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市志》是1990年11月
齐鲁书社出版的图书,由刘远华编写。本书采用章节体,记载了清雍正十三年(1735) 至1995年历史沿革和变化。
荣成修志始于
清代。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知县李瀚倡修,清
爱新觉罗·旻宁年间,知县李天修成《荣成县志》,全书共两万余字,于道光二十年(1840) 正式刻版印刷。1935年,在荣成县县长邱中度的主持下,聘请
山东省教育界权威人士
鞠思敏、北京大学教授许俊斋等人
编修《荣成县志》初稿。
新中国成立后,鞠思敏之子把县志初稿交回
荣成市。1960年,荣成县曾着手编修过部分初稿草样,但因当时条件所限,未能成书。
新编《荣成市志》始修于1981年5月,上限始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 荣成建县,下限至1995年。全书除概述、大事记、人物、丛录、后记外,共设32编:行政区域、地理环境、人口、农牧业、
渔业、林业、水利、工业、盐业、交通·邮电、商业、粮油、金融、财政·税务、经济管理、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政权政协、
政党、社会团体、公安·司法、军事、劳动人事、民政·信访、侨务·台湾事务·外事·旅游、教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卫生·医药、体育、民俗·宗教、方言。编下设章、节、目、子目。全书共214章、762节。
荣成市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北、东、南三面濒临
黄海,海岸线曲长491.9千米。东与
韩国隔海相望,是中国距韩国最近的地区。
刘知远六年(前201) 始置
不夜县,这是境内第一次设县。后地名、辖属几变,清雍正十三年(1735)裁成山卫设县,
雍正帝钦赐名荣成,荣成县名自此开始。其后隶属仍有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6月荣成隶属
山东省文登专区。1956年隶属
莱阳专区。1958年改属
烟台专区。1987年改属
威海市。198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
荣成市撤县设市,仍属威海市管辖。全市总面积1392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18.4平方千米,辖26个镇、4个省级开发区,920个行政村,总人口68.8万人。
荣成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平均海拔25米,地形复杂,有山地、丘陵、平原三种地貌类型,其中山地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3.5%,丘陵占50.4%,平原占16.1%。荣成气候属暧
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湿润气候,因三面环海,海洋性气候特点突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少严寒,夏无酷暑,季风明显,空气湿润,
降水集中。
濒海是
荣成市的特点,岸线曲折,湾相连,有10个较大港湾,20米等深线以内可养水面13万公顷。
石岛渔场为中国五大渔场之一,主要产
鳕鱼、
对虾属、
小黄鱼和
青鱼等。
荣成的矿产资源和浅海滩涂生物资源相当丰富。石英玻璃砂呈广泛分布,尤以
港西镇旭口储量最丰,达6880万吨,层位稳定,质地优良,被国家列为一级工业玻璃用砂。各色
花岗石遍布全市,总储量达134亿立方米,特别是石岛红花岗岩更是闻名国内外。
199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9315万
千克。1993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在
山东省率先突破百亿元大关后,1995年达到204.1亿元,农业总产值达到60.3亿元,夺得了全国百名农业大县第一名的殊荣。
荣成市渔业生产历史悠久。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年(1840)
编修的县志中,对沿海渔业捕捞就有记载。荣成解放后,中共荣成县委和县政府采取得力措施恢复和发展渔业生产。1995年,水产品总产量达82万多吨,渔业总收入75亿元,连续13年保持全国第一渔业大县的位次。
荣成工业发端较早。
清代,手工业已发展有铁业、木业、陶业、缝纫、弹花、纺绳、雕刻、粉丝、烧炭等30余种。
新中国成立后,荣成工业迅速发展,工业门类逐步增多。1995年,全市工业企业总数为3106个,全市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92.7亿元,实现利润11.7亿元。
荣成市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组织实施“借韩兴荣”、“以外引外”、“以港兴贸”和发展加工贸易等重点工程。1995年,全市累计利用外资项目856个,合同利用外资5亿多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47亿美元。全市出口商品总额53.3亿元,出口创汇2.49亿美元。
1995年,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33.6亿元,人均4878元。职工工资498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57元。全市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县前列和
山东省第一强。
荣成市三面临海,
渔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为体现荣成的特色,本志将渔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单设一编,详细记述了荣成渔业的历史发展过程。荣成盐业生产发展较早。早在春秋时代,
管仲相齐就大兴
海盐之利,沿海居民建灶煮盐。汉代盐业生产进一步发展,把东牟辖地划为产盐区。1995年,全市
原盐产量达14416吨。为把荣成
中盐集团特色反映出来,本志单设了盐业编,对荣成盐业生产情况予以详细记述。荣成素有“侨乡”之称,1995年底统计,荣成有华侨12125人、荣成籍外籍华人达7277人,分布在世界五大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根据这一特点,本志单设了侨务·
台湾省事务·外事·旅游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