
清代著名的翰林和政治人物,代表作有《益州书画录》。他为官20余年,一生清廉,关心人民疾苦,严惩贪官污吏。江国霖的父亲江大溶是清朝的生,母亲邓氏是大家闺秀,夫妇晚年得子,国霖又是单传,故极为钟爱。然而,后来被臣陷害,罢官归里,忧郁而死,终年48岁。江国霖一生忠诚于职守,深得人民爱戴,被誉为清代廉吏的代表之一。
学习经历
国霖幼时随父学习,江国霖从小便受到良好家庭的教育,幼时在其父开的塾馆中学习。他聪颖嗜学,攻读刻苦,英敏强记,出语尺人。三岁读\u003c三字经\u003e,\u003c唐诗三百首\u003e,四岁学写文章,15岁便被录入县学为诸生(
秀才),16岁补博士弟子。
知府孙益廷对其颇为钟爱,推荐到绥定府学深造,奖给助学补贴。江国霖学习勤奋,鸡窗攻读,刻苦攻读,风雨无间,曾题联自勉曰:“奋起精神,读落满天星斗;养成羽翼,冲破万里云烟。”可见他从小便有凌云之志。
爱新觉罗·旻宁十一年(1831),国霖
乡试中举,十八年,取为
进士。
殿试一甲第三(即任
翰林院编修。次年,任
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考。时大溶病殁,国霖奔丧回家,守制于童家
禹王庙内。建"听风楼"书房,博览古今古典籍,间或步至田间,询部民间疾苦。三年服满。出任须天乡试同考宫,继为
江南主考,
国史馆协修,
庶吉士教习和湖北
学政。从政之余,潜心研读典籍,贯穿
诸子百家,羡注成书。士 民争购,一时轰动京城。
个人履历
道光二十八年(1848)春,江国霖出任惠州
知府。到任伊始,立即清理积案,亲审讼词,及时快断。未逾半年,署中案一空。他闲时还微服出访,了解百姓疾苦,调查匪情盗情,及时
辨证论治。惠州地处
东江下游,水患频繁,十年九涝,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八年八月大水复又为灾,沿江数县一片汪洋。江国霖紧急动员抢险救灾,命令部属全力以赴,自出俸银,倡捐巨金,并亲到灾区慰问疾苦,广施钱粮,设站施粥普救灾民。公务之余,则考惠州历史古迹、修山川名胜、浚治台池、广植桃李等。对于江国霖守惠最大功绩,则是修筑惠州城垣,保一郡平安。
惠州城俗称
惠州市,是一座具有1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府城城池建设,宋以前无考。入宋后有城但甚窄小,东北临江,西南止于今步行街国庆路与五四路之间,濒临西湖。明
洪武三年(1370),
知府万迪与守御千户朱永率军民开始扩城,到洪武二十二年竣工,自此奠定了明、清两朝数百年惠州府城的规模和格局。据方志记载:明城扩建后设置七门:东曰惠阳门、西曰西湖门、南曰横冈门、北曰朝京门、今小东门曰合江门、今小西门曰东升门,今水门曰会源门。城内以水门至小西门为中线分为两部分,东北为民城给百姓居住,西南为军城给惠州卫驻军。此后在
景泰二年(1451),
嘉靖二十年(1541)、三十五年、三十八年和
崇祯十三年(1640)进行了五次重修,惠州城墙得以增高、加厚。
入清后至
爱新觉罗·旻宁年间,由于城垣年久失修,倾倒十余处,瓦砾充塞其间,致使惠州城无险可守。江国霖之前的几任
太守曾谋划重修,都因工程浩大,难以筹措资金而作罢。为此,江国霖上任后设法集郡中十属绅富捐修,此举得到郡中十属绅富的大力支持和踊跃捐助,最后共得缗钱十余万,后遂择日开工。修城开工后,江国霖亲自来往巡视,监督进度和检查质量,寒风酷日未尝间断。历二载,惠州城垣修筑一新。新城垣周围一千三百六十丈(俗称“七里三”),高二丈二尺,城基宽二丈;筑瓮城五座,高、厚与主城同;筑城雉1614个,每堞广6尺,厚1尺5寸;筑城楼7座,各高3丈4尺,广三楹,可容四、五百人;筑炮台28座,选择地势扼要而置。
新城共开七门,分别为平湖门(原大西门)、朝京门(俗称北门),环山门(俗称小西门)、遵海门(俗称南门),惠阳门(俗称大东门)、合江门(俗称小东门)、会源门(俗称水门),江国霖亲为各个城门题额。他又为座落于
西湖与鹅湖(今明月湾东南与步行街五四路口)之间为城内供水的碧水关题额,曰“廉让之间”。“廉让之间”典出
南北朝刘
刘彧与范百年的一则对话:“宋梁州范百年因事明帝,帝言次及
