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兼斌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助理
金兼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助理。1997年3月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工程系获得工学硕士,曾进行过《支持北京互联网出版产业发展政策建议》、《19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居民人际交流手段的演变及其社会意义》等研究。
教育背景
1991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材料系获得工学士
1992年7月在清华大学中文系获得文学士学位(第二学士学位)
1997年3月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工程系获得工学硕士
1998年1月赴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2002年4月获得博士学位
2000年2月-8月赴加拿大Simon Fraser University传播学院交流学习
章节撰写
熊澄宇,金兼斌(2005) \u003c中国网络出版与网络产业发展的现实与趋势\u003e,见:崔保国主编,《2004 -2005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页361-370
金兼斌(2004) \u003c如何得出科学结论——社会科学中的研究方法\u003e,见:李彬,王君超主编,《媒介二十五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页232-246
金兼斌(2003) \u003c科学素养的概念及其测量\u003e,见: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编,《科技传播与社会发展——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经济科学出版社,页69-91
获奖情况
《一个文理结合的培养模式——编辑学专业十年改革成果》,1997年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1997年9月
《传播研究典范及其对我国当前传播研究的启示》,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2年9月
《科学素养的概念及其测量》,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论文奖一等奖,2002年8月
《全球化与本土化夹缝中的生存-对海归传播学者的研究状态的一次探索性研究》,论文(金兼斌,王珊珊)获清华大学高等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2005年8月
《传播学研究方法的教学与实践》,2006年清华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06年清华大学良师益友。
工作经历
教学工作
1992年8月-1998年1月在清华大学中文系担任讲师;
2001年9月-12月赴香港城市大学英文与传播系合作研究(高级副研究员);
2001年8月-2007年12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副教授(2002年底晋升)
2006年5月—2007年1月,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所访问学者;
2007年12月至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2008年11月至今,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
管理工作
1992年9月至1997年12月,清华大学中文系辅导员、学生组长,人文学院学生组长;
2002年9月至2003年4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组长;
2003年4月至2005年4月,清华大学新闻中心副主任;
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助理,院党委委员,新闻传播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
2009年12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
主要兼职
社会兼职
中国网络传播学会副会长;
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学术兼职
Observatorio (OBS*) 期刊编辑委员会委员(Associated Editor)
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刊物编辑顾问委员会(Editorial Advisory Board)委员。
《传播与社会学刊》、Technovation、Journal of 计算机mediated 传播学,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等海外学术期刊审稿人;《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现代教育技术》、《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等刊物特邀审稿专家。
所教课程
《编辑原理与业务》
《传播学原理》(合教)
《新媒体导论》(合教)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媒介与社会》
《传播学研究方法》(校级精品课)
《网络传播研究》
《新媒体研究》(系级精品课)
《媒介调查与统计方法》
《网络新闻学》(合教)
主要作品
著作
金兼斌(2002),《中国城市家庭的上网意向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金兼斌(1999),《技术传播:创新扩散的观点》,哈尔滨市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金兼斌(2010)(主编),《2009中国新媒体传播学年会论文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熊澄宇、金兼斌(2012),《新媒体研究前沿》,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译著
[美] 罗杰。维曼,约瑟夫。多米尼克著,金兼斌等译(2005),《大众媒介研究导论》(第七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英] 姬布瑞拉·安德斯。汉森等著,崔保国,金兼斌,童菲译(2004),《大众传播研究方法》,北京:新华出版社
承担课题
《“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子课题:中国城市家庭采用互联网研究》,清华大学985项目,2002年1月-10月,子课题负责人;
《互联网进入家庭对居民日常生活影响》,清华大学985项目,2002年4月-2003年9月,负责人;
《中国图书出版国际化的途径及前景》,清华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课题,2003年3月-2005年3月,负责人;
《高校科技成果成功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因素和策略模式》,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2003年8月1日-2004年12月,负责人;
《网络思想教育研究子课题:基于网络的高校舆情把握与舆论危机管理研究》,教育部重大招标课题,2004年3月-,子课题负责人;
《互联网与乡村生活—对浙北农村使用互联网的考察》,教育部出国留学人员回国研究启动课题,2003年9月-,负责人;
《支持北京互联网出版产业发展政策建议》,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委托课题,2004年7月-10月,主要负责人之一;
《19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居民人际交流手段的演变及其社会意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05年12月—2008年12月,负责人;
The World Internet Project (WIP) -- Macao: The Trajectory of the Adoption,Diffusion,and Impact of the Internet in the Digital Macao (世界互联网项目——互联网在澳门的采纳、扩散和影响),由澳门大学传播系王旭副教授、张荣显博士和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金兼斌副教授共同负责;
《数字化背景下的媒介变革》,清华大学985二期专项,2006年11月—2008年6月,专项负责人;
《面向WEB的社会网络理论与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金号60933013),课题负责人之一,2009年11月-2012年12月;
《社会网络中的舆情演变机制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1年一般项目(基金号11BXW018),课题负责人,2011.5.30-2014.5.30。
期刊论文
中文期刊
金兼斌(2011). 社会性媒体传播秩序问题探析. 新闻实践,2011⑼:58-61.
