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四川大学二级学院
行政管理学院成立于2001年6月,是四川大学在成功实现第二次强强合并基础上,为促进人文科学概论与应用型社会科学的结合、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的结合,完善学科建设,实现不同学科门类交叉,优势互补而组建的新型学院。
历史沿革
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奉光绪特旨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是中国西南地区最早的近代高等学校,1960年,原四川大学成为国家首批重点大学,1994年,原四川大学和原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合并为“四川联合大学”,1998年更名为四川大学,2000年,四川大学与原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合并,组建了新的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现已发展为学科门类齐全,覆盖了文、理、工、医、经、管、法、史、哲、农、教、艺等12个门类的教育部直属的副部级大学,“985工程”和“211工程”、“珠峰计划”、“卓越计划”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全国重点的综合性大学,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办学条件
师资队伍
简述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建立有利于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学院现有教职工110人。其中,文科杰出教授1人(卿希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2人(邓生庆、贾顺先姜晓萍刘元奎、卿希泰、屈锡华、冉昌光、任厚奎、吴军、徐开来袁亚愚张国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党跃武、乔健、徐开来、姚乐野),全国MPA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姜晓萍),四川省教学名师1人(姜晓萍),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5人(姜晓萍、屈锡华、王建军王卓周敬伟),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陈昌文、姜晓萍、罗中枢、卿希泰、徐开来、姚乐野),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3人(党跃武、范逢春胡冰霜李桂华、罗哲、蒲晓红、乔健、沙治慧、夏志强、熊林、姚乐野、余平、赵媛),四川大学教学名师2人(姜晓萍、余平),四川大学教学名师培养对象2人(刘莘、沙治慧),四川大学青年学术人才4人(李桂华、刘莘、史云贵熊林)。教授(研究员)30人,副教授(副研究员)37人。目前,学院具有博士学位和博士在读的教师52人,占学院教师总数的57.8%,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学科体系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现有哲学、公共管理2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5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常年招生的学术型硕士点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中外政治制度、社会学、人类学、应用心理学、技术经济及管理、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保障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等,有公共管理硕士、社会工作、教育、应用心理学、图书情报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的研究生教育融合哲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四个学科门类,涉及哲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工商管理等七个一级学科。现有在校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685人,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299人,全日制博士学位研究生17人。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及专业方向如下:
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点。现有4个研究方向: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2)西方马克思主义;3)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认识论;4)毛泽东思想。
中国哲学硕士点。现有4个研究方向:1)中国哲学史;2)中西比较哲学;3)儒家哲学;4)中国近现代哲学。
外国哲学硕士点。现有5个研究方向:1)西方哲学史;2)古希腊哲学;3)德国哲学;4)现代西方哲学;5)西方宗教哲学。
伦理学硕士点。现有3个研究方向:1)西方伦理学;2)中原地区伦理学;3)应用伦理学
美学硕士点。现有3个研究方向:1)中国美学与中国审美文化;2)美学理论与美学思潮;3)文艺美学与美育
宗教学硕士点。现有5个研究方向:1)道教;2)佛教;3)基督教;4)宗教理论与当代宗教;5)中国少数民族宗教。
中外政治制度硕士点。现有3个研究方向:1)中国政府与政治;2)西方政治思想;3)地方治理与制度分析。
社会学硕士点。现有7个研究方向:1)应用社会学;2)社会心理学;3)社区发展与环境规划;4)宗教社会学;5)乡村社会学;6)社会制度与社会政策;7)人口社会学。
人类学硕士点。现有3个研究方向:1)应用人类学;2)健康人类学;3)文化人类学
应用心理学硕士点。现有3个研究方向:1)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2)精神分析与心理治疗;3)艺术心理学。
技术经济及管理硕士点。现有5个研究方向:1)企业技术经济发展战略;2)高技术管理;3)技术经济评价与分析;4)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5)创新管理。
行政管理硕士点。现有8个研究方向:1)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2)政府行为与政策分析;3)领导学;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5)行政改革与社会发展;6)地方政府管理;7)公共政策;8)行政法治。
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点。现有5个研究方向:1)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2)公共政策分析;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4)教育与公共关系研究;5)教育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
社会保障硕士点。现有5个研究方向:1)社会保障理论与实务;2)社会保险基金管理;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4)社会保障法研究;5)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研究。
图书馆学硕士点。现有3个研究方向:1)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信息资源管理;3)信息检索与分析。