广州市贪泉,因问之曰:‘卿州复有此水否?’百年答曰:‘梁州唯有文川武乡,廉泉让水。’又问:‘卿宅何处?’曰:‘臣居廉让之间。’上称善。后除
汉中市刺史。”(据宋·
刘敞所撰的《南北朝杂录》)此后“
廉泉让水”和“臣
居廉让之间”两句,被用作历代为官清廉的代名词,也是江国霖为官倡导廉政、勤政的实例。
成就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九年,出任雷兵备道。距城十里,有海口镇。过去
商船云集,市场繁华,后因西洋海盗数次来动,官兵畏而不出,贼焰益张,以致商旅裹足,百业萧条。国霖到任后,立即巡视海岸,增筑炮台,征募船只,并在
水军中破格提拔优秀士兵黄开广,
吴全美等多人。委以重任。派遣出海巡。先后捕获西洋海匪100余人,海患
遂平县。自是
琼海市数千里,商船往来,繁荣如旧。
儋州市,历来黎汉杂居。
咸丰元年(1851),土客籍失和,纷争迅速扩大,危及省城,官吏惊惶不安。国霖受命弹压,挥兵进至那达墟。自思黎人此举,全系受人蒙骗。只适当用兵,不就更多流血。乃不听从人劝阻,毅然乘轿独往黎寨,面见头人,陈说利害。黎人深受感动,遂负荆请罪,表示和睦相处,誓不相残。国霖更给布匹酒食,予以抚慰,并拨款修理房舍,安置流亡,医治战争创伤。儋州遂宁。
国霖治琼,奖励耕织,警戒游惰。提倡亲友睦邻,化息讼争。兴办学校舍以明礼,育人才。亲到琼台书院讲学,并筹款三千元设奖鼓励勤奋师生。琼州好学之风日盛。
三年,以政缚卓著,被推荐为
广东省按察使,旋升广东布政使。国霖夙夜匪懈,案头公文,日有数尺,皆一一过目,细心审阅。广东盐务,历来弊不少,以至课税难收。究其原因,多系官府自身不廉所致。国霖认为"官无私而后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缉私局,先恤商而后能治商"。乃断然废除原附在盐价上衙门杂费。接着,又严格缉私,肃贪倡廉。盐政得以整顿。国霖常说:"患在内,不在外",要求下属令必果行,严禁推诿拖拉。
奋起抗英
咸丰四年(1854),
广州市、
东莞市、惠州等地乱民暴动,地方官府无力镇压,致使惠属之
博罗县、
河源市及近郡之东莞、
增城区、花县、
龙门县、
从化区等县相继城陷,外地难民从四面八方纷纷涌入惠州城避乱。是年闰七月,
翟火姑率数万之众围攻惠州城。由于江国霖主持修筑的
惠州路城垣规格高、质量好,充分利用了四面环水的地理优势,在军事方面有很高防御能力。翟火姑攻城数月,官民得以固守,有效地保护了全城民众生命财产,全赖江国霖修筑城垣之力。故民间有:“铁链锁孤舟,
大天鹅水面游。任凭天下乱,此地永无忧。”的谣谚。
咸丰六年冬,
英国军队窜到佛山骚乱。次年十一月入侵省城;动走制府。国霖极为愤慨,遂召集官吏,商讨对策;清理内奸,储备资粮,整理乡团武装,准备随时迎击英军再次来犯。
咸丰八年(1858),江国霖再升为
广东巡抚,他更是勤政爱民,事必躬亲,严厉整顿吏治,因而得罪了不少官僚和贪官。他们买通朝廷权贵,对江国霖进行诬陷,不久江国霖即被弹劾落职,移驻惠州。惠州父老闻江国霖至,狂走相告。据《大竹县志》记载,当时“老者扶杖迎道左,妇女儿童嬉嬉倚茅檐,窃窥大人颜色;户户张彩焚香,爆竹声响彻十里”。江国霖进入行馆后,郡民敬送的槟榔、椰粟等物品充盈户外,感恩问候者踵接肩摩而至。郡民这样盛情迎接一位卸任官员,在惠州历史上仅此一次。江国霖寓惠数月后返回家乡,不久病逝,年仅50岁。
罢官后的生活
罢官以后,心情忧郁。闭门谢客,深居简出,以吟诗,习字自娱。间或到古寺散闷与僧侣为伍。国霖做官时已劳咯血,此时旧病加剧以致卧床不起,
咸丰九年病卒。遗体葬于大竹西乡八角庙。
社会评价
国霖身体魁梧,内严外谦,生活俭朴,在粤做官司十年,未置田产,薪俸多接济别人。咸丰年间,录取秀贡,朝廷有捐银增额规定。国霖不忘桑梓,曾为家乡捐薪俸万两,使大竹每年得以多取
秀才一名。一生所著诗极多,经精先留存编有\u003c梦溪斋诗集\u003e,\u003c随月山房文集\u003e等收若干卷。观察林氏称其诗"清新隽逸,洗净铅华,足为性情淡雅,具有仙骨"。遭权贵弹劾后又回到惠州,得到惠州市民的热情款待,后来惠州郡民绘制了江国霖画像,与
苏轼、陈合并祀之,供于三贤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