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雁(
黑枕黄鹂普通亚种:Branta bernicla)体长56-61厘米,翼展110-120厘米,体重1100-1700克,寿命13年。是中等体型的深灰色雁。嘴和脚黑,尾下羽白色。灰色的颈部两侧具特征性白色图纹,有时在前颈形成半领。胸侧多近白色纹。
早成雏颈部无白斑,但翅上多白色横纹。为典型的冷水性海洋鸟,耐严寒,喜栖于海湾、海港及河口等地。少与其他种类混群。近水面低飞,涨大潮时栖于沿海港湾。觅食于沿海草场。主要以青草或水生植物的嫩芽、叶、茎等为食,也吃根和植物种子,冬季有时还吃
小麦草等农作物的幼苗。迁徙时常集成大群,白天飞翔,傍晚降落到湖泊等水域休息和觅食,常常发出高叫声,极为嘈杂。分布于
北极圈以北、
北冰洋沿岸及其附近岛屿。冬季迁到
东北地区及东部沿海地区,最南至
福建省沿海和台湾,在中国为冬候鸟。
外形特征
黑雁雌雄相似。头、颈、胸黑褐色,背和两翅灰褐色,颈的两侧备有一白色横斑,在颈前后断开,未能联成颈环。翅小覆羽灰色,翼尖黑色,尾上覆羽白色,尾黑褐色,上腹灰褐色,两胁较淡,下腹和尾下覆羽白色,雌雄相似。嘴、跗、脚和爪黑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1200-1700克,体长560-800毫米;嘴峰30-38毫米;翅长300-360毫米;尾90-101毫米;跗蹠60-64毫米。
物种对比
栖息环境
黑雁栖息于海湾、海港及河口等地,冬季大多出现在有耐碱植物生长的湖泊和水库周围地区,也出现在周围地势低洼的咸水湖和沿海地区,偶尔还出现在农田地里。繁殖期主要栖息在北极沿岸
冻原低洼地上,通常离海水
潮汐带不远,特别是被很多潮汐溪流分割的苔原平原上较常见,通常离最高潮汐线仅几公里距离。有时它们也从海岸潮汐地带延伸到富有草的内陆苔原湖泊和有草生长的湖中岛上。或在邻近海岸的低山草坡上。繁殖后期
益鸟出来后,则迁至各种湖泊和水塘中。冬季则多在植物生长茂密的海岸地带。通常早晨到海生植物茂密的海边沼泽地带和海边烂泥地上觅食,然后再飞回海上休息和喝水。下午继续沿海岸觅食,直到日落。晚上栖息在辽阔的海面上。
生活习性
迁徒
黑雁是典型的迁徙型鸟类。其中分布在中国的黑雁主要迁徙于西伯利亚北极
冻原带繁殖地和中国黄海、
东海和
渤海湾以及
朝鲜和
日本沿海的越冬地之间。迁来
中原地区的时间多在9月末至12月初。迁离中国沿海的时间在4月初至4月中旬,也有迟至5月初的。
活动
黑雁性极活跃,喜集群,常成群活动和栖息。飞行时两翅煽动迅速而有力,并发出“呼呼”声响。通常呈直线飞行,但也常常在海面上空盘旋和来回飞翔;转弯也很灵活。飞行时多排成单行,有时也呈密集的、零乱的,像一窝蜂似的紧贴地面飞行。在地上也善奔跑,行动敏捷,速度甚快,游泳也甚轻快。游泳时前身下沉,后部向上突出,尾部露出水面甚高,明显可见尾下白色。善于游泳和潜水,飞翔的速度也很快,从水面上飞起时,也总是在不停地鸣叫。晚上一般栖息在水面上、水边浅水处或者沙滩上。每天黎明就成群结队地飞到草原上去觅食,中午又回到水边去休息、饮水和吞食沙粒,晚上有时也在觅食地栖息。当气候较为恶劣,特别是有暴风雨侵袭的天气下,也常到芦苇丛中躲避。少与其他种类混群。
食性
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当它们刚迁到繁殖地时由于冰雪尚未融化,它们主要取食岩石下面的
苔藓植物和
地衣。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植物开始荫发,它们开始大量觅食重新长出来的植物嫩芽、植物茎和叶。秋季和冬季则在海岸觅食
大叶藻和海藻,完全素食,以
藻类、苔藓、地衣、夏季
海草、海蓬子、
绿藻门、粮食种子和
冬小麦嫩苗为食。它们主要在清晨和下午觅食。繁殖季节主要在
冻原地上取食,非繁殖季节则在沿海和海边泥地上取食各种海藻。取食方式除一般的将头颈伸入水中取食外,它们也能像某些鸭类一样,在浅水中尾朝上的扎入水中取食水底食物。
分布范围
繁殖方式
繁殖在北极
冻原带。当它们迁到繁殖地时,冰雪还未融化,常成群栖息在冰雪地上。配对的形成通常是在到达繁殖地后,但在越冬地已明显出现争偶和在空中追逐现象。求偶行为是以相互用头浸水运动为先导的,但此时并没有出现象其他雁类那种尾明显的垂直竖起现象.其后雄雁伸颈和鸣叫,但没有明显的仪式化动作。成群到达繁殖地后,常集中在沿海岸边,自由的活动在冰雪地上。对形成后雄鸟在雌鸟带领下逐渐离开群体。觅找适合的地方营巢。通常成对或成小群在一起营巢繁殖,巢多选择在沿海的一些
小岛或沿海岸线的水塘边和溪边,也有在湖岸边营巢的。营巢地通常都有草或芦苇生长。巢位多选择在海岸沼泽或
冻原上干燥的地方,也或在土堆和岸坡上,巢多利用地面凹坑,或雌鸟在松软的苔原上踩出一个小坑即成,里面放有
苔藓植物、鸟类羽毛和绒羽。
繁殖期6-8月。6月初至6月中旬开始产卵,每窝产卵3-6枚、偶尔8枚,通常4枚。颜色为色、淡黄色,淡绿白色或橄榄褐色。卵的大小为51.0-81.1×36.5-66.0毫米,重量5.0-9.5克。雌鸟孵卵,雄鸟通常在距巢100米以内范围内守候警戒。雌鸟孵卵时常将头和颈向地面平伸出去,以降低高度。孵化期为22-28天。
早成雏早成性,孵出后即被有绒羽,羽毛干后即能跟随
亲鸟活动。此时雄鸟也加入抚育雏鸟活动。它们通常在雏鸟孵出后不久,即带领雏鸟进入水塘、溪流或海边
潮汐平原地带,那里有丰富的植物和水生无脊椎动物等食物资源。雏鸟在雌雄亲鸟带领下一起生活一段间以后即行独立生活,而此时成鸟则集中换羽。换羽期黑雁已完全失去飞翔能力,大约一个月后才能重新获得飞翔能力。幼鸟2-3年性成熟。
亚种分化
保护现状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
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