金兼斌,刘于思(2011). 网络舆情监测的方法与应用:指标体系与内容甄别. 见:李建盛,陈华,马春玲主编,《首都网络文化发展报告(2010-2011)》. 北京:人民出版社,250-267页。
金兼斌,廖望(2011).创新的采纳和使用:西方理论与中国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⑵:88-96页。
金兼斌,廖望(2011). 数据诚信:亟需斩断商业利益链. 网络传播,2011年第5期,22-24页。
金兼斌(2010年12月16日):发挥网络公共空间宝贵的“自组织”潜力。《人民日报》(观点版)。
金兼斌,李先知(2010):媒介融合环境下电视节目评估体系。《电视研究》2010年7月(总第248期),9-11页。
金兼斌(2010):\u003c;网络时代的社会信任建构:一个分析框架\u003e;,《理论月刊》2010年第6期,5-11页。
金兼斌,徐晓莉(2009):“统计在中国新闻报道中的应用——以纸媒为例”,新闻与传播评论2009卷,武汉大学出版社
金兼斌,廖望,杜江(2009):“网络广告的格局演变与发展方向”,广告大观(综合版),2009年12月号,120-122
金兼斌,杜江,廖望(2009):“他者的视角:西方媒体的态度与倾向”,网络传播,2009⑾,46-47
金兼斌(2009):\u003c;不平则鸣:网络社会的稳定与均衡\u003e;,《网络传播》2009年第9期,页30-31.
叶韵芝,金兼斌(2008):\u003c;表情符号在即时通讯中的采用研究\u003e;,见:杜骏飞主编,《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⑴,页123-137.
金兼斌(2008):\u003c;“网络舆论监测”相关研究述评\u003e;,《全球传媒学刊》,2008年10月(总第3期)。
金兼斌,徐晓莉(2008):\u003c;解读网络广告的涨价背景\u003e;,《互动行销》,2008年10月,页17-19。
金兼斌(2008):\u003c;中国内地奥运会比赛节目收视影响因素分析(Ⅱ)\u003e;,《传媒透视》,2008年11月,页14-15.
金兼斌(2008):\u003c;中国内地奥运比赛节目收视影响因素分析(I)\u003e;,《传媒透视》,2008年10月,页14-15.
金兼斌(2008):\u003c;本土传播学者的研究国际化:路径、困境和前景\u003e;,《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年第4期,页52-58.
金兼斌(2008):\u003c;网络舆论的演变机制\u003e;,《传媒》2008年4月号(总第108期),11-13页。
金兼斌(2007):\u003c;草民的狂欢和Web 2.0的商业前景\u003e;,《广告大观》(综合版12月号,总第202期),页125-127。
金兼斌,祝建华(2007):\u003c;影响创新扩散速度的社会和技术因素之研究\u003e;,《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第5-11页。
金兼斌(2007):\u003c;网络舆论调查的方法和策略\u003e;,《河南社会科学》,15⑷:118-121页。
金兼斌(2007):\u003c;电影票房:可为与不可为\u003e;,香港特别行政区:《传媒透视》2007年09月号,页4-5。
金兼斌(2007):\u003c;从博客看个人化写作的社会性实现可能\u003e;,香港:《传媒透视》2007年06月号,页8-9。
金兼斌(2007):\u003cWeb2.0与民智的整合\u003e;,《广告大观》(综合版6月号,总第189期),页113-115。
金兼斌(2006) \u003c;大众传媒中的大学形象\u003e;,《国际新闻界》,2006年第2期,页27-32;
金兼斌,吴科特(2006):\u003c;中国互联网扩散之地区差异的影响因素探究\u003e;,《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⑷:页8-13
金兼斌,谭晓(2006):\u003c;媒介使用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关系\u003e;,《新闻与传播评论》,2006年版(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主编)
金兼斌(2006):\u003c;解析网络广告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u003e;,《广告大观》(综合版5月号,总第152期),页46-47
金兼斌编译(2006):\u003c;美国大众传播博士教育的现状报告\u003e;,《国际新闻界》,2006年第十期,页64-67。
金兼斌,王珊珊(2005) \u003c;全球化与本土化夹缝中的生存——对“海归”传播学者研究状态的一次探索性研究\u003e;,《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年第3期,页76-80;
金兼斌,吴科特(2005) \u003c;国家间图书版权贸易的经济和文化因素分析\u003e;,台湾:《教育资料与图书馆学》,2005年9月号,第四十三卷,第一期,页109-117;
金兼斌(2005) \u003c;搜索秩序\u003e;,《现代传播》,2005年第5期,页86-88;
金兼斌(2004) \u003c;博客——个人网络出版的理想、现实与未来\u003e;,《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年第4期,页53-61;
金兼斌(2004) \u003c;网络辅助出版:作者弱势的突破?\u003e;,《中国出版》,2004年12月,页45-47;
金兼斌(2004) \u003c;学术编辑的职能及其回归\u003e;,《中国编辑》,2004年第2期,页9-12;
金兼斌(2003) \u003c;数字鸿沟的概念辨析\u003e;,《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年第1期,页75-79;
金兼斌(2002) \u003c;有关互联网的传播研究述略\u003e;,《现代传播》,2002年第4期,页82-88;
金兼斌(2000) \u003c;现代技术:集权、民主及其它\u003e;,《现代传播》,2000年第1期,页45-46;
金兼斌(1999) \u003c;传播研究典范及其对中原地区当前传播研究的启示\u003e;,《新闻与传播研究》,1999年第2期,页11-23;
金兼斌(1998) \u003c电子报纸与网络传播\u003e;,《新闻与传播研究》,1998年第3期,页24-33;