情报学硕士点。现有4个研究方向:1)信息管理技术与方法;2)知识管理与网络经济;3)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4)数字图书馆技术。
档案学硕士点。现有4个研究方向:1)档案管理理论与方法;2)现代文件管理电子政务;3)企业文件与档案管理;4)历史档案信息开发与研究。 
学术资源
该院所辖的部分系所历史悠久,闪耀世纪光芒。1959年创建的哲学系,1980年建立的宗教学研究所,1981年创建的档案学专业,1983年设立的图书馆学,1984年设立的社会学研究室,1985年开始招生的行政管理专业,这些系所的建设得到了一代代优秀学者专家的大力支持,尤其是1980年由我国著名宗教学家、文科杰出教授卿希泰创立的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是当时国家教委批准的我国高校第一个宗教学的专业研究所,现更名为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是我国高校建国以来唯一的宗教学专业国家重点学科,1999年评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目前又成为国家“985”工程二期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支撑科研实体。2020年7月,入选中国老龄协会第一批老龄科研基地。
人才培养
创建面向社会、特色鲜明、西部第一、国内一流的研究教学型公共管理学院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我院将发挥四川大学作为国家重点大学的综合优势,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努力把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建设成为优秀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公共管理的重要阵地。
院系概况
哲学系
四川大学哲学系创建于1959年,是中国大陆高等学校中最早建立的7个哲学系之一,至今已有四十多年历史。四十多个春秋后的今天,四川大学哲学系因拥有理论与实践的多重成果,而成为中国西部地区哲学前沿学科的中心,成为中国西部地区哲学研究、教育和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目前,哲学系已经形成了一个包括英语、德语法语、拉丁语、古希腊语和古汉语等研究性语言在内的初具规模的结构框架;哲学系目前有四个专业硕士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点、西方哲学硕士点、中国哲学硕士点和伦理学硕士点);两个专业研究所(四川大学伦理学研究中心和西方古典哲学和宗教研究所);一个专业哲学网站("思问"哲学网站)。通过数年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坚忍不拔的努力,川大哲学系在西方古典哲学、现象学、伦理学、儒学、基督教神哲学等领域的好些专题性领域,已经逐步形成了与国内同行竞争的实力。
在"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科研和办学理念的统摄下,川大哲学系逐步建成了一支业务素质优秀,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综合科研和教学实力扎实的师资队伍。形成了多层次的办学结构、相当的办学规模,先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了研究生和本专科毕业生五千多名。这些毕业生有的在国家机关中领导一方,有的在思想领域光彩夺目,有的在市场经济中叱咤风云。
四川大学哲学系除了注重本专业人才的培养之外,还积极参与全校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与提高,其举办的面向全校的“思问”系列讲座已经坚持了多年,共举办十余场,在学生中享有盛誉。
哲学系在岗教师共计14人,教师队伍不算庞大,但是具有很高的教学水平和很强的学术研究能力。教师中55岁以上者1人,46-55岁年龄段者4人,45岁以下者9人,教师年龄结构合理;硕士生导师9人;教授4人,副教授5人,讲师5人,教师职称结构合理;45岁以下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4人,具有硕士学位者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的比例100%,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了50%,教师学历水平普遍较高。 
行政管理系
行政管理学科可追溯到其前身1912年创立的四川公立法政专门学校的政治科,解放后一度被取消,改革开放后恢复。哲学系1982年成立了社会学教研室,1984年成立了行政管理教研室,1986成立了心理学教研室,1985年开始招收行政管理专科,1986年开始招收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90年开始招收行政管理本科,1995年开始招收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2001年开始招收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社会学硕士点和行政管理硕士点是西部地区最早的硕士点。在近100年的历史中,曾出现了黄季陆、杨兰、张世文、张绍英、张萍洲、杨伯恺、宋欧、刘绍虞、陈希虞袁亚愚等一大批著名的行政学、社会学和心理学家。1998年行政管理专业、社会学专业、心理学专业合并成立公共行政与社会学系。2001年并入公共管理学院。2005年公共行政与社会学系分组为行政管理系和社会学、心理学系(筹)。行政管理系着重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理论素养和现实关怀的同时,注重加强学生实用分析技术的掌握,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逻辑进路和素质系统。并根据这一思路组织编写了“行政管理与社会学丛书系列”。曾主持过或正在进行的重要科研项目包括国家哲学社科重点项目、省部社科项目、福特基金项目等40余项。主要有“政府廉政建设的理论与制度”、“中国西部宗教心理与社会情绪”、“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研究”、“明清商业市场管理”、“成都市下岗女工调研”、“川西藏区社会发展大型调查”、“城市中的农民工”、“省级政府提升的对策报告”、“成都市行政审批程序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成都市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研究”等。其中姜晓萍教授主持的“成都市规范化服务型政府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国家建设特别是四川省、成都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社会上引起非常大的影响。 
科学研究
科研成就
学院教学科研成果丰硕。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77项,科研经费720.85万,出版学术著作25种,发表学术论文990篇,其中被CSSCI收录464篇,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1项,省部级奖25项,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国家图书奖1项,市、地、厅级奖37项。
学术交流
国内外学术交流频繁。五年内已主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8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00余人次,出国留学访学、讲学20人次,与加拿大UBC大学、皇后大学、王子岛大学,美国杨明翰大学、明尼苏达大学犹他大学,英国内皮尔大学,芬兰拿赫提大学、日本、韩国、意大利、德国等20余所国外大学以及10余所港澳台地区等国内知名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与学术交流关系。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办学条件
师资队伍
学科体系
人才培养
院系概况
科学研究
科研成就
学术交流
参考资料