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格尔苏木位于
四子王旗政府所在地西北约65公里。隶属于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地处四子王旗中北部。
截至2018年末,红格尔苏木户籍人口有6672人。截至2020年6月,红格尔苏木下辖8个行政村。
2018年,红格尔苏木有工业企业2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个。
简介
红格尔苏木位于四子王旗政府所在地西北约65公里。东与
查干补力格苏木接壤,西与
江岸苏木毗连,南与
吉生太镇为邻,北与
脑木更苏木交界,地理座标东经111°32′,北纬42°02′。红格尔苏木辖9个
嘎查,总辖地面积3917平方公里,总人口6574人。该苏木以牧业为主,多种经营,全面发展,该苏木是航天
神舟飞船的主着陆场,也是该旗工业园区之一。
因为是中国载人航天主着陆场所在地,红格尔,这个
蒙古语意为“温柔之乡”的小镇,连同她丰厚的历史文化遗迹和柔美的草原民族风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眼球。红格尔苏木位于
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的中北部,这里有582万亩草场,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达到90%。
由于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草场的科学规划和管理,加上没有任何工业污染,蓝天、草原、洁白的羊群,还有自然形成的敖德其风景沟,使面积2917平方公里、人口只有6500多人的红格尔成为难得的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建置沿革
1950年,属四子王旗一区。
1956年,划为红格尔苏木。
1958年,设立红格尔公社。
1984年,改红格尔苏木。
2006年,
白音花镇3嘎查和巴音敖包苏木1嘎查划入。
行政区划
2011年末,红格尔苏木下辖9个行政村:补力格、脑木更、白音花、海卜子、汗乌拉、红格尔、打花拉、海卜子、打花拉。
截至2020年6月,红格尔苏木下辖8个行政村:瀚乌拉村、红格尔村、打忽拉村、乌布利乌斯村、阿日德力素村、白音花村、脑木更村、海卜子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红格尔苏木地处
四子王旗中北部,东与
查干补力格苏木毗连,南与
吉生太镇为邻,西与
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查干哈达苏木接壤,北与
脑木更苏木交界, 行政区域面积3046.53平方千米。
红格尔苏木
地形地貌
红格尔苏木地处
内蒙古高原北部,地形为丘陵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平缓开阔。
平均海拔1450米,最高点海拔1634米,最低点海拔1266米。
气候
红格尔苏木多年平均气温3.7℃。生长期年平均128天。无霜期年平均112天,年平均降水量200毫米。
水文
红格尔苏木境内河道属
塔布河流域,最大的河流为塔布河。从南至北流经境内红格尔嘎查、打忽拉嘎查、汗乌拉嘎查、阿日点力素嘎查、乌布力吾素嘎查、补力格嘎查,总长61千米,年均流量1.6立方米/秒。
自然资源
红格尔苏木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煤炭、石油。其中煤炭储量100万吨,地质储量120万吨,可开采50万吨,年产量4.5万吨;石油储量120万吨,地质储量130万吨,可开采55万吨,年产量5万吨;其他自然资源有528万亩天然草场;野生动物5种,其中
百灵科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生植物22种。
人口
2011年末,红格尔苏木总人口6574人。另有流动人口3155人。总人口中,男性4010人,占61%;女性2564人,占39%;以
汉族为主,占66.2%;有蒙古、回、满3个少数民族,共2220人,占33.8%。2011年,红格尔苏木人口出生率5.8‰,人口死亡率5.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7人。
2017年末,红格尔苏木常住人口为2284人。
截至2018年末,红格尔苏木户籍人口有6672人。
经济
综述
2018年,红格尔苏木有工业企业2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个。
农业
2011年,红格尔苏木有耕地面积4.1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528万亩,林地面积32万亩。粮食作物以马铃薯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760吨,其中马铃薯410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羊饲养量23万只,年末存栏18万只;牛饲养量1850头,年末存栏1350头。2011年,生产肉类1730吨,其中羊肉1620吨,牛肉90吨。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1年末,红格尔苏木有农家书屋9个,建筑面积540平方米,藏书4.5万册。
医疗卫生
2011年末,红格尔苏木有卫生所1个;病床5张,固定资产总值41万元。专业卫生人员5人,其中执业医师2人,注册护士1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421人次。2011年,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7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6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6311人,参合率96%。
2011年,红格尔苏木有牧区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429户,人数2614人,月人均148元,比上年增长6.3%;牧区五保分散供养48人,支出14.4万元,比上年增长27%;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52人次,支出14.7万元;牧区临时救济16人次,支出1.8万元,比上年增长4.8%。自然灾害受灾人口928人,直接损失81万元,救灾支出42万元,比上年增长4.6%。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5.6万元,比上年增长6%。
交通运输
红格尔苏木有101乡道经过境内。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风景名胜
红格尔苏木锡拉木伦庙位于
乌兰花镇西北62公里处的红格尔苏木驻地,亦称“浩特拉·额伊勒图苏莫(普和寺)”。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在清朝一代曾管辖过
察哈尔省、
绥远省地区数十旗和
青海省部分地区的喇嘛庙务,从而称”塞北拉萨“,最盛时期有九座大经殿,360处喇嘛住房,喇嘛达1400多人。
是全旗最大的
藏传佛教召庙,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距今已有240多年的历史,在
内蒙古自治区、青海、
西藏自治区等地有较大影响。锡拉木伦庙是本旗贵族出身的丹巴拉布吉修建的。整座召庙占地约1平方公里,其建筑均为藏式石木结构,规模宏大,雄伟壮观,环山临水,景色宜人,全庙共建有五座独贡(喇嘛颂经处)、四大拉布仁(
藏语;活佛寝宫)和四个庙仓(存放和掌管财物之处)以及360余处喇嘛住宅。五座独贡即赛胡勒森独贡(神殿)、朝格庆独贡(大型颂经活动处)、珠得布独贡、却热音独贡(佛教理论颂经处)、乃登独贡。其中朝格庆独贡大,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四个拉布仁即葛根拉布仁、巴润拉布仁、汉斯日拉布仁、准拉布仁;四个庙仓即依和吉寺仓,却热音仓、珠得布仓、甘珠日仓。每个独贡都有地毯、柱毯,
挂面和壁画,还有相当数量由上等木材雕刻而成的供桌和无数供灯。
锡拉木伦庙是
乌兰察布市市辖区内最大的喇嘛寺庙。住庙喇嘛在兴盛时期曾达1500名左右。解放前,美,日等国宗教界人士也多次在此进行佛事活动,是一座中外享有盛名的草原古刹。每年夏、秋两季来大庙进香,礼佛和观光游人络绎不绝。登临北山,可见
抗日战争时遗留下的战场、堡、弹痕,再向西北行4公里可一览金长城风采。向西南行1公里,锡拉木伦河西侧的半坡上有金元时期兴盛的“砂井总管府”遗址。向南行约5公里处可领略敖德其沟的自然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