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州会议(きよすかいぎ)是在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的天正10年6月27日(公元1582年)召开的会议。这次会议旨在决定
本能寺之变后织田氏的继承问题以及织田氏所属领地、权力的再分配问题。也有“清须会议”的叫法。
会议背景
天正10年6月21日(公元1582年),织田氏家主
织田信长在京都本能寺遭遇部下
明智光秀的袭击,织田信长及其长子
织田信忠双双身亡,是为“本能寺之变”。
当时正在中国地方与毛利氏作战的织田信长手下大将羽柴秀吉在得到兵变消息之后立即与毛利氏讲和,经过被称为“中国大返”的十天急行军后,秀吉在
山崎之战中击破明智光秀军队,明智光秀也于此役阵亡,叛乱就此消弭。
山崎合战之后,由于织田家接连失去领袖织田信长及其合法继任者织田信忠,原织田家所支配的大名、豪强、家臣和寄骑顿时失去了向心力。织田信长的两个成年儿子——
织田信雄和
织田信孝也纷纷舍弃外姓(北田、
神户),恢复本姓织田,意欲夺权。所以,以羽柴秀吉、
柴田胜家为首的织田家宿老决定在原织田氏所领的尾张清州召开会议,重新分配织田氏辖下的各豪强势力,并确定织田家当主。
天正10年6月27日,清州会议在尾张国清州城(今
爱知县清须市)举行。
会议主导
主流史学界认为,主导清州会议走向的,分别为负责北陆地区攻略的柴田胜家、负责四国地区攻略的
丹羽长秀、负责中国地区攻略的羽柴秀吉、以及在
山崎之战中立下功勋的
池田恒兴四人。原本应该与会的原负责关东地区攻略的
泷川一益,因为关东征伐败于北条氏,被排除于宿老的行列不得参与会议。此外,会议涉及织田家未来当主问题,有可能成为当主的
织田信雄和
织田信孝被排除在清州会议之外,不得与会。
会议目的
目前,主流史学界以《川角太阁记》的说法为准,认为会议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方面:
其二,确定平定明智氏叛乱的功绩,并重新分配织田氏内部各家臣的领地。
虽然,会议表面上是讨论织田家的内部事务,并确定各家臣的主君和织田家未来的战略。但是,织田家因为主君暴死,又无人能够替代
织田信长和信忠的合法地位,所以织田家的重臣们已事实上取得了作为大名的独立性,权力分配问题全由诸家臣决定,织田家不过享有着名义上的统领地位。
继承者的讨论
一般历史观点认为,清州会议的争论焦点,在于在继承者问题。
柴田胜家支持三子神户信孝(
织田信孝),而作为
山崎之战讨灭
明智光秀立下显赫战功的羽柴秀吉却以信雄、信孝都已过继他家为由,转而支持
织田信忠的嫡子,时年仅2岁的
织田秀信(织田秀信)。之后,
丹羽长秀、
池田恒兴也倒向羽柴秀吉,三法师遂确立为织田氏的继承人,并指定其
叔父神户信孝作为监护人。
但从学者小和田哲男及柴裕之等检讨史料,发现在秀吉主导编著的《天正记》跟
江户城初期的幕府修撰史书《本朝通鑑》、以及《甫庵太阁记》所记录,三法师继承家督一事都是会议前一致认同之事,会议商讨内容是在後见由谁担任,领土如何代管
不过,目前的
日本史学界对于这种说法有不同的看法。因为从第一手的史料(如《川角太阁记》《金井文书》)来看,真正争论未来继承权的,并不是
柴田胜家和羽柴秀吉,反而是
织田信雄和
织田信孝本身。包括柴田胜家在内的织田家宿老早就议定,由
织田信忠的幼子
织田秀信即位织田家家督,由神户信孝为监护人进行照看。由于宿老们在这一点上非常团结,所以信雄和信孝对此也没有任何异议。
领地的分配
清州会议真正最重要的议题,是关于领地的分配问题。在经过数天的争吵讨论之后,宿老们对于领地划分有了最终的结论。
首先,
织田信长次子信雄继承了
尾张国,三子信孝继承了
美浓国,四子同时也是羽柴秀吉养子的
羽柴秀胜继承了
明智光秀旧领
丹波国。家臣方面,
柴田胜家继续领有
越前国、
加贺国、
越中国和
能登国,并得到了本属于羽柴秀吉的领地长滨城及北近江国四郡;
丹羽长秀继续领有
若狭国并加领
近江国两郡;
池田恒兴加领摄津国三郡;羽柴秀吉获封
山城国。而织田氏新任当主三法师获得了
安土城以及近江国坂田郡。
就此,宿老们以“恩赏平乱”为名义,各自为自己增封了原本属于织田氏的领土,成为凌驾于织田氏之上的大大名。其中,柴田胜家增封二十万石、丹羽长秀增封十五万石、池田恒兴增封十三万石。而羽柴秀吉因
山崎之战之功获封最多,增封五十万石以上。而包括丹羽长秀、池田恒兴、
堀秀政在内的获封者都暗自内附于羽柴秀吉,
羽柴秀胜更是秀吉养子,所以秀吉得以顺利掌控京城地区,并成为清州会议实际的胜利者。
会议的影响
清州会议使得之前在织田家内享有最大发言权的首席家老柴田胜家权威削弱,而羽柴秀吉取代其掌握了织田家主要权力,织田氏内部的权力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柴田胜家与羽柴秀吉的权力对立表面化,为翌年爆发的贱岳合战埋下伏笔。也间接地促使了日后织田家的分裂以及羽柴秀吉取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