英文期刊
Jin,Jianbin (2008).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dia literacy and new media use. Media Asia,35⑶,155-159
Jin,Jianbin \u0026 Cheong,Angus Weng Hin (2008). Measuring digital divide: The exploration in Macao. Observatorio (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 Journal,2 ⑶,259-272.
Jin,Jianbin (2007). Blogging in China: A brief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a and Cultural Politics,3 ⑴,94-98
会议论文
Jin,Jianbin (2007). The stickiness determinants of blogging: From the 透视 of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57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Creating Communication: Content,Control and Critique. San Francisco,USA,May 24-28,2007
Jin,Jianbin (2005). Exploring the predictors of Internet penetr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regional level analysis. The 7th ⅡASA-TITech Technical Meeting on An Elucidation of the Role of Institutional Systems in Characteriz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ajectories,September 18-19,2005,ⅡASA,Laxenburg,Austria
Jin,Jianbin (2004). A second look of global digital divide: Measurements and implications. 4th ⅡASA-TITech Technical Meeting on An Elucidation of the Role of Institutional Systems in Characteriz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ajectories. ⅡASA,Laxenburg,Austria. May 2-3,2004
Jin,Jianbin (2004). Building a sustainable harmoniou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period experience in Beijing. The 54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Communication in the Public Interest. New Orleans,May 27-31,2004
Jin,Jianbin \u0026 Ke Chen (2003). The determinants of online advertising effectiveness. 3rd ⅡASA-TITech 松香酸 Meeting on An Elucidation of the Role of Institutional Systems in Characteriz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rajectories,21-22 September,ⅡASA,Laxenburg,Austria.
Jin Jianbin \u0026 Xiong Chengyu (2002). Digital divide in terms of National Informatization Quotient: The 透视 of Chinese mainl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Digital Divide: Technology and Politics in the Information Age,22-23 August 2002,Hong Kong.
Jin,Jianbin (2000). Some Key Concepts and Issues of Internet Culture. 第二届跨文化传播国际会议,2000年11月23日,深圳
Jin,Jianbin (2002). The Conception and Measurement of Scientific Literacy. 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Science Editors: Global Science Communication in the New Century,August 24-28,2002,Beijing
金兼斌(2002).\u003c;科学素养的概念及其测量\u003e;。中国科技新闻学会2002年年会,2002年8月,大连市
祝建华,金兼斌(2002)。\u003c;影响创新扩散速度的社会和技术因素之研究\u003e;,2002中欧信息社会论坛:“数字图像与视觉艺术”北京国际会议, 2002年 4月12-14,北京。
金兼斌(2001),\u003c;互联网在中国大陆的扩散\u003e;,中华传播学会2001“华人社会的传播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2001年7月3日-5日,香港特别行政区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教育背景
章节撰写
获奖情况
工作经历
教学工作
管理工作
主要兼职
社会兼职
学术兼职
所教课程
主要作品
著作
译著
承担课题
期刊论文
中文期刊
英文期刊
会议论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